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规范教学挂图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小学校日用教学器具,即规范教学挂图器。
背景技术:
1.中国中小学教材由教科书内容和教学配图内容两部分合成,教学配图又分为多媒体环境下的电子版和传统课堂下的纸介质印刷版。由于“中心机房-计算机-投影仪-电动银幕系统”配备投资大、安全维护和运行维护费用较高、教师个人的课件制作和课件教学水平难以整体同步合格(直接基础是相关计算机软件的专业应用水平)等原因,目前实现硬件系统配置从而可使用电子版教学配图的教室占全社会中小学教室总数的比例还相当小。(即使对于已装备计算机投影系统的教室,在具备优秀挂图器的情况下,纸介质教学挂图作为图形再现的灵便备选手段仍属合理安排。)纸介质教学挂图是十分重要的辅助教学用品,它具有内容精准(已通过国家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教材级审定)、信息密集、 设计规范、适宜大范围的集体阅读和观察;尤其考虑到纸介质教学挂图的获得简便、使用灵活、便于复用等特点,为计算机投影系统难以全面超越和替代;再从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可行性而言,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国内大多数中小学普通教室可能仍将不具备使用教学配图电子版的条件,即仍需充分使用纸介质教学配图以保证日常教学规范。中小学校教室多采用薄型铁质黑板或水泥黑板或玻璃钢黑板等。使用挂图进行课堂教学是许多课程进行授课的常规手段,规范教学中几乎每天都需要使用挂图,而纸介质教学配图挂放困难在目前中小学校教学中是普遍性的。由于其不方便挂放,在相当多的课堂上教师甚至取消了教学配图的使用,造成了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品质大面积下降,导致学生在认知形成方式、知识完整性等方面的深刻内伤。2.目前纸介质教学配图(以下简称纸图)在课堂中较为常见的是采用浆糊粘贴、 胶带粘贴、磁块压持、用图钉按在墙壁上等方法挂放。这些挂图方法有的粘手脏手(如浆糊、胶带),有的不方便不可靠(如图钉要强力按进墙壁、胶带要剪断、黑板有粉笔灰胶带易脱落),有的不易保存(如教室的磁铁块),有的容易被学生取下玩耍而损坏(如丁字形板),有的还损伤图纸及墙壁(如图钉方式)等等。以使用薄型铁质黑板的磁块吸合压持纸图为例,许多纸面较大(如高IlOcmX宽90cm及更大图面)应自黑板上沿垂挂而下 (黑板高度1.2-1. Om),但身材不很高的教师(特别包括大部分女教师)难以将磁块举至黑板上沿,纸图挂上后也不便移动,再者磁块在教室丢失已司空见惯,如由教师每次携带也很不方便;再以在黑板板面用胶带粘贴纸图为例,纸图一般固定占用着黑板中段,纸图粘贴后不能随手移动,即黑板书写和纸图难以方便地交替使用最有利学生阅读的黑板中段;且以上各种挂放纸图的方法大多用时较长,而较长时间的讲课停顿影响教师和学生思绪的连贯,损及讲授效果。多年来,中国专利公开了以挂图器为主题的诸多设计方案,它们一般都能完成挂图任务,但均不够完善和优化,其中具有较优秀解决问题模式的是中国专利 CN87200735U (可换页活动式挂图器,设计人葛家瑜)和中国专利200620046025. 6 (移动式黑板挂架,专利权人上海市上音杨浦学校,设计人励佳沁)。中国专利CN87200735U 已注意到挂放纸图的一般方法明显耗费课堂时间,为起到节省课堂时间保持思绪连贯及使用方便的积极效果,其结构设计是有一细长挂图杆可绕挂置于黑板上边框的机架作不超过 180°的转动,机架上配置一对行走轮使全装置能够沿置于黑板上边框的道轨作水平移动, 该装置还具有升降功能。虽然CN87200735U的设计重点是利用其装置拨动挂图杆使之水平转动180°即可更换一页纸图,但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挂图器基本结构模式。 ZL200620046025. 6目的是方便纸图(架)的移动及组装拆卸方便以免过多遮挡黑板板面。 具体地说是其包括固设于黑板边侧的第一轨道、与第一轨道结合且具有第二轨道的滑动件、以及与第二轨道结合且供夹设纸图的夹设件。其中第一轨道为滑轨及开槽之其中一者,所述滑动件为具有滑轮的板体、具有滚珠的板体或为具有拉环的板体;第二轨道为滑轨及开槽之其中之一者,所述夹设件由嵌入第二轨道且带外螺纹的柱体、且设有夹设所述物件的夹子的板体、用以将所述板体固定在所述柱体且具有内螺纹的螺母、以及用以穿置设在所述滑动件两侧的两通孔以将所述柱体卡固在所述第二轨道的卡销所组成。在其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设件由嵌入第二轨道且设有夹设所述物件的夹子的弯折杆体、以及用以穿置设在所述滑动件两侧的两通孔以将所述弯折柱体卡固在所述第二轨道的卡销所所组成。上述两款设计尚未见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它们的不足之处是结构不够优化,操作仍嫌繁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教室实时教学中有助纸图使用的挂图器,以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益。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规范教学挂图器,包括通过两只悬臂固定于墙面的一枝水平空轨、位于黑板前侧并通过滚轮挂接于水平空轨的纵连杆,它还包括1)与纵连杆动连接并可作相对上下运动的升降杆,及使升降杆与纵连杆的全叠合状态和最大分离状态分别得以稳定保持的相应控制结构;2)左右对称铆动连接于升降杆上端的用于挂放纸图的两枝图杆,及可以使两枝图杆稳定保持水平状态的扣结构。在上述方案中,升降杆与纵连杆可以通过滑槽结构动连接,其中保持升降杆与纵连杆全叠合状态的相应控制结构为纵连杆和升降杆下部方孔和升降杆内部挂钩的结合;使最大分离状态下的升降杆与纵连杆仍然保持滑槽方式连接的相应控制结构为纵连杆下端的侧贴件和升降杆上端封盖的侧片的配合。在上述方案中,升降杆与纵连杆可以通过基座间接动连接,基座固定于纵连杆的下端;在纵连杆高度不变的前提下,升降杆以自下而上穿过基座的方式上升至与纵连杆的全叠合态,保持此叠合态的相应控制结构为基座附有的栓结构,升降杆以自上而下穿过基座的方式下降至与纵连杆的最大分离态,该最大分离态由此时已水平展开的图杆根部置于基座顶面而获得稳定保持。在上述方案中,每枝图杆可以由两段型材通过滑槽复合而成,从而图杆可伸长或缩短,以适应不同宽度纸图的挂放。在上述方案中,保持两枝图杆水平挂图状态的扣结构为两枝图杆根部的可相互挂合的平钩等。
本发明设计的一个完整使用周期是自纵连杆、升降杆及图杆等可移动部件呈全叠合态位于黑板一端之外的起始状态,借助纵连杆上端挂合于水平空轨的滚轮移至黑板中位,拨开保持升降杆和纵连杆全叠合态的相应控制结构,升降杆受重力作用自动下行至纵连杆下端(由纵连杆下端的侧贴件和升降杆顶端的侧片的配合终止其下行,或由图杆根部搁置于基座顶端而自然终止其下行),与此同时展开图杆至水平态、并利用图杆根部处的扣结构将图杆的水平态锁定,夹纸图于图杆,推动升降杆上升至与纵连杆全叠合并再由相应控制结构锁定,此时纸图已位于黑板的上沿,适合班级全体学生观察和阅读。按上述过程的逆则本发明设计回归非工作的初始状态。本发明设计充分借助工业型材结构技术,满足了挂图器产品设计中的诸多钢性要求和潜在软性限制,如适合任意身高的教师使用,图杆只需展开或折叠而无拆装,适于任意宽度纸图的挂放,可移动从而方便教室边侧的学生读图,固定安装抗拆卸适于学生集体场合使用,不使用时可移动部件全折叠位于黑板板面之外不妨碍其它教学活动,无论使用或不使用其视觉均充分简洁等。本发明设计工作模式合理,操作连贯流畅。
图1本发明设计示意图(升降杆与纵连杆全叠合态)
图2水平空轨(型材)横截面图
图 3a_c型材升降杆、纵连杆及它们配合的截面图示意
图 4d-i升降杆的底封件和挂钩件及它们的配合
图 5j-k封盖件及其在升降杆顶部的安装
图 6m-n侧贴件及其在纵连杆下端的安装
图 7p_q本发明设计局部示意图(升降杆与纵连杆分离态)
图 81-y基座与纵连杆的连接及升降杆剖视图
图9基座剖视图
图10栓直观图
图 llr-s两枝图杆的挂合与拆分示意
图 12t-u一枝图杆的自叠合方式
图 13v-x左侧悬臂和右侧悬臂的直观图
图14插接件直观图
图15插接件的剖视图
图16本发明设计和黑板的位置关系(非工作状态,侧视)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规范教学挂图器主要包括一枝水平空轨(1)、纵连杆(2)、升降杆(3)、及用于夹挂纸图的图杆⑷等。水平空轨⑴由其两端固定连接的悬臂(5)安装于墙面,纵连杆(2)通过滚轮挂接于水平空轨(1)。升降杆(3)与纵连杆(2)通过滑槽结构动连接,两枝图杆(4)对称铆动连接于升降杆(3)上端的两侧。参见图2,水平空轨(1)为中空的下侧有开口的铝合金型材。参见图3a_c,横截面图c为纵连杆(2)、升降杆(3)的滑槽结构配合示意。
参见图4d_i 图4f是图4e的俯视图,图4g是图4e的剖视图,图4d所示部件可组装于图4e所示的底封件(6),组装后如图4h、图4i所示。底封件(6)固定(如强力胶粘) 于升降杆(3)下端,其较宽的底面后平片(7)自下而上触碰于纵连杆(2)下端面时,升降杆 ⑶恰与纵连杆⑵完全叠合,升降杆⑶背侧的方孔(9)恰与纵连杆(2)下端方孔(10) 重叠,此时位于升降杆(3)内空的如图5i状态的挂钩(11)恰对准叠合的方孔,操作者抵按底封件(6)下空内的横板(12)移动挂钩(11)至图5h状态,则方孔的叠合体被挂钩(11) 卡住,也即升降杆(3)沿滑槽上升至与纵连杆(2)的全叠合状态被所谓的相应控制结构锁定。参见图5j_k和图6m-n,升降杆(3)为空心型材,图5j所示为其顶端封盖(13),封盖(13)的侧片(14)夹升降杆(3)顶端于内,其中部主体置入升降杆(3)内空并固定,固定方法可以如图5k所示自组装件上穿左右向通孔(15),再插入紧配合等长芯棒。参见图6m 为注塑侧贴件(16),它固定于纵连杆(2)下端,如图6η示。参见图7ρ,当升降杆(3)由滑槽结构实现与纵连杆(2)的最大分离态时,由侧贴件(16)阻挡着侧片(14),从而使得呈最大分离态时的纵连杆和升降杆仍保持滑槽连接。比对图1和图2 两枝图杆⑷铆动连接于升降杆(3)上端两侧,并可以通过根部平钩(17)的相互挂合从而保持水平状态,即适于图杆(4)两端的图夹(18)挂放纸图;参见图llr-s和图1 两只平钩(17)也可以由挂合状拆开,则两枝图杆(4)各自绕铆接点下旋至竖直状态。当升降杆(3)与纵连杆(2)全叠合、纸图被举至黑板(19)上侧正常教学时,纸图基本遮蔽了除水平空轨(1)外的其它部件。当本发明设计不需使用时,令升降杆(3)下端内空的挂钩由图5h转换为图5i状, 也就是使挂钩与方孔(9,10)分离,升降杆(3)自动落至纵连杆(2)下端、即水平态的图杆 (4)降至黑板(19)的下部或中下部,教师可以毫无困难地取下纸图,再令左右两侧图杆(4) 拆除挂合后下旋至竖直状(参见图1,其在学生视觉上叠合于升降杆与纵连杆的叠合体), 并通过滚轮被移至黑板(19)的端外。实施例2。基座(20)附有的栓结构使升降杆(21)与纵连杆(22)全叠合态得以保持。为工艺简单起见,注塑件基座(20)具有侧向开口,如图7q示。参见图8,注塑件基座(20)后侧与纵连杆(22)通过孔位(23)铆接。参见图8和图9的基座(20)剖视图及图 10所示的栓直观图,将栓的尾段(24)置入基座(20)下部筒孔(25),后由操作者手持栓炳 (26)控制着连片(27)在缝槽(28)内左右移动。参见图8y并比对图81,升降杆(21)的侧面有挂孔(29),当栓头(30)插在挂孔(29)内,则保证了升降杆(21)与纵连杆(22)的全叠合;当栓头(30)自挂孔(29)内抽回,则升降杆(21)在基座(20)的上口(31)、下口 (32) 的夹持下,受重力作用自动下滑,直至图7q所示状。在图7q中,由图杆(4)根部搁置于基座(20)顶端使升降杆(21)与纵连杆(22)的最大分离态得以稳定保持。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借助实施例1并参见图12t_u。一枝图杆由定位材(33)和移动材(34) 的两段型材复合构成,图12u是图12t中的定位材(33)和移动材(34)配合的横截面示意图。两只图夹(35)分别固定(如强力胶粘)在两侧移动材(34)的最外端,本例利用型材的叠合调整两图夹(35)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宽度的纸图挂放。图1、图7中附有平钩(17)的部件在本例中的长度已很小(如约3-5cm),并固定于图12u的右图的背面,仅为图杆与升降杆(3)的连接件。余同实施例1。本例为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继续说明本设计1、参见图13-15。图13所示的悬臂为钢质冲压件,图14、图15所示的插接件为注塑件,以注塑插接件为中介实现水平空轨(1)与悬臂(5)前端的连接。其中,水平空轨(1) 的端部紧配合插入注塑插接件的夹层(36),悬臂(5)的前端紧配合插入注塑插接件的中心空腔(37)。由于注塑插接件对于水平空轨(1)的内外侧精准柔性夹持,有助于预防水平空轨(1)的变形倾向,还减小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2、与本案所提供的图13相比,在保证与水平空轨(1)端部稳定对接的前提下,可以允许悬臂(5)前端的形状有些具体变化。悬臂(5)的长度相应于黑板(19)厚度调节。
权利要求
1.一种规范1学挂图器,包括通过两只悬臂固定于墙面的一枝水平空轨、位于黑板前侧并通过滚轮挂接于水平空轨的纵连杆,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1)与纵连杆动连接并可作相对上下运动的升降杆,及使升降杆与纵连杆的全叠合状态和最大分离状态分别得以稳定保持的相应控制结构;2)左右对称铆动连接于升降杆上端的用于挂放纸图的两枝图杆,及可以使两枝图杆稳定保持水平状态的扣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范教学挂图器,其特征是升降杆与纵连杆通过滑槽结构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规范教学挂图器,其特征是动连接升降杆和纵连杆的滑槽结构为双轨制或单轨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范教学挂图器,其特征是升降杆与基座动连接,基座固定于纵连杆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范教学挂图器,其特征是每枝图杆可以由两段型材通过滑槽复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范教学挂图器,其特征是保持两枝图杆水平挂图状态的扣结构为两枝图杆根部的可相互挂合的平钩。
全文摘要
一种规范教学挂图器属于学校教学用具,它包括通过两只悬臂固定于墙面的一枝水平空轨、位于黑板前侧并通过滚轮挂接于水平空轨的纵连杆,它还包括与纵连杆动连接并可作相对上下运动的升降杆,及使升降杆与纵连杆的全叠合状态和最大分离状态分别得以稳定保持的相应控制结构;它还包括左右对称铆动连接于升降杆上端的用于挂放纸图的两枝图杆,及可以使两枝图杆稳定保持水平状态的扣结构。本发明充分借助工业型材结构技术,全面满足了挂图器产品设计中的诸多钢性要求和潜在软性限制。
文档编号A47B97/02GK102188110SQ20101013015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
发明者孙毅 申请人: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