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07000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移门关门装置,其无需外接电源,通过拉伸和压缩弹簧,并借助压缩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平移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平移门中,绝大多数都不会自动关闭。在关闭时,如果推力较大,门会猛烈撞击门框,还可能回弹,不能完全关闭;如果推力较小,门中途停止滑动,也不能完全关闭,需要改进。在少数能实现自动关闭的平移门中,主要实现形式和特点如下(I)、外接电源,使用驱动电机关闭平移门,缺点要求电源常开,耗能;需要改进;(2)、齿条和液压阻尼器 或油缸配合,关闭平移门,缺点价格昂贵、构造复杂,更改门原有结构,而且需要专人安装;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平移门关闭器在结构、价格、安装等方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移门关闭器,其运用两根弹簧与压缩空气相配合,实现平移门自动关闭。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在移动门上的拔动叉组件和固定在门框上的空气缓冲器,空气缓冲器与拔动叉组件之间联接有拔动叉;所述空气缓冲器由相互套设的外管、中管以及内管组成,中管和内管分别通过后端的中管活塞和内管活塞滑动套设在外管和中管的内腔内,中管活塞上分别连接有受压弹簧和受拉弹簧,受压弹簧和受拉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外管前端内壁和内管前端接头连接,内管前端接头与拔动叉连接固定,当中管和内管伸出时,受压弹簧和受拉弹簧分别构成压缩状态和拉伸状态;所述外管内腔和中管内腔之间通过连接通道接通,外管后端开设有气体通孔,气体通孔上螺接有调节螺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技术特点(I)、本关闭器通过内部的中管和内管作相对运动,以及拔动叉与活动门连接,从而拉动活动门相对固定门产生位移,实现移动门打开后的自动缓冲式关门。(2)、本关闭器内部,安装一根受压弹簧和一根受拉弹簧,当移动门打开时,受压弹簧和受拉弹簧分别构成压缩状态和拉伸状态,两根弹簧都会为关闭门提供动力,只要放开手,移动门就会在这两根弹簧的作用力下,自动回位,恢复关闭原状。(3)、本关闭器内部,两个活塞与外管、中管密封连接固定,形成两个气缸,当门打开时,气缸被打开,空气吸入外管和中管内,移动门在弹簧作用下而关闭的过程中,空气的压缩速度大于排放速度,管内就存在压缩空气,这压缩空气,在关门的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较好地保证了开门者的安全和门本身的使用寿命。[0011](4)、本关闭器的尾部,设有关闭速度调节螺丝,通过松开、拧紧调节螺栓,实现对缓冲速度快慢和距离长短的调节。(5)、安装整套关闭器,只需8颗固定螺丝与门框固定,无需改变门原来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所述中管套设在受压弹簧内。所述中管内腔后端设有与受拉弹簧一端连接的后端接头。所述拔动叉组件由固定座、高度调节杆以及高度调节螺丝组成,固定座固定在移动门上,固定座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调节槽,高度调节杆一端通过高度调节螺丝与高度调节槽呈可调式连接,高度调节杆另一端与拔动叉连接。所述中管活塞和内管活塞上分别连接有中管活塞密封圈和内管活塞密封圈,中管活塞密封圈和内管活塞密封圈分别于外管内腔内壁和中管内腔内壁密封相抵。所述高度调节杆另一端与拔动叉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备以下技术特点(I)、在拔动叉组件中,设有两个调节螺丝(包括拔动叉上的螺丝和高度调节螺丝),可以在前后、上下,四个方向,调节拔动叉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其结构合理,弹簧和活塞压缩空气相配合,实现平移门自动关闭,具有缓冲作用,无需电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局部放大图。图3是相对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缓冲器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缓冲器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之二。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缓冲器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之三。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缓冲器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之四。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缓冲器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之五。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缓冲器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拔动叉组件与拔动叉的结构连接图之一。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拔动叉组件与拔动叉的结构连接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I至图11所示,一种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在移动门I上的拔动叉组件2和固定在门框3上的空气缓冲器4,空气缓冲器4与拔动叉组件2之间联接有拔动叉5 ;所述空气缓冲器4由相互套设的外管401、中管402以及内管403组成,中管402和内管403分别通过后端的中管活塞404和内管活塞405滑动套设在外管401和中管402的内腔内,中管活塞404上分别连接有受压弹簧406和受拉弹簧407,受压弹簧406和受拉弹簧407的另一端分别与外管401前端内壁401-1和内管403前端接头403-1连接,内管403前端接头403-1与拔动叉5连接固定,当中管402和内管403伸出时,受压弹簧406和受拉弹簧407分别构成压缩状态和拉伸状态;所述外管401内腔和中管402内腔之间通过连接通道408接通,外管401后端开设有气体通孔409,气体通孔409上螺接有调节螺栓41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结构所述中管402套设在受压弹簧406内。所述中管402内腔后端设有与受拉弹簧407 —端连接的后端接头402_1。所述拔动叉组件2由固定座201、高度调节杆202以及高度调节螺丝203组成,固 定座201固定在移动门I上,固定座201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调节槽201-1,高度调节杆202 —端通过高度调节螺丝203与高度调节槽201-1呈可调式连接,高度调节杆202另一端与拔动叉5连接。所述中管活塞404和内管活塞405上分别连接有中管活塞密封圈411和内管活塞密封圈412,中管活塞密封圈411和内管活塞密封圈412分别于外管401内腔内壁和中管402内腔内壁密封相抵。所述高度调节杆202另一端与拔动叉5之间通过螺丝6连接。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凡举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在移动门(I)上的拔动叉组件(2)和固定在门框(3)上的空气缓冲器(4),空气缓冲器(4)与拔动叉组件(2)之间联接有拔动叉(5); 所述空气缓冲器(4)由相互套设的外管(401)、中管(402)以及内管(403)组成,中管(402)和内管(403)分别通过后端的中管活塞(404)和内管活塞(405)滑动套设在外管(401)和中管(402)的内腔内,中管活塞(404)上分别连接有受压弹簧(406)和受拉弹簧(407),受压弹簧(406)和受拉弹簧(407)的另一端分别与外管(401)前端内壁(401-1)和内管(403)前端接头(403-1)连接,内管(403)前端接头(403-1)与拔动叉(5)连接固定, 当中管(402 )和内管(403 )伸出时,受压弹簧(406 )和受拉弹簧(407 )分别构成压缩状态和拉伸状态; 所述外管(401)内腔和中管(402)内腔之间通过连接通道(408)接通,外管(401)后端开设有气体通孔(409 ),气体通孔(409 )上螺接有调节螺栓(410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其特征是,所述中管(402)套设在受压弹簧(406)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其特征是,所述中管(402)内腔后端设有与受拉弹簧(407) —端连接的后端接头(402-1)。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其特征是,所述拔动叉组件(2 )由固定座(201)、高度调节杆(202 )以及高度调节螺丝(203 )组成,固定座(201)固定在移动门(I)上,固定座(201)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调节槽(201-1),高度调节杆(202) 一端通过高度调节螺丝(203)与高度调节槽(201-1)呈可调式连接,高度调节杆(202)另一端与拔动叉(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其特征是,所述中管活塞(404)和内管活塞(405)上分别连接有中管活塞密封圈(411)和内管活塞密封圈(412),中管活塞密封圈(411)和内管活塞密封圈(412)分别与外管(401)内腔内壁和中管(402)内腔内壁密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其特征是,所述高度调节杆(202)另一端与拔动叉(5)之间通过螺丝(6)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移门用的无电源空气缓冲自动关闭器,包括固定在移动门上的拔动叉组件和固定在门框上的空气缓冲器,空气缓冲器与拔动叉组件之间联接有拔动叉,所述空气缓冲器由相互套设的外管、中管以及内管组成,中管和内管分别通过后端的中管活塞和内管活塞滑动套设在外管和中管的内腔内,中管活塞上分别连接有受压弹簧和受拉弹簧,受压弹簧和受拉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外管前端内壁和内管前端接头连接,内管前端接头与拔动叉连接固定,当中管和内管在伸出时,受压弹簧和受拉弹簧分别构成压缩状态和拉伸状态;其结构合理,弹簧和活塞压缩空气相配合,实现平移门自动关闭,具有缓冲作用,无需电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E05F5/02GK202767717SQ2012204112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李粹燮 申请人:李粹燮, 姚萍, 羊方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