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的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改善车辆控制电 路的安全性能,防止因人为疏忽而导致车内人员窒息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种汽车 防窒息控制装置。背景4支术
近几年,IO岁以下小学生滞留校车内窒息或中署至死的事故频发,主要是
由于司机在锁车时疏忽,而没能及时发现滞留在校车内的小学生,此部分小学 生往往是因睡着或被座位挡着才难以被发现的,这样在司机锁车并芽孔关窗后, 车内的空气不流通,氧气越来越少、温度升高,车内的小学生先是呼吸困难, 在求救无果后,通常都会因窒息而死亡。到目前为止,现在学校都没有针对此 类事故的有效防范措施,单靠司机在锁车时进行提醒和检查是不完全的,且司 机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因疏忽而出错,市场上也未见有从技术方面来杜绝此类 事故的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行校车易发生窒息事故的问题,进一步保障车内人员的生命安 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在汽车熄火后由 感应器来检测学生在校车内是否就座,通过信号处理并实施报警和自动开窗等 防窒息保护措施,并且还可以在行驶过程中通过指示灯即时知道单个学生的接
送情况。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由感应车内有人的感应信号和 汽车熄火同时触发的防窒息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通电启动电路,与通电 启动电路串联的信号处理电路和由信号处理电路触发的降窗控制,所述的通电 启动电路是由检测车内是否有人的感应器和由汽车熄火控制的继电器Jl串联而 成的。
在所述感应器中串接有电阻和显示感应器工作状态和人员的就座情况的 LED灯,所述感应器即为在每个座位上安装的按键开关或压力传感器、在过道 上安装的红外传感器,在车内安装的声音传感器等,来检测学生在校车停止时 是否还在车内。
所述继电器Jl的一常闭触点与感应器的输出端相连,继电器Jl的另一常 闭触点与信号处理电路的正极相连,继电器Jl的线圈与电门电源ACC相连,当 汽车启动时,ACC有电压,继电器J1吸合,从而截断供给信号处理电路的电源, 控制电路不工作;当汽车熄火时ACC无电压,继电器J1释放,电源通过J1供 电给信号处理电路工作。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为一无稳态集成电路IC2,其输出端与降窗控制相连,降 窗控制另一端接地;电路接通过后,集成电路IC2工作并控制降窗控制,防止 车内人员窒息。
所述集成电路IC2的输出端还与一开门锁相连,开门锁另一端接地,集成 电路IC2工作还控制开门锁。
该控制装置还包括一由遥控锁门信号触发的报警电路,该报警电路的一端 与通电启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端相接,报警电路的另 一端接地。所述报警电路由一 555单稳态集成电路IC1、继电器J2和报警器串联而成, 继电器J2的两常开触点分别与电源VCC、报警器的正极相接,集成电路IC1的 第2脚接入遥控锁门信号。
该控制装置还包括一遥控降窗控制电路,该电路是汽车遥控器UNLOCK信号 接入降窗控制的触发端。
该控制装置还包括一禁止升窗电路,包括一升窗控制,该升窗控制触发端 分别与通电启动电5^的电压输出端、电门电源ACC相连,升窗控制的负极接地。 电路接通后电源电压通过二极管D5送至升窗控制的ACC接入脚,禁止升窗控制 电路工作(注汽车启动ACC有电压时,升降控制器都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 )感应器中接入的电阻和LED灯,可以显示感应 器的工作状态,通过在面板的LED灯显示人员的就座情况,以及可以了解单个学 生的接送情况;(2)遥控关锁时如检测到车内有人则报警器实施报警,驾驶员 不可以锁车,确保驾驶员是最后离车的人;(3)如果锁车时没有检测到有人, 感应器会一直工作,只要有检测信号触发,自动开窗、开门和报警器立即工作, 以确保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时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该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是一防窒息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 括通电启动电路,与通电启动电路串联的信号处理电路和由信号处理电路触发 的降窗控制3,所述的通电启动电路是由检测车内是否有人的感应器和汽车熄火控制的继电器J1串联而成的,当车内有人的感应信号和汽车熄火同时触发时, 该控制电^^工作。
在所述感应器中串联入电阻R和显示感应器工作状态和人员的就座情况的 LED灯,所述感应器即为,在每个座位上安装的压力传感器5 (座位有人时,控 制开关闭合)来检测学生在校车停止时是否还在车内。
所述继电器Jl的一常闭触点与感应器的输出端相连,继电器Jl的另一常 闭触点与信号处理电路的正极相连,继电器Jl的线圈两端分别与电门电源ACC、 大地相连,当汽车启动时,ACC有电压,继电器J1吸合,从而截断供给信号处 理电路的电源,控制电路不工作;当汽车熄火时ACC无电压,继电器J1释放, 电源通过Jl供电给信号处理电路工作。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为一无稳态集成电路IC2,其第8脚与继电器Jl的常闭 触点相接,第3脚通过二极管D6与降窗控制相连,降窗控制另一端接地;IC2 的第3脚还通过二极管D7与开门锁4相连,开门锁4另一端接地。在停车时, 如有感应器通过继电器Jl提供了电压就会让IC2工作在无稳状态,不停地产生 脉冲信号,此信号相当于有人按遥控器UNLOCK键开门时汽车发送给降窗控制器 的触发脉冲,由第3脚输出至降窗控制器的接入脚以使降窗控制器工作降下玻 璃,同时脉冲信号送至开门锁4使其实施开门,从而确保开窗通风和开门实施 自救。脉冲参数由R2 R3 C3确定。
该控制装置还包括一由遥控锁门信号触发的报警电路,该报警电路的一端 与通电启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端相接,报警电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报警电路由 一 555单稳态集成电路IC1、继电器J2和报警器1串联而成,继电器J2的两常 开触点分别与电源VCC、报警器1的正极相接。即所述遥控锁门信号通过二极管D3接入IC1的第2脚,IC1的第8脚与继电器Jl的常闭触点相连,第3脚与继 电器J2的常开触点相连,继电器J2的另一常开触点通过二极管Dl与报警器1 相连,报警器l的另一端接地。IC1工作在单稳状态,在有人按遥控器LOCK键 锁车时汽车内关锁脉冲信号会触发继电器J2工作,提供报警器1的工作电源, 报警时间由Rl和C2确定。
该控制装置还包括一遥控降窗控制电路,该电路是汽车遥控器UNLOCK信号 通过二极管D4接入降窗控制3的触发端。
该控制装置还包括一禁止升窗电路,包括一升窗控制2,继电器J1的常闭 触点(通电启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5与该升窗控制2触发端相连,电 门电源ACC通过二极管D2与该升窗控制2触发端相连,升窗控制2的负极接地。 电路接通后电源电压VCC通过二极管D5送至升窗控制的ACC接入脚,禁止升窗 控制电路工作。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只要是说明书中冲是及的方案均是可以实施的。
权利要求1、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由感应车内有人的感应信号和汽车熄火同时触发的防窒息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通电启动电路,与通电启动电路串联的信号处理电路和由信号处理电路触发的降窗控制,所述的通电启动电路是由检测车内是否有人的感应器和由汽车熄火控制的继电器J1串联而成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感应 器中串接有电阻和显示感应器工作状态和人员的就座情况的LED灯,所述感应器为压力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 电器Jl的一常闭触点与感应器的输出端相连,继电器Jl的另一常闭触点与信 号处理电路的正极相连,继电器Jl的线圈与电门电源ACC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 号处理电路为一无稳态集成电路IC2,其输出端与降窗控制相连,降窗控制另一 端接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 路IC2的输出端还与一开门锁相连,开门锁另一端接地。
6、 才艮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防窒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一由遥控锁门触发的报警电路,该报警电路一端与通电启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端 相接,报警电路的另一端接地。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电 路由一 555单稳态集成电路IC1、继电器J2和报警器串联而成,继电器J2的两常开触点分别与电源VCC、报警器的正极相接,集成电路IC1的第2脚接入遥控锁门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 括一遥控降窗控制电路,由汽车遥控器UNLOCK信号与降窗控制的触发端相连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一禁止升窗电路,包括一升窗控制,该升窗控制的触发端分别与通电启动电路 的电压输出端、电门电源ACC相连,升窗控制的负才及接地。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防窒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由感应车内有人的感应信号和汽车熄火同时触发的防窒息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通电启动电路,与通电启动电路串联的信号处理电路和由信号处理电路触发的降窗控制,所述的通电启动电路是由检测车内是否有人的感应器和由汽车熄火控制的继电器J1串联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通过在面板的LED灯显示人员的就座情况,以及可以了解单个学生的接送情况;(2)遥控关锁时如检测到车内有人则报警器实施报警,确保驾驶员是最后离车的人;(3)如果锁车时没有检测到有人,感应器会一直工作,只要有检测信号触发,自动开窗、开门和报警器立即工作,以确保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文档编号E05F15/20GK201129107SQ20072017115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刘钧龙 申请人:刘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