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复合改性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改性纤维及其生产方法,主要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按比例适量加入沥青混凝土中,使原有基质沥青性能发生改变,均匀散布的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呈现三维网状结构。由于复合纤维的微加强筋作用、吸油性能以及岩性改性剂的作用,使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同时保持了沥青的韧性。改变了常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
背景技术:
原有沥青混凝土改性方式是先将沥青改性后再与集料拌合,存在硬度低、耐磨性和韧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复合改性纤维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硬度低、耐磨性和韧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改性纤维,该复合纤维的构成为原木质纤维素和岩性改性剂,其构成的重量比例为85%~95和15%~5%,优选为89%和11%。
所述的原木质纤维是PH值7.5±1.0、长度<6mm、吸油率大于自重5倍、灰分含量(18±5)%、0.15mm冲气筛通过率为(70±10)%的原木质纤维或其他相同标准的木质纤维;所述的岩性改性剂是一种含饱和烃0.65%、芳烃0.91%、非烃35.89%、沥青质62.55%的岩性改性剂。
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将原木质原料经过粗粉碎、精粉碎、过筛、称量、分离、混合、干燥、称量得所述的原木质纤维素;同时分别将适量的分散剂、高温剂和岩性改性剂称量并与上述的原木质纤维素进行混合,即得到所述的复合改性纤维。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改变了传统沥青改性方式,原有方式是先将沥青改性后再与集料拌合,复合改性纤维则是将改性剂添加在纤维里,在拌合过程中将基质沥青改性,工艺缩简,效益提高,使原有成品混合料成本降低近百元。
(2)抗高温。提高路面抗软化、抗车辙能力。
(3)抗剥离。提高了冬季低温时的抗开裂性能。
(4)抗重载。复合改性纤维沥青混凝土施工的路面磨擦力提高,增加了路面雨天防滑性能,同时减小了路面的剪切变形,提高了抗重载能力。
(5)抗老化。复合改性纤维与沥青混凝土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提高了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能与抗疲劳性,特别适用于桥面和易沉降路面。路面预期使用寿命延长比原来增加了3~5倍,减小了公路日常维护工作量,投资效益显著提高。
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构成为原木质纤维素和岩性改性剂,其构成的重量比例为85%~95和15%~5%,优选为89%和11%。
所述的原木质纤维是PH值7.5±1.0、长度<6mm、吸油率大于自重5倍、灰分含量(18±5)%、0.15mm冲气筛通过率为(70±10)%的原木质纤维或其他相同标准的木质纤维;所述的岩性改性剂是一种含饱和烃0.65%、芳烃0.91%、非烃35.89%、沥青质62.55%的岩性改性剂。
参见图1,本发明所述的复合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将木质原料1经过粗粉机2粗粉碎[冲气筛0.15mm筛网通过率(55±10)%]、精粉机3精粉碎[冲气筛0.15mm筛网通过率(70±10)%]、筛粉机4过筛(400目筛)、电子计量器5称量、分离器6分离(将纤维和气体分离开来)、混合器7混合(将不同长度的纤维混合均匀)、干燥机8进行干燥、再经电子计量器9称重后送入拌合机10;同时将6.23%的分散剂11(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功能是利于纤维的分散)、8.01%的高温剂(主要成分为SiO2,保证纤维能经受210℃的高温不变质)13和11%的岩性改性剂(在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为基质沥青改性)15,分别用电子计量器12、14、16称量并与上述加工好的原木质纤维素一同在在拌合机10内进行混合,即得到所述的复合改性纤维。再经压缩包装机17包装成为最终成品18。
上述工艺步骤除干燥过程外,整个工艺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在干燥机8中,原木质纤维素控制干燥温度为85℃,干燥时间为2h。高温剂13的主要成份为SiO2,其耐高温性能为850℃。
在沥青混凝土中按比例投加适量的复合改性纤维,使原有基质沥青性能发生改变,均匀散布的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呈现三维网状结构。由于复合纤维的微加强筋作用、吸油性能以及岩性改性剂的作用,使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同时保持了沥青的韧性。改良后的混合料粘度提高,更易于控制流量,使混合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复合改性纤维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纤维的构成为原木质纤维素和岩性改性剂,其构成的重量比例为85%~95和15%~5%,优选为89%和11%。
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木质纤维是PH值7.5±1.0、长度<6mm、吸油率大于自重5倍、灰分含量(18±5)%、0.15mm冲气筛通过率为(70±10)%的原木质纤维或其他相同标准的木质纤维;所述的岩性改性剂是一种含饱和烃0.65%、芳烃0.91%、非烃35.89%、沥青质62.55%的岩性改性剂。
3.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改性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将原木质原料经过粗粉碎、精粉碎、过筛、称量、分离、混合、干燥、称量得所述的原木质纤维素;将74.76%的此种原木质纤维素与6.23%的分散剂(CaSO4·2H2O)、8.01%高温剂(SiO2)和11%的岩性改性剂称量进行混合,即得到所述的复合改性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复合改性纤维压缩包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木质纤维素干燥步骤在干燥机中进行,干燥温度为85℃,干燥时间均为2h;所述的粗粉碎、精粉碎步骤分别采用粗粉机、精粉机;所述的过筛、分离、混合步骤分别采用筛粉机、分离器、混合器;所述的称量步骤均采用电子计量器;所述的搅拌混合步骤采用拌合机。
全文摘要
一种复合改性纤维,主要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该复合纤维的构成为原木质纤维素和岩性改性剂,其构成的重量比例为89%和11%。所述的原木质纤维是pH值7.5±1.0、长度<6mm、吸油率大于自重5倍、灰分含量(18±5)%、0.15mm冲气筛通过率为(70土10)%的原木质纤维或其他相同标准的木质纤维;所述的岩性改性剂是一种含饱和烃0.65%、芳烃0.91%、非烃35.89%、沥青质62.55%的岩性改性剂。该复合改性纤维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将原木质原料经过粗粉碎、精粉碎、过筛、称量、分离、混合、干燥、称量后与分散剂、高温剂和岩性改性剂称量并混合。按比例适量加入沥青混凝土中,均匀散布的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呈现三维网状结构,使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同时保持了沥青的韧性。
文档编号E01C7/00GK1923904SQ200610111240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7日
发明者付庆福 申请人:付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