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包括手柄和刷毛,还包括固定板、弹性片和刷毛圈,手柄设置电源槽和除垢腔,电源槽设置电源、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除垢腔下端设置灯具,除垢腔内设置除垢柄,除垢柄为伸缩结构,除垢柄设置弹性凸起,除垢腔上设置与弹性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除垢柄一端通过弹性件与除垢腔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螺纹连接,弹性片一端固定在固定板边缘上,另一端设置有刷毛圈,刷毛均匀设置在刷毛圈表面,固定板中心设置中心轴,中心轴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第一开关与灯具电连接,第二开关与超声波发生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易用,将超声波除垢和机械除垢相结合,除垢效果快速有效。
【专利说明】
_种水杯内壁除垢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
【背景技术】
[0002]水是人体的所必需的物质,因此饮水成了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作为饮水的工具,水杯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器具。由于水中含有多种物质,使得水杯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容易在水杯的内壁结垢,包括侧壁和杯底,特别是多用于泡茶叶的水杯,更容易在杯的内壁和水杯的底部结出深色的茶垢,不论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水杯,都很是影响美观,同时也影响人们的饮水情绪。
[0003]最常用的除垢方法主要有手工除垢、机械除垢以及化学除垢。手工除垢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机械除垢多为机械式毛刷清洗,利用固定在毛刷上面的铁丝,将刷子深入水杯内,再进行手工清洗工作,但是很多机械式毛刷手动操作不方便,很难完全清洗掉不规则形状的小口径水杯内壁上的污垢。化学除垢是指用相应的洗涤液如酸液,碱液等,溶解水杯内壁上的污垢,从而达到清洗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化学反应时间慢,清洗液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的缺点。
[0004]公告号CN230069881U公开了一种可除去水杯壁污垢的刷子,包括有手柄、圆形板、弹性片、弧形圈和刷毛等,弹性片的伸缩功能使得刷毛可以与不同口径和杯体直径的水杯内壁紧密接触,通过摩擦力作用除去不同口径和水杯内壁和杯底的污垢;环形刷毛,可以快速有效地除去水杯内壁的水垢或茶垢;环形刷毛可以接触到杯底与杯壁的交接缝隙,能有效除去缝隙处水垢或茶垢,但是这种刷子无法有效控制长度,不能适应更多规格和形状的杯子,对于不透明的杯子又无法提供光线,不方便对水杯内壁的水垢或茶垢的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易用,将超声波除垢和机械除垢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除垢效果快速有效。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包括手柄和刷毛,还包括固定板、弹性片和刷毛圈,所述手柄设置电源槽和除垢腔,所述电源槽设置电源、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除垢腔为中空结构,所述除垢腔下端设置灯具,所述除垢腔内设置除垢柄,所述除垢柄为伸缩结构,所述除垢柄设置弹性凸起,所述除垢腔上设置与所述弹性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除垢柄一端通过弹性件与除垢腔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弹性片一端固定在固定板边缘上,另一端设置有刷毛圈,所述刷毛均匀设置在刷毛圈表面,所述固定板中心设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所述第一开关与灯具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超声波发生器电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直径小于除垢腔直径,所述除垢腔直径小于一般水杯杯口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片设置为至少三个。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电源采用可充电电池。
[0012]优选的,所述灯具为LED灯。
[0013]优选的,所述手柄设置防滑层。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实用新型通过除垢柄的伸缩可以调控弹性片的打开与闭合以及除垢柄的长度,利用弹性片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刷毛圈随之张开成有棱有角的多边体,使得刷毛圈上的刷毛可以接触不同口径不同形状的水杯内壁和底部,撑开的刷毛可以接触到杯底与杯壁的交接缝隙,能有效除去缝隙处水垢,通过除垢柄长度的调节可以使得除垢刷能够适应更多不同规格的杯子。
[0016]2.本实用新型将超声波除垢和机械除垢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手工除垢,化学除垢,机械除垢的缺点,其效率高,除垢效果良好,固定板与除垢柄螺纹连接,可以随时拆卸清洗和更换,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
[0017]3.本实用新型设置灯具,采用LED灯来提高亮度,节约电能的同时也为清除提供了光源,可以更好的在不同环境中清除杯子内的水垢和茶垢。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电池槽,2-除垢腔,3-除垢柄,4-电源,5-第一开关,6-第二开关,7-灯具,8-弹性凸起,9-第一卡槽,10-第二卡槽,11-弹性件,12-固定板,13-弹性片,14-刷毛圈,15-中心轴,16-超声波发生器,17-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和2所示,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包括手柄和刷毛,还包括固定板12、弹性片13和刷毛圈14,手柄设置电源槽I和中空结构的除垢腔2,除垢腔2直径小于一般水杯杯口直径,电源槽I设置电源4、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6,除垢腔2下端设置灯具7,电源4为可充电电池,可以增加装置的循环利用性,灯具7采用LED灯,第一开关5与灯具7电连接来提高亮度,节约电能的同时也为清除提供了光源,可以更好的在不同环境中清除杯子内的水垢和茶垢,除垢腔2内设置伸缩结构的除垢柄3,除垢柄3—端与除垢腔2底部通过弹性件11固定连接,弹性件11设置为弹簧,另一端与固定板12螺纹连接,固定板12直径小于除垢腔2直径,固定板12中心设置中心轴15,中心轴15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16,第二开关6与超声波发生器16电连接,控制超声波发生器16产生超声波,除垢时可以在杯子内加入少量液体水,然后利用空化作用实现超声波除垢。
[0025]除垢柄3设置弹性凸起8,除垢腔2上设置与弹性凸起8相配合的第一卡槽9和第二卡槽10,弹性片13—端焊接在固定板12边缘上,另一端设置有刷毛圈14,刷毛均匀镶嵌在刷毛圈14表面,弹性凸起8配合着第一卡槽9和第二卡槽10和弹性件11的弹性作用以调控四个弹性片13的打开与闭合以及除垢柄3的长度,利用弹性片13的弹性作用,刷毛圈14随之张开成有棱有角的四边体,使得刷毛圈14上的刷毛可以接触不同口径不同形状的水杯内壁和底部,撑开的刷毛可以接触到杯底与杯壁的交接缝隙,能有效除去缝隙处水垢,通过除垢柄3长度的调节可以使得除垢刷能够适应更多不同规格的杯子。
[0026]如图2所示,当水杯内壁除垢刷工作时,从第一卡槽9处按下弹性凸起8,通过弹性件11的弹性作用使得除垢柄3伸长,此时弹性凸起8滑动至第二卡槽10出固定住,随着除垢柄3的伸长四个弹性片13随之打开撑起刷毛圈14张开成有棱有角的四边体同时带动刷毛圈7的拉动、旋转,使得刷毛圈14上的刷毛可以接触水杯内壁和底部,以有效除去水杯内和水杯缝隙处水垢;如图1所示,当水杯内壁除垢刷不工作时,从第二卡槽10内按下弹性凸起8,推进除垢柄3收缩至第一卡槽9处固定即可,此时四个弹性片13也随之收缩,刷毛圈14亦收缩成一团,节省了占用面积。
[0027]实施例2
[0028]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手柄设置防滑层17,增加手柄表面摩擦力,防止在清除水垢或茶垢的过程中因为超声波发生器16的超声震动而造成的除垢刷从手中脱落。
[0029]本实用新型超声波除垢和机械除垢相结合,结构稳定、操作方便易用、除垢效率高且可适用于不同形状水杯,有效地弥补了手工除垢,化学除垢,机械除垢的缺点。
[003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包括手柄和刷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弹性片和刷毛圈,所述手柄设置电源槽和除垢腔,所述电源槽设置电源、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除垢腔为中空结构,所述除垢腔下端设置灯具,所述除垢腔内设置除垢柄,所述除垢柄为伸缩结构,所述除垢柄设置弹性凸起,所述除垢腔上设置与所述弹性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除垢柄一端通过弹性件与除垢腔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弹性片一端固定在固定板边缘上,另一端设置有刷毛圈,所述刷毛均匀设置在刷毛圈表面,所述固定板中心设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所述第一开关与灯具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超声波发生器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直径小于除垢腔直径,所述除垢腔直径小于一般水杯杯口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设置为至少三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采用可充电电池。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为LED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杯内壁除垢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设置防滑层。
【文档编号】A46B15/00GK205433615SQ20152112263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曹英凡
【申请人】曹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