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气动扳手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气动扳手的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有效简化组装结构,而具有实用价值的新颖创作。
背景技术:
现今诸多被广泛使用的同类型气动扳手结构,均不外乎系包括一主体,一气缸、一掣子、一轴承、一控风元件、一封盖元件及一调控元件等零组件所结合而成,简而言之,各业者间除针对各个构件于设计上的可能存在不同以外,在零组件的总数量上并无明显的不同。
众所周知,当一产品的零组件愈多,则其于模具、组装程序及总体制造成本上,必定将愈不符合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较多的零组件,也比较容易因相互间配合度的问题,而产生较多的可能瑕疵,进而严重影响产品的出厂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扳手的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气动扳手的结构,其系包括一主体、一气缸、一掣子、一轴承、一控气封盖及一调控钮所组成,该控气封盖系被螺合于主体的容室后侧,藉以将气缸,掣子及轴承予以定位并完成主体容室的封闭作用,且于该控气封盖上分别设有一进风通路及二组成对应状态的导风通路,藉以配合一具有控风通路的调控钮作用,用来控制空气进入及排出气缸的路径及风量,进而有效控制主体作用端的旋转方向及旋转扭力。
进一步,该控气封盖相对于调控钮端面设有一内凹承槽。
该控气封盖的第一导风通路及第二导风通路的略下方,又各分别设有第一出风通路及第二出风通路。
该调控钮对应于控气封盖的第一出风通路及第二出风通路位置,又设有成对应的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习用的控风元件及封盖元件加以结合,且创作人特将命名为[控气封盖],而该控气封盖是被螺合于主体的容室后侧,藉以将气缸、掣子及轴承予以定位并完成主体容室的封闭作用,且于该控气封盖上分别设有一进风通路及二组成对应状态的导风通路,藉以配合一具有控风通路的调控钮作用,控制空气进入及排出气缸的路径及风量,进而有效控制主体作用端的旋转方向及旋转扭力。同时,将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零件结合成单一组件,则能适度地降低总体制造成本,以期能更符合经济效益并提高产品品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控钮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控钮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控气封盖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控气封盖的B-B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控气封盖的前端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控气封盖的C-C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控气封盖的后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结构特征,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于后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2、3所示,其系包括一主体10,具握持部11、作用端12、进气口13,气缸容室14及启动开关15;一气缸20,具有气缸室21,利用螺固件22而与控气封盖50先行结合,再隐置于主体10的气缸容室14内;一掣子30,配合受风叶片(未示于图)而隐置于气缸20的气缸室21内,具有轴向作用力输出轴31,以次带动主体10作用端12的旋动;一轴承40,套置于掣子30相对于控气封盖50的作用力输出轴31上;一控气封盖50,藉长形螺丝51而螺合于主体10的容室14后侧,藉以将气缸20、掣子30及轴承40予以定位并完成主体10容室14的封闭作用,且于该控气封盖50内分别设有一进风通路52及二组成对应状态的第一导风通路53及第二导风通路54,复于相对于调控钮60端面设有一内凹承槽55;一调控钮60,具有控风通路61,藉定位螺丝62及对应位置所设的限止空槽63作用,而被定位于控气封盖50的内凹承槽55中,进而得以被旋动一特定行程。
复请配配合参阅图3、4、5、6、7、8、9、10所示,其对于输入空气的掌控,系首先令空气(见箭头所示)由主体10的进气口13进入主体10握持部11内的气室16中,复通过预设的通道而进入控气封盖50下方的进风通路52,之后方导入调控钮60的控风通路61中,因此,当旋动调控钮60以令控风通路61指向控气封盖50的第一导风通路53或第二导风通路54,便得以令空气由指定的通路再由控气封盖50进入气缸20的气缸室21中,如图10所示,由于第一导风通路53及第二导风通路54分据两侧,因此便也形成掣子30因其上叶片受力并产生被风力驱动成正转或反转的关键。
尤其,当第一导风通路53为进气作用时,则第二导风通路54则便自动成为出风作用,于是,经由气缸室21排出的空气将被导入位于第二导风通路54略下方的第二出风通路56(因第二导风通路54与控风通路61已为调控钮60所阻断),复配合于调控钮60对应一侧所设的第二导槽64而流窜至气缸20与气缸容室14的预留间隙17中,之后再进入位于主体10握持部11内部的空室18及排气口19排出反之,当第二导风通路54为进气作用时,则第一导风通路53则便自动成为出风作用,故空气将循第一出风通路57、第一导槽65、间隙17、空室18及排气口19排出。
承前所述,其调控钮60除得据以控制空气的进、排气路径,以令掣子30做正向或反向的旋转外,更在当掣子30成正向旋转状态时(即作用端12亦成正向旋转以旋紧螺丝工件的作用状态),得以分段调控控风通路61及第一导风通路53间的导通间隙,藉以控制进入气缸20的空气流量,简言之,此举即等同于控制作用端12的驱动扭力,以令螺丝工件(未示于图)的上紧作业,不致产生过度或不足的不良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气动扳手的结构,其系包括一主体、一气缸、一掣子、一轴承、一控气封盖及一调控钮,其特征在于该控气封盖系被螺合于主体的容室后侧,藉以将气缸,掣子及轴承予以定位并完成主体容室的封闭,且于该控气封盖上分别设有一进风通路及二组成对应状态的导风通路,另配合设置有控风通路的调控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气动扳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气封盖相对于调控钮端面设有一内凹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气动扳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气封盖的第一导风通路及第二导风通路的下方,还分别设有第一出风通路及第二出风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气动扳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控钮对应于控气封盖的第一出风通路及第二出风通路位置,还设有成对应的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改进的气动扳手的结构,其系包括一主体、一气缸、一掣子,一轴承、一控气封盖及一调控钮所组成,其中,该控气封盖是被螺合于主体的容室后侧,藉以将气缸、掣子及轴承予以定位并完成主体容室的封闭作用,且于该控气封盖上分别设有一进风通路及二组成对应状态的导风通路,藉以配合一具有控风通路的调控钮作用,以控制空气进入及排出气缸的路径及风量,进而有效控制主体作用端的旋转方向及旋转扭力。
文档编号B25B21/00GK2843766SQ200520046469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1日
发明者陈丽雪 申请人:陈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