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拉门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13792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闭拉门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为吊持成开闭建筑物开口部的拉门体自动关闭的新结构的自闭拉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用拉门体开闭建筑物等的开口部的拉门装置,已知具备吊下式拉门体的拉门装置。在这种拉门装置中,在拉门体的上部固定左右吊架辊,将可转动地支撑该吊架辊的导轨大致水平地设置在建筑物等的开口部的上方。
这里,在拉门体中附加设置开闭操作用的手柄等,通过向左右方向拉操作该手柄等,拉门体沿导轨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从而开闭建筑物等的开口部。
但是,在上述现有拉门装置中,通过手柄等的拉操作使拉门体向开方向移动,一旦结束该操作时,则拉门体变为停止在该位置上不变的状态。其中,使向开方向移动的拉门体通常沿闭方向移动,直至再次到原始的全闭位置,若忘记该操作,则建筑物等的开口部被放置在开放的状态。
这样,在现有拉门装置中,必需在拉门体的开操作后执行闭操作,该操作非常麻烦。另外,还存在吊下式拉门体的下部伴随开闭操作前后振动,所以不能期待拉门体的平滑开闭动作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门体的开闭动作平滑、可自动沿闭方向移动开操作后的拉门体的自闭拉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自闭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吊持的拉门体,沿导轨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以开闭建筑物开口部;使该拉门体沿关闭方向移动的自闭机构或自闭装置;和设置在建筑物开口部的基底上以限制拉门体下部振动的振动停止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自闭拉门装置中,伴随拉门体的开闭操作,拉门体沿导轨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此时,因为拉门体下部的振动被振动防止装置限制,所以拉门体平滑地开闭动作。另外,开操作后的拉门体通过自闭机构或自闭装置向闭方向自动移动。
在本发明的自闭拉门装置中,自闭机构可构成为以倾斜状态设置导轨,使拉门体因自重而沿关闭方向移动。具备该自闭机构的自闭拉门装置不需要其它的自闭装置,结构简单。
另外,本发明的自闭拉门装置中具备全开保持装置或全开保持机构,在将移动到全开位置的拉门体保持在停止状态的同时,可解除该保持状态。在具备这种全开保持装置或全开保持机构的自闭拉门装置中,因为将移动到全开位置的拉门体在其全开位置处保持在停止状态,所以即使例如在拿着重物通过、或乘轮椅通过建筑物开口部的情况等拉门体的开闭操作困难的状况下,也可容易且安全地通常建筑物开口部。
这里,全开保持装置构成为在制动的同时将拉门体保持在停止状态,并同时缓慢解除该保持状态。在具备这种全开保持装置的自闭拉门装置中,作为进一步作用效果,吸收拉门体完全打开到势强的全开位置时的冲击。另外,打开到全开位置的拉门体被保持在全开位置,直到缓慢解除全开保持装置的保持状态,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由自闭机构或自闭装置向闭方向开始移动,所以可在确实防止拉门体忘关的同时,不必需全开保持装置的解除操作。
并且,在本发明的自闭拉门装置中,具备中间停止装置或中间停止机构,在将移动到开方向中途装置的拉门体保持在停止状态的同时,可解除该保持状态。在具备这种中间停止装置或中间停止机构的自闭拉门装置中,因为移动到开方向任意中途位置的拉门体在该中途位置被保持为停止状态,所以即使例如在拿着重物通过、或乘轮椅通过建筑物开口部的情况等拉门体的开闭操作困难的状况下,也可容易且安全地通常建筑物开口部。
在本发明的自闭拉门装置中,具备在全闭位置制动沿闭方向移动的拉门体的同时使之停止。在具备这种全闭制动装置的自闭拉门装置中,沿闭方向移动到全闭位置的拉门体在由全闭制动装置制动的同时,停止在全闭位置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闭拉门装置中,具备容纳沿开方向移动的拉门体的拉门体容纳部。
发明效果在根据本发明的自闭拉门装置中,伴随拉门体的开闭操作,拉门体沿导轨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此时,由振动防止装置限制拉门体下部的振动,所以拉门体平滑开闭动作。另外,被开操作的拉门体通过自闭机构或自闭装置向闭方向自动移动。因此,根据本发明,可圆滑化拉门体的开闭动作,可使被开操作的拉门体自动沿闭方向移动。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自闭拉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水平截面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纵截面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纵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上框的结构图,(a)是上框的平面图,(b)是上框的正面图,兼用作导轨的装配说明图。
图6是图3所示导轨的正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闭拉门装置的变形例的示意整体正面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导轨的变形例的正面图。
图9是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自闭拉门装置的拉门体的整体正面图。
图10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2的自闭拉门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2的自闭拉门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自闭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全开保持装置的结构和作用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全开保持装置的结构和作用的截面图。
图15是沿图13的XV-XV线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图13所示全开保持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和作用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图13所示全开保持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和作用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自闭拉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吊持部与导轨的结合状态的侧面图。
图20是根据实施方式3的自闭拉门装置的自由停止(free-stop)机构的侧面图。
图21是图20所示自由停止机构的正面图。
图22是图21所示自由停止机构的平面图。
图23是表示拉门体向开方向移动时的自由停止机构的作用的侧面图和正面图。
图24是表示拉门体向开方向移动中途停止时的自由停止机构的作用的侧面图和正面图。
图25是表示拉门体向闭方向移动时的自由停止机构的作用的侧面图和正面图。
图2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自闭拉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27是图26所示拉门体移动到全开位置的状态下的自闭拉门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28是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自闭拉门装置的拉门体的整体正面图。
图29是变更图28所示中间停止装置的配置的拉门体的整体正面图。
图30是构成根据实施方式5的自闭拉门装置的中间停止装置的纵截面正面图。
图31是图30所示中间停止装置的纵截面侧面图。
图32是表示图30所示偏心辊的运动的作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自闭拉门装置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8来说明根据实施方式1的自闭拉门装置,接着,参照图9-图17来说明根据实施方式2的自闭拉门装置,之后,参照图18-图25来说明根据实施方式3的自闭拉门装置。并且,参照图26-图27来说明根据实施方式4的自闭拉门装置,参照图28-图32来说明根据实施方式1的自闭拉门装置。
(实施方式1)根据图1-图8所示实施方式1的自闭拉门装置具备沿导轨12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吊持以开闭建筑物的开口部A的拉门体11、设置在建筑物开口部A的基底上以限制拉门体11下部的振动的作为振动防止装置的振动防止辊112、和容纳向开方向移动的拉门体11的拉门体容纳部B,导轨12以倾斜状态设置,以构成使拉门体11沿闭方向移动的自闭机构。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自闭拉门装置具备拉门框15,在形成建筑物开口部A的同时,在临近开口部A的门底部侧的建筑物壁的内部,形成拉门体容纳部B(在开口部开放时通过拉入容纳拉门体的空间),拉门体11通过沿固定在拉门框15上部的导轨12向左右方向移动,开闭设置在建筑物壁上的开口部A。
拉门体11经设置在其上部的吊架辊111、111吊持在导轨12上,通过从作为振动防止装置突出设置在建筑物开口部基底面中的振动防止辊112中厚度方向的内侧来引导拉门体11的下部,限制前后方向的振动。将该振动防止辊112突出设置在对应于拉门体11的门底部侧的开口部A的门底部侧的基底面中,在拉门体11的开闭移动的整体区域中限制其下部振动。
这里,导轨12如后所述,由轨道支台121、和用螺钉123拧在该轨道支台121上的轨道主体122构成,轨道主体122以平缓倾斜状态拧在轨道支台121上,使拉门体11因自重而沿闭方向移动。另外,由导轨12的轨道主体122构成本发明的自闭机构。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开口部A的上方部位,覆盖导轨12前面地设置检修盖115。顺便提及,壁面是称为所谓轻钢隔墙的隔墙,具有将壁材(石膏板)K贴在立设于基底与天井间的壁骨材(未图示)的两个面上的结构。
拉门框15由立设于开口部A左右的门前端竖设框17和门底部侧竖设框18、立设在拉门体容纳部B最里面(图1的右端)的壁内竖设框19、和连结其上部的上框16构成,整体构成为大致E字形。之后,在门前端竖设框17上安装门接触橡胶171,在壁内竖设框19中安装止动器橡胶191,在拉门体11的门端部安装合成橡胶的门端盖113,实现开闭操作时拉门体11与拉门框15的撞击声的缓和与气密性的提高。
另外,在门底部侧竖设框18中安装间隙盖181,由该间隙盖181来减小与拉门体11的间隙,防止通行者的手指夹入事故,提高气密性。顺便提及,壁内竖设框19也可不象本实施方式那样是拉门框专用的部件,而利用所述隔墙的壁骨材等。
如图3和图4所示,导轨12由具有上下水平边和连接其间的垂直边的截面コ字形的轨道支台121、和用螺钉123拧在该轨道支台121的垂直边上的截面J字形的轨道主体122所构成的长条材构成。另外,该导轨12在门端侧的约1/2(下面称为门端侧半部)位于开口部A的上方、门底部侧的约1/2(下面称为门底部侧半部)位于拉门体容纳部B的上方的状态下一体装配在上框16上。
具体而言,在从上框16的下端向(进深方向)水平弯曲突出的水平支撑边16b的上面(本发明的水平引导面)中装载导轨12的下面,在使导轨12的里面抵接于上框16的垂直装配边16a(本发明的垂直引导面)的位置上,使门底部侧端固定在后述的金属托架14上,通过用螺钉125拧接所述门端侧半部的适当部位,装配固定在上框16上。
这里,水平支撑边16b由设置在金属托架14下方的短条第1水平支撑边16b1和设置在开口部A位置上的长条第2水平支撑边16b2构成,通过将该水平支撑边分割设置在两个部位,使中间部仅为垂直装配边16a,适于如后所述方便地装配导轨。
当然,若水平支撑边16b至少可在固定位置引导导轨12的门底部侧端的下面,则也可以仅是第1支撑边16b1、或是水平支撑边16b1与第2水平支撑边16b2连续而成。另外,本发明的引导面优选仅设置垂直引导面或水平引导面之一。
设置在垂直装配边6a中的螺钉孔16k、16k拧在装配导轨12的的螺钉125上,长方形的切口孔16j、16j用于卸下突出于导轨12背面的螺钉123。另外,穿设在轨道支台121中的圆孔121k用于拧入螺钉125。
金属托架14位于上框16的门底部侧端部,由固定在垂直装配边16a上的纵长长方形的台座板141、从台座板141的门端侧端突出其横宽的约1/2后固定的长方形状的夹板143构成。另外,导轨12在轨道支台121的门底部侧端抵住台座板141的状态下,将轨道支台121的垂直边夹在垂直装配边16a与夹板143的间隙S中后,固定在金属托架14上。
金属托架14通过使台座板141的板厚与所述轨道支台121相同,当将轨道支台121固定在所述间隙S中时,可在前后方向上无晃动地牢固夹持,另外,通过将门端侧的上下端形成为圆弧状、且向手前侧打开门端侧后,使夹板143固定,容易插入轨道支台21,通过使纵向尺寸与轨道支台121的上下凸缘间的内部宽度尺寸大致相同,上下方向也可无晃动地夹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闭拉门装置具有使导轨12倾斜以使拉门体11因自重向闭方向移动的所谓倾斜轨道式结构,但通过由轨道支台121和轨道主体122二部件构成导轨12,使轨道主体122相对轨道支台121倾斜装配,虽然是倾斜轨道式,但只要水平装配导轨12自身即可,与倾斜装配导轨自身相比,装配更容易。
另外,导轨12不限于由本实施形成的二部件构成,也可由一体型的一部件构成。顺便提及,在导轨12中装配未图示的中间停止装置、全闭制动装置、全开保持装置等部件,通过取下导轨12,还可交换这些部件。
在如此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自闭拉门装置中,伴随拉门体11的开闭操作,拉门体11沿导轨12的轨道主体122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此时,因为振动防止辊112限制了拉门体11的下部前后方向振动,所以拉门体11圆滑地进行开闭动作。另外,开操作后的拉门体11沿轨道主体122的倾斜向闭方向自动移动。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自闭拉门装置,可圆滑化拉门体11的开闭动作,可使开操作后的拉门体11自动向闭方向移动。
这里,当装配导轨12时,首先在打开检修盖115的开口部A的对角位置上设置导轨12,并从门底部侧竖设框18、18间向拉门体容纳部B的上部插入导轨12的门底部侧端。
接着,使导轨12的门底部侧端的背面抵接上框12的垂直装配边16a的面(图5的α),并且,在垂直装配边16a面上滑动,直到导轨12的门底部侧端的下面抵住第1水平支撑边16b1的端缘(图5的β),之后,抬起导轨12的门端侧,装载在水平支撑边16b2上。之后,使轨道支台121的门底部侧端面移动,直到抵住台座板141的门端侧,用螺钉125连结固定轨道支台121的门端侧半部。
通过这种作业步骤,在实施方式1的自闭拉门装置中,可容易地将导轨12装配固定在正规的位置上。另外,可以相反的步骤来取下导轨12。必要时,通过仅边使导轨12的固定部位(门底部侧端)抵接垂直装配边16a(垂直引导面)和水平支撑边16b(水平引导面)边插入壁内,自动引导到固定位置,所以即使在金属托架14设置在壁内最深处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固定导轨12。
图7和图8表示变更导轨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这里,吊持拉门体11的导轨101在全长临近开口部A的开口宽度内的位置上被分割,被分割成从拉门体容纳部B的上方跨过开口部A的上方一部分设置的壁内导轨101a、和设置在开口部A的开口宽度内的开口导轨101b。
壁内导轨101a比包含开口部A和检修盖115部分的空间的对角尺寸L1短。壁内导轨101a与上述导轨12相同,将门底部侧端部嵌入金属托架中,在临近开口部的部位螺钉固定门端侧。
另外,导轨101通过改变轨道支台102与轨道主体103的分割位置,分割后的轨道彼此的接合变容易,使接合部的强度提高。
导轨12与金属托架14的固定部位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是可定位固定导轨12的门底部侧部位的结构,其形状或将任一部件设为嵌入、被嵌入侧是自由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倾斜轨道式自闭闭锁型上吊式拉门,但不用说,也可适用于其它形式的自动闭锁型上吊式拉门(例如使轨道水平、另外设置使拉门体向闭锁方向自闭的装置的拉门)。
(实施方式2)根据图9-图17所示实施方式2的自闭拉门装置具备拉门体21,沿导轨23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吊持,以开闭未图示的建筑物开口部;设置在建筑物开口部的基座上以限制拉门体21下部振动的作为振动防止装置的振动防止辊24;使拉门体21向闭方向移动的特定自闭装置26;和在将移动到全开位置的拉门体21保持在停止状态的同时、可解除该保持状态的特定的全开保持装置27。该全开保持装置27在制动拉门体21的同时将其保持在停止状态,同时,缓慢解除该保持状态。
如图9所示,在拉门体21的上部,在左右端部附近配置并固定在悬挂辊22、22,拉门体21经悬挂辊22、22沿导轨23(参照图11)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吊持。在拉门体21的门底部侧相临的基座面中突出设置振动防止辊24,当拉门体21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时,可在整个区域中限制拉门体21的下部前后方向的振动。
这里,在拉门体21的门端侧的上部,在比悬挂辊22靠内侧配置并经L型固定件26a装配自闭装置26。另外,在拉门体21的门端侧的上部,在比悬挂辊22靠外侧配置装配全开保持装置27。
自闭装置26如图12所示,以轴263为转动轴,将带沟滑轮262可转动地支撑在壳体261的内部。固定其一端部265后将引线264卷绕在带沟滑轮262中。在该引线264从带沟滑轮262延伸出的另一端部,通过安装护挡止铁267,形成拉挂环266,该拉挂环266被固定在设置在拉门体21的门端侧上框中的固定销29(参照图11)中。
在带沟滑轮262与轴263之间,伸展设置发条状弹簧268。该弹簧268在伴随引线264的拉出、通过带沟滑轮262的旋转来蓄势的卷绕方向上,将一端269固定在带沟滑轮262上,另一端260固定在轴263上。
在这种自闭装置26中,当沿开方向(图11的左方向)操作拉门体21并移动时,从带沟滑轮262中拉出引线264,带沟滑轮262沿图1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与之联动地蓄势弹簧268。之后,当解除向开方向操作拉门体21的操作力时,带沟滑轮262通过弹簧268的蓄势力向图1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卷起引线264,从而拉门体21向闭方向自动移动。
全开保持装置27如图10、图11所示,具备在端部旋转自由地枢支橡胶辊27h的杆状动作体27a;经销27f2将该动作体27a的基端部枢支在上端部的装配框27c;经销27f1将下端部枢支在该装配框27c的下端部的圆筒27e;通过从圆筒27e向上方延展、经销27f3将端部枢支在动作体27a的弯曲部上以使动作体27a倒伏的圆筒棒27g;一体形成于装配框27c中的逆L字形的装配片27d;和将位于倒伏姿势的动作体27a的端部橡胶辊27h向上方引导并保持的逆U字形的保持体27b。
在拉门体21的门底部侧上端面开口装配框27c的容纳空间28,将装配片27d拧在容纳空间28的周围的拉门体21的上端面中,使装配框27c容纳在该容纳空间28内。另一方面,保持体27b在拉门体21移动到全开位置时,将位于倒伏姿势的动作体27a的端部橡胶辊27h向上方引导并在能保持的位置装配在上框侧。
如图13、图14所示,在固定在圆筒棒27g的基端后自由滑动地嵌合在圆筒27e内的活塞27i中,穿设连通区分成上下的圆筒27e内的上室27e1和下室27e2的连通孔27j和辅助连通孔27m。另外,在连通孔27j中设置允许动作油从下室27e2向上室27e1流通、并阻止动作油反方向流通的球阀27k。另外,在圆筒27e的下室27e2中,插入向上室27e1侧对活塞27I施力的线圈状的恢复弹簧27l,通过该恢复弹簧27l的施力,圆筒棒27g伸展,将动作体27a保持在倒伏姿势。
在如此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自闭拉门装置中,伴随拉门体21的开闭操作,拉门体21沿导轨23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此时,因为由振动防止辊24限制拉门体21的下部前后方向的振动,所以拉门体21圆滑开闭动作。另外,开操作后的拉门体21因自闭装置26而自动向闭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实施方式2的自闭拉门装置,可圆滑化拉门体21的开闭动作,可使开操作后的拉门体21自动向闭方向移动。
这里,当将拉门体21开操作到全开位置时,在拉门体21抵接到门底部侧竖设框之前,从拉门体21的门底部侧上端部以倒伏姿势突出的动作体27a的端部上枢支的橡胶辊27h被装配在上框侧的保持体27b向上方引导,动作体27a立起(参照图13、图14)。即,通过拉门体21的开操作力,橡胶辊27h抵接于保持体27b时,向动作体27a施加以销27f2为支点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矩,经销27f3,向下方压动圆筒棒27g。因此,下室27e2内的动作油通过连通孔27j和辅助连通孔27m流入上室27e1内,活塞27i在压缩恢复弹簧27l的同时,向下室27e2侧缓慢移动。结果,动作体27a缓慢立起,橡胶辊27h缓慢向上方移动,以嵌入状态支持保持体27b。这样,吸收将拉门体21开操作到全开位置时的冲击,防止拉门体21回弹,拉门体21静止地停止在全开位置上。
由拉出引线264来蓄势的自闭装置26的发条状弹簧268的蓄势力,向由全开保持装置27以停止状态保持在全开位置上的拉门体21作用向闭方向的拉伸力,向动作体27a作用返回倒伏姿势的旋转力矩。另外,由圆筒27e的下室27e2内的恢复弹簧27l的恢复力向上室27e1侧压动活塞27i,所以经圆筒棒27g向动作体27a作用返回倒伏姿势的旋转力矩。
这里,当活塞27i向上室27e1侧上升移动时,因为连通孔27j被球阀27k塞住,所以上室27e1内的动作油仅通过辅助连通孔27m流到下室27e2内。因此,与向下室27e2侧下降移动的情况相比,活塞27i进一步向上室27e1侧上升移动。结果,与从倒伏姿势立起的情况相比,动作体27a进一步从立起姿势倒伏,在橡胶辊27h脱离保持体27b之前的规定延迟时间内,拉门体21被保持在停止在全开位置上的状态。之后,一旦经过规定延迟时间后橡胶辊27h脱离保持体27b时,拉门体21因自闭装置26开始向闭方向移动。
这里,将拉门体21保持在全开位置上的规定的延迟时间的设定和调整可通过用设置在活塞27i中的辅助连通孔27m的通路截面积的大小调整动作油的流量、或向其中加入动作油的粘性、恢复弹簧27l的施力和自闭装置26的拉伸力等的综合作用来进行。例如,在将动作油的粘性、恢复弹簧27l的施力和自闭装置的拉伸力设为恒定的情况下,若增大辅助连通孔27m的通路截面积,则可将延迟时间设定得短,相反,若减小辅助连通孔27m的通路截面积,则可将延迟时间设定得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一般优选将延迟时间设定在约6秒左右。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闭拉门装置,可通过全开保持装置27来吸收开操作到全开位置时拉门体21的冲击,防止拉门体21回弹,同时,在全开位置上,以规定延迟时间将拉门体21保持在停止状态。因此,在将本实施方式的自闭拉门装置适用于医院等出入口的情况下,身体障碍者、坐轮椅的人或拿重物的人等可在拉门体21全开位置时以足够的延迟时间容易且安全地通过出入口。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闭拉门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可廉价提供。并且,因为自闭装置26和全开保持装置27可容易地装配在已设的拉门装置上,所以可将已设的拉门装置容易作为自闭拉门装置。
另外,设置在全开保持装置27的圆筒27e内的恢复弹簧27l优选向上室27e1侧对活塞27i施力,例如图16和图17所示变形例那样设置在上室27e1内。在图16和图17所示变形例中,设置在圆筒27e内的上室27e1内的恢复弹簧27l向下室27e2侧对活塞27i施力,使动作体27a变为立起状态。
在该变形例中,为了在拉门体21的全开位置上使动作体27a脱离保持体27b,优选将恢复弹簧27l的复原力设定得比自闭机构26的发条状弹簧268的蓄势力弱。另外,作为在拉门体21处于全开位置以外的情况下使动作体27a倒伏的部件,在作为圆筒27e的下端部与装配框27c的下端部的枢接点的销27f1、作为装配框27c的上端部与动作体27a的基端部的枢接点的销27f2、和作为圆筒棒27g的前端部与动作体27a的弯曲部的枢接点的销27f3这3点中,在连结销27f1与销27f3的一直线上的盲点位置上销27f2超过右侧时,将动作体27a保持在倒伏姿势。
(实施方式3)根据图18-图25所示实施方式3的自闭拉门装置具备拉门体31,沿导轨33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吊持,以开闭建筑物开口部;设置在建筑物开口部的基座上以限制拉门体31下部振动的作为振动防止装置的振动防止辊320;使拉门体31向闭方向移动的特定自闭装置34;和在将移动到开方向的中途位置的拉门体31保持在停止状态的同时、可解除该保持状态的作为中间停止机构的特定的自由停止机构C。
如图18所示,拉门体31经由长条部件构成的吊持部32吊持在导轨33上,沿导轨33向左右方向自由开闭移动。另外,在拉门体31的门底部侧相临的基座面中突出设置振动防止辊320,当该拉门体31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时,在整个区域中限制拉门体31的下部前后方向的振动。另外,在建筑物开口部的门端侧的上方,配置使开操作后的拉门体31向闭方向自动移动的自闭装置34,在吊持部32的门端侧端部的上部,配置将移动到开方向中途位置的拉门体31保持在停止状态的自由停止机构C。另外,也可采用平缓倾斜状的导轨来作为代替自闭装置34的自闭机构。
图19是表示吊持部32与导轨33的装配状态的侧面图,为了说明方便,省略自由停止机构的图示。这里,吊持部32具备附设于拉门体31上端的拉门侧吊钩35、和经插入销36将拉门侧吊钩35吊持在形成于下端部的挂钩状固定部中的轨道侧吊钩37。轨道侧吊钩37是向建筑物开口部的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部件,在该轨道侧吊钩37的侧部固定滑动轨道38。
在建筑物开口部上方的躯体侧设置轨道支承部件39。该轨道支承部件39具有截面呈コ字形的长条状导轨安装部件390,导轨33固定在该导轨安装部件390中。另外,在滑动轨道38与导轨33之间插入多个球状轴承部件,滑动轨道38沿导轨33自由移动。
另外,吊持部32与导轨33的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也可通过拉门体32在吊持状态下向左右方向移动来开闭开口部,例如通过设置在吊持部中的多个引导辊在导轨上转动,拉门体32发生移动。
这里,参照图20-图22来说明自由停止机构C的结构。如图21所示,在轨道侧吊钩37的上方突出设置装配托架310,该装配托架310中装配板311延伸设置在开口部的门端侧,自由停止机构C经这些装配托架310和装配板311设置在拉门体31中。
自由停止机构C具有配有第一轴313的第一制动部件312、配有第二轴314的第二制动部件315、和连结第一轴313和第二轴314的链接部件316。第一制动部件312为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相对装配板311突出设置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313相对装配板311突出设置,在第一轴313中包围设置固定第一制动部件312,以在端部剩余余端部。第一制动部件312是由弹性橡胶构成的弹性部件。
第二制动部件315是短筒状的辊状部件,由金属或树脂等硬性部件形成,不会弹性变形。第二轴314相对第一轴313平行状延伸,在第二轴314中自由旋转地包围设置第二制动部件315,以在端部剩余余端部。另外,在第二制动部件315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向周面实施滚花加工,增大摩擦系数。
链接部件316是扇形扩展的扇形振子部件,以在第一轴313的余端部稍有空隙(间隙或槽)317的状态轴支上端侧。第二轴314的余端部固定在链接部件316的面部,第二制动部件315经链接部件316相对第一轴313自由摇动地吊持。振子状的链接部件316的下端侧从导轨安装部件390的上端平面部390a向下方延伸。
在拉门体31移动时,第二制动部件315相对第一制动部件312的正下方偏位到移动方向后方侧,振子状的链接部件316变为倾斜状。在该状态下,第一制动部件312与第二制动部件315的周面留有些许间隙并相对,第二制动部件315以在移动方向上自由的状态接触导轨安装部件390的水平状平面部390a。
在如此构成的实施方式3的自闭拉门装置中,伴随拉门体31的开闭操作,拉门体31沿导轨33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此时,因为由振动防止辊320限制拉门体31的下部前后方向的振动,所以拉门体31圆滑地进行开闭动作。另外,开操作后的拉门体31因自闭装置34而自动向闭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实施方式3的自闭拉门装置,可圆滑化拉门体31的开闭动作,可使开操作后的拉门体31自动向闭方向移动。
这里,参照图23-图25来说明自由停止机构C的作用。图23示出拉门体31移动使开口部开放时的自由停止机构C,图中的箭头表示拉门体31的移动方向。图24表示从图23的状态开始,停止拉门体31的开操作,手离开拉门体31时拉门体31停止的状态下的自由停止机构C。图25表示拉门体31向闭方向移动以闭锁开口部时的自由停止机构C,图中的箭头表示拉门体31的移动方向。
在图23的状态下,第二制动部件315经链接部件316相对第一轴313自由摇动,在拉门体移动时,第二制动部件315相对第一制动部件312的正下方偏位到移动方向后方侧,第二制动部件315在移动方向上自由的状态下接触平面部390a。在拉门体31移动时,第二制动部件315自由旋转,同时,第二制动部件315摇动,离开平面部390a,所以可避免与平面部390a的摩擦,在移动方向上自由,不妨碍拉门体31的移动。
并且,链接部件316以相对第一轴313具有槽317的状态、即稍有间隙或空隙的状态下被轴支(因振子状链接部件17的自重,如图23所示,在第一轴313的下方侧形成间隙317),在设置于链接部件316中的第二制动部件315的周面与第一制动部件312的周面之间形成些许间隙。换言之,因为在第一制动部件312的周面与第二制动部件315的周面之间有间隙,所以第二制动部件315的周面不会被压接到平面部390a上。这样,在拉门体31向开方向移动时,第二制动部件315在自由状态下接触平面部390a。
若从该状态下停止拉门体31的移动并移开手,则拉门体31会因自闭装置34而向闭方向移动,但此时如图24所示,设置在拉门体31上端部的第一制动部件312向闭方向稍移动以搭在第二制动部件315上,第一制动部件312与第二制动部件315的周面彼此压接,通过压入第一制动部件312,将第二制动部件315的周面压接在平面部390a中,限制拉门体31向闭方向移动。因此,若在任意位置中断拉门体31的开操作,则该位置下自由停止机构C动作,拉门体31停止。
如图24所示,在任意位置使拉门体31停止的状态下,拉门体31向开方向的移动是自由的,若用手拉拉门体31轻轻拉向开方向,则第一制动部件312向开方向移动,第二制动部件315从被夹持在第一制动部件312与平面部390a之间的状态下释放,可再次使拉门体31开放动作。
若从图24所示在任意位置使拉门体31停止的状态向闭方向拉拉门体31,则如图25所示,边进一步按压压缩第一制动部件312,边搭在第二制动部件315上,振子状的链接部件316摇动,变为向拉门体31的闭锁方向后方倾斜的状态,第二制动部件315位于比第一制动部件312的正下方还开放的方向(即移动方向后方侧)。因此,在该状态下,自由停止机构C在拉门体31的闭方向上为自由状态,通过自闭装置34,拉门体31向闭方向移动,闭锁开口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闭拉门装置,因为在移动到开方向任意中途位置之前的拉门体31在该中途位置被保持在停止状态,所以在例如拿重物通过或从轮椅通过建筑物开口部等情况、即使在拉门体的开闭操作困难的状况下,也可容易且安全地通过建筑物开口部。
(实施方式4)根据图26和图27所示实施方式4的自闭拉门装置具备拉门体41,沿导轨42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吊持,以开闭建筑物开口部D;设置在开口部D的基座上以限制拉门体41下部振动的作为振动防止装置的振动防止辊43;在将移动到全开位置的拉门体41保持在停止状态的同时、可解除该保持状态的特定的全开保持机构416;和将移动到闭方向的拉门体41制动在全闭位置上的同时使之停止的全闭制动装置480。导轨42以倾斜姿势设置,以构成使拉门体41向闭方向移动的自闭机构。
如图26所示,实施方式4的自闭拉门装置具备形成建筑物开口部D的同时、在临近开口部D的门底部侧的建筑物壁内部形成拉门体容纳部(在开口部开放时拉入拉门体并容纳的空间)的拉门框45,拉门体41沿固定在该拉门框45上部的导轨42向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开闭设置在建筑物壁中的开口部D。
拉门体41经设置在其上部的悬挂辊411、411吊持在导轨42上,从作为振动防止装置突出设置于开口部D的基底面中的振动防止辊43中厚度方向的内侧引导拉门体41的下部,从而限制前后方向的振动。将该振动防止辊43突出设置在对应于拉门体41的门底部侧的开口部D的门底部侧的基座面中,以在拉门体41的开闭移动的整个区域中限制该下部振动。
这里,拉门框45由立设在开口部D左右的门端侧竖设框47和门底部侧竖设框48、立设在拉门体容纳部最背面(图26的右端)的壁内竖设框49、和连结这些框的上部的上框46构成,整体构成为向下开口的大致E字形。另外,上框46形成为从水平边46a和垂直边46b看截面大致为逆L字形,在垂直边46b上装配导轨42或后述的全开保持装置416。
另外,在面对上框46的垂直边46b的位置(进深方向的前侧),在开口部D的上方(门端侧竖设框47和门底部侧竖设框48之间),安装可取下的检修盖415。
开口部D的周围建筑物的壁面是称为轻钢隔墙的隔墙,具有将壁材(石膏板)K铺到立设于基座与天井间的壁骨材(未图示)的两面上的结构。拉门体容纳部的(进深方向的)前后面和开口部D上方的垂直边6b的后面也与周围的壁面一样铺贴到壁材K,形成不能进行内部检修的结构。
导轨42由截面大致为コ字形的轨道支台421、固定在该轨道支台421的垂直面上的截面大致为J字形的轨道主体422构成。该导轨42将门底部侧的端部插入固定在垂直边46b上的金属托架44中使之固定,用螺钉拧住位于开口部D上方的门端侧的部位(取下检修盖415后可作业的部位),由此装配到垂直面46b上。
导轨42在手不能碰到开口部D和取下检修盖415时的开口的壁内不用螺钉等进行装配,仅将门底部侧的端部插入金属托架44中,可不取下门端侧的部位的螺钉,仅通过将整体拉出到门端侧就可取下。在该导轨42中,轨道主体422使整体沿门底部侧高、门端侧低的长度方向倾斜来装配在轨道支台421上,拉门体41因轨道主体422的倾斜和拉门体41的自重而向闭方向移动。
全开保持装置416由装置主体416a和舌片状板簧片416b构成,通过使后述装配在拉门体41门端侧的被保持件417的辊体417b抵接板簧片416b的倾斜面416d上并进行固定,将拉门体41保持在全开位置上。该全开保持装置416位于开口部D的上方(门端侧竖设框47和门底部侧竖设框48之间)检修盖415的里侧,并接近门底部侧竖设框48装配在拉门框45上(具体而言为上框46的垂直边46b上)。
在全开保持装置416的装置主体416a中内置用布线软线416c从设置在建筑物中的未图示火灾报警设备电连接的未图示的电磁螺线管机构,火灾时,接受来自火灾报警设备的火灾信号,通过电磁螺线管动作,板簧片416b上移,解除被保持件417的固定,拉门体41自动闭锁。布线软线416c从火灾报警设备通过配置到建筑物主体中的电气布管,再从穿设于门端侧竖设框47中的未图示的布管孔引入拉门框45内,连接于全开保持装置416。
这里,考虑全开保持装置416利用可取下的导轨42,如以前那样装配在门袋部的最深部(导轨42的门底部侧端部)上,但因为取下导轨42时布线软线416c成为障碍,所以不能用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布线软线的全开保持装置中。
所述被保持件417由截面大致为逆L字形的装配板417a、和固定在该装配板417a上边的辊体417b构成,在拉门体41移动到全开位置时,使之定位后装配于拉门体41上,使辊体417b抵接于倾斜面416d。具体而言,作为拉门体41的门端侧,利用门端侧的悬挂辊411装配在全开时在开口部D上牵引剩余的门端侧牵引剩余部41A的上方,至少在拉门体41的全开位置上,从倾斜面417d装配辊体417b,使其位于门底部侧上。
另外,将全开制动装置480装配在拉门体41上,通过啮合轴支在该全闭制动装置480上的副齿轮481、设置在导轨42中的开、闭齿条体482、483,在全开和全闭附近,制动力作用于拉门体41的行走上,减轻了拉门体41与拉门框45的冲击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闭拉门装置中,伴随拉门体41的开闭操作,拉门体41沿导轨42的轨道主体422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此时,因为振动防止辊43限制了拉门体41的下部前后方向振动,所以拉门体41圆滑地开闭动作。另外,开操作后的拉门体41沿轨道主体422的倾斜向闭方向自动移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闭拉门装置,可圆滑化拉门体41的开闭动作,可使开操作后的拉门体41自动向闭方向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闭拉门装置被称为利用构成导轨42的轨道主体422的倾斜与拉门体41的自重使拉门体41自动向闭方向移动的所谓倾斜轨道式,但例如也可使用利用发条使拉门体41强制向闭方向移动的专用自闭装置。
(实施方式5)根据图28-图32所示实施方式5的自闭拉门装置具备拉门体51,沿导轨54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吊持,以开闭建筑物开口部;设置在建筑物开口部的基座上以限制拉门体51下部振动的作为振动防止装置的振动防止辊57;使拉门体51向闭方向移动的特定自闭装置53;和在将移动到开方向的中途位置的拉门体51保持在停止状态的同时、可解除该保持状态的特定的中间停止机构510。
如图28所示,在拉门体51的上部,将悬挂辊52、52配置固定在左右端部附近,经悬挂辊52、52沿导轨54(参照图30、图31)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吊持拉门体51。在拉门体51的门底部侧相临的基座面中突出设置振动防止辊57,当该拉门体51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时,在整个区域中限制拉门体51的下部前后方向的振动。
这里,在拉门体51的门端侧的上边51a中,靠悬挂辊22外侧配置装配中间停止装置510,在靠悬挂辊22内侧配置装配自闭装置53。另外,图中符号55表示拉门开闭用手柄,符号56表示中间停止装置510的操作装置。
如图30所示,装配在应构成中间停止装置510的拉门体51上的外筒511为圆筒状,方板状的上盖512向其上方伸出,突出拉门上边51a地一体装配。在外筒511的中心部、即外筒511的上盖512、底板513、隔板514的中心部穿设贯穿孔(未图示),滑动棒521上下移动自由地嵌合在该贯穿孔中。在滑动棒521的上端向上固定转动自由地轴支辊轴522的U字形托架523,在辊轴522上固定用例如聚亚胺脂树脂等橡胶质弹性材料覆盖周面的偏心辊524。
将总是向上方按压滑动棒521地施力的弹簧525卷绕在滑动棒521上,该弹簧525的一端被固定在滑动棒521上,另一端被支撑在隔板514上。在隔板514的下方配置制动板516。该制动板516的一端由销513a固定支撑在底板513侧,并且,由弹簧518始终向上方施力。另外,在该制动板516的中央,以椭圆或大致圆形等适当形状穿设尺寸为滑动棒521可上下移动的制动孔517。
制动板516始终为接受弹簧518的施力后以销513a侧为支点向上移动的制动姿势,在该状态下,制动孔517通过嵌入到滑动棒521中来固定,向通过弹簧525向上移动的滑动棒521的向上移动提供制动。另外,当制动板516推移为大致水平状的姿势时,制动孔517的内周面产生的摩擦阻抗急剧减少,解除制动作用,由此允许滑动棒521自由向下移动。
在拉门体51的手到达的适当位置上,自由旋转地设置手柄轴561。在该手柄轴561中固定操作装置56用的手柄562、引线519的固定板563和恢复弹簧564,仅在操作手柄562时经固定板563拉下引线519,一旦手离开,则恢复到原始状态。
另外,将引线519的上端连结于制动板516的端部,在如上所述拉下引线519的情况下,制动板516向下移动,解除制动板516对滑动棒521的制动作用,滑动棒521受到弹簧525的施力后向上移动。
在如此构成的实施方式5的自闭拉门装置中,伴随拉门体51的开闭操作,拉门体51沿导轨54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此时,因为由振动防止辊57限制拉门体51的下部前后方向的振动,所以拉门体51圆滑地开闭动作。另外,开操作后的拉门体51因自闭装置53而自动向闭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实施方式5的自闭拉门装置,可圆滑化拉门体51的开闭动作,可使开操作后的拉门体51自动向闭方向移动。
这里,参照图30-图32来说明中间停止机构510的作用。当通过把手55的操作使位于全闭位置的拉门体51向开方向移动时,悬挂辊52在导轨54上转动。这里,因为偏心辊524在通常情况下如后所述位于离开导轨下面54a的位置上,所以拉门体51无障碍地向开方向移动。并且,因为自闭装置53(省略机构的详细说明)动作,所以不使手离开把手55,拉门体51自动向闭方向移动。此时,偏心辊524因自重而变为长径部朝向铅直方向(参照图32(A)的通常姿势)。
在拉门体51向开闭方向的移动中途,在想使拉门体51停止的情况下,使操作装置56的手柄562反抗弹簧564转动。此时,固定板563沿向下方拉下引线519的方向运动,由此,制动板516反抗弹簧518向下移动,解除制动(固定)作用,所以滑动棒521受到弹簧525的施力后被压起,直到偏心辊524抵接导轨下面54a。
此时,偏心辊524位于上方的短径部抵接于导轨下面54a(参照图32(B)的制动时),拉门体51受到自闭装置53的自闭作用,但因为偏心辊524因弹簧525被按压到导轨下面54a上引起的摩擦阻抗超出该自闭力,所以拉门体51在移动中途的中间位置停止。
接着,在使停止在开闭方向的中间位置上的拉门体51向闭方向移动(或再向开方向移动)中,通过把手55的操作,向闭方向(或开方向)稍拉操作拉门体51。即,在拉门体51停止在开闭方向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偏心辊524如图32(B)的制作时所示那样,最短径部位与导轨下面54a抵接,所以当在该状态下拉操作拉门体51时,偏心辊524转动,其长径侧与导轨下面54a抵接(参照图32(C)微动时),滑动棒521以固定保持在制动板516上的状态(仅限制向上移动的状态)不变地逐渐下降。
另外,在转动偏心辊524、其最长径部抵接于导轨下面54a的状态开始(参照图32(D)的微动时),若稍超出,则偏心辊524离开导轨下面54a,同时,因自重(也称为惯性作用),以辊轴522为支点转动,最短径部为与导轨下面54a相对的状态(参照图32(E)的通常姿势)。另一方面,滑动棒521变为限制从最下降位置向上移动的状态,恢复到上述通常姿势(参照图32(A)的通常姿势),由此,若手离开把手55,则拉门体51因自闭装置53自动向闭方向移动。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拉门体51停止在开闭方向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仅操作手柄562,使偏心辊524按压到导轨下面54a上,就可使拉门体51停止在任意中心位置上。并且,在使暂时停止的拉门体51自闭时,不必进一步的杆操作等,仅通过向闭方向轻拉操作拉门体51等自然操作,拉门体51就可再次开始自闭动作。
因此,显著改善了自闭的拉门体51在中途位置的停止和其解除操作,操作性好。并且,在解除中途位置的停止的情况下,偏心辊524因自重转动后离开导轨下面54a,并被维持在该状态下,所以中途位置上的停止的解除动作确实,可防止因为解除不充分而阻碍拉门体51的自闭动作等缺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由弹性体构成制动板516自身,则可省略弹簧525。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闭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拉门体,沿导轨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吊持,以开闭建筑物开口部;使该拉门体沿关闭方向移动的自闭机构或自闭装置;和设置在建筑物开口部的基底上以限制所述拉门体下部振动的振动停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闭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倾斜状态设置所述导轨,使所述拉门体因自重而沿关闭方向移动,由该导轨构成所述自闭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闭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全开保持装置或全开保持机构,在将移动到全开位置的所述拉门体保持在停止状态的同时,可解除其保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闭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开保持装置构成为在制动所述拉门体的同时将其保持在停止状态,并同时缓慢解除其保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闭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中间停止装置或中间停止机构,在将移动到开方向中途装置的所述拉门体保持在停止状态的同时,可解除其保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闭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全闭位置制动沿闭方向移动的所述拉门体的同时使之停止的全闭制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闭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容纳沿开方向移动的所述拉门体的拉门体容纳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拉门体的开闭动作平滑、可自动沿闭方向移动开操作后的拉门体的自闭拉门装置。伴随拉门体(11)的开闭操作,拉门体(11)沿导轨(12)向左右方向开闭移动,此时,因为拉门体(11)下部的前后方向振动被振动防止部件(112)限制,所以拉门体(11)平滑开闭动作。另外,开操作后的拉门体(11)沿以构成自闭机构的方式以平缓倾斜状态设置的导轨(12)向闭方向自动移动。
文档编号E05F1/04GK1676847SQ20041003092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
发明者江岛重刚, 山本雄治 申请人:三和卷帘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