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拉索桥分为斜拉桥和悬索桥。悬索桥又称吊桥,主要是受拉,自重轻,跨径大,稳定性差应用不是很广泛;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桥面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斜拉桥特点是受拉、结构介于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之间。钢索现场安装过程的角度调整难以解决,安装过程存在如下弊端角度偏差不宜调整;结构受力不均衡,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铸钢支撑铰节点钢构件和钢索联接到一起,起到支撑和联接作用。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铰节点支座与钢结构板焊接成一体做固定支撑,铰节点支座与连接板的铸钢支撑铰节点装置为铰节点支座和连接板有销轴孔,销轴插入铰节点支座和连接板的销轴孔中,销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铰节点支座;连接板与钢索的锚头连接,连接板与钢索的锚头有销轴孔,连接板与钢索锚头通过销轴连接;使铸钢支撑铰节点与钢索联接时可做双向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采用铸钢支撑铰节点使得建筑钢结构与钢索联接时可做双向转动,从而实现建筑钢结构受力均衡、稳定性高;达到安装简便、角度偏差易于调整。提高其整体抵抗外力能力,进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铸钢支撑铰节点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I :铸钢支撑铰节点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铸钢支撑铰节点由铰节点支座其中铰节点支座I和连接板3为铸钢件,铰节点支座I与钢结构焊接成一体做固定支撑;连接板与钢索的锚头连接.铰节点支座与连接板的铸钢支撑铰节点装置为铰节点支座I和连接板3有销轴孔,销轴2插入铰节点支座I和连接板3的销轴孔中,销轴2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于铰节点支座I ;固定螺栓6与铰节点支座I的接触面有弹簧垫圈4和平垫圈5 ;连接板3与钢索的 锚头连接,连接板3与钢索的锚头有销轴孔,连接板与钢索锚头通过销轴连接。上述铸钢支撑铰节点装置在固定支撑上有3套;连接板3与钢索的锚头连接,钢索可通过连接板上的销轴孔上下转动,连接板3与铰节点支座I连接,亦可通过销轴2左右转动。即钢索与钢结构连接时可做双方向转动,消除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角度偏差。铰节点支座I和销轴2通过固定螺栓6将连接板与钢索固定连接并可做双向转动。实施例2 结构同实施例I,连接板3与钢索连接为铰接;铰节点支座I和连接板3为不锈钢铸件;述连接装置在固定支撑上有3套以上。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其特征在于铰节点支座与钢结构板焊接成一体做固定支撑,铰节点支座与连接板的铸钢支撑铰节点装置为铰节点支座和连接板有销轴孔,销轴插入铰节点支座和连接板的销轴孔中,销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铰节点支座;连接板与钢索的锚头连接,连接板与钢索的锚头有销轴孔,连接板与钢索锚头通过销轴连接;铸钢支撑铰节点与钢索联接时做双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与铰节点支座连接时钢索通过连接板上的销轴左右转动;连接板与钢索的锚头连接时钢索通过连接板上的销轴上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其特征在于铸钢支撑铰节点装置在固定支撑上有3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拉索桥用钢索与铸钢支撑铰节点,铰节点支座与钢结构板焊接成一体做固定支撑,铰节点支座与连接板的铸钢支撑铰节点装置为铰节点支座和连接板有销轴孔,销轴插入铰节点支座和连接板的销轴孔中,销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铰节点支座;连接板与钢索的锚头连接,连接板与钢索的锚头有销轴孔,连接板与钢索锚头通过销轴连接。铸钢支撑铰节点与钢索联接时可做双向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采用铸钢支撑铰节点使得建筑钢结构与钢索联接时可做双向转动,从而实现建筑钢结构受力均衡、稳定性高;达到安装简便、角度偏差易于调整。提高其整体抵抗外力能力,进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文档编号E01D19/16GK202744952SQ20122042788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王海霞, 白金田, 唐露 申请人: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