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适用于治理河流水土流失,特别适用于大江大河支流的治理,尤其特别适用于我国黄河支流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与土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已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至今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河水基本上还是自由来、自由去,带走了大量泥沙。现以黄河上游的无定河支流为例来说明情况无定河位于黄土高原上,全长340公里,年来水量约15亿立方米,来沙土量约2亿吨,这就是水土流失。目前所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在山顶修水平梯田和在山沟淤地坝。但这两种方法收效慢,且水平梯田破坏地表面,带来更多的水土流失,淤地坝若淤地成功则拦沙失败。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先在大河支流的近下游处建第一座坝,第一座坝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两段,可在中间选址建第二座坝,第二座坝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四段,在等分处选址建两个第三座坝,第三座坝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八段,可在等分处选址建四个第四座坝,以此类推,建成各级梯级坝。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使防治水土流失工作加快,如能积极实施,则能使大河支流地区在几十年内变为不缺水资源地区,达到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而且这种方法还克服了一些传统方法的弱点,比如修水平梯田会破坏地表面,淤地坝淤地成功会使拦沙失败。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无定河坝址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1和附图对本发明所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现以晋陕峡谷黄河7上的支流无定河6为例来说明本发明内容。
无定河6全长340公里,年来水量15亿立方米,年来沙土量2亿吨,集水面积3万平方公里;平均计算,每公里河长的集水面积88平方公里,年来水量440万立方米,流失沙土量58万吨。这15亿立方米来水量并非都是来自支流上游,而是逐渐汇入的。
支流上的拦坝建设次序是很重要的,首应先建下游那一梯级坝1,这样此坝可将全支流的洪水都拦住,反之如先建上游的拦坝5则拦不住下游的洪水,保水效果不好;在坝1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两段,可在中间选址建坝2,则两段各集水7.5亿立方米;坝2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四段,可在等分处选址建两座坝3,则每段集水3.75亿立方米;坝3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八段,可在等分处选址建四座坝4,则每段集水1.875亿立方米,这已不算少了,足够饮用,这就是均匀分配水量的好处。
施工时可深挖河道到所需深度,以适应行船的需要(如果是为过船的话),深挖河道还可解决千年来淤积所造成的危害。
筑坝时应尽量利用现场资源,如黄土、岩石等。施工时可借用定向爆破筑坝法将土石抛掷到河床中间,以便形成拦河坝,又能漫溢而不致造成垮坝,凡能利用爆炸力的时侯尽量利用,以便节省劳力还可加快工程进度。
全支流水库都蓄满后,可加高拦河坝,或将余水排入干流,不过这时的水已是清水。
如不挖深,就不能解决千年来淤积所造成的危害。
如不先修最下游那一梯级坝就做不到建成的当年即可拦住全年的洪水,拦不住洪水也就留不住泥沙,陷入淤地坝和水平梯田所带来的不好效果。
如不就地取材,采用定向爆破筑坝法充分利用现场的土石资源,而是由外地输入物质,则七八十条黄河支流所需投资将是天文数字,而且物质供应将拖物质运输时间。物质供应跟不上又不可能缩短工期。
如不快速分段,则不能使全流域各点都有水可用,绿化将不能普遍生效。
所以这四项条件缺一也不能构成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整体。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在大河支流的近下游处建第一座坝(1),坝(1)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两段,可在中间选址建第二座坝(2),坝(2)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四段,可在等分处选址建两个第三座坝(3),坝(3)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八段,可在等分处选址建四个第四座坝(4),以此类推,建成各级梯级坝。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先在大河支流的近下游处建第一座坝,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两段,在中间选址建第二座坝,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四段,在等分处选址建两个第三座坝,建成后再将全长分为八段,可在等分处选址建四个第四座坝,以此类推,建成各级梯级坝。本发明的优点是收效快,且克服了一些传统方法的弱点,比如:修水平梯田会破坏地表面,淤地坝淤地成功会使拦沙失败。
文档编号E02B3/10GK1209487SQ9711637
公开日1999年3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5日
发明者冯灿周 申请人:冯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