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门把手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门的配件,具体是一种门把手。
2、由于锁装的螺丝21、31全部是外露式,看起来较不协调,且日久螺丝21、31全部生锈了,那就更不雅观,会破坏整个门面的美观。
3、所用的螺丝21、31较为短小,久而久之容易松动,尤其当锁装在厚重的高级门上,其结构较不稳固。
4、所设成对的穿孔11,若是设在玻璃门上,必需格外小心施工,因两孔之间的距离太窄的缘故,较易产生裂痕。
因此,本案的发明人深知前述现有的结构所衍生的种种缺失问题,於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再不断继续研发及改良,致有本实用新型的开发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门把手,包括有门内把手与门外把手,由两螺丝及若干垫体锁定安装在门扇的上、下部预设的穿孔处,其特征在于该垫体,每一垫体前端构成挡缘部,可将穿孔完全遮盖住,垫体中心为一穿孔;该门内把手,于上下预定处设有沉头孔,相对于沉头孔的另端则制有阶孔,可供垫体的前端匹配插入配合;该门外把手,于上下预定处则设有相对的螺纹深孔,在螺纹深孔入口端为一阶孔,籍由阶孔亦提供垫体的前端匹配插入配合;其连接关系是由螺丝自门内把手的沉头孔穿入,经垫体的穿孔及门扇的穿孔,再穿过位于门内垫体的穿孔,锁入门外把手的螺纹深孔而连接门内与门外把手;以及于各沉头孔处置有塞盖匹配塞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是是由于在门把手上采用沉头孔设计,再配合塞盖塞堵,使全部锁装的螺丝皆为隐藏而不外露,使其在美感上优异于现有门把手,且结构简单,只需在门上制设两个穿孔,所用的元件较现有可省略许多,更可省去许多繁琐组装步骤,制作成本大为降低,且整体结构也更加坚固耐用。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可装设在铝门、琉璃门及大型玻璃门上使用。
11 穿孔2 内门把手21 螺丝3 外门把手31 螺丝本实用新型部分4 门扇41 穿孔5 门内把手51 沉头孔52 阶孔6 门外于手61 螺纹深孔62 阶孔7 螺丝8 垫体81 挡缘部82 穿孔9 塞盖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门把手的立体分解图主要是在门扇4的上下部预定处设有穿孔41,以提供门内把手5与门外把手6配合两螺丝7及若干垫体8做相对锁制安装;每一垫体8前4是为挡缘部81,可将穿孔41完全遮盖住,而垫体8中心为一穿孔82。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门把手的组合剖视图。于门内把手5上下预定处设有沉头孔51,相对于沉头孔51的另端则制有阶孔52,可供垫体8的前端匹配插入配合;而门外把手6则设有相对的螺纹深孔61,在螺纹深孔61入口端为一阶孔62,籍由阶孔62亦提供垫体的前端匹配插入配合,再籍由螺丝7依序由门内把手5的沉头孔51穿入,经垫体8的穿孔82及门扇4的穿孔41,再越过位于门内垫体8的穿孔82,进而锁入门外把手6的螺纹深孔61,其可锁装完成。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门把手的组装位置示意图。再者,可在各沉头孔51处籍由塞盖9成匹配塞设配合,使螺丝7完全不外露,进而达到美观的效果,另外,沉头孔51亦可制成各式几何形状,使能与塞盖9做多样的组合变化,而这为一般的技术置换,本案仅作简要说明。
综上所陈,当知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已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符合新型专利要件。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的范围。即几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门把手,包括有门内把手与门外把手,由两螺丝及若干垫体锁定安装在门扇的上、下部预设的穿孔处,其特征在于该垫体,每一垫体前端构成挡缘部,可将穿孔完全遮盖住,垫体中心为一穿孔;该门内把手,于上下预定处设有沉头孔,相对于沉头孔的另端则制有阶孔,可供垫体的前端匹配插入配合;该门外把手,于上下预定处则设有相对的螺纹深孔,在螺纹深孔入口端为一阶孔,籍由阶孔亦提供垫体的前端匹配插入配合;其连接关系是由螺丝自门内把手的沉头孔穿入,经垫体的穿孔及门扇的穿孔,再穿过位于门内垫体的穿孔,锁入门外把手的螺纹深孔而连接门内与门外把手;以及于各沉头孔处置有塞盖匹配塞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门把手,是藉由门扇的上、下部所设穿孔,提供门内把手与门外把手配合螺丝及数垫体安装在门上;垫体前端制有挡缘部,可将穿孔遮盖住,垫体中心为一穿孔,于门内把手上下处设有沉头孔,相对于沉头孔的另端则制有阶孔,可供垫体的前端匹配插入配合;而门外把手则设有相对的螺纹深孔,在螺纹深孔入口端为一阶孔,藉由阶孔亦提供垫体的前端匹配插入配合,以螺丝依序由门内把手的沉头孔穿入,经垫体的穿孔及门扇的穿孔,再越过位于门内垫体的穿孔,进而锁入门外把手的螺纹深孔,并在各沉头孔处藉由塞盖成匹配塞设配合,使螺丝完全不外露,使其在美感上优异于现有门把手,且结构简单、坚固,造价低。
文档编号E05B1/00GK2591134SQ0229343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0日
发明者施江豪 申请人:施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