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防冒、防臭地漏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23029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械防冒、防臭地漏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卫生管道防臭密封、有阻止废水回流的防逆阀的装置,具体是指一种机械防冒、防臭地漏。
图7为图5水封隔板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有水封装置的侧面排水地漏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水封隔板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8水封隔板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在地漏体与水封体之间接有多通道接口的侧面排水地漏剖面示意图;
图12为
图11除去水封隔板矩形水封体的俯视图;
图13为
图11除去水封隔板矩形水封体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在地漏体与水封体之间接有多通道接口的竖直排水地漏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有两个阀门装置的侧面排水地漏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有水封装置侧面排水地漏剖面示意图;上述图中,1-地漏体,2-篦子,3-集水漏斗,4-阀门装置,5-阀门板,6-配重,7-连杆,8-连杆座,9-地漏体,10-排水口,11-排水口,12-排水口,13-水封体,14-排水口,15-挡板,16-清污管,17-清污管盖,18-水封隔板,19-水封体,20-排水口,21-隔板定位卡,22-多通道接口,23-污水回收口,24-连接口,25-连接口,26-水封体,27-排水口,28-水封体,29-连接口,30-定位顶,31-压环,32-密封圈,33-密封圈,34-定位卡,35-流水口。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运行是,当废水通过篦子(2)孔流进地漏体(1)时,被集水漏斗(3)聚集,压在阀门板(5)上,当废水的量与配重(6)关系失衡时,废水推开阀门板(5)下流,由于阀门板(5)与连杆(7)的一点轴连接,有可能出现阀门板(5)的转动后回位时改变角度,为了不出现此类现象,连杆(7)在阀门板(5)的一端有一延伸段——定位顶(30),使阀门板(5)不改变太多角度,保障了阀门板(5)的顺利复位和污水的顺利排放。
本实施例与另外的管道或部件进行活动可拆性密封组合,或固定组合成新的可排水并可清除积物的防冒、防臭的装置或新的地漏。
实施例2参见图3,在实施例1基础上,将地漏体(9)替代地漏体(1),排水口(11)为水平排水,成为侧面排水地漏,其他同实施例1。
它使用在平时泄水量较少,而排水管道内的臭气危害不大的场合,如阳台排水,也可以直接安装在已装有存水弯的排水管道上。
实施例3参见图4,在实施例1基础上,在其排水口(10)下端旋接或粘接一圆形或矩形漏斗状排水口(12),成为竖直排水地漏,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4参见
图16,在实施例1基础上,在其排水口(10)端旋接或粘接一水封装置,水封装置由水封体(28)、水封隔板(18)、挡板(15)、排水口(20)组成,地漏体(1)与水封装置之间有一密封圈(32),水封体(28)内有一水封隔板(18),参见图6、图7、图9、
图10,如果水封体(28)为圆形,则水封隔板(18)亦为圆形(图6、图7所示),如果水封体(28)为矩形,则水封隔板(18)亦为矩形(图8、图9所示),水封隔板(18)一端的定位卡(34)被压定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28)之间,另一框体与水封体(28)内壁粘接,水封隔板(18)与框体之间构成流水口(35),在水封隔板(18)竖直板的排水口(20)的一侧有一与水封体(28)成一体的挡板(15),成为有水封装置的侧面排水地漏。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运行时,经过阀门板(5)的废水,由水封隔板(18)引导,从流水口(35)流下,溢过挡水板(15),从排水口(20)中排出。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用水设备旁,其出口可与各种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实施例5参见图8,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其水封装置下部设一清污管(16),管口外有清污管盖(17),其间有密封圈(33),成为有水封装置的侧面排水地漏。这样不能溢过挡水板(15)的积物聚集在清污管(16)内,可定期或不定期的清除内部积物。
实施例6参见图5,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将排水口(20)改为排水口(14),成为有水封装置的竖直排水地漏。
实施例7
参见
图11-13,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19)之间连接一个多通道接口(22),其上部的接口(24)与地漏体(1)连接,下部接口(25)与水封体(19)的连接口(29)连接,其间均有密封圈(32),水封隔板(18)的竖直板插入水封体(19)内壁的隔板定位卡槽(21)中,多通道接口(22)有1-4个污水回收口(23),成为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19)之间接有多通道接口(22)的侧面排水地漏。
可以多接一些用水设备,但在排水系统堵塞时,不能保证多通道接口(22)不至于冒水、冒臭气。
实施例8参见
图14,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19)之间连接一个多通道接口(22),其上部的接口(24)与地漏体(1)连接,下部接口的(25)与水封体(19)的连接口(29)连接,其间均有密封圈(32),多通道接口(22)有1-4个污水回收口(23),排水口(20)变为排水口(27)成为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19)之间接有多通道接口(22)的竖直排水地漏。用途同实施例7。
实施例9参见
图15,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在多通道接口(22)与水封体(19)之间接一地漏体(1),使之拥有两个阀门装置(4),其水封隔板(18)可采用实施例6或实施例7的结构形式,成为有两个阀门装置(4)的侧面排水地漏。
可以多接一些用水设备,并且在排水系统堵塞时,也能保证多通道接口(22)不至于冒水、冒臭气。
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变换方式多样,可有效地防止废水的回流及臭气回升。
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它主要包括地漏体(1)、篦子(2),其特征在于还有与篦子(2)成一体的压环(31)、集水漏斗(3)、阀门装置(4),阀门装置(4)主要包括阀门板(5)、连杆(7)、配重(6)、连杆座(8),连杆座(8)与集水漏斗(3)一体成型,集水漏斗(3) 由压环(31)压定在地漏体(1)的上部的凸台上,其间有密封圈(32),阀门板(5)与集水漏斗(3)框密封接触,连杆(7)支点与连杆座(8)轴连接,一点与阀门板(5)的固定座轴连接,另一点有配重(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连杆(7)在阀门(5)的一端有延伸段为定位顶(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将地漏体(9)替代地漏体(1),排水口(11)为水平排水,成为侧面排水地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其排水口(10)下端旋接或粘接一圆形或矩形漏斗状排水口(12),成为竖直排水地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其排水口(10)端旋接或粘接一水封装置,水封装置由水封体(28)、水封隔板(18)、挡板(15)、排水口(20)组成,地漏体(1)与水封装置之间有一密封圈(32),水封体(28)内有一水封隔板(18),水封隔板(18)一端的定位卡(34)被压定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28)之间,另一框体与水封体(28)内壁粘接,水封隔板(18)与框体之间构成流水口(35),在水封隔板(18)竖直板的排水口(20)的一侧有一与水封体(28)成一体的挡板(15),成为有水封装置的侧面排水地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水封装置下部设一清污管(16),管口外有清污管盖(17),其间有密封圈(33),成为有水封装置的侧面排水地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将排水口(20)改为排水口(14),成为有水封装置的竖直排水地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19)之间连接一个多通道接口(22),其上部的接口(24)与地漏体(1)连接,下部接口(25)与水封体(19)的连接口(29)连接,其间均有密封圈(32),水封隔板(18)的竖直板插入水封体(19)内壁的隔板定位卡槽(21)中多通道接口(22)有1-4个污水回收口(23),成为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19)之间接有多通道接口(22)的侧面排水地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19)之间连接一个多通道接口(22),其上部的接口(24)与地漏体(1)连接,下部接口(25)与水封体(19)的连接口(29)连接,其间均有密封圈(32),多通道接口(22)有1-4个污水回收口(23),排水口(20)变为排水口(27)成为在地漏体(1)与水封体(19)之间接有多通道接口(22)的竖直排水地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或8或9所述的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在多通道接口(22)与水封体(19)之间接一地漏体(1),使之拥有两个阀门装置(4),成为有两个阀门装置(4)的侧面排水地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卫生管道防臭密封、有阻止废水回流的防逆阀的装置,具体是指一种机械防冒、防臭地漏。它主要包括地漏体(1)、箅子(2),其特征在于还有与箅子(2)成一体的压环(31)、集水漏斗(3)、阀门装置(4),阀门装置(4)主要包括阀门板(5)、连杆(7)、配重(6)、连杆座(8),连杆座(8)与集水漏斗(3)一体成型,集水漏斗(3)由压环(31)压定在地漏体(1)的上部的凸台上,其间有密封圈(32),阀门板(5)与集水漏斗(3)框密封接触,连杆(7)支点与连杆座(8)轴连接,一点与阀门板(5)的固定座轴连接,另一点有配重(6)。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变换方式多样,可有效地防止废水的回流及臭气回升。
文档编号E03C1/28GK2501922SQ0125711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9日
发明者尹玉兰, 陈水仙 申请人:尹玉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