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转太阳能推窗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翻转太阳能推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窗户大多只具有通风透光、遮风挡雨和防寒保暖作用,传统的太阳能窗一般通风效果差,不具备随着日照角度变化而进行调节的性能,不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导致其光热转换效率偏低。目前已设计的太阳能推窗有:ZL201420256410.8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推窗、ZL201120030925.2 —种中间垂直翻转式太阳能光热窗、ZL201310373246.9 —种可翻转太阳能窗等。这一系列的设计都具有通风和采光效果不好的特点,因此,太阳能推窗的改进和创新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翻转太阳能推窗,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通风和采光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架、窗框、窗架和太阳能玻璃窗,窗框与窗架一端铰接,另一端由可任意调整角度的支架相连接,太阳能玻璃窗经转轴装在窗架上,窗架与太阳能玻璃窗之间装有可伸缩的支杆,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和通风效果好坏可通过旋转转轴,以及调整可伸缩的支杆的长度来控制太阳能玻璃窗的位置,从而达到最好的通风效果和最佳的照射角度。
[0005]本发明结构新颖独特,便于安装,易操作,适用范围广,采光、通风效果好等特点,是太阳能推窗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8]由图1给出,本发明包括支架、窗框、窗架和太阳能玻璃窗,窗框3与窗架2—端铰接,另一端由可任意调整角度的支架4相连接,太阳能玻璃窗1经转轴5装在窗架2上,窗架2与太阳能玻璃窗1之间装有可伸缩的支杆6,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和通风效果好坏可通过旋转转轴5,以及调整可伸缩的支杆6的长度来控制太阳能玻璃窗1的位置,从而达到最好的通风效果和最佳的照射角度。
[0009]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太阳能玻璃窗1由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电池la贴在真空玻璃lb上构成。
[0010]所述的可伸缩的支杆6由多节直径不同的短管构成,一端钻螺丝眼并加工成缩口,小直径短管装在大直径短管内,另一端用螺丝固定。使用时,小直径短管从大直径短管内抽出或缩回,通过调整支杆长度设置玻璃窗的位置,达到最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001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2]本发明的使用情况是,可任意调整角度的支架4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和通风效果好坏来调整支架的角度从而达到最好通风效果。转轴5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和通风效果好坏可通过旋转转轴5,以及调整可伸缩的支杆6的长度来控制太阳能玻璃窗的位置,从而达到最好的通风效果和最佳的照射角度。可伸缩的支杆6由多节直径不同的短管(或称短杆),一端钻螺丝眼并加工成缩口,小直径短管从大直径短管内抽出或缩回,另一端用螺丝固定。通过调整支杆长度和设置玻璃窗的位置,达到最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可翻转的太阳能推窗,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经济环保,将玻璃窗推出去时可以根据春夏秋冬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随时进行调整,实现最佳的照射角度,从而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使用效果好,是太阳能推窗上的创新,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权项】
1.一种可翻转太阳能推窗,包括支架、窗框、窗架和太阳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窗框(3)与窗架(2) —端铰接,另一端由可任意调整角度的支架(4)相连接,太阳能玻璃窗(1)经转轴(5)装在窗架(2)上,窗架(2)与太阳能玻璃窗(1)之间装有可伸缩的支杆(6),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和通风效果好坏可通过旋转转轴(5),以及调整可伸缩的支杆(6)的长度来控制太阳能玻璃窗(1)的位置,从而达到最好的通风效果和最佳的照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太阳能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玻璃窗(1)由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电池(la)贴在真空玻璃(lb)上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太阳能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的支杆(6)由多节直径不同的短管构成,小直径短管装在大直径短管内,使用时,小直径短管从大直径短管内抽出或缩回。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可翻转太阳能推窗,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通风和采光效果不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架、窗框、窗架和太阳能玻璃窗,窗框与窗架一端铰接,另一端由可任意调整角度的支架相连接,太阳能玻璃窗经转轴装在窗架上,窗架与太阳能玻璃窗之间装有可伸缩的支杆,本发明结构新颖独特,便于安装,易操作,适用范围广,采光、通风效果好等特点,是太阳能推窗上的创新。
【IPC分类】E05C17/30, H02S20/30, E06B3/40, E06B3/38
【公开号】CN105401840
【申请号】CN201510947971
【发明人】刘文富, 姚亚丽, 齐平, 叶苗, 郝华丽, 丁孟辉, 周健健, 鲁秀娟, 翁玉娟
【申请人】黄淮学院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