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03931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椅,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
背景技术
参照图1至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横向收合的折叠椅,主要包括两主框架Ol、两内框 架02与连动杆03,其中,该主框架01的外观为口字形,而两内框架02的外观为门字形, 四个纵向边两两相互成一角度交错枢接,该四个纵向边接近上端部的适当处通过一弓型弹 片03与主框架01的中段部位活动连结,该四个纵向边的下端则与对应主框架01底端呈 可旋动式的枢接,坐垫04直接装设于两内框架02顶部之间。
上述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具有以下缺点
一,在展开时,参照图l、图2和图4、图5,必须两手握住内框架02的上端横向部 分,然后施力下压,通过弓型弹片03的弹性位移将位移点一 31的位置移动到位移点二 32的位置,在位移点二32的位置到位移点三33的位置时,因弓型弹片03的弹性,将会 瞬间移动到位移点三33的位置,此时弓型弹片03与内框架02上段部份所形成的夹角34 则由大变小,此夹角34将为成为夹伤手指的隐患,因此在撑开该折叠椅时,应用两手握 住两内框架02上端横向部分中央下压,才能避开夹角34夹伤手指的危险,但在实际使用 过程中,使用者并不能时时注意到危险的存在,极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在收合时,参照图l、图2和图4、图5,因弓型弹片03的关系,为了让位移点 三33的位置移动到位移点二 32的位置时,须用相当大的力量来向内收合内框架02,因 此必须通过脚底踏住主框架01的底部横向部分作为稳定的基础,以方便对两内框架02 向内施力,此收合动作不但复杂,且当两手握住两内框架02的上端横向部分时,手背亦 会受主框架01的碰撞,将导致收合时施力受限,而产生收合的困难等情事。
三,在组装时,四支弓型弹片03的两端分别与主框架01及内框架02相互衔接,因 此每个衔接点的位置须相当的精准,只要有一个弓型弹片03的衔接点有误差,将会影响 到其它三支弓型弹片03的动作。四,参照图1和图4,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其使用者的重量主要靠四支弓型弹片03 的支撑,各弓型弹片03极易弯曲变形,以导致整个机构的瘫痪。
五,坐垫04直接装设于两内框架02之间,而两内框架02则被两主框架01所涵盖, 因此其坐垫04的面积与长度受内框架02限制,而无法延伸出去,使乘坐者双腿容易碰撞 到两内框架02的前端缘而无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横向收合的折叠椅 易伤手、易产生收合困难、制造工艺复杂、关键部件易变形、坐垫不舒适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包括两"门"形的扶手杆和 两"U"形的脚杆,每一扶手杆和每一脚杆均具由两纵向边和一横向边组成,每一扶手杆 的两纵向边与每一脚杆的两纵向边分别对应通过一导杆连接,各导杆的一端与扶手杆或脚 杆的一纵向边固定连接,各导杆的另一端与对应脚杆或扶手杆的纵向边可上下滑动地套
接;两扶手杆和两脚杆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一交叉折叠机构,每一交叉折叠机构具有上下 两对枢接端,上面一对枢接端枢接于对应扶手杆的纵向边,下面一对枢接端枢接于对应脚 杆的纵向边;每一扶手杆的两纵向边之间设有一坐垫支撑杆,两坐垫支撑杆之间设有坐垫。 前述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坐垫支撑杆的前端部向前延伸,该延伸部形成一斜向 下的弯折部。
前述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交叉折叠机构包括四根曲杆,该四根曲杆形成左右排 列的两个交叉结构,其中,两根互相连接的、且分别位于不同交叉结构中曲杆的连接端呈 弯曲状,使连接部分形成圆角。
前述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各扶手杆的两纵向边、各脚杆的两纵向边分别设有一 固定套,各固定套分别设有一凸耳,所述交叉折叠机构的各枢接端对应与各凸耳枢接。
前述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两扶手杆横向边后端部分别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背杆, 所述坐垫的后侧向上延伸形成靠背,该靠背连接于两背杆之间。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一,折叠顺畅、省力;二,无夹伤手指的安全隐患;三,受力合理,无容易产生变形的部
4件;四,无须精确的组装部件,降低了生产的难度;五,坐垫支撑杆向外延伸,形成斜向
下的弯折部,使坐垫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横向收合椅拆除坐垫后的立体展开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横向收合椅拆除坐垫后的立体收合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横向收合椅拆除坐垫后的收合动作示意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横向收合椅拆除坐垫后的展开动作示意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横向收合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拆除坐垫后的立体展开图7为本实用新型拆除坐垫后的立体收合图8为本实用新型拆除坐垫后的展开状态正视图9为本实用新型拆除坐垫后的收合状态正视图10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拆除坐垫后的的收合状态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参照图6至图9,包括两"门"形的扶手杆10和两"U" 形的脚杆20,每一扶手杆10和每一脚杆20均具由两纵向边和一横向边组成,每一扶手 杆10的两纵向边与每一脚杆20的两纵向边分别对应通过一导杆连接30,各导杆30的上 端与扶手杆的一纵向边固定连接,各导杆30的下端与对应脚杆的纵向边可上下滑动地套 接,使扶手杆10两纵向边和对应脚杆20的两纵向边形成可伸縮结构。
参照图6、图8,两扶手杆10和两脚杆20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一交叉折叠机构,该 交叉折叠机构包括四根曲杆40,该四根曲杆40形成左右排列的两个交叉结构,其中,两 根互相连接的、且分别位于不同交叉结构中曲杆40的连接端呈弯曲状,使连接部分形成 圆角。每一交叉折叠机构具有上下两对枢接端,上面一对枢接端枢接于对应扶手杆10的 纵向边,下面一对枢接端枢接于对应脚杆20的纵向边。每一扶手杆10的两纵向边之间设有一坐垫支撑杆50,同时参照图IO,两坐垫支撑杆50之间设有坐垫60。该坐垫支撑杆 50的前端部向前延伸,该延伸部形成一斜向下的弯折部,坐垫60的前侧也相应向下弯折。
参照图6、图7,各扶手杆10的两纵向边分别设有上固定套11,各脚杆20的两纵向 边分别设有下固定套21,各上固定套ll、下固定套21分别设有一凸耳,所述交叉折叠机 构的各枢接端对应与各凸耳枢接。各上固定套ll、下固定套21分别通过铆钉05、 06与 对应扶手杆10、脚杆20的各纵向边固定连接。
参照图6、图7、图IO,两扶手杆10横向边后端部分别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背杆07, 所述坐垫60的后侧向上延伸形成靠背,该靠背连接于两背杆07之间。
参照图ll,为本实施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其导杆30的 下端与对应脚杆20的纵向边固定连接,该导杆30的上端与对应扶手杆10的纵向边可上 下滑动地套接。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 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1、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形的扶手杆和两“”形的脚杆,每一扶手杆和每一脚杆均具由两纵向边和一横向边组成,每一扶手杆的两纵向边与每一脚杆的两纵向边分别对应通过一导杆连接,各导杆的一端与扶手杆或脚杆的一纵向边固定连接,各导杆的另一端与对应脚杆或扶手杆的纵向边可上下滑动地套接;两扶手杆和两脚杆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一交叉折叠机构,每一交叉折叠机构具有上下两对枢接端,上面一对枢接端枢接于对应扶手杆的纵向边,下面一对枢接端枢接于对应脚杆的纵向边;每一扶手杆的两纵向边之间设有一坐垫支撑杆,两坐垫支撑杆之间设有坐垫。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支撑杆的前端部 向前延伸,该延伸部形成一斜向下的弯折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折叠机构包括四 根曲杆,该四根曲杆形成左右排列的两个交叉结构,其中,两根互相连接的、且分别 位于不同交叉结构中曲杆的连接端呈弯曲状,使连接部分形成圆角。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扶手杆的两纵向边、 各脚杆的两纵向边分别设有一固定套,各固定套分别设有一凸耳,所述交叉折叠机构 的各枢接端对应与各凸耳枢接。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扶手杆横向边后端 部分别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背杆,所述坐垫的后侧向上延伸形成靠背,该靠背连接于两 背杆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横向收合的折叠椅,包括两“冂”形的扶手杆和两“凵”形的脚杆,每一扶手杆的两纵向边与每一脚杆的两纵向边分别对应通过一导杆连接,各导杆的一端与扶手杆或脚杆的一纵向边固定连接,各导杆的另一端与对应脚杆或扶手杆的纵向边可上下滑动地套接;两扶手杆和两脚杆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一交叉折叠机构,每一交叉折叠机构具有上下两对枢接端,上面一对枢接端枢接于对应扶手杆的纵向边,下面一对枢接端枢接于对应脚杆的纵向边;每一扶手杆的两纵向边之间设有一坐垫支撑杆,两坐垫支撑杆之间设有坐垫。本实用新型折叠顺畅、省力;无夹伤手指的安全隐患;受力合理,无容易产生变形的部件;无须精确的组装部件,降低了生产的难度。
文档编号A47C4/28GK201260522SQ20082014529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0日
发明者陈德隆 申请人:陈德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