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米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6126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淘米机的利记博彩app
本发明属于一种洗米装置的改进。
目前市场上用于洗米类的装置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靠机械搅拌式的装置,如日本特许出愿公告昭49-35425、昭53-17663、实用新案出愿公告昭54-16135等项专利所介绍的洗米装置,其基本原理是以动力使机械搅拌器驱动米在容器中运动,达到洗净目的。另一种是靠水流搅拌的装置,如美国专利4,430,143号、日本特许出愿公告昭54-16583、实用新案出愿公告昭54-13414、昭54-25428等项专利所介绍的洗米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流带动米在容器中运动,并通过改变水流方向,或通过网、孔等加深洗净效果。还有一种是利用射流循环方法的装置,如日本特许出愿公告昭51-20579、实用新案出愿公告昭54-13415、昭54-13417等项专利所介绍的洗米装置,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一定压力的水产生的动力,使容器中中的米随水流经射流管进行反复循环,由于不断注入新鲜水、达到了洗净米类的目的。我国国产的洗米机大都为此种装置。
使用上述三种装置,一次可以清洗大量的米,减轻人工劳动的强度。其中最后一种洗米机还可根据不同比重分离出少量沙粒。但它们普遍都存在着清沙率很低或根本不能清沙的缺点。有关单位曾对国内采用射流循环方法的双翼牌洗米机作过性能测试,发现该产品一次循环出沙率仅在24%左右。由于我国东及南亚广大产米地区机械化程度不高,打场和晒干等都和地面直接接触,因而米中含沙量较大,上述装置不能充分满足要求。
本发明的任务是对现有的射流循环式洗米机在结构上加以加以改进,在不降低洗净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清沙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具有离心结构的米沙分离器。另外在设计上对分离器空腔内的水流速度及方向加以控制,保证比重较大的沙粒能顺利下沉到空腔底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具体说明附图1为该淘米机的总装示图。
附图2为淘米机米沙分离器的截面图。
附图3为米沙分离器空腔上部剖面图(A-A剖面)附图4为米沙分离器空腔下部剖面图(B-B剖面)。
附图中标号为1 出米弯道、2 溢水口,3 接套管。4--盛米桶,5--出米管,6--分米锥,7--支撑腿,8--米沙分离器,9--进水橡胶管,10--盛米桶底部通道,11--进米管,12--进水管,13--环状进水通道,14--斜孔,15--分离器空腔上部,近似离心水泵内腔,16--横向凹槽,17--分离器空腔下部,18--纵向凹槽或凸台,19--放水孔,20--放水三通管,21--放水阀芯 22--手柄。
参照附图,进米管(11)一端套接在盛米桶底部通道(10)上,另一端深入进米沙分离器空腔内,其下边缘位置约在空腔中部。环状进水通道(13)设在米沙分离器中部,其内侧壁上开有数个斜孔(14),外侧壁与进水管(12)接通。在环状进水通道(13)下端近处空腔内壁上开有一周横向凹槽(16),自横向凹槽的下缘至空腔底部开设有若干条纵向凹槽或凸台(18)。
使用时,盛米桶(4)内的米通过分米锥(6)经进米管(11)进入米沙分离器(8),用进水管(12)将一定压力的水经环状进水通道(13)由斜孔(14)射入空腔,水进入空腔后带动米在空腔中部和下部一同旋转,并向分离器(8)上部流动。由于进米管(11)深入进空腔内的位置,米沙必须通过空腔下部至中部旋转后才能进入空腔上部,因而沙子不会直接从空腔上部被带入出米管(5)。开设在分离器空腔内壁上的横向凹槽(16)、纵向凹槽或凸台(18)可以降低水流在空腔内壁附近的速度及方向,从而使比重较大的沙粒顺槽道及凸台边缘沉到空腔底部,比重较轻的米随旋转水流带入分离器空腔上部(15)。在水压作用下米粒可以上升至比盛米桶(4)液面高一些的位置,形成循环淘洗过程。
经发明人测试,这种淘米机一次循环出沙率为96%左右,经两次循环环基本保证米中无沙。本装置还可用于两种以上比重不同的粒状物体的湿法分离。
权利要求
1.一种淘米机,由盛米桶(4)、进米管(11)、进水管(12)、米沙分离器(8)、出米及放水装置组成,其特征为在米沙分离器中部设有一环状进水通道(13),其内侧壁上开有数个斜孔(14)通向分离器的内空腔,外侧壁与进水管(12)接通。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淘米机,其特征在于进米管(11)部分深入进米沙分离器空腔内,其下缘位置约在空腔中部。
3.如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淘米机,其特征是在米沙分离器空腔壁上接近环状进水通道(13)处开有一周横向凹槽(16),自横向凹槽下缘至空腔底部开设有若干条纵向凹槽或凸台(18)。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淘米机。在米沙分离器(8)中部设有一周环状进水通道(13),通道内侧开有数个斜孔(14)与分离器内部空腔沟通,水经斜孔(14)射入后带动米在空腔内旋转。在空腔内壁开设有若干凹槽或凸台(16、18),并使进米管(11)部分深入进腔体。保证比重较大的沙粒沉淀。
文档编号A47J43/04GK85203030SQ85203030
公开日1986年8月6日 申请日期1985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建利 申请人:李建利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