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栗开口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10678阅读:1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栗开口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栗开口器,包括底座、支座、铡座、支杆及刀片,其中,上述底座为板状结构,支座固定设置于底座的一侧端,支座的前后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插杆;上述铡座套设在支座外部,铡座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插孔,上述支座侧壁上的插杆插入插孔内,使铡座与支座连接,并绕支座自由转动;上述支杆穿过铡座伸入铡的下方,刀片固定在支杆的下端;刀片的下部设有凹槽,凹槽开设于底座上,并向内凹陷,以便放置待开口的板栗,下压铡座支杆下端的刀片划开板栗外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在剥开板栗壳的同时有效保证板栗子不被压坏。
【专利说明】
一种板栗开口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工具领域,特别指一种板栗开口器。
【背景技术】
[0002]板栗又名栗、板栗、栗子、风腊,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栗子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要高,更是苹果的十几倍。栗子中的矿物质也很全面,有钾、锌、铁等,虽然含量没有榛子高,但仍比苹果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量比苹果高出3倍。板栗壳体坚硬,导致板栗剥壳难度大,常用的方法为用硬物反复砸板栗外壳,使其裂开,或用硬物揉搓外壳使其尖刺折断后再剥,这些方法,剥壳麻烦,且易砸坏板栗内部的板栗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在剥开板栗壳的同时有效保证板栗子不被压坏的板栗开口器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板栗开口器,包括底座、支座、铡座、支杆及刀片,其中,上述底座为板状结构,支座固定设置于底座的一侧端,支座的前后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插杆;上述铡座套设在支座外部,铡座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插孔,上述支座侧壁上的插杆插入插孔内,使铡座与支座连接,并绕支座自由转动;上述支杆穿过铡座伸入铡的下方,刀片固定在支杆的下端;刀片的下部设有凹槽,凹槽开设于底座上,并向内凹陷,以便放置待开口的板栗,下压铡座支杆下端的刀片划开板栗外壳。
[0005]优选地,所述的支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支板,两支板平行间隔设置,支座放置于两支板之间,并通过螺钉与支板固定。
[0006]优选地,所述的铡座的左侧部开设有嵌槽,该嵌槽嵌设在支座的右端,支座的右端前后侧壁上对应设有插杆,嵌槽的两侧壁上对应设有插孔,插杆插入插孔内,并在插孔内自由转动,以便连接支座与铡座。
[0007]优选地,所述的铡座上开设有螺孔,上述支杆为螺杆,支杆插入铡座的螺孔内,并与螺孔螺纹连接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的支杆的外部套设有螺纹套,螺纹套与支杆螺纹连接,并顶住铡座的外壁面,以便将支杆限位固定在铡座上;螺纹套的侧部对应设置有握杆,握杆向外伸出,以便使用者手握,以旋转螺纹套。
[0009]优选地,所述的刀片固定在固定套上,固定套内壁设有内螺纹,并套入支杆的下端,且与支杆螺纹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的铡座的端部设有手柄,手柄一端固定在铡座上,另一端向外延伸,使用者通过手柄控制铡座运动。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实用新型针对生产生活中板栗剥壳存在的难点进行研究开发,设计了一种的板栗开口器,该开口器结构设计与铡刀类似,保证铡刀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创新,通过在可转动的铡座上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内插设支杆,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并通过螺纹套限位,支杆的下端固定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与支杆螺纹连接,刀片固定在固定环下端,并与固定环形成整体结构,刀片结构可为一字型刀片或十字型刀片,更换刀片时仅需卸掉固定环即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是一种适用于作坊生产的固定型板栗开口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字型刀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十字型刀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板栗开口器,包括底座1、支座3、铡座4、支杆6及刀片10,其中,上述底座I为板状结构,支座3固定设置于底座I的一侧端,支座3的前后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插杆;上述铡座4套设在支座3外部,铡座4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插孔,上述支座3侧壁上的插杆插入插孔内,使铡座4与支座3连接,并绕支座3自由转动;上述支杆6穿过铡座4伸入铡4的下方,刀片10固定在支杆6的下端;刀片10的下部设有凹槽11,凹槽11开设于底座I上,并向内凹陷,以便放置待开口的板栗,下压铡座4支杆6下端的刀片10划开板栗外壳。
[0017]支座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支板2,两支板2平行间隔设置,支座3放置于两支板2之间,并通过螺钉与支板2固定。
[0018]铡座4的左侧部开设有嵌槽5,该嵌槽5嵌设在支座3的右端,支座3的右端前后侧壁上对应设有插杆,嵌槽5的两侧壁上对应设有插孔,插杆插入插孔内,并在插孔内自由转动,以便连接支座3与铡座4。
[0019]铡座4上开设有螺孔,上述支杆6为螺杆,支杆6插入铡座4的螺孔内,并与螺孔螺纹连接固定。
[0020]支杆6的外部套设有螺纹套7,螺纹套7与支杆6螺纹连接,并顶住铡座4的外壁面,以便将支杆6限位固定在铡座4上;螺纹套7的侧部对应设置有握杆8,握杆8向外伸出,以便使用者手握,以旋转螺纹套7。
[0021]刀片10固定在固定套9上,固定套9内壁设有内螺纹,并套入支杆6的下端,且与支杆6螺纹连接。
[0022]铡座4的端部设有手柄12,手柄12—端固定在铡座4上,另一端向外延伸,使用者通过手柄12控制铡座4运动。
[0023]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的板栗开口器,该开口器结构设计与铡刀类似,保证铡刀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创新,通过在可转动的铡座上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内插设支杆,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并通过螺纹套限位,支杆的下端固定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与支杆螺纹连接,刀片固定在固定环下端,并与固定环形成整体结构,刀片结构可为一字型刀片或十字型刀片,更换刀片时仅需卸掉固定环即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是一种适用于作坊生产的固定型板栗开口器。
[0024]本实用新型填补家居普及性空白的设计,创新空间合理,操作简捷,环保创新,有效实用;另外根据板栗大小、厚薄,在开口切割设计上,刀片可为一字刀口、十字刀口及三星刀口刀片等,开口刀片安装在刀架上,手轻轻在简易杠杆一端往按压,开口刀在刀架装置上随之切割进入机腔内栗子的栗壳;无论是炒板栗,还是蒸板栗,有了这一道必不可少的板栗开口工序,有了一字刀口、十字刀口和三星刀口刀片的个性化设计,就能轻松愉快地让家人在这板栗丰收的季节吃上香甜可口的板栗;本实用新型不仅是因为这种产品代替了板栗开口器在市场上的空白,而且产品造价便宜,操作简捷,环保创新,有效实用;本实用新型普及大众化强,造型美观,不占空间,操作简捷,目前市场上没有与本实用新型类似的设备或产品O
[00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板栗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支座(3)、铡座(4)、支杆(6)及刀片(10),其中,上述底座(I)为板状结构,支座(3)固定设置于底座(I)的一侧端,支座(3)的前后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插杆;上述铡座(4)套设在支座(3)外部,铡座(4)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插孔,上述支座(3)侧壁上的插杆插入插孔内,使铡座(4)与支座(3)连接,并绕支座(3)自由转动;上述支杆(6)穿过铡座(4)伸入铡座(4)的下方,刀片(10)固定在支杆(6)的下端;刀片(10)的下部设有凹槽(11),凹槽(11)开设于底座(I)上,并向内凹陷,以便放置待开口的板栗,下压铡座(4)支杆(6)下端的刀片(10)划开板栗外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栗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支板(2),两支板(2)平行间隔设置,支座(3)放置于两支板(2)之间,并通过螺钉与支板(2)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栗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铡座(4)的左侧部开设有嵌槽(5),该嵌槽(5)嵌设在支座(3)的右端,支座(3)的右端前后侧壁上对应设有插杆,嵌槽(5)的两侧壁上对应设有插孔,插杆插入插孔内,并在插孔内自由转动,以便连接支座(3)与铡座(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栗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铡座(4)上开设有螺孔,上述支杆(6)为螺杆,支杆(6)插入铡座(4)的螺孔内,并与螺孔螺纹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板栗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杆(6)的外部套设有螺纹套(7),螺纹套(7)与支杆(6)螺纹连接,并顶住铡座(4)的外壁面,以便将支杆(6)限位固定在铡座(4)上;螺纹套(7)的侧部对应设置有握杆(8),握杆(8)向外伸出,以便使用者手握,以旋转螺纹套(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板栗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10)固定在固定套(9)上,固定套(9)内壁设有内螺纹,并套入支杆(6)的下端,且与支杆(6)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板栗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铡座(4)的端部设有手柄(12),手柄(12) —端固定在铡座(4)上,另一端向外延伸,使用者通过手柄(12)控制铡座(4)运动。
【文档编号】A47J43/26GK205493631SQ201620107994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3日
【发明人】邓忆祖, 殷伟剑
【申请人】殷伟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