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塑料防滑板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塑料防滑板。
【背景技术】
[0002]当汽车在雨季泥泞的道路上行驶,经常有被拖住的情况,由于汽车车轮为圆形,车胎表面光滑,对地面没有摩擦力,在泥泞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只得求助于其它车辆将其牵引出来,费时费力,特别是在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更为困难。目前,人们通常使用防滑板来解决这个问题,将防滑板插入轮胎与地面的空隙中,利用防滑板上的防滑条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借用车轮转动力使得车辆爬出打滑泥坑。但是现有防滑板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防滑板大多采用钢板制成,重量较重,不仅携带不便,而且价格高;2、与轮胎接触的防滑板一面设置的防滑条横截面通常为三角形,端部比较尖锐,容易损坏轮胎;3、与地面接触的防滑板一面设置的防滑条体积较大、数量稀少,而且垂直于防滑板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防滑板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小,不利于汽车的牵引爬出。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防滑效果好的汽车塑料防滑板。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塑料防滑板,包括呈长条形的板状本体,所述本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过渡段及对称分设在过渡段两侧的导入段组成,所述导入段与过渡段倾斜连接,在导入段的正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条,过渡段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凹槽且下凹的凹槽使过渡段形成有呈网格状分布的棱筋,在棱筋及过渡段的正面均设置有第二防滑条,在过渡段两侧边均倾斜设置有翼边。
[0005]在上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中,在翼边上向上凸起形成有若干凸台且凸台的上端面与过渡段的正面齐平,在凸台的上端面具有第三防滑条,第三防滑条的上端面与第二防滑条的上端面齐平。
[0006]在上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中,在翼边上设置有若干第四防滑条且各第四防滑条分布在相邻的两凸台之间。
[0007]在上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中,在翼边上开设有提手孔。
[0008]在上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中,在导入段两侧对称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与翼边相连并与过渡段平行设置,所述翼板上开设有定位孔。
[0009]在上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中,凹槽的内侧壁为斜面且凹槽的槽宽从凹槽槽口处起至凹槽槽底呈直线递减。
[0010]在上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中,凹槽的外端面与翼边的外边缘处的下端面齐平,在凹槽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五防滑条。
[0011]在上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中,在导入段及过渡段的背面均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的翼边可增大本防滑板与车轮的接触面积,特别是设置在凸台上的第三防滑条,当大型车辆,特别是轮胎宽于过渡段宽度的车轮,在驶经防滑板时,车轮作用于过渡段和翼边上,从而增大了防滑板与车轮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防滑板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车辆能顺畅快速的脱离泥坑;同时当将本防滑板横向放置在两车轮下时,倾斜设置的翼边可充当导向段,使得车轮由翼边处驶入至过渡段处,从而达到通过一个防滑板即可使车辆脱离泥坑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过渡段;11、凹槽;12、棱筋;13、第二防滑条;14、第五防滑条;2、导入段;21、第一防滑条;3、翼边;31、凸台;32、第三防滑条;33、第四防滑条;34、提手孔;4、翼板;41、定位孔;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塑料防滑板包括呈长条形的板状本体,本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本体由过渡段I及对称分设在过渡段I两侧的导入段2组成,所述导入段2与过渡段I倾斜连接,在导入段2的正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条21,过渡段I向下凹陷形成有多个凹槽11且下凹的凹槽11使过渡段I形成有呈网格状分布的棱筋12,在棱筋12及过渡段I的正面均设置有第二防滑条13,在过渡段I两侧边均倾斜设置有翼边3。
[0018]进一步的,在翼边3上向上凸起形成有多个凸台31且凸台31的上端面与过渡段I的正面齐平,在凸台31的上端面具有第三防滑条32,第三防滑条32的上端面与第二防滑条13的上端面齐平。通过增设的翼边3可增大本防滑板与车轮的接触面积,特别是设置在凸台31上的第三防滑条32,当大型车辆,特别是轮胎宽于过渡段I宽度的车轮,在驶经防滑板时,车轮作用于过渡段I和翼边3上,从而增大了防滑板与车轮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防滑板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车辆能顺畅快速的脱离泥坑;同时当将本防滑板横向放置在两车轮下时,倾斜设置的翼边3可充当导向段,使得车轮由翼边3处驶入至过渡段I处,从而达到通过一个防滑板即可使车辆脱离泥坑的目的。
[0019]进一步的,在翼边3上设置有多个第四防滑条33且各第四防滑条33分布在相邻的两凸台31之间。当车轮从翼边3处驶入至过渡段I时,通过第四防滑条33可使得车轮驶经翼边3时不会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保证了车辆能顺利的驶上本防滑板。
[0020]进一步的,在翼边3上开设有提手孔34,通过提手孔34可以方便人们提取本防滑板,并且当车轮,特别是小型车辆的车轮驶过防滑板时,车轮仅通过防滑板的导入段2和过渡段1,而不会压过翼边3,因此将提手孔34设置在翼边3上,从而不会降低本防滑板整体的抗压强度,提高了本防滑板的稳定性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1]进一步的,在导入段2两侧对称设置有翼板4,翼板4与翼边3相连并与过渡段I平行设置,翼板4上开设有定位孔41。通过翼板4既可以增加导入段2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且还可以增强导入段2的强度,使得车轮驶过导入段2时,通过翼板4可分担车辆施加在导入段2处的压力,减轻导入段2处所承受的压力,避免了导入段2由于承受过多的压力而出现破裂的现象,从而延长本防滑板的使用寿命。
[0022]进一步的,凹槽11的内侧壁为斜面且凹槽11的槽宽从凹槽11槽口处起至凹槽11槽底呈直线递减。该结构设计使得当车轮压在过渡段I上时,车轮施加在过渡段I上的压力可通过凹槽11的内侧壁传递至凹槽11底部,从而避免了由于应力过于集中而造成过渡段I破裂的情况。
[0023]进一步的,凹槽11的外端面与翼边3的外边缘处的下端面齐平,在凹槽11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五防滑条14。由于第五防滑条14向外突出本防滑板的表面,因此当将本防滑板放置在泥地上,在车轮驶上本防滑板时,第五防滑板受压而陷入至泥地中,从而使得本防滑板能固定于泥地中,这样当车辆驶经本防滑板时,防滑板不会产生位移,提高了防滑板的抓地能力,保证了车辆通过本防滑板能顺利的脱离泥坑。
[0024]进一步的,在导入段2及过渡段I的背面均设置有多个加强筋5,由于导入段2和过渡段I均是在本体上向上拱起所形成的,因此该结构设计可降低生产成本,为此通过加强筋5可增强本防滑板的抗压能力,使得车轮压在导入段2及过渡段I上时,由加强筋5分担较多的压力,从而避免由于车辆过重而造成防滑板破碎的情况。
[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塑料防滑板,包括呈长条形的板状本体,所述本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过渡段及对称分设在过渡段两侧的导入段组成,所述导入段与过渡段倾斜连接,在导入段的正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条,过渡段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凹槽且下凹的凹槽使过渡段形成有呈网格状分布的棱筋,在棱筋及过渡段的正面均设置有第二防滑条,在过渡段两侧边均倾斜设置有翼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其特征在于,在翼边上向上凸起形成有若干凸台且凸台的上端面与过渡段的正面齐平,在凸台的上端面具有第三防滑条,第三防滑条的上端面与第二防滑条的上端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其特征在于,在翼边上设置有若干第四防滑条且各第四防滑条分布在相邻的两凸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其特征在于,在翼边上开设有提手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其特征在于,在导入段两侧对称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与翼边相连并与过渡段平行设置,所述翼板上开设有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其特征在于,凹槽的内侧壁为斜面且凹槽的槽宽从凹槽槽口处起至凹槽槽底呈直线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其特征在于,凹槽的外端面与翼边的外边缘处的下端面齐平,在凹槽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五防滑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塑料防滑板,其特征在于,在导入段及过渡段的背面均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塑料防滑板,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防滑板防滑效果差的问题。本汽车塑料防滑板包括呈长条形的板状本体,所述本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本体由过渡段及对称分设在过渡段两侧的导入段组成,所述导入段与过渡段倾斜连接,在导入段的正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条,过渡段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凹槽且下凹的凹槽使过渡段形成有呈网格状分布的棱筋,在棱筋及过渡段的正面均设置有第二防滑条,在过渡段两侧边均倾斜设置有翼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防滑效果好的优点。
【IPC分类】E01C9-08, E01C11-24
【公开号】CN204311312
【申请号】CN201420753898
【发明人】王倩倩
【申请人】宁波特甘仕贸易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