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报警u型锁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型锁,尤其是一种带自动报警功能的U型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U型锁大多数都是锁体与锁梁一体化设置,且没有设置报警装置, 很容易就会被盗,有少部分设置有报警装置,但报警装置的开关设置在锁体外侧,极易被 破坏,这种锁具安全性能不高,不能保障使用者的财产安全,给生活中带来了诸多不便与隐
串
)Qi、O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报警装置完全内置且安全 性更高的报警U型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报警U型锁,包括锁体、锁芯、锁紧机构与U 型锁梁,锁体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一锁梁插孔,锁体的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一凹槽,锁芯与 锁紧机构设置在锁体内与锁梁插孔相对应的一端,U型锁梁的连接端与锁体的一端活动连 接,U型锁梁的锁定端可插入锁梁插孔,与安装在锁体内的锁紧机构的一端连接,完成锁定 所述锁体与U型锁梁分体化设置,锁体上与锁梁插孔相对的一端设有一内腔,U型锁梁的连 接端连接有一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报警装置的开关可完全置入于锁体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设置为一种报警U型锁,所述U型锁梁的连接端活动连接有 一个连接座,连接座朝锁体内腔的一端连接有一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的开关设置在连 接座上,锁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孔,这些孔用于扩散报警装置发出的喇叭声,所述锁体与U 型锁梁分体设置,所述设置在连接座上的报警装置的开关完全处于锁体的内腔中,在没有 锁定的状态下,拆除用于连接连接座与锁体的螺丝,U型锁梁与连接在U型锁梁上的连接座 和报警装置可从锁体的内腔中抽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改良,提供一种锁体与锁梁分体设置、安装有报警 装置并将报警装置开关设置在锁体内侧的安全性高的报警U型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壳体后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壳体后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壳体与锁梁后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报警U型锁,包括锁体1、锁芯2、锁紧机构 与U型锁梁3,锁体1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一锁梁插孔11,锁体1的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一 凹槽12,锁芯2与锁紧机构设置在锁体1内与锁梁插孔11相对应的一端,U型锁梁3的连 接端31与锁体1的一端活动连接,U型锁梁3的锁定端32可插入锁梁插孔11,与安装在锁 体1内的锁紧机构的一端连接,完成锁定,所述锁体1与U型锁梁3分体化设置,锁体1上 与锁梁插孔11相对的一端设有一内腔13,U型锁梁3的连接端连接有一报警装置5,所述报 警装置5与报警装置5的开关51可完全置入于锁体1的内腔13中。所述U型锁梁3的连 接端31活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座4,连接座4朝锁体1内腔13的一端连接有一报警装置5, 所述报警装置5的开关51设置在连接座4上,所述连接座4与报警装置5可完全置入于锁 体1的内腔13中,所述连接座4与锁体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一起,锁体1的一侧开设有 多个孔14,所述锁体1与U型锁梁3分体设置,在没有锁定的状态下,拆除用于连接连接座 4与锁体1的螺丝,U型锁梁3与连接在U型锁梁3上的连接座4和报警装置5可从锁体1 的内腔13中抽出。
权利要求一种报警U型锁,包括锁体、锁芯、锁紧机构与U型锁梁,锁体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一锁梁插孔,锁芯与锁紧机构设置在锁体内与锁梁插孔相对应的一端,U型锁梁的连接端与锁体的一端活动连接,U型锁梁的锁定端可插入锁梁插孔,与安装在锁体内的锁紧机构构成锁定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与U型锁梁分体设置,U型锁梁的连接端连接有一报警装置,锁体上相对锁梁插孔的另一侧设有一内腔,内腔的大小与报警装置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报警装置可置入于锁体的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U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锁梁的连接端活动连接 有一个连接座,连接座朝锁体内腔的一端连接有一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的开关设置在 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与报警装置可完全置入于锁体的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报警U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U型锁,包括锁体、锁芯、锁紧机构与U型锁梁,锁体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一锁梁插孔,锁体的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一凹槽,锁芯与锁紧机构设置在锁体内与锁梁插孔相对应的一端,U型锁梁的连接端与锁体的一端活动连接,U型锁梁的锁定端可插入锁梁插孔,与安装在锁体内的锁紧机构的一端连接,完成锁定,其中所述锁体与U型锁梁分体化设置,锁体上与锁梁插孔相对的一端设有一内腔,U型锁梁的连接端连接有一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报警装置的开关可完全置入于锁体的内腔中,这种设置大大提高了锁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E05B45/08GK201723025SQ20102027372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4日
发明者赖国生 申请人:赖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