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组合锁头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19631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新型多组合锁头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组合锁头,包括锁头壳和锁芯,锁头壳与锁芯之间设置有三组能够锁定锁芯的锁定机构,即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和一组弹子锁定机构;其中,异形珠锁定机构包括浮动设置并轴向延伸的定位杆和浮动设置的多个异形珠;异形珠的大致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凹坑;锁头壳内设置有外浮动腔,锁芯内设置有与外浮动腔对应的内浮动腔,定位杆浮动设置于外浮动腔和内浮动腔组成的浮动腔内;定位杆具有能够沉入到定位凹坑内的定位凸台和能够伸入到外浮动腔的插入部,定位凸台设置于插入部的内侧;从径向横截面看,外浮动腔和插入部大致呈方形。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多组合锁头中。
【专利说明】新型多组合锁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锁头,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技术性开启的组合型锁头。

【背景技术】
[0002]弹子锁是市面上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锁具,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在其锁头的锁芯的弹子孔内设置不同长度的下弹子,在锁头壳的弹子孔上设置弹性顶压于所述下弹子上的上弹子。在锁合状态,所述上弹子卡在锁芯和锁头壳的交接面处。在所述锁芯的上轴向设置有钥匙孔,当把匹配钥匙插入所述钥匙孔时,钥匙的齿部将下弹子顶起至某个高度平面,使全部所述下弹子与全部所述上弹子的交界面与锁芯和锁头的交接面平齐从而实现开锁。随着非法分子对弹子锁的结构和开启原来的深入了解,弹子锁越来越轻易被技术性开启。
[0003]所谓技术性开锁就是通过特殊的开锁工具在不破坏、不损伤锁具的情况下开启锁具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使用错位开启的原理来开锁的。众所周知,不管锁具的制造工艺如何精准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制造公差,技术性开锁就利用制造公差使所述芯和锁头壳之间形成错位而达到成功开启锁具的目的。锁具在闭锁的状态时,所述上弹子横跨于锁芯和锁头壳之间的交接面处起锁定所述锁芯作用,当拨动所述下弹子把所述上弹子顶到所述交接面上时,所述上弹子就失去了对所述锁芯的锁定作用,然后转动所述锁芯使其移动微小的距离,所述锁芯和锁头壳之间形成了一个错位,所述上弹子就会被那很微小的错位部位卡住落不下来。用同样的办法继续逐一把其余的所述上弹子拨到分界线上,锁具就可以无损坏的转动开启了。


【发明内容】

[0004]针对技术性开启的问题,本行业内的研发人员想出了多种办法提高锁头的制造精度,例如改善生产流程、优化安装工艺、采用高科技的加工设备等等,但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锁头的制造成本,还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即解决制造公差的问题,锁具仍然能够被技术性开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在于通过在弹子锁中另外增加两个能够对所述锁芯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并优化所述锁定机构的结构,从而提高所述锁头被技术开启的难度。
[0006]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多组合锁头,包括锁头壳和锁芯,所述锁头壳具有轴向设置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旋转设置有所述锁芯,所述锁芯内轴向设置有能够让锁匙插入的锁匙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壳与所述锁芯之间设置有三组能够锁定所述锁芯的锁定机构,即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和一组弹子锁定机构;其中,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包括浮动设置并轴向延伸的定位杆和浮动设置的多个异形珠;所述异形珠的大致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凹坑;所述锁头壳内设置有外浮动腔,所述锁芯内设置有与所述外浮动腔对应的内浮动腔,所述定位杆浮动设置于所述外浮动腔和内浮动腔组成的浮动腔内;所述定位杆具有能够沉入到所述定位凹坑内的定位凸台和能够伸入到所述外浮动腔的插入部,所述定位凸台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内侧;从径向横截面看,所述外浮动腔和所述插入部大致呈方形。
[0007]其中,所述锁头壳是容纳所述锁头的内部构件例如所述锁芯的壳体件,同时也可以看作所述锁芯的固定座。
[0008]其中,所述锁芯是独立于所述锁头壳的安装孔内的构件,并能够在所述安装孔内条件性转动,即满足某种条件后,所述锁芯能够自由转动。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形成旋转交界面。而为了对所述锁芯形成条件性锁定,即满足某种条件后,所述锁芯能够被锁定而不能相对所述锁头壳旋转,所述锁头壳与所述锁芯之间设置有三组能够锁定所述锁芯的锁定机构,即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和一组弹子锁定机构。
[0009]具体说,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包括轴向延伸的定位杆和浮动设置于所述锁芯内并控制所述定位杆内、外浮动的多个异形珠。实现所述异形珠浮动设置于所述锁芯内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在所述异形珠的一个端部设置弹簧。当所述异形珠使所述定位杆向外浮动时,所述定位杆的插入部伸入到所述外浮动腔内,此时所述定位杆横跨于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的旋转交界面处,从而实现对所述锁芯的锁定功能。而当所述异形珠使所述定位杆向内浮动时,所述定位杆的插入部离开所述外浮动腔,此时所述定位杆的外端面与所述旋转交界面平齐,从而解除对所述锁芯的锁定功能。
[0010]其中,所述径向横截面是指垂直于所述锁心的轴向剖切而得的截面。
[0011]其中,所述外浮动腔和所述插入部大致呈方形,可以解读为,所述外浮动腔和所述插入部不仅可以呈标准的方形、还可以呈梯形等形状,但起码不会是三角形或弧形。因为如果所述外浮动腔和所述插入部呈三角形或弧形,当所述定位杆的插入部伸入到所述外浮动腔内后,它们之间在径向上,即在所述锁芯转动的方向上的间隙非常大,再加上制造公差的存在,所述锁芯能够转动一定角度,而使所述锁芯和锁头壳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错位,从而允许所述锁头壳和所述锁芯在所述弹子锁定机构处也形成错位,此时使用技术开启的手段就能够解除所述弹子锁定机构对所述锁芯的锁定。
[001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由于所述锁头壳与所述锁芯之间不仅设置有所述弹子锁定机构,还增设两组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以上三组锁定机构协调对所述锁芯进行锁定,为此大大提高了所述锁头的密钥量。
[0014]2.由于所述外浮动腔和所述定位杆的插入部大致呈方形,当所述定位杆的插入部伸入到所述外浮动腔内后,它们之间在径向上,即在所述锁芯转动的方向上的间隙非常少,所述锁头壳和所述锁芯在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处形成的非常微量的错位,为此借助两个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使所述锁头壳和所述锁芯在所述弹子锁定机构处无法形成错位,为此无法使用技术开启的手段解除所述弹子锁定机构对所述锁芯的锁定,也就是说无法开启所述锁头。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弹子锁定机构的两侧。这样,所述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对所述锁芯的锁定更加稳定可靠。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两个顶压于所述定位杆上的定位杆弹簧;所述定位杆的定位凸台的首、尾两端延伸出所述插入部;两个所述定位杆弹簧分别直接顶压在所述定位凸台的首、尾两端。
[0017]这样,所述定位杆弹簧的作用力能够直接作用于所述定位凸台上,使所述定位凸台的浮动更加稳定,而且所述定位杆弹簧给予所述定位凸台的弹性力更大,使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异形珠上设置的定位凹坑的配合更加稳定。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弹子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头壳内的数个径向延伸的上弹子槽,在所述上弹子槽中浮动设置有面珠;在所述锁芯上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数个上弹子槽中的其中相邻两个上弹子槽的下连通腔和一一对应于其余所述上弹子槽的下弹子槽;在每个所述下弹子槽中设置有底珠,而在所述下连通腔内设置有能够浮动的连体底珠,所述连体底珠包括圆柱状的第一珠体和圆柱状第二珠体;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顶部分别抵接所述相邻两个弹子槽中的所述面珠,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下部设置有能够与锁匙配合的配合牙花。
[0019]其中,所述面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借用弹簧顶压从而能够在所述上弹子槽内浮动。所述面珠还能够顶压位于所述下连通腔内的所述连体底珠的顶部位置,进而使设置在所述连体底珠下部的所述配合牙花与所述锁匙的牙齿配合形成工作面。
[0020]其中,所述下连通腔主要是容纳所述连体底珠的容腔。所述下连通腔的空间稍微大于所述连体底珠,所述连体底珠在所述下连通腔的空间内能够浮动,即所述连体底珠在所述下连通腔的空间内不仅可以上下移动而且可以稍微偏转。
[0021]其中,所述连体底珠横跨所述数个上弹子槽中的其中相邻两个上弹子槽,从而使设置在所述相邻两个上弹子槽中的两个面珠都能分别顶压在所述连体底珠的顶端部的两端。由于所述连体底珠设置在所述下连通腔内并被所述相邻两个上弹子槽中的两个所述面珠顶压,这样实际上,所述连体底珠能够分别以两个所述面壳珠为支点在所述下连通腔内稍微翘动,当技术开启所述连体底珠时,被开启的一端部位上移而另一端被顶卡,从而加大了技术性开启的难度。
[0022]其中,所述连体底珠的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都采用了与其余弹珠类似的形状即圆柱状,使所述连体底珠可以通过简单的冲压工艺制造,同时与其适配的所述下连通腔也能够与设置于所述锁芯中的其余弹子槽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例如数控车床加工而成,而不需要另外采用其他加工工艺特别制造,为此,所述下连通腔和所述锁芯中的其余弹子槽通过一个加工工序就能够加工而成,使加工工序得到简化,但这并不排除加工出所述下连通腔的腔体后需要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等后续工序。
[0023]为了也能够简化与所述下连通腔上下对应的两个所述上弹子槽的结构和加工工序,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大致中部位置通过横臂连接一体,并且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分别与其对齐的面珠具有相同大小的外径。
[0024]其中,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大致中部位置通过横臂连接一体,可以解读为所述横臂不需要严格设置在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中部位置,所述横臂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中部附近位置甚至往上或往下偏置也是可行的,但最起码所述横臂不设置在所述第一珠体和所述第二珠体的顶部位置。另外,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分别与其对齐的面珠具有相同大小的外径,为此,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能够分别浮动进入与其对应的所述上弹子槽内。这样,与所述下连通腔上下对应的两个所述上弹子槽无需特意扩大上弹子槽的槽宽或把所述两个上弹子槽加工成连通腔来为所述连体底珠的上浮提供浮动空间,从而能够简化所述上弹子槽的加工工序。
[00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面珠呈倒扣状的桶状从而具有面珠内腔,所述连体底珠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面珠内腔的底珠孔,所述面珠内腔与所述底珠孔组成小容腔,所述小容腔中上下排列有子弹簧、子面珠和底子珠,所述底子珠延伸出所述连体底珠的下部。
[0026]这样当仅仅技术开启所述连体底珠的非平衡点时,被开启的一端部位上移而另一端顶卡住或憋卡住位于该处的面珠,使另一端无法顺利地被技术性开启,从而加大了技术性开启的难度;如果在所述连体底珠平衡点开启所述连体底珠并能使所述连体底珠位于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的旋转交界面,并且所述连体底珠不会偏转,但还必须同时开启位于所述连体底珠中的两个所述底子珠使两个所述子面珠也同时位于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的旋转交界面,即在使所述连体底珠、两个所述子面珠三者同时位于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的旋转交界面时才能开启,这样大大加大了密匙量,加大了技术性开启的操作难度。
[002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其余上弹子槽中的其中两个左右相邻的上弹子槽与其所上下对应并左右相邻的两个下弹子槽之间还设置有主腔体,所述主腔体设置在所述锁芯上,所述主腔体内设置有一个能够浮动的连珠片,所述两个左右相邻的上弹子槽中的两个面珠与所述两个左右相邻的下弹子槽中的两个底珠分别位于所述连珠片的上下两侧。
[0028]其中,所述连珠片为独立于所述面珠、底珠的构件,但位于所述面珠与所述底珠之间。当锁具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连珠片收容于所述主腔体内,而把匹配钥匙插入所述钥匙插槽时,所述钥匙的齿部将所述底珠连同所述连珠片一起顶起至某个高度平面,使所述连珠片和面珠的交界面与所述旋转交界面平齐从而实现开锁;而当锁具受到径向的敲击力时,所述底珠弹起的瞬间会顶起所述连珠片,但是位于所述连珠片下面的底珠的弹起高度往往不一致从而导致所述连接片失去平衡而出现倾斜,此时所述连珠片或面珠卡定于所述旋转交界面处,使锁具保持锁合状态。
[002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多组合锁头中。
[0030]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型多组合锁头和匹配锁匙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把所述锁匙插入到所述新型多组合锁头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为了显示下弹子槽25而去掉底珠的部分珠体;
[0032]图3是图2中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锁头处于开启状态;
[0033]图4是图2中所示的锁头处于闭锁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型多组合锁头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5]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新型多组合锁头,包括锁头壳I和锁芯2,所述锁头壳I具有轴向设置的安装孔11,在所述安装孔11内旋转设置有所述锁芯2,所述锁芯内2轴向设置有能够让锁匙7插入的锁匙插槽22。
[0036]其中,所述锁头壳I是容纳所述锁头的内部构件例如所述锁芯2的壳体件,同时也可以看作所述锁芯2的固定座。
[0037]其中,所述锁芯2是独立于所述锁头壳I的安装孔11内的构件,并能够在所述安装孔11内条件性转动,即满足开锁条件后,所述锁芯2能够自由转动。在所述锁芯2与所述锁头壳I之间形成旋转交界面。而为了对所述锁芯2形成条件性锁定,即满足闭锁条件后,所述锁芯2能够被锁定而不能相对所述锁头壳I旋转,所述锁头壳I与所述锁芯2之间设置有三组能够锁定所述锁芯2的锁定机构,即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3和一组弹子锁定机构4。所述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3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弹子锁定机构4的两侧。这样,所述三组锁定机构协调对所述锁芯进行锁定,大大提高了所述锁头的密钥量和技术开启的难度。
[0038]具体说,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3包括轴向延伸的定位杆5和浮动设置于所述锁芯2内并控制所述定位杆5内、外浮动的多个异形珠6。所述锁头壳I内设置有外浮动腔11,所述锁芯2内设置有与所述外浮动腔对应的内浮动腔21,所述定位杆5浮动设置于所述外浮动腔11和内浮动腔21组成的浮动腔内。
[0039]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锁芯2内设置两排相互平衡设置的异形珠容腔,在所述异形珠容腔内设置所述异形珠6,在所述异形珠6的端部与所述锁芯2的异形珠容腔的腔壁之间设置异形珠弹簧62,为此,所述异形珠6能够在所述锁芯2内浮动。另外在所述异形珠6上还设置有定位凹坑61。
[0040]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定位杆5具有能够伸入到所述外浮动腔11内的插入部51和能够沉入到所述定位凹坑61内的定位凸台52,所述定位凸台52设置于所述插入部51的内侧,并且所述定位凸台52的首端52a、尾端52b延伸出所述插入部51。为了实现所述定位杆5能够在所述浮动腔内浮动,在所述锁芯2内还设置有两个顶压于所述定位杆5上的定位杆弹簧53,两个所述定位杆弹簧53分别直接顶压在所述定位凸台52的首端52a、尾端52b。这样,所述定位杆弹簧53的作用力能够直接作用于所述定位凸台52上,使所述定位凸台52的浮动更加稳定,而且所述定位杆弹簧53给予所述定位凸台52的弹性力更大,使所述定位凸台52与所述异形珠6上设置的定位凹坑61的配合更加稳定。
[0041]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3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4所示,当所述异形珠弹簧62推动所述异形珠6复位从而使异形珠6的定位凹坑61和所述定位杆5的定位凸台52形成错位时,所述异形珠6使所述定位杆5向外浮动时,所述定位杆5的插入部51伸入到所述外浮动腔11内,此时所述定位杆5横跨于所述锁芯2与所述锁头壳I之间的旋转交界面A处,从而实现对所述锁芯2的锁定。而把所述锁匙7插入所述锁匙插槽22,所述锁匙7上的牙花带动所述异形珠6浮动,当同一排所述异形珠6的定位凹坑61处于同一直线时,所述定位杆5的定位凸台52沉入到所述定位凹坑61内,为此所述定位杆5内浮动,所述定位杆5的外端面与所述旋转交界面A平齐,从而解除对所述锁芯2的锁定功能。
[0042]如图3和图4所示,从径向横截面看,所述外浮动腔11和所述插入部51大致呈方形,
[0043]其中,所述径向横截面是指垂直于所述锁头的轴向剖切而得的截面。
[0044]其中,所述外浮动腔11和所述插入部51大致呈方形,本实施列优选地采用梯形。当然所述外浮动腔11和所述插入部51还可以呈方形,但起码不会是三角形或弧形。因为如果所述外浮动腔11和所述插入部51呈三角形或弧形,当所述定位杆5伸入到所述外浮动腔11内后,它们之间在径向上,即在所述锁芯2转动的方向上的间隙非常大,再加上制造公差的存在,所述锁芯2能够转动一定角度,而使所述锁芯2和锁头壳I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错位,从而允许所述锁头壳I和所述锁芯2在所述弹子锁定机构4处也形成错位,此时使用技术开启的手段就能够解除所述弹子锁定机构4对所述锁芯I的锁定。
[0045]而所述外浮动腔11和所述定位杆5的插入部51大致呈方形,当所述插入部51伸入到所述外浮动腔11内后,它们之间在径向上,即在所述锁芯2转动的方向上的间隙非常少,所述锁头壳I和所述锁芯2在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3处形成的非常微量的错位,为此借助两个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3使所述锁头壳I和所述锁芯2在所述弹子锁定机构4处无法形成错位,为此无法使用技术开启的手段解除所述弹子锁定机构3对所述锁芯的锁定。而且,所述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3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弹子锁定机构4的两侧,能够进一步使所述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3对所述锁芯2的锁定更加稳定,而且有效避免所述锁头壳I和所述锁芯2在所述弹子锁定机构4处形成错位。
[0046]至于所述弹子锁定机构4,具体来说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头壳I内的6个径向延伸的上弹子槽12,其中,右边两个所述上弹子槽12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封珠14、弹簧15和面珠13,左边四个上弹子槽17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封珠14、弹簧15和面珠18,为此所述面珠(13、18)浮动设置在所述上弹子槽12中。
[0047]在所述锁芯2的左边设置有与所述四个上弹子槽17 —一上下对应贯通的下弹子槽25,在每个所述下弹子槽25中设置有底珠26 ;而在所述锁芯2右边设置有对应于右边相邻两个上弹子槽12的下连通腔23 ;在所述下连通腔23内设置有能够浮动的连体底珠24,所述连体底珠24包括圆柱状的第一珠体24a和圆柱状第二珠体24b ;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b的顶部分别抵接所述相邻两个弹子槽12中的所述面珠13,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b的下部设置有能够与锁匙7配合的配合牙花(24d、24e)。
[0048]其中,所述配合牙花(24d、24e)是能够与锁匙7的凸出牙或凸出牙之间的牙槽配合的构造体,或者是与锁匙7上设置的凹坑、凹槽配合的构造体。这样,当所述锁匙7插入时,所述配合牙花(24d、24e )能够沿所述锁匙7的外轮廓移动,进而推动所述连体底珠24上下浮动。
[0049]其中,所述下连通腔23主要是容纳所述连体底珠24的容腔。所述下连通腔23的空间稍微大于所述连体底珠24,所述连体底珠24在所述下连通腔23的空间内能够浮动,即所述连体底珠24在所述下连通腔23的空间内不仅可以上下移动而且可以稍微偏转。
[0050]其中,所述连体底珠24横跨所述数个上弹子槽12中的其中相邻两个弹子槽,从而使设置在所述相邻两个上弹子槽12中的两个面珠13都能分别顶压在所述连体底珠24的顶端部的两端。由于所述连体底珠24设置在所述下连通腔23内并被所述相邻两个上弹子槽12中的两个所述面珠13顶压,这样实际上,所述连体底珠24能够分别以两个所述面珠13为支点在所述下连通腔23内稍微翘动,当技术开启所述连体底珠时,被开启的一端部位上移而另一端被顶卡,从而加大了技术性开启的难度。
[0051]另外,所述连体底珠24的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b都采用了与其余弹珠类似的形状即圆柱状,使所述连体底珠24可以通过简单的冲压工艺制造,同时与其适配的所述下连通腔23也能够与设置于所述锁芯2中的其余弹子槽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例如数控车床加工而成,而不需要另外采用其他加工工艺特别制造,为此,所述下连通腔23和所述锁芯2中的其余弹子槽通过一个加工工序就能够加工而成,使加工工序得到简化,但这并不排除加工出所述下连通腔23的腔体后需要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等后续工序。
[0052]为了也能够简化与所述下连通腔23上下对应的两个所述上弹子槽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b的中部位置通过横臂24c连接一体,并且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b分别与其对齐的面珠13具有相同大小的外径。
[0053]其中,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b的大致中部位置通过横臂连接一体,可以解读为所述横臂24c不需要严格设置在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b的中部位置,所述横臂24c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c的中部附近位置甚至往上或往下偏置也是可行的,但最起码所述横臂24c不设置在所述第一珠体24a和所述第二珠体24b的顶部位置。另外,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b分别与其对齐的面珠13具有相同大小的外径,为此,所述第一珠体24a和第二珠体24b能够分别浮动进入与其对应的所述上弹子槽12内。这样,与所述下连通腔23上下对应的两个所述上弹子槽12无需特意扩大上弹子槽的槽宽或把所述两个上弹子槽12加工成连通腔来为所述连体底珠24的上浮提供浮动空间,从而能够简化所述上弹子槽12的加工工序。
[005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面珠13呈倒扣状的桶状从而具有面珠内腔,所述连体底珠24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面珠内腔的底珠孔,所述面珠内腔与所述底珠孔组成小容腔,所述小容腔中上下排列有子弹簧71、子面珠72和底子珠73,所述底子珠73延伸出所述连体底珠24的下部。
[0055]这样当仅仅技术开启所述连体底珠24的非平衡点时,被开启的一端部位上移而另一端顶卡住或憋卡住位于该处的面珠13,使另一端无法顺利地被技术性开启,从而加大了技术性开启的难度;如果在所述连体底珠24平衡点开启所述连体底珠24并能使所述连体底珠24位于所述锁芯2与所述锁头壳I之间的旋转交界面,并且所述连体底珠24不会偏转,但还必须同时开启位于所述连体底珠24中的两个所述底子珠73使两个所述子面珠72也同时位于所述锁芯2与所述锁头壳I之间的旋转交界面A,即在使所述连体底珠24、两个所述子面珠72三者同时位于所述锁芯2与所述锁头壳I之间的旋转交界面A时才能开启,这样大大加大了密匙量,加大了技术性开启的操作难度。
[0056]另外,如图2所述,左边的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上弹子槽13与其所上下对应并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弹子槽25之间还设置有主腔体8,所述主腔体8设置在所述锁芯2上,所述主腔体8内设置有一个能够浮动的连珠片81,所述两个左右相邻的上弹子槽13中的两个面珠18与所述两个左右相邻的下弹子槽25中的两个底珠26分别位于所述连珠片81的上下两侧。
[0057]其中,所述连珠片81为独立于所述面珠18、底珠26的构件,但位于所述面珠18与所述底珠26之间。当锁具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连珠片81收容于所述主腔体8内,而把匹配钥匙7插入所述钥匙插槽22时,所述钥匙7的齿部将所述底珠26连同所述连珠片81一起顶起至某个高度平面,使所述连珠片81和面珠18的交界面与所述旋转交界面A平齐从而实现开锁;而当锁具受到径向的敲击力时,所述底珠26弹起的瞬间会顶起所述连珠片81,但是位于所述连珠片81下面的底珠26的弹起高度往往不一致从而导致所述连接片81失去平衡而出现倾斜,此时所述连珠片81或面珠18卡定于所述旋转交界面A处,使锁具保持锁合状态。
[0058]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多组合锁头中。
【权利要求】
1.新型多组合锁头,包括锁头壳和锁芯,所述锁头壳具有轴向设置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旋转设置有所述锁芯,所述锁芯内轴向设置有能够让锁匙插入的锁匙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壳与所述锁芯之间设置有三组能够锁定所述锁芯的锁定机构,即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和一组弹子锁定机构;其中,所述异形珠锁定机构包括浮动设置并轴向延伸的定位杆和浮动设置的多个异形珠;所述异形珠的大致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凹坑;所述锁头壳内设置有外浮动腔,所述锁芯内设置有与所述外浮动腔对应的内浮动腔,所述定位杆浮动设置于所述外浮动腔和内浮动腔组成的浮动腔内;所述定位杆具有能够沉入到所述定位凹坑内的定位凸台和能够伸入到所述外浮动腔的插入部,所述定位凸台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内侧;从径向横截面看,所述外浮动腔和所述插入部大致呈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组合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异形珠锁定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弹子锁定机构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组合锁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顶压于所述定位杆上的定位杆弹簧;所述定位杆的定位凸台的首、尾两端延伸出所述插入部;两个所述定位杆弹簧分别直接顶压在所述定位凸台的首、尾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新型多组合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头壳内的数个径向延伸的上弹子槽,在所述上弹子槽中浮动设置有面珠;在所述锁芯上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数个上弹子槽中的其中相邻两个上弹子槽的下连通腔和一一对应于其余所述上弹子槽的下弹子槽;在每个所述下弹子槽中设置有底珠,而在所述下连通腔内设置有能够浮动的连体底珠,所述连体底珠包括圆柱状的第一珠体和圆柱状第二珠体;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顶部分别抵接所述相邻两个弹子槽中的所述面珠,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下部设置有能够与锁匙配合的配合牙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多组合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大致中部位置通过横臂连接一体,并且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分别与其对齐的面珠具有相同大小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多组合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珠呈倒扣状的桶状从而具有面珠内腔,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上分别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面珠内腔的底珠孔,所述面珠内腔与所述底珠孔组成小容腔,所述小容腔中上下排列有子弹簧、子面珠和底子珠,所述底子珠延伸出所述连体底珠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多组合锁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其余上弹子槽中的其中两个左右相邻的上弹子槽与其所上下对应并左右相邻的两个下弹子槽之间还设置有主腔体,所述主腔体设置在所述锁芯上,所述主腔体内设置有一个能够浮动的连珠片,所述两个左右相邻的上弹子槽中的两个面珠与所述两个左右相邻的下弹子槽中的两个底珠分别位于所述连珠片的上下两侧。
【文档编号】E05B63/14GK203835070SQ201420133885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王喜锋, 李少强, 梁继雄 申请人:曹国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