把手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33306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手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把手、 尤其是附加把手。
背景技术
多种电动工具例如角磨机和冲击钻机配备有附加把手。为了避免在电 动工具工作中产生的振动通过附加把手传递给操作者,附加把手大多设置 有阻尼振动的装置。
由DE 10 2004 017 761 Al例如公知了一个阻尼振动的把手,该把手包 括一个用于可松开地与手持式电动工具相连接的刚性的装配件和一个刚性 的握持件,其中,装配件延伸到握持件中。在装配件与握持件之间设置有 阻尼振动的材料,由此,装配件在握持件内部被接收在阻尼振动的材料中。 装配件附加地设置有保持元件,这些保持元件使得装配件通过注射的阻尼 振动的材料足够地保持在握持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手,该把手用于手持式工具机,该把手具有一个握 持元件和一个固定元件,该把手可通过该固定元件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的 壳体上。固定元件在此部分地伸入到握持元件中。在握持元件与固定元件 之间设置有一个减振元件,该减振元件尤其是用弹性材料、尤其是完全用 弹性体制成。握持元件和固定元件由此彼此间不接触。
本发明提出,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形成咬合。因为握持元件和固定 元件彼此不接触,而是通过减振元件彼此分开,所以,固定元件在握持元 件中形成无接触的咬合。当减振元件由于减振材料受损或疲劳而失效时, 通过咬合而避免握持元件可能与固定元件分开。握持元件由此通过咬合防 止脱落。握持元件也通过咬合防止过载,因为咬合限制握持元件相对于固定元件的偏转。
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尤其是通过轴向咬合来防松。轴向咬合引起轴 向防松,由此,固定元件不可从握持元件抽出。由此阻止固定元件与握持 元件在轴向方向上分开。
在另一个构型中,作为替换方案或附加地,咬合防止固定元件在握持 元件中扭转,由此,固定元件不可相对于握持元件扭转。固定元件由此在 握持元件中被阻止扭转。
在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通过插-转运动形成咬 合。这意味着,在组装把手时,固定元件插接到握持元件中,由此,该固 定元件部分地伸入到构造得至少部分地空心的握持元件中。固定元件和握 持元件接着在其纵向轴线上彼此相对扭转。这例如通过使固定元件绕其纵 向轴线转动一个确定的角度直到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形成咬合来实现。 固定元件由此与握持元件形成卡口式锁合,而不直接接触握持元件。
在一个进一步构型中,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通过插-转-拉运动形成咬 合,该咬合不仅可实现轴向防松,而且可实现防扭转。在此,在装配把手 时,首先将固定元件插接到握持元件中,直到该固定元件至少部分地伸入 到构造得至少部分地空心的握持元件中。然后使固定元件和握持元件在纵 向轴线上彼此相对扭转。这例如通过使固定元件绕其纵向轴线转动一个确 定的角度直到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形成轴向咬合来实现。接着将固定元 件和握持元件这种程度地彼此背离地抽拉,直到固定元件达到咬合位置中, 该咬合位置附加地允许防扭转。因此,固定元件和握持元件在纵向方向上 的这种相对运动在与纵向运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固定元件以所述纵向运 动插入到握持元件中。
固定元件可用不同的方式来构造。固定元件例如可基本上具有栓、销 或类似件的形状。在此,从握持元件伸出来的端部例如可设置有螺纹,以 便使固定元件旋拧到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中。因此,在一个简单的实施形 式中,固定元件可以是螺钉,该螺钉置入到把手的握持元件中并且在将把 手安置在手持式工具机上时旋拧到壳体中。取代螺纹,例如也可设置一个 用于使把手与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相连接的夹紧装置。
在另一个作为替换方案的实施形式中,固定元件可构造成具有螺母的
6接收套筒的形式。接收套筒用于接收螺钉,该螺钉可与螺母相连接。在此, 可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上安置一个螺钉。为了将把手安置在手持式工具 机上,将螺钉插入到接收套筒中并且与螺母旋拧。螺钉例如可通过夹紧装 置安置在壳体上。
为了在握持元件中形成咬合,固定元件在其伸入到握持元件中的端部 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咬合元件。优选设置两个或多个咬合元件。咬合元件可 成形到固定元件上或者螺纹连接、卡接或粘接或以其它方式附加到固定元 件上。
咬合元件尤其是径向地设置在固定元件上,其中,这些咬合元件例如 相对于固定元件的纵向轴线基本上呈直角。两个或多个咬合元件可在一个 相对于固定元件的纵向轴线横向的平面中即彼此并排地或者在多个相对于 纵向轴线横向的平面中即前后相继地设置。在固定元件的纵向方向上前后 相继地设置多个咬合元件提供附加保护,以免握持元件在减振元件失效的 情况下脱落。此外,多个咬合元件改善固定元件与减振元件之间的连接, 尤其是当减振元件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时,该热塑性弹性体注射到固定元 件与握持元件之间。
作为替换方案或附加地,为了引起防扭转,固定元件上的咬合元件也 可在轴向上取向,由此,这些咬合元件可嵌入到轴向的空缺部中。
咬合元件可构造成扁平的或本身是弯折的、弧形的或弯曲的。
为了固定元件可通过相对于握持元件的插-转运动或插-转-拉运动形成 咬合,握持元件具有一个空缺部,该空缺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咬合元件。咬 合元件尤其是径向地这样设置在握持元件上,使得所述咬合元件伸入到空 缺部中。握持元件中的用于接受固定元件的空缺部也可以是握持元件中的 空心室。握持元件的咬合元件和固定元件的咬合元件例如可构造得彼此互 补。这意味着,握持元件的咬合元件和固定元件上的咬合元件这样成形, 使得固定元件可穿过空缺部插入到握持元件中。在此,握持元件的咬合元 件和固定元件的咬合元件这样长地在轴向上彼此从旁边运动,直到固定元 件足够远地伸入到握持元件中,使得固定元件可通过绕其纵向轴线转动而 达到相对于握持元件的咬合位置中。作为替换方案,握持元件也可绕其纵 向轴线相对于固定元件扭转或这两个元件即握持元件和固定元件彼此相对
7扭转。
在进一步的实施形式中,固定元件可附加地通过拉运动达到握持元件 中的防扭转位置中。作为替换方案,握持元件也可通过抽拉相对于固定元 件运动或这两个元件即握持元件和固定元件彼此背离地抽拉。拉运动在把 手的纵向方向上、更确切地说在与插运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固定元件以 所述插运动插入到握持元件的空缺部中。在此,握持元件的咬合元件设置 有相应的缺口 ,固定元件的咬合元件可通过抽拉嵌入到该相应的缺口中。
作为替换方案,固定元件相对于握持元件的咬合也可不是通过卡口式 锁止而是通过卡扣式锁止来实现,其中,也形成无接触的、尤其是轴向的 咬合。在固定元件和握持元件锁止的该实施形式中,握持元件和固定元件 也不彼此接触。
卡扣式锁止例如这样来实现或者握持元件或者固定元件或者这两个 元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元件。卡扣元件具有弹性的弹簧元件的形式。卡 扣元件可以是卡扣臂、卡扣钩或类似件或是环状的或环式的卡扣元件。
通过相互插入,固定元件和握持元件可彼此相对达到咬合,因为在相 互插入时固定元件和握持元件这样彼此从旁边滑过,使得卡扣元件弹性变 形。因此,简单的插运动足以至少引起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的轴向防松。
减振元件优选是弹性体材料,例如热塑性弹性体或软泡沫材料,所述 弹性体材料可在固定元件置入到握持元件中之后置入、例如注射到握持元
件与固定元件之间。
取代在置入固定元件之后置入减振元件,减振元件也可在置入固定元 件之前安置在握持元件上。在此,减振元件这样置入到握持元件中,使得 固定元件可通过相对于带有减振元件的握持元件的插-转运动或插-转-拉运 动达到咬合位置中。在该实施形式中,减振元件这样成形,使得固定元件 可以以咬合元件插入到握持元件中。尤其是减振元件为此具有缺口,这些 缺口至少足够地提供自由空间,该自由空间用于固定元件以咬合元件插入。 减振元件中的缺口例如可与咬合元件互补地成形。因此,固定元件可穿过 减振元件中的缺口插入到握持元件中并且在握持元件中通过绕其纵向轴线 的转动达到相对于握持元件的咬合位置中,以便可实现固定元件的轴向防 松。附加地可接着通过相对于减振元件的拉运动使固定元件达到握持元件中的防扭转位置中。作为替换方案,带有减振元件的握持元件也可通过抽拉相对于固定元件运动或者这两个元件即带有减振元件的握持元件和固定元件相互背离地抽拉。
因此,在该实施形式中,在固定元件置入到握持元件中之前,减振元件置入到握持元件中。在此,减振元件可构造成单独的构件,该单独的构件可被预加工并且可一方面与握持元件、另一方面与固定元件相连接。尤其是固定元件可与减振元件不可松开地例如通过粘接相连接。作为替换方案,减振元件也可与握持元件一起例如以双组分压注方法来制造。
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的方法构成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在该方法中,将固定元件这样置入到握持元件中,使得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形成咬合。
在该方法中,使固定元件尤其是达到轴向咬合位置中,该轴向咬合位置在减振元件失效时保证轴向防松。尤其是使固定元件附加地达到这样的咬合位置中该咬合位置引起相对于握持元件的防扭转。
在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固定元件通过插-转运动这样置入到握持元件中,使得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形成咬合。
该实施形式例如可这样来实现 一方面握持元件具有空缺部以及伸入到空缺部中的咬合元件,另一方面固定元件至少设置有一个咬合元件。固定元件的咬合元件和握持元件的咬合元件例如可构造得彼此互补。因此,在第一步骤中,固定元件可穿过空缺部插接到握持元件中。固定元件朝握持元件的纵向运动理解为插运动,通过该插运动,固定元件插入到握持元件中。然后,在第二步骤中,固定元件通过绕其纵向轴线转动而达到相对于握持元件的咬合位置中。接着,优选通过注射热塑性弹性体而将减振元件设置在握持元件与固定元件之间。在此,固定元件与握持元件保持在一个距离上,由此形成无接触的咬合。
作为替换方案,当事先已将减振元件安置在握持元件上时,固定元件也可通过插-转运动置入到握持元件中。
在进一步构型中,固定元件通过插-转-拉运动这样置入到握持元件中,使得固定元件在握持元件中形成附加地保证防扭转的咬合。
该实施形式例如可这样来实现 一方面握持元件具有空缺部以及伸入到空缺部中的咬合元件,另一方面固定元件至少设置有一个咬合元件。固 定元件的咬合元件和握持元件的咬合元件例如可构造得彼此互补。因此, 在第一步骤中,固定元件可穿过空缺部插接到握持元件中。然后,在第二 步骤中,固定元件通过绕其纵向轴线转动而达到相对于握持元件的咬合位 置中。在进一步的第三步骤中,固定元件通过相对于握持元件的拉运动达 到咬合位置中,该咬合位置附加地防止固定元件扭转。对于拉运动在此理 解为纵向运动,该纵向运动逆着第一方法步骤的插运动进行,即固定元件 和握持元件在纵向方向上相互背离地运动。接着,优选通过注射热塑性弹 性体而将减振元件设置在握持元件与固定元件之间。在此,固定元件与握 持元件保持在一个距离上,由此形成无接触的咬合。
作为替换方案,在该实施形式中,当事先己将减振元件安置在握持元 件上时,固定元件也可通过插-转运动置入到握持元件中。
在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的方法的一个作为替换方案的实施形式 中,固定元件通过插运动这样置入到握持元件中,使得固定元件在握持元 件中形成咬合。
该实施形式例如可这样实现这两个元件之一即握持元件或固定元件 具有一个用于接收另一个元件的空缺部。例如握持元件设置有一个空缺部, 固定元件可插入到该空缺部中。另外,这两个元件至少之一即握持元件或 固定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卡扣元件。例如空缺部的边缘可构造 成刚性的,而固定元件配备有一个或多个卡扣元件。在此,空缺部的刚性 的边缘和固定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卡扣元件这样构造得彼此互补,使得在 握持元件和固定元件相互插入时所述边缘和所述卡扣元件彼此从旁边滑 过,其中,卡扣元件弹性变形。
因此,该方法的所述实施形式在于,握持元件和固定元件相互插入, 直到握持元件和固定元件彼此相对到达无接触的咬合位置中。接着,中间 空间例如可通过作为减振元件的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或泡沫材料例如通过 压注来填充。
固定元件的咬合元件和握持元件的咬合元件例如可构造得彼此互补。 因此,在第一步骤中,固定元件可穿过空缺部插接到握持元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优选具有柄(Stiles)、棒或类似物的形状。在此,把手的握持元件具有基本上柱状的形状。这在简单的实施形式中可以是柱。 但在进一步的实施形式中,柱状的握持元件也可适应于人手的人机工程学, 其方式是不同于纯柱形状,该握持元件沿着其纵向轴线例如具有不同的 直径。握持元件可构造成旋转对称的,由此,把手可在任意取向上由操作 者握持。作为替换方案,握持元件也可这样专门适应于人手的人机工程学, 使得握持元件的第一区域专门作为用于手掌的支承面使用,第二区域作为 用于手指的支承面使用。
另外,握持元件可构造成单件式或多件式。具有单件式握持元件的把 手例如具有棒状的握持元件,该握持元件例如用热塑性塑料制成,在握持 元件的一个端部上具有固定元件。而两件式握持元件例如具有一个用硬材 料、例如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握持芯和一个用软材料、例如弹性塑料制成的 握持套。握持套可完全地或部分地包围握持芯。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也可构造成弓形把手的形式。弓形把手具有基本上 U形的构型。在此,U形的把手的腿的两个端部至少之一设置有一个用于 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上的固定元件。U形的把手的腿的两个端部也 可各设置有一个固定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尤其是作为附加把手适用于蓄电池驱动的或电网驱 动的手持式工具机,例如角磨机、冲击钻机。因此,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把 手的手持式工具机构成本发明的另 一个主题。


下面借助于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附图以示意性形式表示-图1在相对于握持元件的轴向咬合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固定元 件的把手的第一实施形式
图2 根据图1的固定元件
图3 根据图l的握持元件
图4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的第二实施形式,没有示出固定元件
图5 根据图4的带有固定元件的把手
图6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带有附加的防扭转
图7 根据图6的把手的纵向剖面,不带有减振元件图8根据图6的把手的握持元件的立体视图
图9在相对于握持元件的轴向咬合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固定元 件的把手的一个作为替换方案的实施形式
图10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的一个实施形式,在握持元件上具有卡扣元

图11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在固定元件上具有卡扣 元件。
具休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100的第一实施形式。把手100作为 附加把手适用于手持式工具机(未示出)。该把手包括一个握持元件20、 一 个固定元件10和一个设置在握持元件20与固定元件10之间的减振元件 30。握持元件20和减振元件30在图1中剖切地示出。握持元件20构造成 柄式且柱状的。在握持元件20的内部构造有一个空心室21。把手100可通 过固定元件10与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相连接,该固定元件部分地伸入到握 持元件20中。为此,固定元件10例如可具有螺纹(未示出),该固定元件 可通过该螺纹旋扦到所述壳体中。握持元件20在其朝向固定元件10的端 部上承载一个法兰状的扩展部22。
为了接收固定元件IO,握持元件20设置有一个空缺部24。固定元件 10在握持元件20中形成无接触的咬合12。咬合12是无接触的,因为固定 元件10和握持元件20通过减振元件30彼此分开,即固定元件10和握持 元件20彼此不接触。但在减振元件30失效的情况下,咬合12避免固定元 件10可能与握持元件20分开。咬合12在特殊情况下是轴向咬合,该轴向 咬合使得固定元件IO在轴向上防松。咬合12尤其是通过如在根据图1至 图5的实施形式中所描述的插-转运动来实现。作为替换方案,固定元件10 在握持元件20中的咬合也可通过如在根据图6至图8的实施形式中所示的 插-转-拉运动来引起。
固定元件10具有咬合元件14,这些咬合元件径向地设置在固定元件 10的杆11上。在根据图1或图2的所示实施形式中分别有三个咬合元件 14设置在一个相对于固定元件10的纵向轴线垂直的平面中,即分别三个咬
12合元件14彼此并排地设置。此外,根据图1或图2的咬合元件14前后相 继地设置,即分布在相对于纵向轴线横向的三个平面中。作为替换方案, 如图5中的固定元件10所示,也可设置比根据图1或图2所示少的咬合元 件14。例如在图5中彼此并排地即在一个相对于固定元件10的纵向轴线横 向的平面中仅构造有三个咬合元件14。也可设置比图1或图2中所示的咬 合元件多的咬合元件(未示出)。在所示实施形式中,咬合元件14成形在 杆11上。
在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形式中,在减振元件30置入到握持元件 20中之前,固定元件10通过转-插运动在握持元件20中形成咬合12,而 在图4至图5中所示的第二实施形式中,在减振元件30安置在握持元件20 上之后,固定元件10与握持元件20通过转-插运动才连接。
在图3中的握持元件20的剖面视图中可看到,握持元件20中的空缺 部24设置有咬合元件26,这些咬合元件构造得与固定元件的咬合元件14 互补。咬合元件26也径向地设置在握持元件20上,由此,这些咬合元件 伸入到空缺部24或空心室21中。因此,固定元件10可以以咬合元件14 穿过空缺部24插接到握持元件20中。在此,固定元件10这种程度地插接 到握持元件20中,直到咬合元件14与握持元件20的咬合元件26在纵向 方向上间隔开。然后,固定元件10通过绕其纵向轴线的转动运动而达到相 对于握持元件10、确切地说相对于握持元件10的咬合元件26的咬合位置 12中,而不与握持元件20接触。接着可将减振元件30例如通过注射热塑 性弹性体置入到固定元件10与握持元件20之间。
在根据图4至图5的第二实施形式中,在将固定元件10置入到握持元 件20中(图5)之前,首先将减振元件30置入到握持元件20中(图4)。 例如可将减振元件30用热塑性弹性体注射到握持元件20上。减振元件30 也具有一个空缺部34并且设置有一些突起36,这些突起径向地设置在减振 元件30上,由此,这些突起伸入到空缺部34中。减振元件上的突起36在 所示实施形式中构造得与固定元件10的咬合元件14互补。因此,固定元 件10可穿过空缺部34插接到带有减振元件30的握持元件20中。固定元 件10这种程度地插接到握持元件20中,直到咬合元件14通过固定元件10 绕其纵向轴线的转动运动而钩住13减振元件30的突起36。由此,固定元件10同时达到相对于握持元件20的轴向咬合位置12中,而不与握持元件 20接触。
在根据图6至图8的把手100的作为替换方案的实施形式中,固定元 件10在握持元件20中不仅形成轴向咬合12,而且形成一个引起防扭转的 咬合15。
在根据图6至图8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固定元件10包括一个接收套筒 18和一个螺母19。接收套筒18用于接收一个螺钉51并且例如由硬塑料构 成。螺钉51可通过图6中所示的夹紧装置52、例如夹紧带安置在手持式工 具机的壳体(未示出)上。为了将把手100安置在手持式工具机上,将螺 钉51插入到接收套筒18中并且与螺钉19旋拧。
在固定元件10与握持元件20之间也设置有一个例如用热塑性弹性体 制成的减振元件30,由此,固定元件10和握持元件20彼此不接触。
为了形成轴向咬合12,握持元件20也设置有咬合元件26,这些咬合 元件如在根据图7和图8的立体视图中可看到的那样径向地设置在握持元 件20的内壁23上,由此,这些咬合元件伸入到空心室21或空缺部24中。 咬合元件26在此在所示实施形式中成形在握持元件20的内壁23上。以相 应的方式,固定元件10的套筒18也设置有咬合元件14,其中,固定元件 10的咬合元件14和握持元件20的咬合元件26彼此互补地成形。
此外,为了形成附加地引起防扭转的咬合15,套筒18具有至少一个咬 合元件17,该咬合元件相对于咬合元件14在轴向方向上突出。以相应的方 式,握持元件20的至少一个咬合元件26设置有一个缺口 27,咬合元件17 可无接触地嵌入到该缺口中。
咬合12、 15通过固定元件10相对于握持元件20的插-转-拉运动来实 现。握持元件20的咬合元件26和套筒18的咬合元件14构造得彼此互补, 由此,固定元件10的套筒18可穿过空缺部24插入到握持元件20中。套 筒18在此这种程度地插入到握持元件20中,直到该套筒可通过绕其纵向 轴线的转动而达到相对于握持元件20、即相对于咬合元件26的咬合位置 12中。接着,套筒18通过抽拉附加地在握持元件10中达到防扭转的咬合 位置15中。因此,套筒18与固定元件10相对于握持元件20的抽拉是纵 向运动,该纵向运动在与固定元件10插接或推入到握持元件20中的方向
14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在抽拉时,套筒18的至少一个咬合元件17嵌入到握 持元件20的咬合元件26中的空缺部27中。保证防扭转的咬合15也是无 接触的咬合,因为在握持元件20与套筒18之间设置有一个减振元件30。
在根据图9的作为替换方案的实施形式中,固定元件10通过简单的插 运动在握持元件20中形成咬合12。在固定元件10插入到握持元件20中之 后,将减振元件30置入到握持元件20与固定元件10之间。固定元件10 在所示实施形式中构造成两件式的。该固定元件包括一种螺纹栓55和一个 承载元件56。承载元件56例如可用热塑性塑料制成,该热塑性塑料注射到 螺纹栓55上。
在根据图9a和图9b的剖面视图中可看到,在固定元件10的承载元件 56上以及在握持元件20上构造有彼此互补的咬合元件14、 26。咬合元件 14、 26分别以120。分度设置在固定元件10或握持元件20上。这允许在装 配时握持元件20和固定元件10在把手的纵向方向上相互插入并且接着彼 此相对绕纵向轴线扭转约60°,由此,固定元件10到达相对于握持元件20 的轴向咬合位置中。在该咬合位置中,握持元件20和固定元件IO这种程 度地相互插入,使得固定元件10的咬合元件14与握持元件20的咬合元件 26在纵向方向上间隔开并且因此彼此不接触。接着可将减振元件30例如通 过注射热塑性弹性体置入到固定元件10与握持元件20之间。
与在根据图1至图3的实施形式中不同,固定元件10的承载件56设 置有空缺部57,握持元件20插入到该空缺部中。固定元件10的咬合元件 14径向地伸到空缺部57中。握持元件20的咬合元件26突缘状地径向向外 指向。
图10和图11示出了两个实施形式,在这些实施形式中,取代卡口式 锁止而实现卡扣式锁止。在此也形成固定元件10相对于握持元件20的无 接触的轴向咬合12。卡扣式锁止这样来实现根据图10在握持元件20上 成形上一个卡扣元件61,根据图11在固定元件10上成形上一个卡扣元件 62。卡扣元件61、 62构造成环状的弹性的弹簧元件。作为替换方案,作为 卡扣元件61、 62也可构造一个或多个卡扣钩或类似件,其中,多个卡扣钩 或类似件可例如等距离地设置在握持元件和/或固定元件的周缘上(未示 出)。在根据图10的实施形式中,在握持元件20的头部区域28中设置有一 个用于接收固定元件10的空缺部24。在空缺部24的边缘上, 一个环状的 卡扣元件61成形到握持元件20上,该卡扣元件用作咬合元件26。固定元 件10至少两件式地由一种螺纹栓55和一个承载元件56构成,其中,承载 元件56至少部分地接收螺纹栓55。在承载元件56的边缘上构造有一些咬 合元件14,这些咬合元件无接触地钩住握持元件20的咬合元件26。在握 持元件20与固定元件10之间也置入一个例如呈弹性体形式的减振元件30, 该减振元件在头部区域22中注射到握持元件20与固定元件IO之间的中间 空间中。
这种把手的装配通过握持元件20和固定元件10的简单的相互插入来 进行,由此,固定元件10卡扣到握持元件20中。在此,在把手的纵向方 向上,固定元件10插接到空缺部24中并且这种程度地插入到头部区域22 中,直到固定元件10与握持元件20在轴向方向上间隔开并且因此形成轴 向咬合12。握持元件20上的卡扣元件61由于其弹性而允许固定元件10 可插入到握持元件20中,虽然空缺部24的边缘上的净直径小于承载元件 56的外直径。
在根据图11的实施形式中,固定元件10的承载元件56设置有空缺部 57,握持元件20可推入或插入到该空缺部中。在空缺部57的边缘上成形 上一个环状的卡扣元件62,该卡扣元件用作咬合元件14,因为该卡扣元件 在径向方向上向内指向到空缺部57中。握持元件20配备有相对应的咬合 元件26,这些咬合元件径向向外指向。在握持元件20插入到空缺部57中 时,握持元件20卡扣到固定元件10中,因为卡扣元件62可弹性变形。在 装配时,握持元件20这种程度地插接到固定元件10的空缺部57中,使得 该握持元件在轴向方向上与该固定元件间隔开,由此,咬合元件14、 16到 达轴向咬合位置12中。
权利要求
1. 把手,用于手持式工具机,该把手包括一个握持元件(20)和一个固定元件(10),该固定元件用于将该把手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上,其中,该固定元件(10)部分地伸入到该握持元件(20)中,在该握持元件(20)与该固定元件(10)之间设置有一个减振元件(30),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10)在该握持元件(20)中形成咬合(12,15)。
2. 把手,用于手持式工具机,该把手包括一个握持元件(20)和一个固 定元件(10)以及一个减振元件(30),该固定元件用于将该把手固定在手 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上,该减振元件设置在该握持元件(20)与该固定元件(10)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10)和该握持元件(20)彼此相 对这样设置,使得该固定元件和该握持元件彼此相对处于咬合(12, 15) 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10)在 该握持元件(20)中形成轴向咬合(12)。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10)在 该握持元件(20)中形成引起防扭转的咬合(15)。
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12, 15)通 过卡口式锁止而形成。
6.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持元件(20)具有 一个空缺部(24),该空缺部具有至少一个咬合元件(26),该固定元件(IO) 这样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咬合元件(14),使得该固定元件(10)可通过相对 于该握持元件(20)的插-转运动达到所述咬合(12)。
7.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持元件(20)具有一个空缺部(24),该空缺部具有至少一个咬合元件(26, 27),该固定元 件(10)这样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咬合元件(14, 17),使得该固定元件(10) 可通过相对于该握持元件(20)的插-转-拉运动达到所述咬合(12, 15)。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12, 15) 通过卡扣式锁止而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持元件(20)和/或该固 定元件(10)这样地具有至少一个卡扣元件(61, 62),使得该固定元件(IO) 和该握持元件(20)可通过彼此相对插入达到所述咬合(12)。
10.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减振元件(30)由 弹性体材料构成,该弹性体材料可置入到该握持元件(20)与该固定元件(10)之间。
11.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减振元件(30)这 样置入到该握持元件(20)中,使得该固定元件(10)可通过相对于带有 减振元件(30)的握持元件(20)的插-转运动或插-转-拉运动达到所述咬 合(12, 15)。
12. 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之一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持元件(20) 的咬合元件(26, 27)和该固定元件(10)的咬合元件(14, 17)构造得 彼此互补。
13. 手持式工具机,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把手。
14. 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把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 该固定元件(10)这样置入到该握持元件(20)中,使得该固定元件(10) 在该握持元件(20)中形成咬合(12, 15)。
15. 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固定元件(10)这样置 入到该握持元件(20)中,使得该固定元件(10)在该握持元件(20)中 形成轴向咬合(12)和/或形成引起防扭转的咬合(15)。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固定元件(10) 通过插-转运动这样置入到该握持元件(20)中,使得该固定元件(10)在 该握持元件(20)中形成所述咬合(12)。
17. 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固定元件(10) 通过插-转-拉运动这样置入到该握持元件(20)中,使得该固定元件(10) 在该握持元件(20)中形成所述咬合(12, 15)。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固定元件(10) 通过插运动这样置入到该握持元件(20)中,使得该固定元件(10)在该 握持元件(20)中形成所述咬合(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手,用于手持式工具机,该把手包括一个握持元件(20)和一个固定元件(10),该固定元件用于将该把手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上,其中,该固定元件(10)部分地伸入到该握持元件(20)中,在该握持元件(20)与该固定元件(10)之间设置有一个减振元件(30),其中,该固定元件(10)在该握持元件(20)中形成咬合(12,15)。
文档编号B25F5/00GK101535008SQ200780039859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5日
发明者J·沙多, J·维克尔, M·弗兰克, M·舒勒, S·科伊施, T·赫尔, U·米勒-博伊森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