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渗透收集柱雨水收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25548阅读:10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渗透收集柱雨水收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绿化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渗透收集柱雨水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不仅是指在雨水冲刷下的土体流失,也包括水的流失;大自然的支出与收入是基本平衡的,太阳将地面水蒸发后,用雨水补偿、滋润大地,而现代文明造成了地面多处被硬化(如道路、地面、广场等),这些被硬化的地面,在太阳曝晒下地面水分被蒸发出去,下雨时雨水在被硬化的地面流走,回不到地下,使得地下水源得不到补充。从而造成一些地区的干旱得不到缓解,影响人们的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雨水渗透收集柱及其雨水收集方法,其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地对地表渗水进行过滤并再利用,可普遍适用于草坪、绿化带中使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雨水渗透收集柱雨水收集方法,将该雨水渗透收集柱预埋在草坪或者绿化带等地表以下,然后地表的渗水首先通过外柱体过滤,其次通过内柱体再次过滤,过滤后的渗水最后通过抽水管抽取到地表以上再次利用。

进一步的,雨水渗透收集柱包括柱体和盖板,所述的柱体包括内柱体和外柱体,所述内柱体和外柱体上均设有过滤孔,且外柱体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大于内柱体上的过滤孔的孔径,所述外柱体外表面还包裹有滤网;所述盖板压合在所述柱体顶部,盖板中心预留孔内设有抽水管,抽水管的底部段设有滤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柱体和外柱体均采用pp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柱体与外柱体通过连接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柱体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大小为3-15mm,内柱体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大小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滤网采用土工布,土工布的厚度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滤孔的孔径大小为1-3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滤孔部分占整个抽水管长度的1/4-1/3。

进一步的,所述的抽水管的底部插在内柱体内。

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地对地表渗水进行过滤并再利用,可普遍适用于草坪、绿化带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柱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雨水渗透收集柱,包括柱体和盖板7,所述的柱体包括内柱体1和外柱体2,内柱体1与外柱体2通过连接筋6固定连接。所述内柱体1上设有内过滤孔3,外柱体2上设有外过滤孔4,且外过滤孔4的孔径大于内过滤孔3的孔径,所述外柱体2外表面还包裹有滤网5,滤网5优选采用土工布,土工布的厚度为2-5mm;所述盖板7压合在所述柱体顶部,盖板7中心预留孔内设有抽水管8,抽水管8的底部段设有滤孔9,抽水管8的顶部导通,底部封闭。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保证整体的过滤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的内柱体1和外柱体2均采用pp材质制成;所述的外柱体2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大小为3-15mm,内柱体1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大小为1-5mm,所述的滤孔9的孔径大小为1-3mm,所述的滤孔9部分占整个抽水管8长度的1/4-1/3,所述的抽水管8的底部插在内柱体1内。

本发明的雨水渗透收集柱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将该雨水渗透收集柱预埋在草坪或者绿化带等地表以下,然后地表的渗水首先通过外柱体过滤,其次通过内柱体再次过滤,过滤后的渗水最后通过抽水管抽取到地表以上再次利用。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地对地表渗水进行过滤并再利用,可普遍适用于草坪、绿化带中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渗透收集柱雨水收集方法,将该雨水渗透收集柱预埋在草坪或者绿化带等地表以下,然后地表的渗水首先通过外柱体过滤,其次通过内柱体再次过滤,过滤后的渗水最后通过抽水管抽取到地表以上再次利用。收集柱包括柱体和盖板,所述的柱体包括内柱体和外柱体,所述内柱体和外柱体上均设有过滤孔,且外柱体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大于内柱体上的过滤孔的孔径,所述外柱体外表面还包裹有滤网;所述盖板压合在所述柱体顶部,盖板中心预留孔内设有抽水管,抽水管的底部段设有滤孔。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地对地表渗水进行过滤并再利用,可普遍适用于草坪、绿化带中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钱野;谢浩楠;范定会;刘伟宏;陈怀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6.28
技术公布日:2017.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