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的是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本发明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1)在地基夯实后,用截面呈凹槽状的钢条铺设在地基上,然后再用块状碎石填充在两根钢条之间;其中钢条的高度不小于15cm,且钢条上设置有通孔并在该钢条的凹槽内铺设一层土工布,块状碎石的大小不大于10cm,块状碎石的铺设厚度不小于20cm;(2)在块状碎石铺设完成之后,在相邻两根钢条之间铺设一层以上的土工布,并将土工布的端部固定到钢条上;(3)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再在土工布上铺设一层10cm~20cm厚的细砂,细沙铺设完成之后,再用混泥土在细砂上部铺设面砖即可。本发明具有可快速排水、降低面砖下层各处沉陷度不一样导致凹凸不平的情况发生等优点。
【专利说明】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铺设方法,具体涉及的是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
【背景技术】
[0003]人行道(side walk ;foot way)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它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在城市里人行道是非常普遍的,一般街道旁均有人行道。有些地方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隔着草地或者树木。
[0004]在城市又称连续建筑群的街道,是指从标出车行道界线的路缘石、缘石(流水石)起至房基线高出车行道部分,专供行人通行,禁止非法占用,也禁止车辆驶入,但推着自行车在人行道上行走或者残疾人摇动轮椅车在人行道上通行的,应按行人对待。胡同出口处或单位出口处将人行道截断部分,虽是行人和车辆共同通行的地带,但仍应视为是被截断的人行道,车辆行经有行人通过此处时,须减速或停车让行,以保证安全。
[0005]人行道路面施工的施工工序主要包括测量放线、基础处理、铺砖和现场清理。所述基础处理:是对地基的表土或杂物进行清除,然后用机械整平压实后辅以人工修整。其中,该铺砖的现有铺设过程如下:
(1)采用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作为底层铺设在地基上,底层结构厚20cm;
(2)铺砌垫层,垫层采用M7.5水泥砂浆,厚度为2cm,铺砌时轻轻平放,用橡胶锤敲打稳定找平,但不得损伤边角;
(3)面砖铺砌前先将基层整平,以两侧路缘石顶为准挂纵向与横向高程线,先分段冲筋,后填空铺装,随时检查位置与高程;
(4)最后铺设面砖。
[0006]因采用上述面砖的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天,在此期间应严禁行人、车辆等的走动和碰撞,进而导致施工周期较长。
[0007]而且施工完成后,如果遇到连续下雨或暴雨天气时,雨水无法快速渗漏,进而堆积到面砖下层,导致排水效果不好。并且由于长期雨水浸泡,容易导致面砖下层各处的沉陷度不一样,进而导致面砖凹凸不平,进而导致行人在行走时十分不便。
[0008]而且由于雨水堆积在面砖下层,并且由于面砖下层各处的沉陷度不一导致的面砖表面凹凸不平行,容易造成行走时积水喷溅到行人腿上。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人行路面面砖铺设后积水不能快速排出、一段时间后面砖凹凸不平影响行走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快速排水、降低面砖下层各处沉陷度不一样导致凹凸不平情况发生的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
[0010]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1)在地基夯实后,用截面呈凹槽状的钢条铺设在地基上,然后再用块状碎石填充在两根钢条之间;其中钢条的高度大于15cm,且钢条上设置有通孔并在该钢条的凹槽内铺设一层土工布,块状碎石的大小小于10cm,块状碎石的铺设厚度大于20cm ;
(2)在块状碎石铺设完成之后,在相邻两根钢条之间铺设一层以上的土工布,并将土工布的端部固定到钢条上;
(3)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再在土工布上铺设一层1cm?20cm厚的细砂,细沙铺设完成之后,再用混泥土在细砂上部铺设面砖即可。
[0011]本发明采用上层细砂、下层块状碎石的铺设方式,有效提高积水的渗漏速度;上层细砂和下层块状碎石之间土工布的铺设,有效避免细砂随着雨水流到下层块状碎石中,保证积水的渗漏效果。
[0012]同时,该土工布的铺设,不仅仅有效对细砂和块状碎石之间进行隔离进而保证渗漏效果,而且还能在下层块状碎石有部分沉陷时对块状碎石表层进行加固,有效降低沉陷的效果。
[0013]为了进一步降低块状碎石与地基之间接触面的空隙较大,导致块状碎石地基之间接触的部位处地基承受的压强较大,因而容易造成经常行走部位的区域沉陷程度较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所述地基与块状碎石之间还铺设有一层不大于3cm的碎石子,该铺设的碎石子厚度为5?10cm。
[0014]当连续下雨或下暴雨时,雨水渗入面砖下层,堆积到细砂与块状碎石之间的空隙处,当地基不能完全接收渗入的水时,会对路面造成影响,因而,在人行路面的路边设置有与块状碎石处连通的引水管。由于引水管的设置,有效排出堆积在块状碎石中的积水,在不影响该人行路面处的生态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积水的排出,效果十分显著。
[0015]作为一种优选,相邻两根钢条之间的距离为2m?4m。
[00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排水效果好,避免积水;同时能有效降低面砖表层的凹陷程度,进而能有效避免行人行走时积水喷溅到身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
[0018]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I)在地基夯实后,用截面呈凹槽状的钢条铺设在地基上,然后再用块状碎石填充在两根钢条之间;其中钢条的高度大于15cm,且钢条上设置有通孔并在该钢条的凹槽内铺设一层土工布,块状碎石的大小小于10cm,块状碎石的铺设厚度大于20cm ;
为了减轻块状碎石直接铺设到地基上时造成的对地基的压力,该块状碎石与地基之间还铺设有一层大小不大于3cm的碎石子,该铺设的碎石子厚度为5?10cm。
[0019]本实施例中,块状碎石优选为6cm左右的鹅卵石,铺设的厚度优选为20cm左右。碎石子的大小优选为2cm左右,该碎石子的厚度优选为7cm。
[0020](2)在块状碎石铺设完成之后,在相邻两根钢条之间铺设一层以上的土工布,并将土工布的端部固定到钢条上。
[0021]本实施例中土工布优选为无纺土工布,铺设层数为两层以上。
[0022](3) 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再在土工布上铺设一层1cm?20cm厚的细砂,细沙铺设完成之后,再用混泥土在细砂上部铺设面砖即可。本实施例中,该细砂厚度优选为15cm。
[0023]为了能有效引出多余雨水,所述人行路面的路边设置有与块状碎石处连通的引水管。
[0024]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1)在地基夯实后,用截面呈凹槽状的钢条铺设在地基上,然后再用块状碎石填充在两根钢条之间;其中钢条的高度大于15cm,且钢条上设置有通孔并在该钢条的凹槽内铺设一层土工布,块状碎石的大小小于10cm,块状碎石的铺设厚度大于20cm ; (2)在块状碎石铺设完成之后,在相邻两根钢条之间铺设一层以上的土工布,并将土工布的端部固定到钢条上; (3)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再在土工布上铺设一层1cm?20cm厚的细砂,细沙铺设完成之后,再用混泥土在细砂上部铺设面砖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与块状碎石之间还铺设有一层小于3cm的碎石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的碎石子厚度为5?1cm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路面的路边设置有与块状碎石处连通的引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格状人行路面铺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根钢条之间的距离为2m?4m。
【文档编号】E01C15/00GK104195917SQ20141042513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曾德明 申请人: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