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效便池节水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高效便池节水器是一种便池及其他废水排出口和管道防臭并阻挡回流装置。
已有的便池及废水管排口道防臭装置都是在管道设有反水弯。反水弯存有水,阻挡臭味回流。但是,在冲便池及排除其他废物时,反水弯阻力较大,要用大量的水才能将便及废物冲洗静。反水弯还不能阻挡回流,下水阻塞时,废水就要回流到便池及其他废水排出口。有在排口设逆止阀的,但其结构比较复杂,水阻力也比较大。阀的弹簧等部件易损坏。如有在排口设置翻板来密封的,但是单个逆止翻板的密封性较差。特别是在排大便时,在大便重量作用下,翻板被打开。这时化粪池及下水的臭味就要冒出,还将新排大便的臭味带到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排泄,冲洗方便省水,并能更好地防臭味的便池节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节水器由外壳、外壳上部的进水口,与进水口下端相对并铰接的翻盘构成,其结构特点是外壳下端的排水口为横向并向上倾斜的排水口,向上倾斜的排水口设有铰接的盖板,排水口、盖板外设有连接罩。而且盖板最好配有增加密封效果的重力块。进水口的上面与便池的排口相接,连接罩与排污管相接,就是便池的节水器。该节水器对便池的排口形成双重单向密封,翻板和盖板分别扣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密封阻止反向从排污管流出的臭味。在排泄大便时,大量的便块将翻板压开,但排水口的盖板还是密封的,排污管不会流出臭味,更不会把新大便的臭味带出。即使大便进入排水口,由于排水口为横向,而且盖板有重量作用,盖板也不会被打开。当用水冲洗时,将大便冲净,并冲入壳体。出入的液体压力将克服盖板的重量阻力,把盖板打开,冲便的混合液体冲出排水口,通过连接罩进入排污管而排除。翻板和盖板又回到进水口和排水口而封闭,并能将少量末尾清水留在翻板上和壳体内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节水器,外壳的下部可为横向管,管的端口为向上倾斜的斜面口,形成横向并向上倾斜的排水口。外壳的下部也可为横向向上翘起的管,管的端口也就成为横向并向上倾斜的排水口。而连接罩最好为套接于外壳下部、罩在排水口及盖板外的缸形罩。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便于冲洗,节水效果明显;防臭味的效果更好,不仅在平时有双重密封,而且在大便时也不会使排污管的臭味回流冒出,更不会使回流的气流带出新大便的臭味。
附图
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水器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节水器。
这种节水器由外壳1、外壳上部的进水口2,与进水口下端相对并铰接的翻盘3构成。外壳内设有连板,连板铰接着翻盘及翻盘的配重块4,构成了翻盘与外壳的较接。翻盘与进水口下端口的周边相对处为凹形。外壳下端的排水口为横向并向上倾斜的排水口,即外壳的下部可为横向管7,管的端口为向上倾斜的斜面口,形成横向并向上倾斜的排水口。向上倾斜的排水口设有铰接的盖板8,盖板的较接轴5与排水口、盖板外设有的倒扣缸形连接罩6连接。而且盖板最好配有增加密封效果的重力块9。连接罩侧面的开口套在横向管外,将排水口和盖板及重力块罩在里边。进水口的上面与直排口的座便池的排口相接,连接罩的下开口与排污管相接,就构成了带节水器的座便。该节水器对座便池的直排口形成两道逆向密封,翻板和盖板分别扣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密封阻止反向从排污管流出的臭味。在排泄大便时,大量的便块将翻板压开,但排水口的盖板还是密封的,排污管不会流出臭味,更不会把新大便的臭味带出。即使大便进入外壳的下部,由于排水口前为为横向管,而且盖板有重量作用,盖板也不会被打开。这种节水器用于蹲便池时,其上部与便池出口连通。大小便排泄便池及其出口。在出口的大小便就压开翻盘打开排口被排除到外壳下部的横向管。只要用已有冲便水的四分之一就能把遗留的大小便冲出排水口。冲洗方便,节省用水多达80%以上。
权利要求1.高效便池节水器由外壳、外壳上部的进水口,与进水口下端相对并铰接的翻盘构成,其特征在于外壳下端的排水口为横向并向上倾斜的排水口,向上倾斜的排水口设有铰接的盖板,排水口、盖板外设有连接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节水器,其特征在于盖板配有重力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节水器,其特征在于排水口为横向管,管的端口为向上倾斜的斜面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节水器,其特征在于排水口为横向向上翘起的管。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说的节水器,其特征在于连接罩为套接于外壳下部、罩在排水口及盖板外的缸形连接罩。
专利摘要高效便池节水器是一种便池及其他废水排出口和管道防臭并阻挡回流装置。其由外壳、外壳上部的进水口,与进水口下端相对并铰接的翻盘构成,其结构特点是外壳下端的排水口为横向并向上倾斜的排水口,向上倾斜的排水口设有铰接的盖板,排水口、盖板外设有连接罩。而且盖板最好配有增加密封效果的重力块。进水口的上面与便池的排口相接,连接罩与排污管相接,就是便池的节水器。
文档编号E03D11/10GK2275126SQ96226420
公开日1998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9日
发明者于振洪 申请人:于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