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包铝型材,特别是公开了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包括铝型材、木材及连接扣件,铝型材和木材相对设置,且铝型材和木材相对的连接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连接扣件包括第一锁紧块、旋转卡合块和第二锁紧块,旋转卡合块为板状,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分别固定设置在旋转卡合块的两侧,连接扣件通过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与铝型材上第一卡槽及木材上第二卡槽过盈配合将铝型材与木材固定连接,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长度方向上按相同的连接方式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扣件;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木材与铝型材结合因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及干缩湿涨产生的内应力导致的铝木复合型材的扭曲变形、木材开裂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包铝型材,特别是涉及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木包铝门窗系统:主要由室外部分的断桥铝型材与室内部分的木材通过特殊工艺连接,铝型材作为门窗结构的主要受力杆件承载五金、锁具、玻璃、胶条等,木材部分置于门窗系统的室内,起到环保、装饰和美观的作用,此方式与结构的门窗系统简称木包铝门窗系统。
[0003]由于铝型材和木材的加工工艺、组角工艺、装配工艺、热膨胀系数及材质强度等原因对铝型材和木材的连接技术提出了不同的并且很高的要求,多年来木包铝门窗系统型材的复合出现了很多的连接方式及加工工艺,现有木包铝结构复合方式有机械压合式、胶粘式、穿入复合式、钉加卡扣式,但是它们都各自存在很多问题。
[0004]如图1所示的机械压合式和图2所示的胶粘式的木包铝复合方式有以下几个问题:1、这两种结构的木包铝的门窗是由铝型材I和木材2复合到一起后在通过锯切、冲孔、组角等工艺加工生产的;2、机械压合式的木包铝型材是由铝型材I与木材2通过滚压工艺复合生产的,属于刚性复合,而胶粘式的木包铝型材同样也属于刚性复合;3、由于木包铝门窗是由铝型材I与木材2压合后的复合型材生产的,木包铝型材压合或胶粘后铝型材和木材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及干缩湿涨原因产生的内应力变化,易造成木型材扭曲变形、角部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门窗的产品质量与产品寿命;4、由于门窗型材是压合或胶粘形成的,铝型材与木材必须同时锯切组角,由于铝型材与木材组角方式只能通过铝型腔组角,木材部分只能是涂胶,这种工艺由于受地域、温度、湿度、环境、加工技术的影响木部分极易造成开裂,直接影响产品质量。5、由于型材是木与铝压合或胶粘生成的,木材受损坏无法更换,必须整体对门窗更换,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比较大。
[0005]如图3所示的穿入复合式比较机械压合式和胶粘式的连接方式有了改进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此结构的木包铝的门窗也必须先将铝型材I和木材2复合到一起后在通过锯切、冲孔、组角等工艺加工生产的;2、木包铝型材是由铝型材I与木材2通过铝型材上的穿入式结构5复合生产的,同样属于属于刚性复合3、由于木包铝门窗是由铝型材I和木材2采用铝型材上的穿入式结构5生产的,木包铝型材固定连接后铝型材I和木材2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及干缩湿涨原因产生的内应力变化,易造成组角角部木材部分的开裂,严重影响门窗的产品质量与产品寿命;4、由于型材是铝型材I和木材2穿入生成的,木材2受损坏无法更换,必须整体对门窗更换,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比较大。
[0006]如图4所示的钉加卡扣式的木包铝复合方式也存在着以下问题:1、此木包铝门窗是先把铝型材I与木材2分别通过锯切、冲压、组角组框,然后通过钉扣6的方式把铝型材框与木型材框连接形成的;2、木包铝的型材是由铝型材I与木材2两部分独立组成的;3、此钉加卡扣式的连接方法在木框与铝框连接时需先在木材上划线或开定位线,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加工精度差,不利于规模化生产,钉与扣的连接牢固性存在问题,在加工制作时很容易出现假牢固实脱落的现象,给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带来非常大的隐患,对门窗产品的整体质量造成损坏;4、在加工制作和安装过程中由于玻璃、密封胶、胶条、的材料原因容易造成卡件在木材部分松动和脱落现象,直接造成产品在交付用户之前后就产生质量问题;5、受冷热变化膨胀自由调整范围仅有铝材卡槽的两个方向可以调节,对木材部分的扣件会出现松动和脱落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应力变形、木材损坏、便于维修更换且能够提高安装效率的铝木复合型材连接结构。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包括铝型材、木材及连接扣件,所述铝型材和木材相对设置,且铝型材和木材相对的连接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连接扣件包括第一锁紧块、旋转卡合块和第二锁紧块,所述旋转卡合块为板状,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分别固定设置在旋转卡合块的两侧,连接扣件通过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与铝型材上第一卡槽及木材上第二卡槽过盈配合将铝型材与木材固定连接;
[0009]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长度方向上按相同的连接方式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扣件。
[0010]所述第一锁紧块为燕尾形,所述第一卡槽为与第一锁紧块相适应的燕尾形卡槽,所述第一锁紧块的燕尾形斜面与第一卡槽的燕尾形斜面过盈配合。
[0011]所述第一锁紧块为T形,所述第一卡槽为与第一锁紧块相适应的T形卡槽,所述T形卡槽的槽口两侧均向内设有凸起,所述T形卡槽凸起与第一锁紧块过盈配合。
[0012]所述第一锁紧块的宽度小于第一卡槽槽口的宽度,所述第一锁紧块端面为圆弧面。
[0013]所述第二锁紧块为T形,所述第二卡槽为与第二锁紧块相适应的T形卡槽,所述第二锁紧块的长度与第二卡槽槽底的宽度过盈配合。
[0014]所述第二锁紧块为燕尾形,所述第二卡槽为与第二锁紧块相适应的燕尾形卡槽,所述第二锁紧块的燕尾形斜面与第二卡槽的燕尾形斜面过盈配合。
[0015]所述第二锁紧块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槽槽口的宽度,所述第二锁紧块端面为圆弧面。
[0016]所述铝型材和木材间隙处填充有胶条。
[0017]所述多个连接扣件之间的距离为100— 500mm。
[0018]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为连续的通槽,或为一条直线上间断设置的槽口。
[0019]本实用新型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铝型材和木材通过连接卡扣连接后,在受到冷热变化膨胀时自由调整的范围可以在铝型材和卡槽方向上调整也可以在木材和卡槽的方向上调整,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木材与铝型材结合因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及干缩湿涨产生的内应力导致的铝木复合型材的扭曲变形、木材开裂的问题。
[0021]2、铝型材和木材单独加工,在安装时通过连接卡扣连接使用,避免了木材与铝型材先复合后加工门窗带来的加工难度大,要求精度高的问题,同时这样就能够提高门窗工厂工业化流水作业的产品成品率、加工的效率及产品的质量。
[0022]3、铝型材和木材分开锯切、组框可以有效的减低门窗加工的表面污染,极大的提高门窗的美观度。
[0023]4、通过连接卡扣的方式后,在木材开裂损坏后,可以将连接卡扣取下后,对木材进行更换,这样就降低门窗的维修成本,加快维修速度,提升维修效率和质量。
[0024]5、通过连接卡扣对铝型材和木材进行连接,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门窗加工的精度,降低了门窗安装的技术难度,减低安装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
[0025]6、这种通过连接卡扣式的方式连接铝型材和木材是木包铝门窗系统的一次技术革命,能使木包铝门窗系统设计思路更宽,创新更独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7]图1为现有技术中机械压合式的木包铝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现有技术中胶粘式的木包铝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现有技术中穿入复合式的木包铝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现有技术中钉加卡扣式的木包铝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的局部 放大图。
[00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木材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扣件的示意图。
[0035]图9为木材宽度方向上设置两个扣件的示意图。
[00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为实施例二中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I为招型材,11为第一^^槽,12为凸起,2为木材,21为第二卡槽,3为连接扣件,31为第一锁紧块,311为第一锁紧块端面,312为第一锁紧块的燕尾形斜面,32为旋转卡合块,33为第二锁紧块,331为第二锁紧块端面,332第二锁紧块的燕尾形斜面,4为胶条,5为穿入式结构,6为钉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实施例一
[0040]如图5—图7所示,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包括铝型材1、木材2及尼龙制成的连接扣件3,铝型材I和木材2相对设置,且铝型材I和木材2相对的连接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21,连接扣件3包括第一锁紧块31、旋转卡合块32和第二锁紧块33,旋转卡合块32为板状,第一锁紧块31和第二锁紧块33分别固定设置在旋转卡合块32的两侧,第一锁紧块31为T形,第一卡槽11为与第一锁紧块31相适应的T形卡槽,T形卡槽的槽口两侧均向内设有凸起12,T形卡槽凸起12与第一锁紧块31过盈配合,第二锁紧块33为燕尾形,第二卡槽21为与第二锁紧块33相适应的燕尾形卡槽,第二锁紧块的燕尾形斜面332与第二卡槽21的燕尾形斜面过盈配合,第一锁紧块31的宽度小于第一卡槽11槽口的宽度且第一锁紧块端面311为圆弧面,第二锁紧块33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槽21槽口的宽度且第二锁紧块端面331也为圆弧面,连接扣件3通过第一锁紧块31和第二锁紧块33与铝型材上第一卡槽11及木材上第二卡槽21过盈配合将铝型材I与木材2固定连接。
[004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先将铝型材I和木材2分别单独加工,组角安装,然后将连接扣件3的第一锁紧块31放入铝型材I的第一卡槽11中,然后将木材上的第二卡槽21扣在第二锁紧块33上,然后旋转旋转卡合块32,这时第一锁紧块31和第二锁紧块33同时旋转,因为第—^槽11的T形卡槽的槽口两侧均设有凸起12, T形卡槽凸起12与第一锁紧块31过盈配合,将连接扣件3与铝型材I锁紧,同时第二锁紧块33的燕尾形斜面332与第二卡槽21的燕尾形斜面过盈配合将连接扣件3与木材2固定连接。
[0042]如图8、图9所示,在实际使用时,根据铝型材I和木材2的长度可以按照相同的连接方式每个100— 500mm设置一个连接扣件3,当木材2的宽度为30 — IOOmm时,在横向上只需要设置一个连接扣件3,当木材2的宽度大于IOOmm时,需要在横向设置两个连接扣件3。
[0043]实施例二
[0044]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锁紧块31为燕尾形,第一卡槽11为与第一锁紧块31相适应的燕尾形卡槽,第二锁紧块33为T形,所述第二卡槽21为与第二锁 紧块33相适应的T形卡槽,而且在铝型材I和木材2的间隙处填充有胶条4。
[0045]本实施例中连接扣件3通过第一锁紧块的燕尾形斜面312与第一卡槽11的燕尾形斜面过盈配合将连接扣件3与铝型材I连接,连接扣件3通过第二锁紧块33的的长度与第二卡槽21槽底的宽度过盈配合将连接扣件3与木材2固定连接。
[0046]通过在铝型材I和木材2相对的连接面的间隙处设置胶条4,可以提高铝型材I和木材2的连接强度,同时也能提高密封性。
[004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型材(I)、木材(2)及连接扣件(3),所述铝型材(I)和木材(2)相对设置,且铝型材(I)和木材(2)相对的连接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21),所述连接扣件(3)包括第一锁紧块(31)、旋转卡合块(32)和第二锁紧块(33),所述旋转卡合块(32)为板状,第一锁紧块(31)和第二锁紧块(33)分别固定设置在旋转卡合块(32)的两侧,连接扣件(3)通过第一锁紧块(31)和第二锁紧块(33 )与铝型材(I)上第一卡槽(11)及木材(2 )上第二卡槽(21)过盈配合将铝型材(I)与木材(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21)的长度方向上按相同的连接方式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扣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块(31)为燕尾形,所述第一卡槽(11)为与第一锁紧块(31)相适应的燕尾形卡槽,所述第一锁紧块的燕尾形斜面(312)与第一卡槽的燕尾形斜面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块(31)为T形,所述第一卡槽(11)为与第一锁紧块(31)相适应的T形卡槽,所述T形卡槽的槽口两侧均向内设有凸起(12),所述T形卡槽凸起(12)与第一锁紧块(31)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块(31)的宽度小于第一卡槽(11)槽口的宽度,所述第一锁紧块端面(311)为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块(33)为T形,所述第二卡槽(21)为与第二锁紧块(33)相适应的T形卡槽,所述第二锁紧块(33)的长度与第二卡槽(21)槽底的宽度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块(33)为燕尾形,所述第二卡槽(21)为与第二锁紧块(33)相适应的燕尾形卡槽,所述第二锁紧块的燕尾形斜面(332)与第二卡槽的燕尾形斜面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块(33)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槽(21)槽口的宽度,所述第二锁紧块端面(331)为圆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型材(I)和木材(2)间隙处填充有胶条(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扣件(3)之间的距离为100— 5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包铝复合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21)为连续的通槽,或为一条直线上间断设置的槽口。
【文档编号】E06B3/26GK203613950SQ201320601469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8日
【发明者】李国伟 申请人:李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