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筑坝领域,具体涉及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
背景技术:
拱坝主要是以压力拱的形式,将荷载传到两岸山体,并以坝基础的联合作用完成正常的挡水任务。 一般而言,设计者都希望1)拱端推力能尽可能指向山体内部,确保证拱坝整体稳定;2)减少坝趾压应力过分集中,消除局部压剪破坏。现有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拱坝下游坝面靠近基岩处的应力集中现象较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消除下游坝面靠近基岩处应力集中现象的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在下游坝面与基岩之间的夹角部位设置有下游贴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设下游贴脚有助于改善拱坝坝趾周边的拉压应力组合现象,同时下游贴脚对坝趾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改善该部位的应力分布形态。该结构施工便利,投资节省,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适合于所有拱坝坝型中应用,比如常态混凝土拱坝、碾压混凝土拱坝、砌石拱坝以及堆石混凝土拱坝。
图1为本申请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上游坝面1、下游坝面2、倒角3、下游贴脚4、基岩顶托5、基岩6。[0008] 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河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在下游坝面2与基岩6之间的夹角部位设置有下游贴脚4。通过增设下游贴脚4有助于改善拱坝坝趾周边的拉压应力组合现象,同时下游贴脚对坝趾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改善该部位的应力分布形态。 如图1所示,下游贴脚4沿河流方向由厚变薄,使其顶表面沿河流方向由上至下倾斜,有助于改善拱坝坝趾周边的拉压应力组合现象,从而尽可能使得拱端推力指向山体内部,提高拱坝坝肩整体稳定性。 如图1所示,所述下游贴脚4的顶表面呈沿河流方向下降的台阶状,从而可以利用所述台阶作为后续施工时的工作台面。 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下游贴脚4与下游坝面2之间小角度相交产生应力集中,所述下游贴脚4的顶表面与下游坝面2之间平顺连接,比如在下游贴脚4上与下游坝面2的 连接部位设置倒角3,从而避免直接过渡形成应力集中。 实施例 在图1所示的下游贴脚结构中,在基岩6的表面设有与下游贴脚4的下游侧相接 触的基岩顶托5。基岩顶托5给予下游贴脚4往上游方向的顶托作用,并通过下游贴脚4传 递到坝体端部,可以使得拱端推力进一步指向山体内部,提高拱坝坝肩整体稳定性。同时, 该实施例直接将下游贴脚4与坝体进行一体浇筑成型,中间不设缝,浇筑成型后下游坝面2 与下游贴脚4为一体结构,这样具有施工效率高的优点,并且一体成型后相当于使拱端尺 寸增大,因此具有均化拱端受力,进一步缓解应力集中的优点。
权利要求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其特征是在下游坝面(2)与基岩(6)之间的夹角部位设置有下游贴脚(4)。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游贴脚(4)沿河流方向由厚变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游贴脚(4)的顶表面为沿河流方向下降的台阶状。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游贴脚(4)的顶表面与下游坝面(2)之间平顺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游贴脚(4)上与下游 坝面(2)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倒角(3)。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游坝面(2)与下游贴脚(4)为一体结构。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其特征是在基岩(6)的表面设有与下游贴脚(4)的下游侧相接触的基岩顶托(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有效消除下游坝面靠近基岩处应力集中现象的拱坝的下游坝趾结构。该结构的特点是在下游坝面与基岩之间的夹角部位设置有下游贴脚。通过增设下游贴脚覆盖,有助于改善拱坝坝趾周边的拉压应力组合现象,同时下游贴脚对坝趾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改善该部位的应力分布形态。该结构施工便利,投资节省,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适合于所有拱坝坝型中应用,比如常态混凝土拱坝、碾压混凝土拱坝、砌石拱坝以及堆石混凝土拱坝。
文档编号E02B7/12GK201495528SQ20092030408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8日
发明者张冲, 王仁坤, 赵文光, 赵永刚, 陈丽萍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