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工法适用于公路、铁路行业相关的柱式盖梁(上系梁、柱帽等)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抱箍支撑及其顶升系统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盖梁,也称帽梁,一般设于墩柱顶部,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中的下部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盖梁采用现浇施工,其施工质量,不仅受控于混凝土配合比、浇灌方法,且与采用的支架紧密相关。只有选择了坚实的支架,使模板牢固、可靠,拼缝严密、接口平顺,能抵抗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操作人员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施工作业,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盖梁模板应杜绝漏浆、胀模等质量通病,杜绝模板支撑倒塌等安全事故。墩柱顶盖梁施工通常使用的常规工艺有满堂支架法和穿销钢棒法等。该两种方法的主要缺点阐述如下I、满堂支架法以处理后的原地面为基础,以碗扣式钢管支架或钢管桩支柱为支撑体系,该工法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需要对地基做路基换填、压实等操作,成本较高;当墩柱较高时,支架庞大,必须对支架进行堆载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成本较高且历时较长;水中施工无系梁时,支架法无法用上。使用满堂支架施工是需要特别注意支架稳定性、非弹性变形及地基沉降等问题,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支架坍塌等安全质量事故。2、穿销钢棒法以墩柱作为作业平台,在墩身上预留销孔,销孔内穿钢棒,以钢棒作为承重体系。该工法在埋设钢棒和施工受载时,墩柱混凝土需具备一定强度,施工后在墩柱中留下空洞,影响墩柱外观,施工后还需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塞并对墩柱表面进行处理,工序繁琐,另外钢棒预留孔还会对墩柱受力主筋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良创新,盖梁施工时采用双抱箍支撑体系,解决上述常规工艺的缺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周的上、下两个抱箍,两个抱箍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联接形成连接体系,每个抱箍由两块半圆弧抱箍围拢于所述墩柱并通过紧固件相互联接构成,每块半圆弧抱箍具有与墩柱外径相适配的内凹弧形轮廓、供紧固件联接固定的翼状连接部、及用于承载盖梁承重及支撑体系的顶平面。所述紧固件为若干根高强螺栓,两个半圆弧抱箍围拢于所述墩柱并通过高强螺栓将两个半圆弧抱箍的翼状连接部固定连接,两个翼状连接部之间留有空隙。抱箍内壁包裹有土工布,以保护墩柱外壁及增加摩擦力。所述上抱箍为主承重抱箍,其高度为400 600mm,所述下抱箍为次承重抱箍,其 高度为200 350mm。优选地,所述上、下两个抱箍之间相对墩柱柱轴对称设置有两台顶升装置,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支撑安全系数,亦可通过调节千斤顶的伸缩量将模板、主梁整体下放顶升调节标高,操作方便平稳,安全可靠。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抱箍直接顶紧于下抱箍之上。所述盖梁承重及支撑体系包括盖梁钢筋混凝土承重系统、次主梁系统、模板及护栏系统,所述主梁承重系统由两排加强型贝雷桁架组成,承托固定于所述上抱箍顶平面之上;所述次主梁由工字钢沿所述贝雷桁架布设而成,其上留设铺调踏板区域作为操作平台,在所述次主梁上安装钢筋笼、铺设所述模板,并焊接钢筋,上放钢管立杆,加设水平横杆搭设成标准安全护栏。本实用新型的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弧形钢板制成,以高强螺栓连接箍于墩柱上,作为承重基础。双抱箍支撑即主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为提高支撑系统的安全系数,确保抱箍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滑移,在主抱箍下方,再加设一道小抱箍,两道抱箍间可放置螺旋千斤顶作为顶升系统进行连接。对比满堂支架支撑体系,本支撑体系基本不受场地的限制,在盖梁施工中下部可通行,不占地面工作面,加工制作简单,结构轻便灵活,施工周期短,能有效提高劳动率,节约大量支架材料,从而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同时易于文明施工管理。对比穿销钢棒法,该工法能有效地保护墩柱外观,减少了施工工序,无对主筋的影响,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具有以下优点I、不受地基条件影响施工工艺简单。2、能保证墩柱的外观质量。3、抱箍、贝雷片、型钢可循环利用,周转效率高,节约施工成本。4、不需要砂筒和顶托进行调整,只需松开上抱箍螺丝,调整千斤顶,即可将装折模板、主梁整体下放,操作安全可靠。
图I是双抱箍支撑体系结构示意图。图2是双抱箍支撑横断面图。图3是半圆弧抱箍的底面示意图。图4是主抱箍的立面示意图。图5是双抱箍及其顶升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是盖梁抱箍施工工艺流程图。图7是盖梁抱箍拆除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立柱数安装柱抱箍,即每根柱子由上、下两个抱箍组成,每个抱箍由两个半圆弧抱箍组合。如图3 图4所不,加工主抱箍及次抱箍。在抱箍加工时,抱箍米用14mm厚钢板制作,高500mm,抱箍内径与柱墩直径相同,每个抱箍由2个半圆弧形钢箍111组成,半圆弧钢箍具有与墩柱外径相适配的内凹弧形轮廓、其两端具有翼状连接部112,还具有用于承载盖梁承重及支撑体系的顶平面114。连接部112之间用10根Φ26高强螺栓113连接。2个半圆弧形钢箍111在柱上安装后翼状连接部的相接面留有约15mm的空隙,以保证钢箍之间用高强螺栓连接好后能有效的与墩柱挤压紧密,抱箍内壁包裹有土工布,用以保护立柱接触面的砼,同时增加抱箍与墩柱之间的摩擦力。如图I 2、图6 7所示,对盖梁抱箍支撑体系按以下步骤进行施工。(I)施工准备;(2)搭设钢管支架平台;(3)墩顶凿毛,同时进行测量放样;(4)安装下抱箍120 ; (5)安装上抱箍110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抱箍120与上抱箍110之间可安装顶升系统,顶升系统由32吨的螺旋千斤顶组成,每个墩在上下抱箍牛腿间前和后对称各设置一个,手摇式千斤顶最低起升高度为395毫米,可提升200毫米,提升重量32吨。顶紧后力传递至下抱箍形成共同受力,提高安全系数。(6)架设贝雷主梁和次主梁;主承梁承重系统由两排加强型贝雷桁架130组成,其紧靠立柱布置,两排贝雷桁架设剪刀撑,花窗螺联接,由于盖梁变宽段位置可通过装拆贝雷片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盖梁长度要求。次主梁150由工字钢沿贝雷桁架布设,间距80cm,工字钢长4米,盖梁宽I. 8米,每边预留I. O范围铺调踏板作为操作平台。(7)拼装盖梁底模;(8)搭设四周护栏160,在工字钢上焊接15cm的钢筋,上放钢管立杆,加设水平横杆即可搭设成标准安全护栏160 ;(9)钢筋绑扎;(10)安装侧模140、砼浇筑、养生。当盖梁砼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支承体系。拆除时先拆除盖梁侧模,然后松开千斤顶使贝雷片、工字钢和底模整体顺势下降,拆除操作平台的钢管围柱,用汽车吊或滑轮吊底模,然后用汽车依次吊下次贝雷主梁、工字钢,再松开上抱箍紧固螺栓,将上抱箍吊至地面,同样拆除下抱箍,最后拆除墩柱四周的简易操作钢管架。其工艺流程如图7所
/Jn ο
权利要求1.一种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周的上、下两个抱箍,两个抱箍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联接形成连接体系,每个抱箍由两块半圆弧抱箍围拢于所述墩柱并通过紧固件相互联接构成,每块半圆弧抱箍具有与墩柱外径相适配的内凹弧形轮廓、供紧固件联接固定的翼状连接部、及用于承载盖梁承重及支撑体系的顶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若干根高强螺栓,两个半圆弧抱箍围拢于所述墩柱并通过高强螺栓将两个半圆弧抱箍的翼状连接部固定连接,两个翼状连接部之间留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内壁包裹有土工布。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抱箍为主承重抱箍,其高度为400 600mm,所述下抱箍为次承重抱箍,其高度为200 3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个抱箍之间相对墩柱轴线对称地设置有两台顶升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抱箍直接顶紧于下抱箍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承重及支撑体系包括盖梁钢筋混凝土承重系统、次主梁系统、模板及护栏系统,所述主梁承重系统由两排加强型贝雷桁架组成,承托固定于所述上抱箍顶平面之上;所述次主梁由工字钢沿所述贝雷桁架布设而成,其上留设铺调踏板区域作为操作平台,在所述次主梁上安装钢筋笼、铺设所述模板,并焊接钢筋,上放钢管立杆,加设水平横杆搭设成标准安全护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其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周的上、下两个抱箍,两个抱箍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联接形成连接体系,每个抱箍由两块半圆弧抱箍围拢于所述墩柱并通过紧固件相互联接构成,每块半圆弧抱箍具有与墩柱外径相适配的内凹弧形轮廓、供紧固件联接固定的翼状连接部、及用于承载盖梁承重及支撑体系的顶平面。本实用新型的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具有不受地基条件影响、保证墩柱的外观质量、操作安全可靠、施工工艺简单等有优点。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2359506SQ2011205279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5日
发明者何锦明, 周盛初, 江和明, 潘建谋, 王爱溪, 荣劲松, 袁求武, 陈鸣, 黄国忠 申请人: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