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环境治理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
背景技术:
河流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承担着防洪抗涝、饮用水源、农田灌溉、生态补水、交通航运、景观等多重功能,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但随着近年来生产活动的加剧及对河流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水体,已经远远超出河道的自净能力,从而出现河道退化、水质变差,河流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等问题,河道的治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河道治理工程主要以“防洪排涝”为目的,具体的措施如“加固提防、疏浚河道”,等,这些措施虽然对河道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治理效果都不明显(1) 治理措施往往仅从“防洪抗涝”方面着手,措施单一;(2)治理方向侧重于“防洪抗涝”,却忽略了 “水质改善”方面的内容,而“水质改善”又是河道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饮用水源、农田灌溉、生态补水”等多个水质功能的关键因素;(3)—些治理工程即使考虑到多个方面,但治理措施之间彼此孤立,没有注意到“防洪抗涝”、“生态景观” “水质改善”工程之间的联系,造成工程浪费及整体性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河道的防洪抗涝功能,恢复河道景观和植被,并有效改善河道水体水质,达到河道综合整治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上的、相互配合的防洪排涝系统、生态景观系统以及水质改善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中,所述防洪排涝系统包括在所述河道的低洼地区设置的排涝泵站、在所述河道的一侧或两侧河岸设置的滞洪区、以及在所述河道两侧设置的干支提防。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中,所述生态景观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中的水坝、设置在所述河道内的沉水植物区、以及设置在所述干支提防外侧的绿色植被区。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中,所述水坝包括一个或多个橡胶坝或者石坝。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中,所述水质改善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两侧的截污导排渠道、设置在所述干支提防外侧与所述截污导排渠道连接的污水预处理设备、以及设置在所述河道内的增氧设备。[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中,所述水质改善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干支提防内侧的挺水植物区;所述挺水植物区设置在所述河道内,并位于所述河道的两侧,或者位于多个水坝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中,所述增氧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中的曝气装置、或者设置在所述河道中的活水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中,所述截污导排渠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绿色植被区外侧的雨水收集渠、和/或在所述干支提防和所述挺水植物区之间设置的截污渠。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中,所述水质改善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外侧、与所述污水预处理设备连接的蓄滞洪区,所述污水预处理设备与所述蓄滞洪区之间设置人工湿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中,所述河道与所述干支提防之间还设有行洪漫滩。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防洪排涝系统、生态景观系统、水质改善系统进行配合,三部分组成的“三位一体”综合治理系统,全面满足河道防洪、景观、水质等功能的需求;以“防洪抗涝”、“生态景观”、“水质改善”的各项工程措施为基础,综合考虑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补充的治理体系,整体性好, 具有治理效果好、工程总体投资低的特点。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设置在河道上的、相互配合的防洪排涝系统、生态景观系统以及水质改善系统。“防洪抗涝”、“生态景观”、“水质改善”的各项工程措施为基础,综合考虑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补充的治理体系,整体性好,全面满足河道防洪、景观、水质等功能的需求。如图1所示,该防洪排涝系统包括排涝泵站1、滞洪区、以及干支提防2。该排涝泵站1设置在河道的低洼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时可及时将低洼处积水排除,泵站的规模及数量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确定。干支提防2设置在河道的两侧,并按照河流的防洪等级与标准建设。为了确保干支提防2的安全,滞洪区设置在河道的一侧或两侧,增强抗洪能力、削减洪峰。该生态景观系统包括水坝4、沉水植物区6、绿色植被区5等。该水坝4可以为橡胶坝、石坝等不同的水坝4,设置在河道中,保证缺水季节坝上游生态景观及其他功能性用水,水坝4的数量及位置根据河流流量特征及地形特征确定。在河道提岸外围、干支提防2的外侧建设3 5m的绿色植被区5,植被种类及种植密度依据当地气候特点及观赏景观要求选择。沉水植物区6设置在水坝4的上游段河道内, 栽种沉水植物,所栽种的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石龙尾、轮叶黑藻等,主要根据当地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以满足生态景观要求。该水质改善系统包括截污导排渠道、污水预处理设备9、增氧设备、人工湿地10、 挺水植物区11等,实现河道的水质改善功能。该截污导排渠道包括设置在绿色植被区5外侧的雨水收集渠8和在干支提防2和挺水植物区11之间设置截污渠7。该截污渠7将沿岸截留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集中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极大程度减少河道污染负荷;雨水收集渠8将收集到的初期雨水送入污水预处理设施,进行预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10进行深度处理,以减少CODcr、氮磷等污染物,实现面源控制的目的。进一步的,挺水植物区11设置在河道的两岸、干支提防2的内侧,栽种挺水植物, 进一步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起到改善水质功能。当然,该挺水植物也起到一定的景观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增氧设备采用曝气装置12,在河道上有布设,形式一般为穿孔曝气,增加水体溶解氧,调活水体,改善水质。当然,该增氧设备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增氧设备,例如活水装置、耕水设备等。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排涝系统、生态景观系统、水质改善系统三部分之间并非孤立, 而是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的,共同达到河道综合治理的目的。上述防洪排涝系统中的干支提防2与水质改善系统中的截污渠7共同设计施工,既充分考虑提防抗洪与截污功能,同时也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防洪抗涝系统中的蓄滞洪区3设计为观景平台,选用湿地挺水植物或氧化塘植物,进一步处理水质改善系统中的人工湿地10的出水,达到防洪、景观、 水质改善的三重目的。生态景观系统中的橡胶坝作为拦河坝,除考虑维持基本的生态景观用水需求外,还利用橡胶坝在汛期可尽量降低拦河坝高度的特点,利于行洪;橡胶坝在平时溢流时也起到了向水体复氧的功能,有效改善水体水质;生态景观中还设计了沿河绿化带及沉水植物,其中沿河绿化带有助于涵养水源、净化雨水的作用,沉水植物能进一步改善水质,且不影响行洪。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排涝系统、生态景观系统、水质改善系统作为河道治理的三个部分,他们各自包涵多种工程措施。在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河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水文、气象条件进行选取。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水坝4采用多个石坝,沉水植物区6设置在两个石坝4之间,并且挺水植物区11 设置在两个水坝4之间,并位于河道的两侧。在河道与干支提防2之间设置行洪漫滩3,而污水预处理设备9采用了生物滤池,从而提高水质改善能力。进一步的,在河道的上游位置还可以设置景观喷泉13等。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类似,故不赘述。以上实用新型在具体的应用中,技术开发人员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个别调整和改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仅是依据该实用新型方案的一个优选范例,并不能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上的、相互配合的防洪排涝系统、生态景观系统以及水质改善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排涝系统包括在所述河道的低洼地区设置的排涝泵站、在所述河道的一侧或两侧河岸设置的滞洪区、以及在所述河道两侧设置的干支提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景观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中的水坝、设置在所述河道内的沉水植物区、以及设置在所述干支提防外侧的绿色植被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坝包括一个或多个橡胶坝或者石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改善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两侧的截污导排渠道、设置在所述干支提防外侧与所述截污导排渠道连接的污水预处理设备、以及设置在所述河道内的增氧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改善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干支提防内侧的挺水植物区;所述挺水植物区设置在所述河道内, 并位于所述河道的两侧,或者位于多个水坝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中的曝气装置、或者设置在所述河道中的活水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导排渠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绿色植被区外侧的雨水收集渠、和/或在所述干支提防和所述挺水植物区之间设置的截污渠。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改善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外侧、与所述污水预处理设备连接的蓄滞洪区,所述污水预处理设备与所述蓄滞洪区之间设置人工湿地。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与所述干支提防之间还设有行洪漫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上的、相互配合的防洪排涝系统、生态景观系统以及水质改善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防洪排涝系统、生态景观系统、水质改善系统进行配合,提出了一种河道整治修复的新理念即建立一种“三位一体”的河道综合整治系统,全面满足河道防洪、景观、水质等功能的需求;以“防洪抗涝”、“生态景观”、“水质改善”的各项工程措施为基础,综合考虑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补充的治理体系,整体性好,具有治理效果好、工程总体投资低的特点。
文档编号E02B3/02GK202023172SQ201120054888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李树存, 王铁刚, 韩勇刚, 颜卫锋, 黄建华 申请人:深圳市立雅水务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