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445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包括输水明渠,沿输水明渠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跨越输水明渠的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有保护网;野生动物通道顶部种植有自然植被,自然植被内撒落有野生动物引诱物。本实用新型具有工程布置简单、技术经济合理、生态效应明显、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弥补了现有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输水渠道沿线野生动物阻隔不利环境影响缓解研究上的不足,能有效的促进水利工程输水明渠沿线野生动物安全、有效通行,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与平衡,为开发绿色环保型水利工程提供了有力借鉴。
【专利说明】
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属于野生动物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同时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的权利,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缓铁路、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建设与运行对野生动物正常觅食、迀徙繁殖造成的不利影响,一般会根据不同野生动物类型,尤其是大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向高处攀爬或向低处穿行等习性特点,尝试了建设跨行“绿桥”、下行涵洞等野生动物通道的方式,以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为野生动物铺设出了一条新的生存之路。
[0003]水利工程供水、灌溉等输水渠道的建设和运行,虽然相对于铁路、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来说影响较小,但由于输水渠道具有干支线交错复杂、渠系线路较长、分布范围广泛等线性、面性兼顾的特点,尤其是分布在农村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输水渠道的建设和运行,也会在较大程度上造成其沿线野生动物生存、繁殖栖息环境的破碎化、片段化,压缩其影响区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范围,特别是涉及重要野生动物迀徙线路的输水渠道长期运行产生的累积不利环境影响,可能会使输水渠道沿线及周边范围野生动物种群结构及生态系统整体多样性产生深远的、难以恢复的不利影响。
[0004]目前,由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趋重视,我国铁路、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的野生动物通道建设及相关研究实例日趋增多,较为典型的为青藏铁路在穿越可可西里、羌塘等自然保护区时设置的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3种形式野生动物通道,其建设基本满足了野生动物通行的需要。而在水利工程输水渠道野生动物通行考虑方面,由于相对于铁路、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来说工程规模较小、影响也较小,目前尚缺乏较为经济、有效、可操作的成熟实例以指导输水渠道沿线野生动物通行保护工作。
[0005]由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研究经济、有效、可操作的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建设绿色环保型水利工程,是势在必行并符合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根据水利工程输水明渠沿线野生动物通行要求,从环境、经济及社会等综合角度出发,通过在输水明渠顶部及周边构建野生动物通行野生动物通道的方式,确保水利工程输水明渠沿线野生动物安全、有效通行,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与平衡。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8]—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包括输水明渠,沿输水明渠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跨越输水明渠的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有保护网;野生动物通道顶部种植有自然植被,自然植被内撒落有野生动物引诱物。
[0009]前述野生动物通道结构中,所述输水明渠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底口宽度小于上口宽度,梯形表面设有混凝土边坡;输水明渠的上口两侧设有低于输水明渠两岸上坡面和下坡面的承台,承台上铺设有基础垫层,靠近上坡面一侧的基础垫层内设有排水管。
[0010]前述野生动物通道结构中,所述输水明渠上口两侧的基础垫层之上经承重梁连接,承重梁包括横跨输水明渠的架空梁和与承台平行的沿线梁;架空梁与沿线梁相互垂直构成井字形结构坐落在基础垫层之上;承重梁之上铺设有盖板,盖板四周设有围栏,围栏范围内填充有种植土,种植土上种植有自然植被。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工程布置简单、技术经济合理、生态效应明显、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输水渠道沿线野生动物阻隔不利环境影响缓解研究上的不足,能有效的促进水利工程输水明渠沿线野生动物安全、有效通行,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与平衡,为开发绿色环保型水利工程提供了有力借鉴。
【附图说明】
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的利记博彩app附图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4]图3是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的标记为:1_输水明渠、2-保护网、3-自然植被、4-野生动物引诱物、5-混凝土边坡、6-上坡面、7-下坡面、8-承台、9-基础垫层、10-排水管、11-架空梁、12-沿线梁、13-盖板、14-围栏、15_种植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7]—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输水明渠I,沿输水明渠I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跨越输水明渠I的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有保护网2;野生动物通道顶部种植有自然植被3,自然植被3内撒落有野生动物引诱物4。输水明渠I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底口宽度小于上口宽度,梯形表面设有混凝土边坡5;输水明渠I的上口两侧设有低于输水明渠I两岸上坡面6和下坡面7的承台8,承台8上铺设有基础垫层9,靠近上坡面6—侧的基础垫层9内设有排水管10。输水明渠I上口两侧的基础垫层9之上经承重梁连接,承重梁包括横跨输水明渠I的架空梁11和与承台8平行的沿线梁12;架空梁11与沿线梁12相互垂直构成井字形结构坐落在基础垫层9之上;承重梁之上铺设有盖板13,盖板13四周设有围栏14,围栏14范围内填充有种植土 15,种植土 15上种植有自然植被3。
[0018]本实用新型是在输水明渠I沿线每间隔I千米左右设有一条供野生动物跨越输水明渠I的野生动物通道,确保输水明渠I沿线的野生动物能够安全自然的在输水明渠I两岸之间自由通行,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范围,为野生动物的生存、迀徙、繁殖提供便利条件。供野生动物跨越输水明渠I的野生动物通道上种植有乔木、灌丛和草丛构成的自然植被3,自然植被3与野生动物通道两岸上坡面6和下坡面7的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在野生动物通道上人为营造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并在野生动物通道上撒落一些食物和野生动物粪便,引导野生动物毫无戒备的通过野生动物通道。在所述供野生动物跨越输水明渠I的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置保护网2,防止上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通道两侧坠入输水明渠I溺亡。
[0019]具体实施时,如图1-3所示:根据水利工程输水明渠I沿线野生动物通行要求,通过在输水明渠I顶部及周边构建野生动物通行绿色通道的方式,确保水利工程输水明渠I沿线野生动物安全、有效通行。按照前述方法构建的输水明渠I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包括基础及承重结构、跨行及防护结构、动物引导结构三大部分。所述基础及承重结构是指根据野生动物跨行结构荷载等级及刚度要求而设置的基础垫层9与承重梁,基础垫层9内设有排水管10,承重梁包括架空梁11和沿线梁12。所述基础垫层9修筑在输水明渠I上口两侧,作为承重梁的搭接承台8,基础垫层9 一般采取钢筋混凝土等强度高、造价低的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10;基础垫层9底部高程与输水明渠I上口的承台8高程一致,承重梁紧靠输水明渠I两侧的边缘的与承台8边缘搭接;基础垫层9结构尺寸、强度、稳定性等应满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负载时相应荷载等级、结构稳定及安全运行设计要求。排水管10埋设在输水明渠I的上坡面6侧的基础垫层9内,排水管10—般采取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30,以对输水明渠I野生动物跨行结构上坡面6径流予以导排;排水管10结构尺寸、强度、稳定性等应满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负载时相应荷载等级、洪水标准、结构稳定及安全运行设计要求。架空梁11为输水明渠I野生动物跨行结构主要承重结构,架设在输水明渠I两侧的基础垫层9上方;一般在野生动物通行方向横断面上等距设置三处,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的两侧、中部,以将其顶部荷载均匀传递至基础垫层9;架空梁11位于输水明渠I的上坡面6侧端头长度宜超出渠道上口 I?1.5米,架空梁11位于输水明渠I的下坡面7侧端头长度宜超出渠道上口 0.5?I米;架空梁11应采取钢筋混凝土等强度高、造价低的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30;架空梁11结构尺寸、布设间距、强度、稳定性等应满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负载时相应荷载等级、结构稳定及安全运行设计要求。沿线梁12为输水明渠I野生动物跨行结构主要承重结构,架设在输水明渠I沿线的基础垫层9上方,紧靠输水明渠I侧的边缘与基础垫层9搭接,以将其顶部荷载传递至基础垫层9;沿线梁12应采取钢筋混凝土等强度高、造价低的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30;沿线梁12结构尺寸、强度、稳定性等应满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负载时相应荷载等级、结构稳定及安全运行设计要求。
[0020]所述跨行及防护结构是指为输水明渠I沿线野生动物安全、有效通行提供跨行与防护基础条件的结构,包括盖板13、种植土 15、防护网2三部分。所述盖板13—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布置应为双层双向型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30;盖板13铺设在架空梁11、沿线梁12上方,边缘分别与架空梁11、沿线梁12端头搭接,顶部四周设置有高度在50?80厘米的围栏,以稳定铺设的种植土 15;盖板13及围栏结构尺寸、强度、稳定性等应满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负载时相应荷载等级、结构稳定及安全运行设计要求。所述种植土 15—般直接取用当地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的耕植土,不得含有垃圾、草皮、树根、大尺寸砾石等杂物,盖板13上种植土 15平整压实后的厚度宜为50?80厘米,以确保种植的灌丛、草丛生长良好。所述防护网由输水明渠I两侧立柱和钢丝网构成;立柱为防护网2的连接和支撑构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20,高度宜为1.0?1.2米,基础深入基岩深度宜为0.3?0.4米,其断面尺寸、强度、稳定性及布置方式应以确保防护网2的实际功能为宜;钢丝网连接在立柱上,其材质、强度、耐久性应满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长久防护功能要求,网孔规格及搭(连)接方式应以确保不被动物破坏或因网孔过大而导致动物存在坠落危险的情况发生。
[0021]所述动物引导结构一般是指采用植物、食物及其他引导材料,在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及其入口区域,通过人为营造野生动物生境,创造具有生态意义的供野生动物活动、觅食的自然植被3场所,引导和吸引输水明渠I沿线野生动物有效的利用该跨行结构予以通行。所述植物引导是指在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及其入口区域,将野生动物喜食或栖息的乔木、灌丛、草丛等植物种植成带状型式,为输水明渠I沿线野生动物提供一定的觅食场所及隐蔽条件,引导野生动物利用该跨行结构予以通行,所种植物的类别应根据主要通行动物的种类及生活习性确定,植物空间布置型式应结合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及其入口区域地形情况综合考虑。所述食物引导是指在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及其入口区域,通过设置食物投放点的方式,将输水明渠I沿线的野生动物予以吸引,并引导其利用该跨行结构予以通行,所投放的食物应根据主要通行动物的种类及生活习性确定。所述其他引导材料是指在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及其入口区域,通过设置野生动物粪便,以及一些自然的、未经太多人为加工的材料(如细枝树叶、小块石头、藤本植物等),为野生动物营造一种具有自然气息、熟悉的通行环境,以增加野生动物通行时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具体引导材料应根据主要通行动物的种类及生活习性确定。所述野生动物跨行结构的布设,原则上在输水明渠I沿线无其他跨行设施时,应在输水明渠I沿线每间隔1000米设置一处,当单段输水明渠I长度大于1500米时应设置两处及以上,野生动物跨行结构的布设应选择人为活动少,野生动物最可能经过的渠段,输水渠道沿线野生动物迀徙线路上与集中分布区域必须予以设置。野生动物跨行结构的整体结构尺寸,主要按两种型式予以考虑:当输水明渠I跨度大于3米时,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在通行方向横断面上的整体宽度宜为8?12米;当输水明渠I跨度小于3米时,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在通行方向横断面上的整体宽度宜为4?8米。
实施例
[0022]本例如图1-3所示:以贵州省贞丰县七星水库工程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I)工程概况
[0024]七星水库工程位于贵州省贞丰县珉谷镇,水库正常蓄水位为948.00m,相应库容845.48万m3,兴利库容449.97万m3,总库容1584.21万m3,具有季调节性,水库投入运行向白层镇和珉谷镇共2镇7村提供农田灌溉用水,可保证灌溉耕地90500亩(其中水田30460亩,旱地60040亩),同时解决44800人和37503头牲畜的饮水;水库总供水量2396.81万t/a,其中灌概供水量2206.36万t/a,人畜需水量190.45万t/a。
[0025]水库灌区骨干工程渠系共20条67.242km,其中:总干渠I条,总长1.467km,其中明渠0.947km,隧洞有压明管0.52km;北干渠I条,总长29.588km,其中明渠29.085km,隧洞有压明管0.29km,倒虹管0.333km;南干渠I条,总长9.467km,其中明渠9.134km,倒虹管0.213km;支渠7条,管道输水,管径DN400以下用玻璃钢夹砂管,DN400以上用球磨铸铁管,管道中间分级设置调节池。
[0026](2)野生动物通行对象
[0027]七星水库输水渠道工程涉及区域两栖类中常见种类有中华大蟾蜍、泽蛙、黑斑蛙、饰纹姬蛙、小弧斑姬蛙、棘腹蛙等,爬行类有多疣壁虎、蠣蜓、王锦蛇、乌梢蛇、赤链蛇、虎斑游蛇等,兽类有灰麝駒、草兔、珀氏长吻松鼠、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社鼠、锡金小家鼠、小家鼠、黄鼬、大足鼠、鼬獾、麝駒、赤狐、野猪等,工程主要对上述野生动物,尤其是其中的草兔、野猪、赤狐等兽类产生较大的阻隔不利影响。
[0028](3)野生动物跨行工程情况
[0029]为了减缓七星水库输水明渠I对其沿线野生动物生存、繁殖栖息环境的影响,保持其影响区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范围,七星水库实施了输水明渠I野生动物跨行工程,其中:总干渠I处、北干渠6处、南干渠2处,以下详细介绍总干渠野生动物跨行工程具体情况。
[0030]七星水库工程总干渠总长1.467km,渠道设计流量5.339m3/s,渠道上口宽3.5m,底口宽2.2m,渠道高4.3m,渠道边坡采用Cl5混凝土衬砌,厚度为0.15m;总干渠人为活动较少、明渠沿线无其他跨行设施、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域的渠段主要分布在总干渠中部,涉及的输水明渠I长度为700m,故考虑在总干渠中部设置一处野生动物跨行工程,其在通行方向横断面上的整体宽度为10m。
[0031 ]基础垫层9修筑在输水明渠I上口两侧,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lO;基础垫层9厚0.5m,输水明渠I的上坡面6垫层沿通行方向长1.35m、宽1m,输水明渠I的下坡面7垫层沿通行方向长0.55m、宽1m;基础垫层9底部高程与输水明渠I上口高程一致,靠输水明渠I侧的边缘与其边坡边缘搭接。
[0032]排水管10埋设在输水明渠I侧的基础垫层9内,采取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以对输水明渠I野生动物跨行结构上坡面6径流予以导排;排水管10内径280mm、外径380mm,由10个管节构成,每个管节长100cm。
[0033]架空梁11长6m、高0.2m、宽0.2m,架设在输水明渠I两侧基础垫层9上方,在野生动物通行方向横断面上等距间隔5.0m设置三处,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的两侧、中部,以将其顶部荷载均匀传递至基础垫层9;架空梁11位于输水明渠I的上坡面6侧端头长度超出渠道上口 1.5m,架空梁11位于输水明渠I的下坡面7侧端头长度超出渠道上口 0.7m;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0034]沿线梁12长10m、高0.2m、宽0.15m,架设在输水明渠I沿线两侧基础垫层9上方,靠输水明渠I侧的边缘与基础垫层9搭接,以将其顶部荷载传递至基础垫层9;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0035]盖板13为现饶钢筋混凝土结构,沿通行方向长6m、宽10m、高0.15m;盖板13钢筋布置为双层双向型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盖板13铺设在架空梁11、沿线梁12上方,边缘分别与架空梁11、沿线梁12端头搭接,顶部四周设置有高度60cm、厚度18c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围栏14。
[0036]种植土15取用输水明渠I沿线耕植土,未含垃圾、草皮、树根、大尺寸砾石等杂物,种植土 15平整压实后的厚度为600110
[0037]防护网立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高lm,宽和长均为0.15m,立柱基础深入基岩深度0.3m,采用PVC包塑钢丝网与两岸立柱连接固定。
[0038]采用植物、食物引导的方式,在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及其入口区域,通过人为营造野生动物生境,创造具有生态意义的野生动物活动、觅食场所,引导和吸引输水明渠I沿线野生动物有效的利用该跨行结构予以通行。将野生动物喜食或栖息的灌丛、草丛等植物种植成带状型式,为输水明渠I沿线野生动物提供一定的觅食场所及隐蔽条件,配置的当地灌丛植物种类主要有火棘、悬钩子、栽秧泡、粉枝莓、高梁泡、大乌泡、小果蔷薇、金缨子、马桑、竹叶椒、金丝桃等,草丛植物种类主要有野菊、金星蕨、荩草、华火绒草、牡蒿、黄花、蒿、黄背草、飞蓬等。投放食物主要为涉及区域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喜食的食物,一般半个月投放一次。
【主权项】
1.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包括输水明渠(I),其特征在于:沿输水明渠(1)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跨越输水明渠(I)的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有保护网(2);野生动物通道顶部种植有自然植被(3),自然植被(3)内撒落有野生动物引诱物(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明渠(I)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底口宽度小于上口宽度,梯形表面设有混凝土边坡(5);输水明渠(I)的上口两侧设有低于输水明渠(I)两岸上坡面(6)和下坡面(7)的承台(8),承台(8)上铺设有基础垫层(9),靠近上坡面(6)—侧的基础垫层(9)内设有排水管(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明渠(I)上口两侧的基础垫层(9)之上经承重梁连接,承重梁包括横跨输水明渠(I)的架空梁(II)和与承台(8)平行的沿线梁(12);架空梁(11)与沿线梁(12)相互垂直构成井字形结构坐落在基础垫层(9)之上;承重梁之上铺设有盖板(13),盖板(13)四周设有围栏(14),围栏(14 )范围内填充有种植土 (15),种植土 (15 )上种植有自然植被(3 )。
【文档编号】E01D18/00GK205711977SQ201620186791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范欣柯, 常理, 杨丹, 陈国柱, 杨桃萍, 张倩, 张南波, 张建民, 易仲强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