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872365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包括支立于所施工杯形基础的基坑内的内模和架设在基坑上部的外模,基坑为立方形;内模包括支立于基坑内侧中部的内模板和支撑于内模板内部的内侧支撑件,内模板为钢模板且其的前侧壁中部和后侧壁中部均设置有一道竖向加劲肋;外模包括支撑于在基坑上方的外框架和两道固定在外框架上的纵向加固杆,外框架为长方形平面框架且其由四道槽钢拼接而成,四道槽钢的槽口均朝外;两道纵向加固杆组成对内模板进行限位的内模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拆装简便、使用效果好,所采用的内模强度高且不易变形,并且内模位置固定,能有效保证施工成型杯形基础的质量。
【专利说明】
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
【背景技术】
[0002]铁路施工过程中,在软土等特殊地质地段,接触网基础继续采用常规地质条件下的直埋式基础显然不合适,需采用更加牢固的杯形基础。当所施工铁路线路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时,需施工杯形基础的数量比较大,因而杯形基础工程量,再加上工期紧张,因而施工难度较大。现如今对杯形基础进行施工时,所采用的内模通常都为厚度较薄的木板或合成板,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挤压作用造成内模变形,拆模后杯芯尺寸变形严重,影响后续支柱组立。另外,目前对基础进行施工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且规范的施工方法可供遵循,实际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操作比较随意、施工质量较差等问题,并且在进行杯形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因混凝土的流动挤压以及捣鼓过程中的推挤作用使内模产生位移,在内模未及时修整到位的情况下,因内模中心与杯形基础中心不重合,造成杯形基础中心与线路中心产生偏差,使后续接触网支柱组立时限界达不到要求。因而,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拆装简便、使用效果好的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所采用的内模强度高且不易变形,并且内模位置固定,能有效保证施工成型杯形基础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拆装简便、使用效果好,所采用的内模强度高且不易变形,并且内模位置固定,能有效保证施工成型杯形基础的质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立于所施工杯形基础的基坑内的内模和架设在基坑上部的外模,所述基坑为立方形;
[0005]所述内模包括支立于基坑内侧中部的内模板和支撑于内模板内部的内侧支撑件,所述内模板为由平直钢板弯曲成型的钢模板且其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内模板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前侧壁宽度大于其左侧壁宽度,所述内模板的前侧壁中部和后侧壁中部均设置有一道竖向加劲肋,所述竖向加劲肋位于内模板内;
[0006]所述外模包括支撑于在基坑上方的外框架和两道固定在外框架上的纵向加固杆,所述外框架为长方形平面框架且其由四道槽钢拼接而成;所述内模板上部伸出至基坑外侧,且内模板上部伸出基坑外侧的节段为内模板外伸段;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内模板外伸段之间为所施工杯形基础的上部成型腔,四道所述槽钢的槽口均朝外且其内侧壁组成位于所述内模板外伸段外侧的外模板;所述内模板外伸段的上部伸出至外框架外侧,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内模板的左侧壁呈平行布设,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分别布设在所述内模板外伸段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内模板外伸段上部紧固夹装于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之间,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组成对内模板进行限位的内模限位机构。
[0007]上述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内模还包括四个分别对内模板的四个顶角进行加固的顶角加固件,四个所述顶角加固件均位于内模板内侧且其均为角钢,四个所述顶角加固件与内模板之间以焊接或栓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008]上述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内侧支撑件呈水平布设且其包括横向支撑板和与横向支撑板呈垂直布设的纵向支撑板,所述横向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板均呈水平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撑于内模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所述纵向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内模板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
[0009]上述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内侧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内侧支撑件由下至上进行布设;每个所述内侧支撑件均包括一个横向支撑板和左右两个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支撑板,两个所述纵向支撑板均位于横向支撑板下方且二者均与横向支撑板紧固连接为一体。
[0010]上述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是: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均为角钢。
[0011]上述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是:每道所述纵向加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外框架上。
[0012]上述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是: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与内模板的左右侧壁之间均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0013]上述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内模板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置有横向加劲肋,所述横向加劲肋为呈水平布设的长条形肋板且其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横向加劲肋由上至下布设。
[0014]上述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内模板的壁厚为3mm。
[0015]上述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竖向加劲肋由两个竖向角钢拼接而成,两个所述竖向角钢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竖向角钢的横向直角边均焊接固定在内模板的前侧壁或后侧壁上且二者的纵向直角边之间通过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一连接螺栓紧固连接为一体。
[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0018]2、使用操作简便、施工方便且施工效率高,施工工期较短,省工省时。
[0019]3、所采用的内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使用效果好,只需将本实用新型支立于基坑的内侧中部即可,无需再另外采用其它加固措施,使用操作简便。同时,内模板采用钢板弯曲而成,同时在其内部设置顶角加固件和竖向加劲肋,能进一步增加内模板的强度,在杯形基础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内模板不会因混凝土的挤压作用产生变形,拆模后杯芯尺寸准确,能有效保证施工成型杯形基础的质量。
[0020]4、所采用的外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由四道槽口均朝外的槽钢拼接而成,外框架与内模板外伸段之间形成所施工杯形基础的上部成型腔,外框架的四个内侧壁组成位于内模板外伸段外侧的外模板。
[0021]5、内模板位置准确且固定不动,固定在外模上的两道纵向加固杆组成对内模板进行限位的内模限位机构,能有效保证内模板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位移。
[0022]6、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能简便、快速完成接触网杯形基础的施工过程,并且施工成型的杯形基础质量高。
[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拆装简便、使用效果好,所采用的内模强度高且不易变形,并且内模位置固定,能有效保证施工成型杯形基础的质量。
[002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模的支立状态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模板与顶角加固件和竖向加劲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部水平钢筋网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I—基坑;2—内模板;3—竖向加劲肋;
[0033]4 一横向支撑板;5—纵向支撑板;6—外框架;
[0034]7一纵向加固杆;8一顶角加固件;9一紧固螺栓;
[0035]10—第一连接螺栓;11 一第二连接螺栓; 12—横向加劲肋;
[0036]13一上部水平钢筋网; 13-1—内侧箍筋;13-2—外侧箍筋;
[0037]13-3一横向钢筋;13-4—纵向钢筋;14一钢筋笼;
[0038]14-1一竖向钢筋;14-2—水平箍筋;15—底部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立于所施工杯形基础的基坑I内的内模和架设在基坑I上部的外模,所述基坑I为立方形。
[0040]所述内模包括支立于基坑I内侧中部的内模板2和支撑于内模板2内部的内侧支撑件,所述内模板2为由平直钢板弯曲成型的钢模板且其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内模板2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前侧壁宽度大于其左侧壁宽度,所述内模板2的前侧壁中部和后侧壁中部均设置有一道竖向加劲肋3,所述竖向加劲肋3位于内模板2内。
[0041]所述外模包括支撑于在基坑I上方的外框架6和两道固定在外框架6上的纵向加固杆7,所述外框架6为长方形平面框架且其由四道槽钢拼接而成;所述内模板2上部伸出至基坑I外侧,且内模板2上部伸出基坑I外侧的节段为内模板外伸段。所述外框架6与所述内模板外伸段之间为所施工杯形基础的上部成型腔,四道所述槽钢的槽口均朝外且其内侧壁组成位于所述内模板外伸段外侧的外模板。所述内模板外伸段的上部伸出至外框架6外侧,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内模板2的左侧壁呈平行布设,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分别布设在所述内模板外伸段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内模板外伸段上部紧固夹装于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之间,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组成对内模板2进行限位的内模限位机构。
[0042]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内模还包括四个分别对内模板2的四个顶角进行加固的顶角加固件8,四个所述顶角加固件8均位于内模板2内侧且其均为角钢,四个所述顶角加固件8与内模板2之间以焊接或栓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043]实际使用时,所述内侧支撑件呈水平布设且其包括横向支撑板4和与横向支撑板4呈垂直布设的纵向支撑板5,所述横向支撑板4和纵向支撑板5均呈水平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撑于内模板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所述纵向支撑板5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内模板2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内侧支撑件由下至上进行布设;每个所述内侧支撑件均包括一个横向支撑板4和左右两个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支撑板5,两个所述纵向支撑板5均位于横向支撑板4下方且二者均与横向支撑板4紧固连接为一体。
[0045]本实施例中,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均为角钢。
[0046]实际安装时,每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9固定在外框架6上。因而,实际安装非常简便。
[0047]本实施例中,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与内模板2的左右侧壁之间均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螺栓11进行固定连接。
[0048]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板2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置有横向加劲肋12,所述横向加劲肋12为呈水平布设的长条形肋板且其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横向加劲肋12由上至下布设。
[0049]实际加工时,所述内模板2的壁厚为3_。
[0050]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竖向加劲肋3由两个竖向角钢拼接而成,两个所述竖向角钢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竖向角钢的横向直角边均焊接固定在内模板2的前侧壁或后侧壁上且二者的纵向直角边之间通过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一连接螺栓10紧固连接为一体。
[0051]如图2所示,所述基坑I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底部混凝土层15,所述底部混凝土层15呈水平布设且其内部设置有底部水平钢筋网,所述钢筋笼14呈竖直向布设。同时,所述钢筋笼14上方设置有上部水平钢筋网13,所述钢筋笼14的底部与所述底部水平钢筋网紧固连接为一体且其上部与上部水平钢筋网13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外模位于钢筋笼14上方。
[0052]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笼14包括多个沿基坑I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的竖向钢筋14-1和多道由下至上布设的水平箍筋14-2,多个所述竖向钢筋14-1通过多道所述水平箍筋14-2紧固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水平箍筋14-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为长方形箍筋。
[0053]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水平钢筋网为长方形钢筋网片。如图6所示,所述上部水平钢筋网13包括内侧箍筋13-1和位于内侧箍筋13-1外侧的外侧箍筋13-2,所述内侧箍筋13-1和外侧箍筋13-2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均为长方形箍筋,所述内侧箍筋13-1的左侧与夕卜侧箍筋13-2的左侧之间以及内侧箍筋13-1的右侧与外侧箍筋13-2的右侧之间均通过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钢筋13-3进行连接,所述内侧箍筋13-1的前侧与外侧箍筋13-2的前侧之间以及内侧箍筋13-1的后侧与外侧箍筋13-2的后侧之间均通过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纵向钢筋13-4进行连接。多道所述竖向钢筋14-1的顶端均设置为钩挂于内侧箍筋13-1和/或外侧箍筋13-2上的钢筋挂钩。
[0054]实际施工时,先对基坑I进行开挖;开挖完成后,在基坑I内侧底部布设所述底部水平钢筋网,并在所述底部水平钢筋网布设钢筋笼14;之后,对底部混凝土层15进行浇筑;之后,将所述内模支立于基坑I的内侧中部,并将所述外模架设在基坑I上部,且将所述内模板外伸段上部紧固夹装于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之间;然后,向基坑I与所述内模之间的成型腔内浇筑混凝土;最后,在钢筋笼14顶部布设上部水平钢筋网13,并在所述外框架6与所述内模板外伸段之间的上部成型腔内浇筑混凝土,这样便完成所施工杯形基础的全部施工过程,实际施工简便,且施工质量易于保证。实际施工过程中,所述内模位置固定不动且内模板2不会发生变形。
[005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立于所施工杯形基础的基坑(I)内的内模和架设在基坑(I)上部的外模,所述基坑(I)为立方形; 所述内模包括支立于基坑(I)内侧中部的内模板(2)和支撑于内模板(2)内部的内侧支撑件,所述内模板(2)为由平直钢板弯曲成型的钢模板且其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内模板(2)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前侧壁宽度大于其左侧壁宽度,所述内模板(2)的前侧壁中部和后侧壁中部均设置有一道竖向加劲肋(3),所述竖向加劲肋(3)位于内模板(2)内; 所述外模包括支撑于在基坑(I)上方的外框架(6)和两道固定在外框架(6)上的纵向加固杆(7),所述外框架(6)为长方形平面框架且其由四道槽钢拼接而成;所述内模板(2)上部伸出至基坑(I)外侧,且内模板(2)上部伸出基坑(I)外侧的节段为内模板外伸段;所述外框架(6)与所述内模板外伸段之间为所施工杯形基础的上部成型腔,四道所述槽钢的槽口均朝外且其内侧壁组成位于所述内模板外伸段外侧的外模板;所述内模板外伸段的上部伸出至外框架(6)外侧,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内模板(2)的左侧壁呈平行布设,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分别布设在所述内模板外伸段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内模板外伸段上部紧固夹装于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之间,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组成对内模板(2)进行限位的内模限位机构; 所述内模还包括四个分别对内模板(2)的四个顶角进行加固的顶角加固件(8),四个所述顶角加固件(8)均位于内模板(2)内侧且其均为角钢,四个所述顶角加固件(8)与内模板(2)之间以焊接或栓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内模板(2)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置有横向加劲肋(12),所述横向加劲肋(12)为呈水平布设的长条形肋板且其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横向加劲肋(12)由上至下布设。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支撑件呈水平布设且其包括横向支撑板(4)和与横向支撑板(4)呈垂直布设的纵向支撑板(5),所述横向支撑板(4)和纵向支撑板(5)均呈水平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撑于内模板(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所述纵向支撑板(5)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内模板(2)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内侧支撑件由下至上进行布设;每个所述内侧支撑件均包括一个横向支撑板(4)和左右两个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支撑板(5),两个所述纵向支撑板(5)均位于横向支撑板(4)下方且二者均与横向支撑板(4)紧固连接为一体。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均为角钢。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每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9)固定在外框架(6)上。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两道所述纵向加固杆(7)与内模板(2)的左右侧壁之间均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螺栓(11)进行固定连接。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2)的壁厚为3mm。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网杯形基础施工用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劲肋(3)由两个竖向角钢拼接而成,两个所述竖向角钢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竖向角钢的横向直角边均焊接固定在内模板(2)的前侧壁或后侧壁上且二者的纵向直角边之间通过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一连接螺栓(10)紧固连接为一体。
【文档编号】E02D15/02GK205557547SQ201521018088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发明人】王晓锋, 王永锐, 卢光辉
【申请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