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盐渍化防治技术,特别的,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技术。
背景技术:
由于设施栽培可以人工控制条件,从而加快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同时实现全天候、周年生产等,设施栽培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蔬菜、瓜果生产的一种重要模式。然而由于常年处于温室或大棚的覆盖状态下,土壤中的水分平衡状况不同于露天栽培模式, 导致下层土壤中盐分和矿质养分随毛细管上升到地表,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的积累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作物“生理干旱”,如同土壤含水量低引起作物“缺水干旱”一样,生理干旱也会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因而,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影响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子。目前,针对设施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措施有很多,以水利措施为例,包括①蓄淡压盐,在大棚周围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②灌水洗盐,采用大定额灌溉,冲洗淋溶土壤盐分,并经排水系统排出灌区;③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至适宜深度,常用的排水方式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④挖大穴下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⑤地表水、 地下水联合运用等。然而,这些措施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蓄淡压盐需要在大棚周围专门筑建蓄水池,费工费时,占据大量土地面积;大额灌水洗盐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此外,采用挖大穴下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种种方法虽然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大棚土壤“返盐”反复性较强,治理和防治次生盐渍化不具长效性,都难易从根本上延缓或防治设施大棚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本发明便捷、有效的延缓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进而防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它包括;设置在设施大棚内的沟渠;设施大棚外的收集雨水的淡水收集管,它们均连接到一个总集水管;所述总集水管连通所述的沟渠以将淡水送入沟渠。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大棚外的缓冲池,所述缓冲池设有一个连接集水总管的进口,一个连接沟渠的出口, 和一个溢流口。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所述缓冲池的溢流口处设有一个浮球阀。
所述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所述沟渠的横截面为一个顶边比底边宽的倒梯形,它的两侧斜边覆盖有砂石板或无纺布,上部开口覆盖有可移除的水泥板以供行走。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所述沟渠的进口处设有一个浮球阀。本发明所提供的水利改造方法适用于滨海地区(地下水位较浅)连栋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利用在大棚内开挖水渠,维持水渠内水位在80cm士5cm,保证耕作层以下土壤水分的来源,补充因地表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同时依据渗透作用原理,促进土壤中盐分和水渠内水中盐分的平衡,此外,在夏季作物茬口安排间隙,提供大额淡水灌溉洗盐,降低土壤盐分,然后定期排水。从而便捷、有效的延缓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进而防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水利系统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它包括;设置在设施大棚1内的沟渠4 ;所述沟渠4的横截面为一个顶边比底边宽的倒梯形,两侧斜边覆盖有砂石板42 (或无纺布),上部开口覆盖有可移除的水泥板5以供行走。设施大棚1外的收集雨水的淡水收集管21,它们均连接到一个总集水管2 ;所述总集水管2连通所述的沟渠4以将淡水送入沟渠4。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大棚1外的缓冲池3,所述缓冲3池设有一个连接集水总管2的进口、一个连接沟渠4 的出口和一个溢流口。所述沟渠4的进口处和所述缓冲池3的溢流口处分别设有一个浮球阀 31、41。下面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某园艺场连栋大棚内,按照本发明实施水利改造。该园艺场地下水位埋深 1.5m士0. 3m,年平均降雨量1062毫米,年雨日约133天,雨量充沛。淡水收集管21的布设是按照连栋大棚1的构造,在大棚1的中部低凹处或四周边缘布设淡水收集管21,淡水收集管21的内径6cm,将各淡水收集管21相连引流雨水至设施大棚1外的缓冲池3。缓冲池3的构造在不妨碍向大棚内运输物资的前提下,选择雨水收集管21道最佳的集结位构筑缓冲池,可将各雨水收集管21汇总至一个总集水管2后通入缓冲池3,缓冲池3长8米,宽5米,高2米,最大蓄水量为80立方米,设置2条管道(管道内径6cm),一根通向“梯形”水渠,另一根连向溢水口。同时在这2跟管道上各安装一个控水阀31、41。“梯形”水渠水渠(横截面)中上底为1. 8m,下底为1. 0m,深度为1. 5m ;水渠内壁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石板42堆砌,平时维持水渠内水位在80cm士 5cm,可做灌溉用水,雨水少的季节,引淡水入水渠,同时每个1个月换水1次。夏季茬口安排中间,进行大水漫灌,进行洗盐,然后排水。水渠上方覆盖可移动的水泥板5,便于行走。经过3年的实施,设施土壤盐渍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土壤中盐分变化如表1所示表1水利改造对设施大棚土壤盐分的影响
对照(未改造)常规(降盐处理) 本发明水利改造
年限
盐分含量(%)盐分含量(%)盐分含量(%)
第一年0.300.290.25第二年0.370.300.22第三年0.410.330.19水利改造后,设施土壤中可溶性盐总量逐年下降至0. 19%,根据《土壤盐化分级指标》(王遵亲等,1993),土壤属于轻度盐化,在此条件下,绝大数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对设施连栋大棚的水利改造,同时结合相关的设施作物肥水控制、设施土壤修复与改良技术,可以大大的减缓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的速度,最终实现有效的防治。
权利要求
1.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设施大棚内的沟渠;设施大棚外的收集雨水的淡水收集管,它们均连接到一个总集水管;所述总集水管连通所述的沟渠以将淡水送入沟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大棚外的缓冲池,所述缓冲池设有一个连接集水总管的进口、一个连接沟渠的出口和一个溢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的溢流口处设有一个浮球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的横截面为一个顶边比底边宽的倒梯形,它的两侧斜边覆盖有砂石板或无纺布,上部开口覆盖有可移除的水泥板以供行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的进口处设有一个浮球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土壤盐渍化防治技术,特别的,本发明涉及连栋大棚内的土壤盐渍化防治技术。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它包括;每栋设施大棚内设有沟渠;设施大棚外的雨水收集管,它们均连接到一个总集水管;总集水管连通所述沟渠以将雨水送入沟渠。本发明能便捷、有效地延缓或防治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文档编号E02B13/00GK102242543SQ20101017078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1日
发明者吕卫光, 李双喜, 杨建华, 袁大伟, 郑宪清, 钟澂 申请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