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涉及一种执法拦截车辆装置,解决车胎刺破拦截装置容易造成事故的问题。包括两个平行固定在地面上的气囊盒,气囊盒的轴向方向与车辆通行方向一致,气囊盒的盒身埋入地面内,盒顶部设有端盖,端盖与地面平行,气囊盒内设有固定气囊的气囊架,气囊架上固定有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内设有点火器,点火器通过引线与控制室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气囊的方式,增大车辆轮胎的摩擦力,阻碍车辆前行,既安全又方便。
【专利说明】
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执法拦截车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车辆路过收费站必须缴费,大部分人都会自觉遵守按规定缴费,但仍有个别人员为了逃避处罚,如超载、超员等强行闯关,将拦截装置撞坏,对执法人员也造成了人身危害,此种现象在高速路收费口尤为常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采用的车辆拦截方式一般为车胎刺破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闯关车辆停下来,却容易造成事故,因为车辆在闯关时一般速度较快,车胎刺破后易发生翻车事故,对人员、车辆及周围的事物造成危害,为此需要一种柔性拦截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解决车胎刺破拦截装置容易造成事故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包括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栏杆,其特征是,包括两个平行固定在地面上的气囊盒,气囊盒的轴向方向与车辆通行方向一致,气囊盒的盒身埋入地面内,盒顶部设有端盖,端盖与地面平行,气囊盒内设有固定气囊的气囊架,气囊架上固定有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内设有点火器,点火器通过弓I线与控制室相连。
[0005]沿车辆驶入方向上设有多个气囊盒,形成两个平行的气囊盒带。
[0006]还包括速度探测仪,速度探测仪固定在控制室外侧,并由控制室控制。
[0007]所述的栏杆内也设有气囊。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气囊的方式,增大车辆轮胎的摩擦力,阻碍车辆前行,既安全又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0011]图中:1气囊盒,2端盖,3气囊架,4气体发生器,5气囊,6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图2所示,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包括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栏杆,还包括两个平行固定在地面上的气囊盒1,气囊盒I的轴向方向与车辆通行方向一致,气囊盒I的盒身埋入地面内,盒顶部设有端盖2,端盖2与地面平行,气囊盒I内设有固定气囊5的气囊架3,气囊架3上固定有气体发生器4,气体发生器4内设有点火器,点火器通过引线与控制室相连。
[0013]沿车辆驶入方向上设有多个气囊盒I,形成两个平行的气囊盒I带。
[0014]还包括速度探测仪,速度探测仪固定在控制室外侧,并由控制室控制。
[0015]所述的栏杆6内也设有气囊5。
[0016]使用时,预先将气囊盒I盒身埋入缴费站路面内,端盖与路面平行,这样不妨碍车辆通行,气囊盒I的宽度不小于车辆轮胎的宽度。当行驶车辆冲卡时,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按钮启动点火器,气体发生器4迅速给气囊5充气,气囊5弹出,当车辆通过时,由于气囊5的作用,轮胎与地面隔离,使轮胎抓地力变差,从而阻止车辆继续前行,为了更好的阻止车辆前行,可设有多个气囊盒1,通过气囊5对车辆下盘进行包围,使车辆进入一种陷入泥潭的状况无法行驶,这样既能有效拦截车辆,又不造成人员伤亡,提高了安全性。
[0017]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车辆不停车直接加速闯关,工作人员打开气囊不及时,在控制室外侧还设有速度探测仪,当发现车辆不减速时,工作人员可及时启动气囊。
[0018]进一步的,为了保护栏杆6,在栏杆6内也设有气囊,这样当车辆冲撞栏杆6时气囊打开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栏杆6毁坏。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包括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栏杆,其特征是,包括两个平行固定在地面上的气囊盒,气囊盒的轴向方向与车辆通行方向一致,气囊盒的盒身埋入地面内,盒顶部设有端盖,端盖与地面平行,气囊盒内设有固定气囊的气囊架,气囊架上固定有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内设有点火器,点火器通过引线与控制室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其特征是,沿车辆驶入方向上设有多个气囊盒,形成两个平行的气囊盒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速度探测仪,速度探测仪固定在控制室外侧,并由控制室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车辆拦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栏杆内也设有气囊。
【文档编号】E01F13/12GK203923956SQ201420264891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朱永山 申请人:宿迁市科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