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浙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属于路面养护工程领域,适用于浙青混凝土路面较大或尚未稳定纵向裂缝处治。
背景技术:
浙青混凝土路面采用浙青混凝土作面层,较之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行车舒适性好、噪音小、对路基或不均匀沉降适应性强、修复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道路、高等级公路、机场跑道等建设中,但由于路基深层强度不足、湿土夹层软弹、差异沉降等原因,浙青混凝土路面易出现裂缝、裂痕、车辙、深陷、泛油、拥包等现象,随着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和大吨位运输车辆的与日俱增,浙青混凝土路面的以上病害日渐严重,尤以路面裂缝最为突出。如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影响到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浙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即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基层底部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浙青面层;第二种是非荷载型裂缝,以温度裂缝为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这种裂缝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者使用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产生的裂缝。第三种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及路基不均匀压缩产生的沉降。三种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纵向裂缝的走向基本与路线走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尽一致。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I)路基填筑材料差,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2)纵向拓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地基处理不当,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求,从而造成拓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3)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4)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从而产生滑坡,造成路面开裂;(5)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结合不紧密而相互脱离,产生纵向裂缝。浙青路面的纵向裂缝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对于细裂缝(2 5mm)可用乳化浙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浙青(如SBS改性浙青)进行灌缝处理;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料、垃圾等,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常洒布粗砂或3 5_的石屑。如纵缝进一步发展,出现啃边、错台且裂缝宽大于5mm,则需铣刨面层表层和面层中间层(铣刨宽度为裂缝两侧各Im),将软弱层或不稳结构层铲除,更换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进行基层的处理,然后进行浙青面层的恢复。对于尚未稳定的纵向裂缝,还应根据裂缝成因,采取排水、边坡加固等措施,以使裂缝稳定不继续发展。同时实际工程实践中,目前常采取的措施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纵向裂缝病害的发展,且无法有效地克服裂缝修复后的反复出现。综上所述,纵向裂缝是浙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如不从根治路面裂缝出现的诱因出发,修复后裂缝易反复出现,严重影响路面的正常运营和带来高额的养护费用。发明一种施工速度快、处治效果好,可有效避免路面裂缝的反复出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气泡混凝土具有质轻、施工速度快等优点,通过减轻路堤荷载及增强路基本身刚度,并通过引孔注浆进一步提高地基承载力的角度,发明一种施工速度快、处治效果好,可有效避免路面裂缝的反复出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浙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先沿纵向裂缝中心线铣刨原面层、基层及底基层,根据裂缝深度确定底基层或路基铣刨深度,开挖时面层表层、面层中间层、面层底层、基层各层间依次设置台阶,基层、底基层及路基间垂直开挖不设置台阶,形成台阶形坑槽;·台阶形坑槽底部至垫层顶部引一个或一个以上竖向孔,通过竖向孔向垫层中注浆,形成垫层浆固板,竖向孔采用水泥砂浆回填,形成小直径砂浆加强体;自台阶形坑槽底部灌注气泡混凝土至原基层顶部标高,形成气泡混凝土基层;在气泡混凝土基层顶部依次铺设修复面层底层、修复面层中间层、修复面层表层,各修复层的材料与原路面各面层采用的材料及配比相同。气泡混凝土基层的中间位置设置高强钢丝加筋网;每个小直径砂浆加强体顶部设置2根及以上的连接钢筋。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I)通过向原路基垫层中注浆使距裂缝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垫层形成垫层浆固板,提闻了地基的承载力及路基的协同变形能力。(2)小直径砂浆加强体可有效将交通荷载等载荷传递至垫层浆固板,减少路基承受的荷载,同时起到了加固路基的作用,可有效减少路基填料本身的压缩。(3)气泡混凝土具有质轻的特点,且整体性好,可有效减少路堤荷载,从而减少工后沉降量的同时,其交通荷载下的整体受力性能也较好。
图I是本实用新型浙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横断面示意图;图中1-面层表层,2-面层中间层,3-面层底层,4-基层,5-底基层,6-路基,7-垫层,8-修复上面层,9-修复中面层,10-修复面层底层,11-高强钢丝加筋网,12-气泡混凝土基层,13-连接钢筋,14-小直径砂浆加强体,15-垫层浆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铣刨工艺要求、引孔设备及工艺要求、面层修复施工要求、施工时交通安全组织等内容本实施例不再累述,重点阐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的实施方式。图I是本实用新型浙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横断面示意图,参照图I所示,一种浙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施工时先采用铣刨机沿纵向裂缝中心线,根据划定的铣刨范围,铣刨原面层表层I、面层中间层2、面层底层3、基层4及底基层5,根据裂缝深度确定底基层5或路基6铣刨深度,开挖时面层表层I、面层中间层2、面层底层3、基层4各层间均设置台阶,基层4、底基层5及路基6间垂直开挖不设置台阶,形成台阶形坑
槽。 面层表层I垂直于纵向裂缝中心线铣刨长度为1450mm、厚度为40mm,面层中间层2垂直于纵向裂缝中心线统刨长度为1200mm、厚度为60mm,面层中间层3垂直于纵向裂缝中心线铣刨长度为1000mm、厚度为80mm。基层4、底基层5及路基6中铣刨长度为800mm、厚度为760mm。台阶形坑槽开挖后采用引孔设备自其底部至垫层7顶部引3个直径为120mm的竖向孔,孔与孔之间的径间距为100mm,通过竖向孔向垫层中注浆,浆液采用M15水泥砂浆,在垫层7内形成垫层浆固板15,竖向孔采用M15水泥砂浆回填,形成小直径砂浆加强体14,并在每个小直径砂浆加强体顶部设置4根长度为300_、直径为6. 5mm的连接钢筋13,嵌入小直径砂浆加强体14的长度均为150mm。自台阶形坑槽底部灌注气泡混凝土至原基层4顶部标高,形成气泡混凝土基层12,并在其中间位置设置高强钢丝加筋网11。采用容重不大于6KN/m3、配合比强度应满足28天强度彡O. 8Mpa、流动度在180mm±20mm的气泡混凝土 ;高强钢丝加筋网11采用直径3mm的钢丝编织而成的网孔尺寸50mmX50mm的焊接型高强钢丝网。修复面层底层10、修复面层中间层9、修复面层表层8与原路面各面层采用相同的材料及配比,浙青混凝土路面面层表层I为40mm细粒式SBS改性浙青浙青混凝土(AC-13C型),面层中间层2为60mm中粒式SBS改性浙青混凝土(AC-20C型),面层底层3为80mm粗粒式浙青混凝土(AC-25C型),基层4为360mm厚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5为为200mm厚
3.5%水泥稳定碎石。
权利要求1.一种浙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先沿纵向裂缝中心线铣刨原面层、基层及底基层,根据裂缝深度确定底基层或路基铣刨深度,开挖时面层表层、面层中间层、面层底层、基层各层间依次设置台阶,基层、底基层及路基间垂直开挖不设置台阶,形成台阶形坑槽; 台阶形坑槽底部至垫层顶部引一个或一个以上竖向孔,通过竖向孔向垫层中注浆,形成垫层浆固板,竖向孔采用水泥砂浆回填,形成小直径砂浆加强体; 自台阶形坑槽底部灌注气泡混凝土至原基层顶部标高,形成气泡混凝土基层; 在气泡混凝土基层顶部依次铺设修复面层底层、修复面层中间层、修复面层表层,各修复层的材料与原路面各面层采用的材料及配比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气泡混凝土基层的中间位置设置高强钢丝加筋网;每个小直径砂浆加强体顶部设置2根及以上的连接钢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先沿纵向裂缝中心线铣刨原面层、基层及底基层,面层表层、面层中间层、面层底层、基层各层间依次设置台阶,基层、底基层及路基间垂直开挖,形成台阶形坑槽;台阶形坑槽底部至垫层顶部引一个或一个以上竖向孔,通过竖向孔向垫层中注浆形成垫层浆固板,竖向孔回填水泥砂浆形成小直径砂浆加强体;自台阶形坑槽底部灌注气泡混凝土至原基层顶部标高形成气泡混凝土基层;在气泡混凝土基层顶部依次铺设与原路面相同材料的修复面层底层、修复面层中间层、修复面层表层。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施工速度快、处治效果好,可有效避免路面裂缝的反复出现,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E01C23/09GK202787044SQ2012204621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徐宇光, 江仁庆, 周晓红, 叶如高, 陈美仁, 郑前峰, 李天哲, 郑同洋 申请人:浙江八咏公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