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双层床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双层床,包括上床、下床、两个前床腿、两个后床腿、两个上床头架和两个下床头架,上床头架的第一预设部分与后床腿固定连接,第二预设部分与第一预设部分铰接,第三预设部分与第二预设部分铰接且与前床腿铰接;下床头架的第四预设部分与后床腿固定连接,第五预设部分与第四预设部分铰接,第六预设部分与第五预设部分铰接且与前床腿铰接;上床和下床均包括三个折叠后截面呈“匚”形的分床板,上床与上床头架部分固定连接且部分以可拆方式连接;下床与下床头架部分固定连接且部分以可拆方式连接。该折叠式双层床,通过对双层床的折叠来节约床占用的空间,增加住宿环境内的活动空间,进而提高住宿人员的住宿品质。
【专利说明】折叠式双层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层床,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的双层床。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双层床已经普使用于住宿环境中(比如学生宿舍、单位宿舍等),现有双层 床的构造通常由上、下两层床板及固定支架组装而成,组装完成后的双层床位置相对固定, 不便挪动位置且不能折叠收放。
[0003] 在住宿环境的建筑面积固定的情况下,在住宿人员的非就寝时间(比如白天),双 层床还是会占用同样的空间,住宿人员的活动空间是固定的且不能得到及时的拓展,尤其 在住宿人员未满员的情况下,闲置的床铺因功能单一,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而且还占用着同 样的空间,会给住宿人员的生活、活动等带来不便,从而影响住宿人员的住宿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式双层床,在建筑面积固定的情 况下,通过对双层床的折叠来节约双层床占用的空间,而增加住宿环境内的活动空间,进而 优化住宿环境,提高住宿人员的住宿品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折叠式双层床,包括上 床、下床、两个前床腿、两个后床腿、两个上床头架和两个下床头架,其中,每个上床头架包 括第一预设部分及按第一预置方式折叠后靠近所述第一预设部分的第二预设部分和第三 预设部分,所述第一预设部分与后床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预设部分与所述第一预设部分 铰接,所述第三预设部分与所述第二预设部分铰接且与所述前床腿铰接;
[0006] 每个下床头架包括第四预设部分及按第二预置方式折叠后靠近所述第四预设部 分的第五预设部分和第六预设部分,所述第四预设部分与后床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预设 部分与所述第四预设部分铰接,所述第六预设部分与所述第五预设部分铰接且与所述前床 腿绞接;
[0007] 所述上床和下床均包括三个按第三预置方式折叠后截面呈"匚"形的分床板,所述 上床与上床头架的第一预设部分固定连接、与上床头架的第二预设部分及第三预设部分 以可拆的方式连接;所述下床与下床头架的第四预设部分固定连接、与下床头架的第五预 设部分及第六预设部分以可拆的方式连接。
[0008] 进一步的,所述上床的分床板包括预设形状的第一前床板、第一中床板及第一后 床板,所述下床的分床板包括预设形状的第二前床板、第二中床板及第二后床板,
[0009] 所述第一前床板与第一中床板相铰接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所述第一中床板和 第一后床板相铰接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
[0010] 所述第二前床板与第二中床板相铰接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所述第二中床板和 第二后床板相铰接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一横档和第一坚档,所述两个第一横档 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坚档与所述后床腿平行设置,
[0012] 两个第一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床腿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 所述第一坚档固定连接;
[0013] 所述第二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二横档和第二坚档,所述两个第二横档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坚档与所述第一坚档平行设置,
[0014] 两个第二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坚档铰接,两个第二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 述第二坚档铰接;
[0015] 所述第三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三横档,所述两个第三横档平行设置,
[0016] 两个第三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坚档铰接,两个第三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 述前床腿铰接;
[0017] 所述第四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四横档和第三坚档,所述两个第四横档平行设置, 所述第三坚档与所述后床腿平行设置,
[0018] 两个第四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床腿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 所述第三坚档固定连接;
[0019] 所述第五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五横档和第四坚档,所述两个第五横档平行设置, 所述第四坚档与所述第三坚档平行设置,
[0020] 两个第五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坚档铰接,两个第五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 述第四坚档铰接;
[0021 ] 所述第六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六横档,所述两个第六横档平行设置,
[0022] 两个第六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坚档铰接,两个第六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 述前床腿铰接。
[00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后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一横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床板与 位于下端的第二横档以可拆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前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三横档以可拆的 方式连接;
[0024] 所述第二后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四横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床板与位于下端的 第五横档以可拆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前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六横档以可拆的方式连接。
[002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床板和第一坚档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 件包括设置于第一中床板下方的第一定位销和设置于第一坚档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 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形状与位置相匹配;
[0026] 所述第二前床板和后床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包括设置于 第二前床板上方的第二定位槽及设置于所述后床腿的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 第二定位销的形状与位置相匹配;
[0027] 所述第四横档上的第一预置位置设置有第三定位部件,所述第三定位部件为设置 于位于上端的第四横档上的可旋转定位档。
[0028]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前床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桌板,桌板的长度小于第二前床板 的长度,桌板的宽度大于第二前床板的宽度。
[002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床板的上方的第二预置位置设置有护栏,所述第一前床板 上方还设置有与所述护栏相匹配的护栏槽,
[0030] 所述护栏上设有活销,所述前床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活销与所述第一凹槽 的形状和位置相匹配,
[0031] 所述上床头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活销的形状相匹配,所述 第二凹槽的位置与护栏折叠置入护栏槽后的活销位置相匹配。
[003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后床板的下方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鞋架。
[0033] 进一步的,所述鞋架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柜子。
[0034] 进一步的,所述前床腿上、在所述第一前床板和第二前床板之间设置脚蹬,所述脚 蹬与所述前床腿以可拆的方式连接。
[0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36]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双层床,在建筑面积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双层床的折 叠来节约双层床占用的空间,而增加住宿环境内的活动空间,而且还可具有写字台、鞋架、 柜子等辅助功能,进而优化住宿环境,提高住宿人员的住宿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双层床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是图1所不的折置式双层床折置后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0] 参看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双层床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图 1所示的折叠式双层床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在本实施例中,该折叠式双层床包括上床11、下床12、两个前床腿13、两个后床腿 14、两个上床头架15和两个下床头架16,其中上床、下床可为木质,前床腿、后床腿、上床头 架、下床头架可为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铁。
[0042] 其中,上床11和下床12均包括三个按第三预置方式折叠后截面呈"匚"形的分床 板,上床11与上床头支架15的第一预设部分固定连接、与上床头支架15的第二预设部分 及第三预设部分以可拆的方式连接;下床12与下床头支架16的第四预设部分固定连接、与 下床头支架16的第五预设部分及第六预设部分以可拆的方式连接。
[0043] 具体的,上床11的分床板包括预设形状的第一前床板111、预设形状的第一中床 板112及预设形状的第一后床板113,下床12的分床板包括预设形状的第二前床板121、预 设形状的第二中床板122及预设形状的第二后床板123。
[0044] 其中,第一前床板111与第一中床板112相铰接(比如可通过多个合页等)且连 接面呈90度设置,第一中床板112和第一后床板113相铰接(比如可通过多个合页等)且 连接面呈90度设置,以使第一前床板111、第一中床板112和第一后床板113可按第三预置 方式折叠,也就是使第一前床板111可向第一中床板112折叠且折叠后可呈垂直设置,且第 一中床板112可向第一后床板113折叠且折叠后可呈垂直设置,并且第一前床板111、第一 中床板112和第一后床板113完成折叠后截面可呈"匚"形,可减少上床的宽度,以更节省 空间。
[0045] 下床12的分床板的结构与上床11的分床板的结构基本相同,即第二前床板121 与第二中床板122相铰接(比如可通过多个合页等)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第二中床板 122和第二后床板123相铰接(比如可通过多个合页等)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以使第二 前床板121、第二中床板122和第二后床板123可以第三预置方式折叠,也就是使第二前 床板121可向第二中床板122折叠且折叠后可呈垂直设置,且第二中床板122可向第二后 床板123折叠且折叠后可呈垂直设置,并且第二前床板121、第二中床板122和第二后床板 123折叠完成后截面可呈"匚"形,可减少下床的宽度,以更节省空间。
[0046] 进一步的,每个上床头架15包括第一预设部分及按第一预置方式折叠后靠近第 一预设部分的第二预设部分和第三预设部分,第一预设部分与后床腿14固定连接,第二预 设部分与第一预设部分铰接,第三预设部分与第二预设部分铰接且第三预设部分与前床腿 13铰接。
[0047] 具体的,在上床头架中,第一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一横档151U52和第一坚档 157,该两个第一横档151、152平行设置,第一坚档157与后床腿14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横 档151、152的一端分别与后床腿14固定连接(比如可通过焊接方式等),两个第一横档 151U5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坚档157固定连接接(比如可通过螺丝连接,焊接等)。
[0048] 第二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二横档153、154和第二坚档158,该两个第二横档153、 154平行设置,第二坚档158与第一坚档157平行设置,两个第二横档153、154的一端分别 与第一坚档157铰接,两个第二横档153、15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坚档158铰接,其中铰接 可通过合页等。
[0049] 第三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三横档155、156,两个第三横档155、156平行设置,两个 第三横档155、156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坚档158铰接,两个第三横档155、156的另一端分别 与前床腿13铰接,其中铰接可通过合页等。
[0050] 基于上述上床头架的结构,第二预设部分和第三预设部分按第一预置方式折叠, 可为通过对第二预设部分、第三预设部分向下拉,第二预设部分会向下折叠以使两个第二 横档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平行贴近于第一坚档,两个第三横档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平行贴近于 前腿,第二坚档位于两个第一横档与两个第三横档之间,且第二预设部分、第三预设部分带 动前腿全部贴近于第一预设部分以完成上床头架的折叠,这样的折叠方式可更大大节省 上床头架占用的空间。
[0051] 其中,每个下床头架16包括第四预设部分及按第一预置方式折叠后靠近所述第 四预设部分的第五预设部分和第六预设部分,其中第四预设部分与后床腿14固定连接,第 五预设部分与第四预设部分铰接,第六预设部分与第五预设部分铰接且与前床腿13铰接。
[0052] 具体的,在下床头架中,第四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四横档161U62和第三坚档 167,两个第四横档161U62平行设置,第三坚档167与后床腿14平行设置,两个第四横档 161U62的一端分别与后床腿14固定连接(比如可通过焊接方式),两个第四横档161U62 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坚档167固定连接(比如可通过螺丝固定、焊接等)。
[0053] 第五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五横档163、164和第四坚档168,两个第五横档163、164 平行设置,第四坚档168与第三坚档167平行设置,两个第五横档163、164的一端分别与第 三坚档167铰接,两个第五横档163、16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坚档168铰接,其中铰接可通 过合页等。
[0054] 第六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六横档165、166,两个第六横档165、166平行设置,两个 第六横档165、166的一端分别与第四坚档168铰接,两个第六横档165、166的另一端分别 与前床腿13铰接,其中铰接可通过合页等。
[0055] 基于上述下床头架的连接结构,第五预设部分和第六预设部分按第二预置方式折 叠可为:通过对第五预设部分、第六预设部分向上拉,第五预设部分会向上折叠以使两个第 五横档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平行贴近于第三坚档,两个第六横档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平行贴近 于前腿,第四坚档位于两个第五横档与两个第六横档之间,且第五预设部分、第六预设部分 带动前腿全部贴近于第四预设部分以完成下床头架的折叠,这样的折叠方式可大大节省下 床头架占用的空间。
[0056] 进一步的,第一后床板113与位于下端的第一横档152(如图所不,第一横档包括 位于上端的第一横档和位于下端的第一横档,其他横档也如此,不再对每个横档重复描述) 固定连接(比如通过螺钉连接、焊接等);第一中床板112与位于下端的第二横档154以可 拆的方式连接(比如可在第一中床板下方设置可移动的活销及在位于下端的第二横档上 设置与活销对应的凹槽等);第一前床板111与位于下端的第三横档156以可拆的方式连 接(比如可在第一前床板下方设置可移动的活销及在位于下端的第三横档上设置与活销 对应的凹槽等)。如此连接,使得第一后床板是固定不动,第一中床板、第一前床板可根据需 要分别与第二横档、第三横档连接或拆开。
[0057] 同样的,第二后床板123与位于下端的第四横档162固定连接(比如通过螺钉连 接、焊接等);第二中床板122与位于下端的第五横档164以可拆的方式连接(比如可在第 二中床板下方设置可移动的活销及在位于下端的第五横档上设置与活销对应的凹槽等); 第二前床板121与位于下端的第六横档166以可拆的方式连接(比如可在第二前床板下方 设置可移动的活销及在位于下端的第六横档上设置与活销对应的凹槽等)。如此连接,使得 第二后床板是固定不动的,第二中床板、第二前床板可根据需要分别与第二横档、第三横档 连接或拆开。
[0058] 为便于上床折叠后的固定,在第一中床板112和第一坚档157上可设置有第一定 位部件,该第一定位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中床板112下方的第一定位销(比如可为截面为 方形的销)和设置于第一坚档157上的第一定位槽(比如可为截面为方形的槽),其中,第 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形状与位置相匹配,以将第一定位销插入第一定位槽后更好 的固定折叠后的上床。
[0059] 为便于下床折叠后固定,在第二前床板121和后床腿1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件, 该第二定位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前床板上方的第二定位槽(比如可为截面为半圆形的槽) 及设置于后床腿14的第二定位销(比如可为截面为圆形的销),第二定位槽与第二定位销 的形状与位置相匹配,以将第二定位销插入第二定位槽后更好的固定折叠后的下床。
[0060] 进一步的,还可在第四横档161上的第一预置位置设置有第三定位部件1610,该 第三定位部件可为设置于位于上端的第四横档上的可旋转定位档(比如可设置为条状,一 端固定于第四横档上,另一端可根据需要以固定的一端为轴进行旋转),以便当下床折叠 后,将可旋转的一端旋转到第二前床板的下方,以进一步对折叠后的下床进行固定。
[0061]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二前床板12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桌板18,桌板18的长度 小于第二前床板121的长度,桌板18的宽度大于第二前床板121的宽度,这样的长度可使 得桌板的设置不会影响定位部件等的使用,这样的宽度可使桌板更适合作为桌子、写字台 等使用,以更便于住宿人员在其上用餐、写字、放置电脑等。
[006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睡在上床的人员的安全,还可在第一前床板111的上方 的第二预置位置(比如可为接近于任一上床头架、紧挨第一前床板边缘的位置)设置有护 栏17,第一前床板111上方还设置有与护栏形状、尺寸相匹配的护栏槽171,以便根据需要 可将护栏17放置于护栏槽171中。
[0063] 其中,护栏上设有活销172,前床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活销172与第一凹槽的形 状和位置相匹配,当护栏坚立的时候,将活销插入第一凹槽以对护栏起到定位的作用。
[0064] 进一步的,在上床头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活销172的形状相匹配, 且第二凹槽的位置与护栏被折叠置入护栏槽后的活销位置相匹配,以对折叠后的护栏起到 更好的定位作用。
[0065]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二后床板的下方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鞋架19,以便于住宿 人员将鞋子放入其上,进而使住宿环境更加整洁。而且,还可在鞋架19的两侧固定设置有 柜子20,以便住宿人员将部分杂物放入其中,进一步保证了住宿环境的整洁。
[0066] 进一步的,可在前床腿13上、在上床11和下床12之间设置脚蹬21,以便住宿人员 更方便的到上床去;脚蹬21与前床腿13以可拆的方式连接(比如可通过螺丝固定),当不 需要的时候,可将脚蹬拆下。
[0067] 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式双层床,在就寝时间可为如图1所示的结构放置,在非就寝 时间,可将床上用品折成长条形放置于第一后床板113及第二后床板123上,然后将坚立 的护栏折叠置入护栏槽中并将活销插入第二凹槽中以进行护栏的固定;之后再将上床与上 床头架的之间的连接拆开,将上床按第三预置方式折叠为截面呈"匚"形并通过第一定位部 件进行定位,之后再将下床与下床头架的连接拆开,将下床按第三预置方式折叠为截面呈 "匚"形并通过第二定位部件、第三固定部件进行定位;最后将上床头架的第二预设部分和 第三预设部分按第一预置方式进行折叠,将下床头架的第五预设部分和第六预设部分按第 二预置方式进行折叠,以完成整个双层床的折叠过程,折叠后的双层床可如图2所示的结 构。
[0068]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双层床,在建筑面积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双层床的折 叠来节约双层床占用的空间,而增加住宿环境内的活动空间,而且还可具有写字台、鞋架、 柜子等辅助功能,进而优化住宿环境,提高住宿人员的住宿品质。
[〇〇6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 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 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折叠式双层床,包括上床、下床、两个前床腿、两个后床腿、两个上床头架和两个 下床头架,其特征在于, 每个上床头架包括第一预设部分及按第一预置方式折叠后靠近所述第一预设部分的 第二预设部分和第三预设部分,所述第一预设部分与后床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预设部分 与所述第一预设部分铰接,所述第三预设部分与所述第二预设部分铰接且与所述前床腿铰 接; 每个下床头架包括第四预设部分及按第二预置方式折叠后靠近所述第四预设部分的 第五预设部分和第六预设部分,所述第四预设部分与后床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预设部分 与所述第四预设部分铰接,所述第六预设部分与所述第五预设部分铰接且与所述前床腿铰 接; 所述上床和下床均包括三个按第三预置方式折叠后截面呈"匚"形的分床板,所述上床 与上床头架的第一预设部分固定连接、与上床头架的第二预设部分及第三预设部分以可拆 的方式连接;所述下床与下床头架的第四预设部分固定连接、与下床头架的第五预设部分 及第六预设部分以可拆的方式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双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的分床板包括预设形状 的第一前床板、第一中床板及第一后床板,所述下床的分床板包括预设形状的第二前床板、 第二中床板及第二后床板, 所述第一前床板与第一中床板相铰接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所述第一中床板和第一 后床板相铰接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 所述第二前床板与第二中床板相铰接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所述第二中床板和第二 后床板相铰接且连接面呈90度设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双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一 横档和第一坚档,所述两个第一横档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坚档与所述后床腿平行设置, 两个第一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床腿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 第一坚档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二横档和第二坚档,所述两个第二横档平行设置,所述 第二坚档与所述第一坚档平行设置, 两个第二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坚档铰接,两个第二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 二坚档铰接; 所述第三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三横档,所述两个第三横档平行设置, 两个第三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坚档铰接,两个第三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 床腿铰接; 所述第四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四横档和第三坚档,所述两个第四横档平行设置,所述 第三坚档与所述后床腿平行设置, 两个第四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后床腿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 第三坚档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五横档和第四坚档,所述两个第五横档平行设置,所述 第四坚档与所述第三坚档平行设置, 两个第五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坚档铰接,两个第五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 四坚档铰接; 所述第六预设部分包括两个第六横档,所述两个第六横档平行设置, 两个第六横档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坚档铰接,两个第六横档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 床腿铰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双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 一横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二横档以可拆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前 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三横档以可拆的方式连接; 所述第二后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四横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五 横档以可拆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前床板与位于下端的第六横档以可拆的方式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双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床板和第一坚档上设 置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中床板下方的第一定位销和设置于 第一坚档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形状与位置相匹配; 所述第二前床板和后床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二 前床板上方的第二定位槽及设置于所述后床腿的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二 定位销的形状与位置相匹配; 所述第四横档上的第一预置位置设置有第三定位部件,所述第三定位部件为设置于位 于上端的第四横档上的可旋转定位档。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双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床板的下方固定连接 有桌板,桌板的长度小于第二前床板的长度,桌板的宽度大于第二前床板的宽度。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双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床板的上方的第二预 置位置设置有护栏,所述第一前床板上方还设置有与所述护栏相匹配的护栏槽, 所述护栏上设有活销,所述前床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活销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 状和位置相匹配, 所述上床头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活销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 凹槽的位置与护栏折叠置入护栏槽后的活销位置相匹配。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双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床板的下方的中部固 定设置有鞋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双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鞋架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柜子。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双层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床腿上、在所述第一前床 板和第二前床板之间设置脚蹬,所述脚蹬与所述前床腿以可拆的方式连接。
【文档编号】A47C19/20GK203885108SQ201420122940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天顺 申请人:刘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