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压灌桩送深问题的间接方法

文档序号:9662736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解决压灌桩送深问题的间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灌桩的施工方法,属于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内击沉管压灌桩是一种新桩型,在提高承载力、保证成桩质量等方面具有很好的 效果。
[0003] 以下两个申请人均为毕建东的中国发明专利,均涉及内击沉管压灌桩的施工方 法: 1. 申请号为201110172486. 3、申请日为2011年6月24日的"沉管压灌桩全过程施工 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2. 申请号为201210531962. 0、申请日为2012年12月12日的"沉管压灌桩的做桩方法 和专用装置及应用"。
[0004] 用这两个专利提供的方法做桩,桩身混凝土要直接灌注到地面,不能灌注到地面 下一定深度就停灌,也就是没有送深,否则会塌孔,无法插入钢筋笼。
[0005] 内击沉管压灌桩的桩管一般为异形截面,难以直接解决其送深问题。
[0006] 内击沉管压灌桩的承载力较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其价格也较高,由于没有送深, 这部分混凝土难以处理,施工、材料成本都较高。
[0007] 其它压灌桩,如长螺旋钻孔压灌桩、静压沉管压灌桩等,均存在类似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解决压灌桩送深问题的间接方法。
[0009] 解决方案是:泵送桩身混凝土至送深深度或略高于送深深度,再泵送送深料至地 面,然后插入钢筋笼成桩;土方工程时,土与送深料同时开挖。
[0010] 对送深料的要求是: 1. 有一定粘度,支撑孔壁不塌孔; 2. 插入钢筋笼后,不影响桩头混凝土质量; 3. 比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价格低。
[0011] 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材料可达到送深料的基本要求:粘度不低于18s,有一定粘度,可 保证不塌孔,类似钻孔灌注桩的泥浆护壁;插入钢筋笼基本不影响桩头混凝土质量;强度 低、价格低,强度不高于2MPa,结算单价约500元/m3。
[0012] 对应的桩身混凝土为C60,结算单价约1500元/m3。
[0013] 如果不用送深料,桩身混凝土直接到地面,与送深料相比,一方面二者的直接造价 相差约3倍;另一方面,由于桩身混凝土强度较高,土方难以直接开挖,需边处理桩边开挖, 施工麻烦,不仅增加成本,还要增加工期。
[0014] 如果采用裸孔方式直接解决送深,有可能会塌孔。
[0015] 如果采用下套管等方式直接解决送深,特别是当桩管为异形截面时,存在着套管 不好下和很难防止水、土进入桩孔等问题,无法保证成桩质量。
[0016] 应用该间接方法解决其它压灌桩送深问题的也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其桩身混凝土 强度要低于内击沉管压灌桩,所以,其相对经济效益没有内击沉管压灌桩高。
[0017]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解决压灌桩送深问题的间接方法,不论是哪一种压灌桩,均有 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以水泥加粉煤灰用水拌和而成的送深料为例,说明解决内击沉管压灌桩送深 问题的间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9] -高层住宅,下有地下室,内击沉管压灌桩基础,桩身为C60混凝土;先施工桩,再 开挖土方,送深3. 6m。
[0020] 送深料采用普通32. 5硅酸盐水泥、II级普通粉煤灰和自来水制成,配合比为 1:3:3,粘度不低于18s,强度不高于2MPa。
[0021] 施工时,先泵送桩身混凝土至地面下3. 5m;再泵送送深料至地面,然后插入钢筋 笼成桩。桩施工完15天后进行土方工程,连同送深料一起,直接开挖土方至地面下3. 5m,再 将桩孔100mm高范围内的桩身混凝土与送深料混合物凿掉。
[0022] 其它压灌桩用此方法解决送深问题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此类同,不再赘述。
[0023] 送深料也可以采用陶粒混凝土、炉渣混凝土等。
[0024] 还可以在插入钢筋笼后,往送深料里掺土,或下压桩管或钻杆、外挤送深料,更利 于基坑开挖;或将送深料抽出一部分再用,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主权项】
1.解决压灌桩送深问题的间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泵送桩身混凝土至送深深度或略高 于送深深度,再泵送送深料至地面,然后插入钢筋笼成桩;土方工程时,土与送深料可同时 开挖; 对送深料的要求是: (!)有一定粘度,支撑孔壁不塌孔; ②插入钢筋笼后,不影响桩头混凝土质量; ?比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价格低。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解决压灌桩送深问题的间接方法:泵送桩身混凝土至送深深度或略高于送深深度,再泵送送深料至地面,然后插入钢筋笼成桩。对送深料的要求是:有一定粘度,支撑孔壁不塌孔;插入钢筋笼后,不影响桩头混凝土质量;比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价格低。土方工程时,土与送深料可同时开挖,施工方便、成本低。
【IPC分类】E02D5/38, E02D15/04, E02D5/34
【公开号】CN105421459
【申请号】CN201410482840
【发明人】毕建东
【申请人】毕建东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