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振动控制机构的冲击工具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329441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振动控制机构的冲击工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工具,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振动控制机构的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提出一种具有振动控制机构的电动工具。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99036披露了一种电动工具,所述电动工具包括具有彼此连接的手柄,电机罩,和齿轮罩的外壳。电机容纳在电机罩中。齿轮罩具有运动转化罩,振动控制罩,和冲击罩。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运动的运动转化机构设置在运动转化罩中。在垂直于电机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缸设置在冲击罩中。工具支撑部分设置在缸的前侧上并能够连接或者拆卸工作工具。
活塞设置在缸中并设置为可沿着缸的内周滑动。利用运动转化机构,活塞沿着缸的内周往复运动。撞击部件设置在缸的前部中,并设置为可沿着缸的内周滑动。气室形成在缸内活塞和撞击部件之间。中间部件设置在撞击部件的前侧并设置为可在缸内前后滑动。上述工作工具定位在中间部件的前侧。
振动控制罩设置在冲击罩的侧面上,并且所述振动控制罩通过空气通道与冲击罩连通。由活塞、缸、冲击罩、平衡重和振动控制罩形成的空间形成为密封空间。平衡重和两个弹簧设置在振动控制罩中。平衡重能够平行于活塞的往复运动而往复运动。两个弹簧被定位在平衡重的端部。
电机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运动转化机构,运动转化机构使活塞在缸中往复运动。活塞的往复运动重复地增大和减小气室中的空气压力,由此施加冲击力到撞击部件。撞击部件朝中间部件的后端移动并撞击所述后端,由此施加冲击力到工作工具。工件由于施加到工作工具上的冲击力而破裂。
在电动工具的操作期间,当活塞向前移动时,由于活塞、缸、冲击罩、平衡重和振动控制罩形成的空间是密封空间,因此平衡重向后移动。相反地,当活塞向后移动时,平衡重向前移动。因而,在该结构中,平衡重随活塞的往复运动而往复运动。
然而,在上述电动工具中,当平衡重振动时,两个弹簧和振动控制罩之间的摩擦阻止平衡重有效地振动。因而,由撞击部件引起的振动不能被有效地减小。振动控制罩设置在冲击罩、电动工具的侧面上,由此导致电动工具尺寸增大。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能够有效地减轻由撞击部件引起的振动,并且即使使用平衡重机构也不导致增大的尺寸。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可以通过一种冲击工具而获得,所述冲击工具包括罩;电机;往复运动转化器;刀具(tool bit);把手;和平衡重机构。所述电机具有旋转轴,并且所述电机容纳在罩中并在通电时产生旋转驱动力。所述往复运动转化器用于将电机的旋转驱动力转化为在垂直于电机的旋转轴的方向上往复的往复运动。所述刀具连接到罩的一个端部并由往复运动转化器的往复运动驱动。所述把手定位在罩的另一端部。所述平衡重机构可操作以减轻由往复运动产生的振动。该平衡重机构布置在罩的一部分中,所述一部分面对把手。
在如此布置的冲击工具中,平衡重机构布置在罩的一部分中并且其中布置有平衡重机构的该部分与把手面对。因而,即使存在平衡重机构,冲击工具的尺寸也不增加。
优选为所述冲击工具进一步包括控制衬底(control substrate),所述控制衬底用于控制由电机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其中控制衬底布置为面对其中布置有平衡重机构的部分。
利用此布置,面对衬底的罩中的开放空间可以被有效地利用,并且即使存在平衡重机构,冲击工具的尺寸也不增加。
所述冲击工具优选还包括传递轴,所述传递轴介于电机的旋转轴和往复运动转化器之间。传递轴将由电机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往复运动转化器,其中平衡重机构布置在传递轴和把手之间。
所述平衡重机构优选包括平衡重和支撑平衡重的平衡重支撑部件,并且其中与穿过平衡重的重心并平行于往复运动的方向延伸的线相比,平衡重的重心更靠近往复运动转化器。
优选地,把手具有柄。所述平衡重布置在柄和冲击工具的重心之间。因而,可以减少由于往复运动转化器的往复运动导致的集中在该重心G周围的旋转力矩。


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说明中变得清楚,其中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平衡重机构的后视图;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剖视图;图4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平衡重机构的分解视图;图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平衡重机构的放大视图;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剖视图;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剖视图;图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剖视图;图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剖视图;图10是显示了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冲击工具的剖视图;和图11是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的冲击工具的平衡重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在图1中,左侧将被称为冲击工具1的前侧,而右侧将被称为冲击工具1的后侧。冲击工具1包括具有彼此连接的把手10,电机罩20和齿轮罩30的壳。
电力电缆11连接到把手10。把手10容纳开关机构12。可以由使用者操纵的扳机13机械地连接到开关机构12。开关机构12通过电力电缆11连接到外部电源(未显示)。通过操作扳机13,稍后将说明的电机21可以连接到外部电源和从外部电源断开。另外,把手10包括柄14,当使用冲击工具1时,使用者抓住所述柄14。
电机罩20定位在把手10的下前侧。电机21容纳在电机罩20中。电机21包括输出轴22,所述输出轴22输出电机的驱动力。小齿轮(pinion gear)23设置在输出轴22的端部上并定位在齿轮罩30中。用于控制电机21的转速的控制单元24位于电机罩20上、在电机21后方。
齿轮罩30包括运动转化罩31和击锤(hammer)罩32。运动转化罩31定位在电机罩20上方,运动转化罩31的后端连接到把手10。击锤罩32定位在电机罩20的上方。
平行于输出轴22延伸的曲柄轴34可旋转地支撑在运动转化罩31中、在小齿轮23的后侧。与小齿轮23啮合地接合的第一齿轮35同轴地固定到曲柄轴34的下端。运动转化机构36设置在曲柄轴34的上侧。运动转化机构36包括曲柄平衡重(crank weight)37,曲柄销38和连接杆39。曲柄平衡重37固定到曲柄轴34的上端。曲柄销38固定到曲柄平衡重37的端部。曲柄销38插入连接杆39的后端中。
平行于输出轴22延伸的旋转传送轴51可旋转地支撑在运动转化罩31中小齿轮23的前侧。啮合地接合小齿轮23的第二齿轮52同轴地固定到旋转传送轴51的下端。第一锥齿轮51A同轴地固定到旋转传送轴51的上端。
在垂直于输出轴22的方向上延伸的缸40设置在击锤罩32中。缸40的中心轴线和输出轴22的旋转轴线定位在同一平面上。缸40的后端与电机21在输出轴22的轴向方向上相对。活塞43设置在缸40中并设置为可沿着缸40的内周滑动。活塞43在缸40的轴向方向上往复运动。活塞43包括活塞销43A,所述活塞销43A插入连接杆39的前端中。撞击部件44设置在缸40的前部中,并且所述撞击部件44设置为可以沿着缸40的内周在其轴向方向上滑动。气室45形成在缸40、活塞43和击锤44之间。
旋转缸50可旋转地支撑在击锤罩32中。旋转缸50围绕缸40的外周的前部。旋转缸50向缸40前方延伸,工具支撑部分15设置在旋转缸50的端部并能够连接或拆卸工作工具(未显示)。啮合地接合第一锥齿轮51A的第二锥齿轮50A设置在旋转缸50的后端部分上。旋转缸50的中心轴线和输出轴22的旋转轴线定位在同一平面上。另外,中间部件46设置在撞击部件44的前侧并且设置为可靠着或相对于旋转缸50滑动。中间部件46在旋转缸50的轴向方向上往复运动。
平衡重机构70设置在运动转化罩31中并与把手10相对。平衡重机构70定位在冲击工具1的重心G和把手10的柄14之间,并且所述平衡重机构70定位在控制单元24上方。将参照图1和2描述平衡重机构70。平衡重机构70包括一对支撑部件71,一对支撑部件72,平衡重保持部件73和平衡重74。支撑部件71和72定位在与活塞43的往复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在此平面上支撑部件71与支撑部件72相对。所述一对支撑部件71由橡胶制成并固定到运动转化罩31的上部。所述一对支撑部件72由钢辊制成并固定到运动转化罩31。
平衡重保持部件73由片簧制成。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上端部分为L形状,被定位在所述一对支撑部件71之间并由支撑部件71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撑。由于所述一对支撑部件71由橡胶制成,在能够相对支撑部件71上下移动的同时,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上端部分由支撑部件71支撑。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下端部分定位在所述一对支撑部件72之间并由所述支撑部件72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撑。由于所述一对支撑部件72由钢辊制成,因此在能够相对于支撑部件72上下移动的同时,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下端部分由支撑部件72支撑。使用螺栓(bolt)75将平衡重74固定在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大致垂直中心。平衡重74在其两端处由平衡重保持部件73双重地支撑。如图2中所示,平衡重74包括基部74A和两个腿部74B。基部74A在与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固定到平衡重保持部件73。两个腿部74B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到基部74A的端部,并且沿着平衡重保持部件73延伸并与平衡重保持部件73分开。因此,平衡重74为H形状。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的操作。工作工具(未显示)被按压向工件(未显示),并且使用者抓住把手10。接着,扣动扳机12以提供电能到电机21并使电机21旋转。该旋转驱动力通过小齿轮23和第一齿轮35被传递到曲柄轴34。曲柄轴34的旋转被运动转化机构36(曲柄平衡重37,曲柄销38和连接杆39)转化为活塞43在缸40中的往复运动。活塞43的往复运动致使气室45中的空气的压力重复增大和减小,由此引起撞击部件44往复运动。撞击部件44向前移动并撞击中间部件46的后端,由此施加冲击力到工作工具(未显示)。
另外,电机21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小齿轮23,第二齿轮52和旋转传递轴51。旋转传递轴51的旋转通过第一锥齿轮51A和第二锥齿轮50A被传递到旋转缸50,致使旋转缸50旋转。旋转缸50的旋转施加旋转力到工作工具(未显示)。工件(未显示)由于施加到工作工具(未显示)的上述旋转力和冲击力而破裂。
在上述冲击工具1的操作期间,由撞击部件44的往复运动产生的具有大致不变频率的振动在冲击工具1中产生。振动通过运动转化罩31传递到支撑部件71和72。传递到支撑部件71和72的振动被传递到平衡重保持部件73和平衡重74,导致平衡重74在活塞43往复运动的方向上振动。冲击工具1的振动可以被平衡重74的振动减轻,由此改善冲击工具1的操作。
更具体地,具有以共振频率为中心的不变宽度的频带的振动被平衡重74的振动减轻。共振频率由平衡重74和作为片簧的平衡重保持部件73决定。设定共振频率大致等于由冲击工具1的冲击产生的振动的频率。共振频率(共振点)f为f=1/(2π)((k1+k2)/m)1/2,其中由片簧形成的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弹簧常数是k1(高于平衡重74定位的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弹簧常数),k2(低于平衡重74定位的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弹簧常数),并且平衡重74的质量是m。实践中,由于阻尼等的影响,实际的共振频带将略微地宽于和略微地低于理论共振频带。因而,从以上公式确定的共振点被设定为略微地高于冲击工具1的振动频率。
由于平衡重74在两端由平衡重保持部件73如上所述地双重地支撑,因此可以防止由悬臂平衡重产生的旋转力矩。另外,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端部被相对于支撑部件71和72可移动地支撑。因此,在运动转化罩31和平衡重74和由片簧制成的平衡重保持部件73之间不产生摩擦。因此,平衡重保持部件73和平衡重74可以在与用于活塞43往复运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平稳地振动。因而,由撞击部件44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冲击工具1的振动可以被有效地减轻,由此改进冲击工具1的操作。另外,由于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上端为L形,可以防止平衡重保持部件73滑出支撑部件71。此外,平衡重74是H形。结果,可以减少需要获得要求的共振频率的平衡重保持部件73的长度,由此提供平衡重机构70的紧凑的整体尺寸。
由于平衡重机构70定位在控制单元24上方并与把手10相对,因此控制单元24上方的开放空间可以被有效地利用并且可以防止由于设置平衡重机构70而引起的冲击工具1的扩大。平衡重机构70定位在柄14和冲击工具1的重心G之间。因此,由活塞43的往复运动产生的以重心G为中心的旋转力矩可以被减小。另外,由于支撑平衡重74的弹簧并不如在传统的冲击工具中一样,在活塞43的往复运动方向上定位在平衡重74的端部处,因此可以防止罩与弹簧和平衡重74之间的摩擦。因而,可以稳定并有效地吸收平衡重74的振动。
接下来,将在参照图3到图5的同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被应用到冲击工具101。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部件和元件将被分配给相同的附图标记以避免重复的说明,仅将描述不同的方面。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01不包括在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中使用的旋转缸50和控制单元24。因此,没有旋转在冲击工具1的操作期间施加到工作工具,并且电机21以固定的速度旋转。
如在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中,平衡重机构170设置在运动转化罩31中并与把手10相对。平衡重机构170包括支撑部件171,一对支撑部件172,平衡重保持部件173和平衡重174。将在参照图4和图5的同时描述支撑部件171。支撑部件171包括螺栓171A,垫圈171B和隔离片(spacer)171C。所述一对支撑部件172由橡胶制成。平衡重保持部件173由片簧制成并形成有螺栓插入孔173a。利用将螺栓171A穿过垫圈171B、隔离片171C和螺栓插入孔173a,将平衡重保持部件173的上端部分固定到运动转化罩31。平衡重保持部件173的下端部分定位在所述一对支撑部件172之间并由支撑部件172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撑。由于支撑部件172由橡胶制成,因此平衡重保持部件173的下端部分由支撑部件172支撑并同时能够相对于支撑部件172上下移动。平衡重174固定在平衡重保持部件173的大致垂直中心。
第二实施例的平衡重机构170也可有效地减轻由撞击部件44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冲击工具101的振动。另外,如上所述,平衡重机构170包括螺栓171A,垫圈171B和隔离片171C。因而,通过调整螺栓171A的紧度,可以控制施加到平衡重保持部件173的上端部分的负载。因此,可以控制平衡重保持部件173和平衡重174的振动,并可以调整平衡重机构170的共振频率。冲击工具101的其它优点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的优点相似。
接下来,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被应用到冲击工具201。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类似部件和元件将被分配给相同的附图标记以避免重复的说明,并将仅描述不同的方面。
平衡重机构270设置在运动转化罩31中并与把手10相对。平衡重机构270定位在控制单元24上方,并还在一条线的上方,所述线穿过冲击工具201的重心并平行于活塞43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延伸。平衡重机构270包括一对支撑部件271,一对支撑部件272,平衡重保持部件273和平衡重274。所述一对支撑部件271由橡胶制成并固定到运动转化罩31的上部。所述一对支撑部件272也由橡胶制成并固定到运动转化罩31。
平衡重保持部件273由片簧制成。平衡重保持部件273的上端部分定位在所述一对支撑部件271之间并由支撑部件271通过线接触的方式支撑。由于所述一对支撑部件271由橡胶制成,因此平衡重保持部件273的上端部分由支撑部件271支撑并同时能够相对于支撑部件271上下移动。平衡重保持部件273的下端定位在所述一对支撑部件272之间并由支撑部件272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撑。由于所述一对支撑部件272由橡胶制成,因此平衡重保持部件273的下端部分由支撑部件272支撑并同时能够相对于支撑部件272上下移动。因而,平衡重274在两端上由平衡重支撑部件273双重地支撑。平衡重274固定到平衡重保持部件273的大致垂直中心。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平衡重机构270也可有效地减轻由撞击部件44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冲击工具201的振动。另外,如上所述,平衡重机构270定位在穿过冲击工具201的重心G并平行于活塞43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延伸的线的上方。因此,可以减小由活塞43的往复运动引起的以重心G为中心的旋转力矩。冲击工具201的其它优点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的优点相似。
接下来,将参照图7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本发明的电动工具应用到冲击工具301。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类似部件和元件将被分配给相同的附图标记以避免重复的说明,并且仅将说明不同的方面。
曲柄轴34定位在小齿轮23的前侧。第三齿轮34A同轴地固定到曲柄轴34,且位于第一齿轮35下侧。旋转传递轴51定位在曲柄轴34的前侧。第二齿轮52啮合地接合第三齿轮34A。电机21的旋转通过小齿轮23、第一齿轮35、第三齿轮34A和第二齿轮52被传递到旋转传递轴51。旋转传递轴51的旋转通过第一锥齿轮51A和第二锥齿轮50A被传递到旋转缸50,导致旋转缸50的旋转。旋转缸50的旋转施加旋转力到工作工具(未显示)。
平衡重机构370设置在电机21上方的空间中。通过将曲柄轴34定位在小齿轮23的前侧而产生该空间。平衡重机构370包括支撑部件371,支撑部件372,平衡重保持部件373和平衡重374。支撑部件371和372为U形状,支撑部件371的开口与支撑部件372的开口彼此相对。平衡重保持部件373由片簧制成,并且所述平衡重保持部件373的每一端都分别地插入支撑部件371和372的开口中。平衡重保持部件373由支撑部件371和372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撑。平衡重374固定到平衡重保持部件373的大致垂直中心。因而,平衡重374在两端上被平衡重保持部件373双重地支撑。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平衡重机构370也可有效地减轻由撞击部件44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冲击工具301的振动。另外,如上所述,平衡重机构370被定位在通过将曲柄轴34定位在小齿轮23的前侧所产生的电机21上方的空间中。因此,电机21上方的开放空间可以被有效地利用,并且可以防止由于设置平衡重机构370而引起的冲击工具301的扩大。冲击工具301的其它优点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的优点相似。
接下来,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被应用到冲击工具401。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类似部件和元件将被分配给相同的附图标记以避免重复的说明,并将仅说明不同的方面。
平衡重机构470设置在控制单元24上方并与把手10相对。平衡重机构470包括两个支撑部件471、四个弹簧473和两个平衡重474。两个支撑部件471平行于活塞43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延伸并固定到运动转化罩31。两个平衡重474中的每一个都分别由支撑部件471可滑动地支撑。四个弹簧473中的每一个都定位在平衡重474的每一端上,并介于平衡重474和运动转化罩31之间。
根据该实施例的平衡重机构470也可通过平衡重474的振动有效地减小冲击工具401的振动,所述振动是由撞击部件44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冲击工具401的其它优点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的优点相似。
接下来,将参照图9和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被应用到冲击工具501。冲击工具501包括具有把手10的壳,电机罩20,重量罩60和齿轮罩80。
电力电缆11连接到把手10。把手10容纳开关机构12。可以由使用者操纵的扳机13机械地连接到开关机构12。开关机构12通过电力电缆11连接到外部电源(未显示)。通过操作扳机13,开关机构12可以与外部电源连接和断开。
电机罩20设置在把手10的前侧。把手10和电机罩20由塑料整体地形成。电机21容纳在电机罩20中。电机21包括输出轴22并输出旋转驱动力。
重量罩60在电机罩20的前侧并由树脂制成。重量罩60包括与电机罩20相对的第一重量罩60A和与齿轮罩80相对的第二重量罩60B。第一中间轴61设置在重量罩60中并在输出轴22延伸的方向上延伸。第一中间轴61由轴承62和63可旋转地支撑。第一中间轴61的后端部分连接到输出轴22。第一中间轴61的前端部分定位在齿轮罩80中并设置有第四齿轮61A。
平衡重机构570设置在重量罩60中。如在作为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剖视图的图10中所示,平衡重机构570包括支撑部件571和572,一对平衡重保持部件573,平衡重574和螺栓575。支撑部件571和572分别地设置在第二重量罩60B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所述一对平衡重保持部件573由片簧制成。如图9中所示,平衡重保持部件573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具有大致L形状,并且平衡重保持部件573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的每一末端都分别定位在形成在第二重量罩60B中的每一凹入部分60C中。平衡重保持部件573的上端部分由支撑部件571支撑,平衡保持部件573的下端部分由支撑部件572支撑。
平衡重574具有大致圆形截面,并且在其中心处形成有轴插入孔574a。平衡重574通过螺栓575固定到平衡重保持部件573。因此,平衡重在其两端被所述一对平衡重保持部件573双重地保持。第一中间轴61穿过轴插入孔574a插入。
齿轮罩80在第二重量罩60B的前侧并由树脂制成。金属隔离部件80A布置在齿轮罩80中,所述金属隔离部件80A隔离齿轮罩80和重量罩60。齿轮罩80和隔离部件80A形成减速室80a,所述减速室80a是容纳稍后说明的旋转传递机构的机构室。第二中间轴82通过轴承82B和82C可旋转地支撑在齿轮罩80和隔离部件80A上,所述第二中间轴82平行于输出轴22延伸。侧把手16设置为靠近齿轮罩80的工具支撑部分15,稍后说明。
与第四齿轮61A啮合地接合的第五齿轮81同轴地固定到第二中间轴82,并位于电机21侧。齿轮82A形成在第二中间轴82的前端部分上以啮合地接合第六齿轮83,稍后说明。缸84设置在齿轮罩80中第二中间轴82上方。缸84平行于第二中间轴82延伸并可旋转地支撑在隔离部件80A上。第六齿轮83固定到缸84的外周,并啮合地接合上述齿轮82A,以便缸84可围绕其中心轴线旋转。
上述工具支撑部分15设置在缸84的前侧,并且工作工具(未显示)能够连接到工具支撑部分15或从工具支撑部分15拆卸。离合器86用花键的方式接合到第二中间轴82的中间部分。离合器86被弹簧朝着电机21压迫。离合器86可以通过定位在齿轮罩80下方的变化杆87而在冲击钻模式(图9中所示位置)和钻孔模式(离合器86向前移动)之间转换。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运动的运动转化器90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二中间轴82的外周上、离合器86的电机21侧。运动转化器90具有臂90A,所述臂90A能够使冲击工具501作为第二中间轴82的旋转的结果而前后地往复运动。
当使用变化杆87将离合器86切换到冲击钻模式时,离合器86利用运动转化器90与第二中间轴82接合。运动转化器90通过活塞销91连接到设置在缸84中的活塞92并与活塞92一起工作。活塞92可滑动地安装在缸84中,并能够平行于第二中间轴82往复运动。撞击部件93设置在活塞92中,并且所述撞击部件93被设置为可沿着缸84的内周滑动。空气室94形成在缸84,活塞92和撞击部件93之间。中间部件95被支撑在缸84中并在撞击部件93的与空气室94相对的一侧。中间部件95被设置为可沿着活塞92的运动方向靠着或相对于缸84滑动。工作工具(未显示)定位在中间部件95与撞击部件93相对的一侧。因此,撞击部件93通过中间部件95撞击工作工具(未显示)。
电机21的旋转输出通过第一中间轴61、第四齿轮61A和第五齿轮81传递到第二中间轴82。第二中间轴82的旋转通过齿轮82A和安装到缸84的外周的第六齿轮83之间的啮合被传递到缸84。当通过操作变化杆87使离合器86处于冲击钻模式时,离合器86被连接到运动转化器90。因此,第二中间轴82的旋转驱动力通过离合器86被传递到运动转化器90。旋转驱动力通过活塞销91被转化为在运动转化器90上的活塞92的往复运动。活塞92的往复运动使形成在撞击部件93和活塞92之间的空气室94内的空气压力重复地增加和减小,由此引起撞击部件93的往复运动。当撞击部件93向前移动并撞击中间部件95的后端时,冲击力通过中间部件95施加到工作工具(未显示)。以此方式,旋转力和冲击力在冲击钻模式中同时地施加到工作工具(未显示)。
如果离合器86处于钻孔模式,那么离合器86断开第二中间轴82和运动转化器90之间的连接,并且仅第二中间轴82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齿轮82A和第六齿轮83传递到缸84。因此,仅旋转力被施加到工作工具(未显示)。
当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冲击工具501被操作时,具有大致不变频率的振动由于撞击部件93的往复运动而在冲击工具501中产生。振动通过第二重量罩60B传递到支撑部件571和572。传递到支撑部件571和572的振动被传递到平衡重保持部件573和平衡重574,并且平衡重574在与活塞92的往复运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振动。冲击工具501的振动可以被平衡重574的振动减弱,由此改进冲击工具501的操作。
虽然关于具体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例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的一对支撑部件72由钢辊制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钢辊。任何具有良好滑动性质的部件,例如油浸渍金属(oil-impregnated metal)可以被使用。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示,当从侧面看冲击工具101时,平衡重174的形状也可以是“H”形状,“H”形状由以下部分形成基部174A,该基部174A在垂直于重量支撑部件173延伸的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固定到重量支撑部件173;和两个腿部174B,所述腿部174B从基部174A的端部延伸,在重量支撑部件173的任一侧延伸但是与重量支撑部件173分开。结果,可以减小需要获得要求共振频率的重量支撑部件173的长度,从而为平衡重单元提供紧凑的整体设计。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击工具,包括罩;电机,所述电机具有旋转轴,所述电机容纳在罩中并在通电时产生旋转驱动力;往复运动转化器,所述往复运动转化器用于将电机的旋转驱动力转化为在垂直于电机的旋转轴的方向上往复的往复运动;刀具,所述刀具连接到罩的一个端部并由往复运动转化器的往复运动驱动;把手,所述把手定位在罩的另一端部;和平衡重机构,所述平衡重机构可操作以减轻由往复运动产生的振动,所述平衡重机构布置在罩的部分中,所述部分面对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进一步包括控制衬底,所述控制衬底用于控制由电机产生的旋转驱动力,控制衬底布置为面对其中布置有平衡重机构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所述控制衬底布置在电机和把手之间,并且平衡重机构在平行于电机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上、与控制衬底面对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进一步包括传递轴,所述传递轴介于电机的旋转轴和往复运动转化器之间,传递轴将由电机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往复运动转化器,其中平衡重机构布置在传递轴和把手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所述平衡重机构包括平衡重和支撑平衡重的平衡重支撑部件,并且其中与穿过平衡重的重心并平行于往复运动的方向延伸的线相比,平衡重的重心更靠近往复运动转化器。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所述把手包括柄,并且其中所述平衡重布置在柄和冲击工具的重心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可以有效地减轻由撞击器产生的振动,并且即使使用平衡重机构也不导致更大的设计。平衡重机构设置在运动转化罩中并面对把手。平衡重机构定位在冲击工具的重心和把手的柄之间,并在控制衬底的上方。平衡重机构装备有第一支撑,第二支撑,重量支撑部件和平衡重。
文档编号B25D17/04GK101032814SQ20071008546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7日
发明者佐藤慎一郎 申请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