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尤指可易于使用者携带至车体外使用,而可避免常用的车用折叠桌其固定架体固定设置于车体,导致使用者无法将的携带出车体外使用,因而造成使用不便及适用性有限的缺失,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提升使用便利性与适用性的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的车用折叠桌,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388545号「车侧架及使用其的车」, 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含一固定架体10与一滑移架体11,该固定架体10设置于一车辆的车内空间中,该滑移架体11滑接于该固定架体10上,而可相对该固定架体10于一收回位置至一拉出位置间进行直线往复滑移,当该滑移架体11位于收回位置时,该滑移架体11收纳于车内空间中,当该滑移架体11位于拉出位置时,该滑移架体11的一部分穿出于车内空间外;数个第一座垫12与第二座垫13,该第一座垫12设置于该固定架体10上,该第二座垫 13设置于该滑移架体11上;至少一个底撑杆14,当该滑移架体11位于拉出位置时,该底撑杆14撑接该滑移架体11 ;请参阅图2所示,俾当使用者将该滑移架体11拉出车体2外并使该底撑杆14撑接该滑移架体11时,该滑移架体11或固定架体10即可支撑一被承载物 15,而使该车侧架可作为车体2延伸的餐桌或床板,进而使该车侧架可达到增加车体2使用空间的目的。请参阅图2所示,该常用的车用折叠桌,虽可达到增加车体2使用空间的目的,但因该固定架体10固定设置于车体2内,也即该车侧架无法与车体2分离,因而使用者无法将该车侧架携带出车体2外使用,导致户外野餐或露营时其实用性与便利性大幅降低,进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及适用性非常有限;又该常用的车用折叠桌并未与车体2的结构与空间做出较佳整合利用,因而与一般的折叠桌一样都有占空间收纳不便的缺点,因此实有改进的必要。因此,如何将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创作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
发明内容有鉴于现有的车用折叠桌,因其固定架体固定设置于车体内,因而使用者无法将该车侧架携带出车体外使用,导致户外野餐或露营时其实用性与便利性大幅降低,进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及适用性非常有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由本实用新型其桌板组件非与车体相固定设置,且该桌板组件其第一桌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握持部,而使本实用新型可易于使用者携带至车体外使用,而可避免常用的车用折叠桌其固定架体固定设置于车体,导致使用者无法将的携带出车体外使用,因而造成使用不便及适用性有限的缺失,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提升使用便利性与适用性的功效。[0006]为达成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包含—桌板组件,该桌板组件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桌板,该第一桌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握持部,又该第一桌板其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车门扣结合部;至少二个支撑件,该支撑件与桌板组件其第一桌板的底面相轴接;由本实用新型其桌板组件非与车体相固定设置,且该桌板组件其第一桌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握持部,而使本实用新型可易于使用者携带至车体外使用,而可避免常用的车用折叠桌其固定架体固定设置于车体,导致使用者无法将之携带出车体外使用,因而造成使用不便及适用性有限的缺失,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提升使用便利性与适用性的功效。
图1为常用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常用的动作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支撑件与桌板组件及车门扣结合部的部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第二桌板展开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车门扣结合部与车门扣相卡合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收纳于车体内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其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固定架体;11-滑移架体;12-第一座垫;13-第二座垫;14-底撑杆;15-被承载物;2-车体;3-桌板组件;31-第一桌板;311-车门扣结合部;312-第一握持部;32-第二桌板;321-第二握持部;4-支撑件;5-车体;51-车门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车易携式折叠桌,其包含一桌板组件3,该桌板组件3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桌板31,该桌板组件3尚可包含有至少一个第二桌板32,该第二桌板32 —侧与第一桌板31 —侧相轴设,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由该第二桌板32 —侧与第一桌板31 —侧相轴设,俾使该第二桌板32可相对该第一桌板31轴移展开,而可增加该桌板组件3的面积,又该第一桌板31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握持部312,该第一握持部312可为凹孔,该第二桌板32也可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握持部321,该第二握持部321可为凹孔,请再配合参阅图4所示,又该第一桌板31其底面可设有至少一个车门扣结合部311,该车门扣结合部311可为卡勾;至少二个支撑件4,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该支撑件4与桌板组件3其第一桌板31 的底面相轴接,俾使该支撑件4可张开或收合作为桌脚使用;请参阅图5、图6所示,由该桌板组件3其第一桌板32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握持部 312,该桌板组件3其第二桌板32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握持部321,且该第一握持部312与第二握持部321为凹孔,而可方便使用者于野餐郊游露营时将本实用新型携出车外使用,同时可由该第二桌板32 —侧与第一桌板31 —侧相轴设,而可依使用者需求或场地空间限制, 将该第二桌板32展开或收合,以调整桌面面积大小;再由该第一桌板31其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车门扣结合部311,该车门扣结合部311为卡勾,而使本实用新型其第一桌板31的车门扣结合部311可与车体5其后车厢车门的车门扣51相扣合,而如图6所示,而使本实用新型可作为车体5延伸的餐桌或床板,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增加车体5使用空间的目的。请参阅图5、图7所示,由本实用新型其桌板组件3非与车体5相固定设置,且该桌板组件3其第一桌板32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握持部312,该桌板组件3其第二桌板32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握持部321,而使本实用新型可易于使用者携带至车体5外使用,而可避免常用的车用折叠桌其固定架体10固定设置于车体2,导致使用者无法将的携带出车体2外使用, 因而造成使用不便及适用性有限的缺失,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提升使用便利性与适用性的功效;再由本实用新型其第二桌板32 —侧与第一桌板31 —侧相轴设,该支撑件4与桌板组件3其第一桌板31的底面相轴接,而使本实用新型其第二桌板32及支撑件4收合折叠时可达到较佳的缩小体积效果,而如图7所示,而使本实用新型置放于车体5内时可占用较少车内空间,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兼具缩小体积与节省空间的功效。请再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本实用新型其桌板组件3更可作为车体5后车厢的底板使用,由本实用新型其桌板组件3可同时作为车体5后车厢的底板,因此收纳时可与车体5原有的结构高度整合,而可节省更多车内空间供使用者利用, 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兼具多用途及更佳节省空间的功效。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兹与常用作一比较分析如下常用技术1、固定架体固定设置于车体,使用者无法将其携出车体外使用,使用便利性与适用性较差。2、未与车体结构整合,较占空间且收纳不便。本实用新型优点1、桌板组件未与车体固定设置,使用者可将其携出车体外使用,使用便利性与适用性较佳。2、可作为车体后车厢的底板使用,与车体结构高度整合,不占空间收纳方便。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桌板组件,该桌板组件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桌板,该第一桌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握持部,又该第一桌板其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车门扣结合部;至少二个支撑件,该支撑件与桌板组件其第一桌板的底面相轴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握持部为凹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车门扣结合部为卡勾。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桌板组件尚包含有至少一个第二桌板,该第二桌板一侧与该第一桌板一侧相轴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桌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握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握持部为凹孔。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桌板组件作为车体后车厢的底板使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桌板组件作为车体后车厢的底板使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桌板组件作为车体后车厢的底板使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桌板组件作为车体后车厢的底板使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车体易携式折叠桌,其包含一桌板组件,该桌板组件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桌板,该第一桌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握持部,又该第一桌板其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车门扣结合部;至少二个支撑件,该支撑件与桌板组件其第一桌板的底面相轴接;由本实用新型其桌板组件非与车体相固定设置,且该桌板组件其第一桌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握持部,而使本实用新型可易于使用者携带至车体外使用,而可避免常用的车用折叠桌其固定架体固定设置于车体,导致使用者无法将的携带出车体外使用,因而造成使用不便及适用性有限的缺失,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提升使用便利性与适用性的功效。
文档编号A47B13/00GK202233789SQ2011203058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2日
发明者王恬恬, 韩晴予 申请人:裕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