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和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在以抱、背等方式携带婴幼儿时可使婴幼儿上肢获得支撑的一种解决方案,包括可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和包含上肢支撑件或上肢支撑部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在使用背带、背袋、腰凳、背架等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时,婴幼儿的上肢没有良好的支撑和固定措施。因此婴幼儿在里面睡觉时,需上肢用力趴在大人身上或紧握携带装置的某一部分,容易引起上肢疲劳。而上肢时常出现突然下滑的情况,影响婴幼儿在携带装置中的睡眠质量。本发明可使其上肢获得支撑,避免疲劳,且能固定上肢的位置,不使其突然移动或下滑,提高婴幼儿在携带装置中的睡眠质量。
【专利说明】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和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
【背景技术】:
[0002]大人携带婴幼儿出门时,常常需要抱或者背,但长时间抱小孩或者背小孩,大人会感到疲劳。而在推车上时,婴幼儿缺乏被陪伴的感觉,睡觉会惊醒,醒着会哭闹。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现在市面上有诸如背带、背袋、背架、腰凳以及结合这几者特点的装置,等一系列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下面简称携带装置)来帮助大人携带小孩,大人采用穿着的方式使用此类携带装置,既能缓解长时间抱小孩或者背小孩产生的疲劳,又能解放双手。这类携带装置与推车比起来,更让婴幼儿与大人贴近,使之有被陪伴的感觉,可减少婴幼儿的哭闹,培养婴幼儿和大人之间的亲子感情。但现有的此类产品与推车相比,无法提供适于婴幼儿睡眠的条件。
[0003]首先,人徒手抱或背婴幼儿的时候,婴幼儿经常属于睡觉的状态,此时,婴幼儿的手和胳膊通常趴在大人身上,但这种姿势中手和胳膊的稳定性很差,需要婴幼儿用力来维持,这一点本身就不利于睡眠;而一旦睡着,常有突然手和胳膊从大人身上滑下的情况,大为影响婴幼儿的睡眠。
[0004]其次,现有的携带装置,没有特别设计好用来固定婴幼儿上肢的结构。当婴幼儿在携带装置中睡觉时,也与徒手抱或背婴幼儿的时候一样,会给婴幼儿的睡眠带来困扰。
[0005]再次,在现有的携带装置中,尽管通常婴幼儿可有两种坐姿,即面对大人和背对大人这两种坐姿。但是婴幼儿背对大人时,手既不能趴在大人身上,又无法在携带装置上找到合适的位置来着力,总之,毫无着力点,因此,(I)要么只好以上肢悬垂的方式背对大人睡觉,这种姿势非常不自然,(2)要么要经过一系列过程转过来才能面对大人睡觉,而这种睡姿依然有前文所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婴幼儿被大人抱或背的时候,常常处于睡眠状态,但因为婴幼儿的上肢没有被良好的支撑,只能用力趴在大人身上,长期保持姿势容易疲劳,并且由于上肢没有被固定,睡眠中常有上肢突然下滑的情况,大大影响婴幼儿睡眠。而在背袋、腰凳等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中面对大人睡眠时,也具有同样的问题。而当在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中背对大人睡眠时,婴幼儿上肢毫无适当的着力处,只好上肢悬垂着睡觉;而如果采取背对大人的坐姿,想面对大人去睡觉,又需要将其转过身去,非常麻烦,并且转过去的折腾中就要把要瞌睡的打扰。
[0008]因此,亟需发明一种装置,用于对在抱或背婴幼儿时对婴幼儿的上肢提供支撑,也可起到固定作用,防止上肢突然滑动或滑落,以避免婴幼儿睡眠受到影响。这种装置可以独自应用,也可以连接到腰凳、背袋等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上。连有该种装置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也可使婴幼儿的上肢有支撑和固定;而且通过恰当的设计,当婴幼儿采取面对大人和背对大人的姿态时,都能够使上肢被支撑和固定。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提供一种在大人抱或背小孩的时候能为婴幼儿的上肢提供支撑的方案,包含三类产品:(1) 一种婴幼儿上肢支撑件,(2) —种含婴幼儿上肢支撑件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3) —种含上肢支撑部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
[0011]关于婴幼儿上肢支撑件,这种上肢支撑件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背袋、腰凳等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结合使用。或在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上设置上肢支撑部,即凸起或凹陷的部位,为婴幼儿上肢提供支撑。
[0012]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分为支撑件主体和连接部,支撑件主体是直接支撑或固定婴幼儿上肢的结构,而连接部是将支撑件主体直接连接到携带婴幼儿的大人身上或连接在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上的结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单独使用,或与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结合使用,可使婴幼儿上肢无需用力或只用很少的力就能维持上肢姿势,不需要用力附着在大人身上。尤其是当睡觉的时候,婴幼儿的上肢可以获得支撑与固定,避免因在睡眠中长期用力保持上肢姿态而引起的疲劳,也避免由于上肢突然移动、下滑所引起的惊醒等睡眠被打扰的情况。
[0013]为了对婴儿的上肢进行保暖,上肢支撑件可用保暖材料或结构制成。为了增强透气性,上肢支撑件采用透气性材料或透气性结构制成。
[0014]为了进一步增强婴儿上肢支撑的稳定性,并使婴儿更有安全感,上肢支撑件还可以附带有凸出或凹陷的部位,供婴幼儿的手来抓握。
[0015]这些上肢支撑件,既可以单独起支撑作用,又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肢支撑件组成一组,对上肢之一构成支撑。
[0016]支撑件的支撑原理也可多种多样,可以是起支撑或固定作用的束带,其中束带上带有针扣,平滑扣等扣头,或者插扣、粘扣、钮扣、暗扣等其它附件;也可以是上端敞开的兜状,上肢从上端敞开处放入,既可以是手部受力,也可以是胳膊受力,还可以是手部和胳膊同时受力;也可以是朝向婴幼儿开口的筒状袋子,上肢从朝向婴幼儿的开口伸入;也可以是空间板壳或网壳,与装置主体或固定件合围出供婴幼儿上肢放入的空间。
[0017]上肢支撑件,既可以在生产和销售中与装置主体一起成套提供,也可以与装置主体分别制作或销售,在使用中组合起来,联合起作用,还可以单独制作和销售,可以在使用中与已有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联合使用,将已有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改造成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
[0018]关于包含婴幼儿上肢支撑件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这些婴幼儿上肢支撑件连接的位置可根据装置主体和固定件的具体设计来决定,既可以连接在装置主体上,也可以连接在维持装置主体位置的固定件上,还可以同时连接在固定件和装置主体上。
[0019]其连接方式也多种多样,既可以是缝合,又可以是可拆卸式的连接;当为可拆卸式的连接时,可在携带装置上附加收纳袋,以放置拆卸下来的上肢支撑件,备用的上肢支撑件,以及水杯、帽子、纸巾等杂物。还可以将上肢支撑件部分缝合在装置主体或固定件上,不用时可以用往里翻的方式收入到装置主体固定件中,使用时从装置主体或固定件中翻出。这个往里翻的过程,既可以是侧翻入紧邻的口袋里,也可以是以往里缩的方式回翻入自己所横跨的口袋里。
[0020]针对那些同时允许婴幼儿有面对和背对大人这两种坐姿的携带装置,设置两组上肢支撑件,分别对应婴幼儿面对和背对大人的姿态;或只有一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可同时满足婴幼儿面对和背对大人这两种姿态的上肢支撑要求。
[0021]当上肢支撑件为板壳状或网壳状时,还可以与装置主体或固定件以一转轴连接,不用时可以收起来紧贴装置主体或固定件,使用时可翻下来,对婴幼儿上肢起到支撑作用。
[0022]这些上肢支撑件可以做成位置可调节或尺寸可调节的。就位置可调节来说,主要指可拆卸式的支撑件,针对同一个可拆卸式的支撑件,可以用不同的可拆卸式连接,如钮扣、按扣、粘扣、系带、插扣等。对于尺寸可调的,则可通过框架的伸缩实现。
[0023]对于含上肢支撑部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的方案,上肢支撑部可以是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的装置主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其固定件的一部分,该部分为凹陷或凸起的部分,不是通过挂靠或缝合等方式连接上的额外的支撑件,而是其本体的一部分。婴幼儿的上肢可以依托在其上,获得支撑。其位置(尤其指直接为下肢提供着力点的位置)也可以通过设置活动机构来调节,以适应不同婴幼儿的不同体型和不同姿态。
[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5]1.可以对婴幼儿上肢进行支撑,缓解疲劳。
[0026]2.可以对婴幼儿上肢进行支撑,防止睡觉时上肢滑动,提高睡眠质量。
[0027]3.还可以为婴幼儿上肢防寒保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本发明通过举例来说明实施方案,
[0029]图1是婴幼儿上肢支撑件与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相结合的一种典型实施例。
[0030]图2是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单独使用的一种实施例。
[0031]图3是一种典型的针对婴幼儿背对大人的姿态的实施例。
[0032]图4是将上肢支撑件直接缝合在固定件上,并可在不用时向内收入固定件之内的一种实施例。
[0033]图5是在图3中的固定件局部加宽处的细节构造。
[0034]图6是上肢支撑件与固定带或装置主体的一种连接方式的局部构造图。
[0035]图7是一种采用了一种特殊的上肢支撑件的实施例,这种上肢支撑件在婴幼儿面对和背对大人这两种姿态均能对上肢进行支撑,本图中婴幼儿采取面对大人的姿态。
[0036]图8是一种采用了一种特殊的上肢支撑件的实施例,这种上肢支撑件在婴幼儿面对和背对大人这两种姿态均能对上肢进行支撑,本图中婴幼儿采取背对大人的姿态。
[0037]图9是图7和图8中所示的上肢支撑件与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0038]图10是图7和图8中所示的上肢支撑件沿着婴幼儿的内侧向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0039]图11是多个上肢支撑件联合作用以支撑同一上肢的一种实施例。
[0040]图12是设置上肢支撑部的一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0041]下面结合附图,来阐释【具体实施方式】。
[0042]图1是婴幼儿上肢支撑件与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相结合的一种典型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婴儿采用面对大人的姿态。这是一种婴儿背袋,它的装置主体I为一种坐兜(或称背袋),固定件2呈带状,分为背带、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但固定件的形式不仅限于带状,也可以是绳状,衣服状,等等。各固定件2的长短可以用连接件4来调节。该实施例中,上肢支撑件的支撑件主体3为袋状,其开口 7面朝坐兜里的婴幼儿,婴幼儿上肢可以从开口7伸入。支撑件主体3所对应的连接部为其与固定件2的缝合部位,并非额外的吊带等构件。该方案可使得婴幼儿的上肢获得支撑,使得婴幼儿无需费力抓住大人就可以将上肢的姿态固定,缓解疲劳,而且能在睡眠时避免因上肢突然移动而影响睡眠。同时,支撑件主体3可以用保暖材料或结构制成,以在寒冷的气候增强婴幼儿上肢保暖。
[0043]支撑件主体3固定在本装置的固定件上,该实施例中,其所连接的固定件是背带,且背带与支撑件主体3所接合的区域有局部加宽处5,以增加接合面,增强支撑件主体3的稳定性和接合强度。支撑件主体3与固定件2之间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用粘扣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法的优点是连接件的位置可以很方便的调整。
[0044]图2是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单独使用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中,连接部由与实施例一中相类似的固定带2和额外增设的固定附件17组成。固定附件17,从外侧包住、托住、或吊住该支撑件主体3。固定附件17的方案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采用粘扣带,从外侧包住或吊住支撑件主体3 ;或采用系带,直接绑住。或采用带插扣、纽扣、暗扣、各种扣头的束带,将其吊住或包住。这种增设固定附件17的连接方式也适用于支撑件主体3与装置主体I的连接。
[0045]图3是一种典型的针对婴幼儿背对大人的姿态的实施例。支撑件主体3连接到装置主体I上。婴幼儿的上肢从支撑件主体3的开口7中伸入,获得支撑。所有用于将支撑件主体3连接到固定件2上去的连接方法,都可以用于将支撑件主体3连接到装置主体I上。
[0046]图4是将上肢支撑件直接缝合在固定件2上,其连接部即为缝合部。并可在不用时向内收入固定件2之内的一种实施例。图5是固定件2在其局部加宽处5的细节构造。固定件2的局部加宽处5有一口袋18。支撑件主体3可局部缝在袋口 20靠里的一侧,不用时可以从袋口 20收入,将遮布19搭下盖住袋口 20 ;用时就可从口袋18中拉出来使用。这样的连接方法也可以用于支撑件主体3与装置主体I之间的连接。
[0047]图6是上肢支撑件19与固定带或装置主体的一种连接方式的局部构造图,其中平行四边形22抽象的表示固定带或装置主体与上肢支撑件所连接的位置的附近区域。在这种方式中,固定带或装置主体22上有袋口 20,上肢支撑件19以类似于口袋内布的方式缝合在袋口 20处。使用时可以类似于翻出口袋内布般翻出,不使用时,可以类似于把口袋内布收回袋口 20内般收回口袋。使用时,婴幼儿的上肢从上肢支撑件19的开口 21伸入,而上肢支撑件的另一端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在开口或不开口中选择。
[0048]图7和图8所示的设计为同一设计,可当婴幼儿采用面对大人和背对大人的姿态中的任一种姿态时,都可以对婴幼儿的上肢进行支撑。上肢支撑件8同时固定在装置主体I和固定件2的局部加宽处5上,其上方有开口 9,无论采取面对大人还是背对大人的姿态,婴幼儿的上肢可从开口 9处伸入。[0049]图9是图7和图8中所示的上肢支撑件8与装置主体I的俯视示意图。上肢支撑件8通过连接部11与装置主体I连接起来;上肢支撑件8通过连接部12与固定件2连接起来;上肢支撑件8靠近大人的部分的具有与大人的躯干的走势相近的曲线设计,与装置主体I靠近的部分则采用与装置主体I相匹配的曲线,使之能平滑的贴靠在大人躯干和装置主体I上。上端的开口在婴幼儿上肢伸入处10膨大,使得上肢可以自由的伸入并稍有活动余地,而在远离上肢深入处10的位置13,可以选择让宽度收缩13,上肢伸入后,不容易因颠簸或者稍微的乱动而脱离上肢支撑件8。
[0050]图10是图7和图8中所示的上肢支撑件8沿着婴幼儿的内侧向外侧观察的侧视图。上端开口内侧上缘15比外侧上缘16要低,在膨大部10的上缘14处尤其低,使得婴儿的胳膊伸入方便,而且不被侧壁的上缘顶得过厉害而不舒服。在上肢支撑件8的底部有向上突出的凸起部14,用柔性材料制成,使得上肢获得的支撑更灵活。
[0051]上肢支撑件8应该根据需要来定形,即至少在局部具有稳定形状,比如在图9中,上肢伸入处10需要比远离上肢伸入处的位置13要更加靠近婴幼儿的躯干,因此如果能够将上肢支撑件8沿着上端开口的部分固定成一个弯曲结构,将更方便婴幼儿的上肢在其中放置和伸展。这可以通过至少三种基本方式来实现,第一种是用具有相应弯曲结构的框架对上肢支撑件8进行定形,第二种是用可塑造成弯曲结构的材料来制作上肢支撑件8,第三种是用内外侧壁的长度差别来自然形成弯曲。这三种基本方式可以任意组合,一起起作用。
[0052]图11是多个上肢支撑件联合作用以支撑同一上肢的一种实施例。其中一组上肢支撑件23与装置主体I以转轴24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可以从装置主体I翻下,与装置主体I合围,婴幼儿的上肢就可以置于这一组上肢支撑件23分别与装置主体I合围出来的一组空间内受到支撑。此时,处于婴儿手部的位置的上肢支撑件可以附带一个把手,供婴幼儿抓握,增强支撑的稳定性和婴幼儿的安全感。
[0053]为了增强透气性,在上肢支撑8的制作中可以使用用透气性材料,如薄棉布,丝绸等;也可以采用透气性结构,如多孔结构以至于丝网结构等;甚至可以直接用不带布料的定形框架来制作。
[0054]为了适应于不同体型的婴幼儿和携带婴幼儿的大人,上肢支撑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其框架来调节,或通过使用塑性材料来使得其形状和大小可调节。
[0055]此外,还可在携带装置上附加收纳袋,以放置拆卸下来的上肢支撑件,备用的上肢支撑件,以及水杯、帽子、纸巾等杂物。
[0056]上肢支撑件,既可以在生产和销售中与装置主体一起成套提供,也可以与装置主体分别制作或销售,在使用中放在一起,联合起作用。
[0057]上肢支撑件还可以是用额外的固定件直接固定在携带婴幼儿的人身上。
[0058]图12是设置上肢支撑部的一种实施例。该上肢支撑部属于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的装置主体的天然的一部分。该装置主体I有一刚性外壳,该外壳表面有凸起部25。婴幼儿上肢可以置于凸起部25之上获得支撑。类似的,还可以在装置主体I的其他部位,或固定件2及其局部加宽处5上,制造类似的凸起部或者凹陷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件主体和连接部,连接部将支撑件主体连接在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上,或连接部直接将支撑件主体连接在背、抱婴幼儿的人身上。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件主体和连接部,连接部将支撑件主体连接在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上,或连接部直接将支撑件主体连接在背、抱婴幼儿的人身上,使婴幼儿无需用力便可维持上肢姿态。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支撑件主体上有伸手口,伸手口为在支撑件主体上端的开口或为朝向婴幼儿的开口。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上支撑件主体为板壳状或网壳状,连接部含有转轴。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与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合围出容纳婴幼儿上肢的空间。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支撑件主体一头连接在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主体上,另一头连接在穿戴式婴幼携带装置的固定件上,支撑件主体上端有伸手口,伸手口中段膨大。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有供婴幼儿的手抓握的凸出或凹陷的部位。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有可以调节支撑件主体的位置或方向的连接部。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可维持其整体或局部形状的定形构件。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定形构件为框架,且其框架形状或尺寸可调节。
11.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有透气孔洞。
1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肢支撑件组成一组,一起对上肢之一构成支撑。
1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可以用于婴幼儿上肢保暖。
14.一种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固定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固定件将装置主体固定在携带婴幼儿的人身上,其特征在于:支撑件主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到装置主体或固定件上。
15.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只有一组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可同时满足婴幼儿面对和背对大人这两种姿态的上肢支撑要求。
16.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17.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收纳袋。
18.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肢支撑件连接在收纳袋的开口处,不用时不用拆卸即可收入到收纳袋中。
19.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在与连接部连接的位置局部加宽。
20.一种可支撑婴幼儿上肢的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上肢支撑部,上肢支撑部是装置主体或固定件上自带的凸起部位或凹陷部位或孔洞,并非额外连接的构件,可对婴幼儿 上肢提供支撑。
【文档编号】A47D15/00GK103932539SQ201410186251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4日
【发明者】曹石鼓 申请人:曹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