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铰链片体的改良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应用于门框与门体组合上的铰链片体,特别涉及一种铰链片体的结构改进。
这种铰链片体2,连接片体24与二内置以弹性元件231的中空辊卷部23在制造组装过程中,因其将二连接片体24、24’以厚度较薄的金属板片自其约中央一侧直接辊卷成中空状的辊卷部23,令该连接片体24自辊卷部23两侧片体形成一长一短状的片体241、241’、242、242’,进将该二连接片体24、24’,呈相对搭接状,而使该二连接片体24、24’呈较短边的片体242、242’适皆位于该二长边的片体241、241’中间(约形成三片连接片体24、24’的厚度),整个呈搭接状的长、短边片体以点焊方式而将其焊接形成一连接片体24,最后形成可将二内置弹性元件231、231’的中空辊卷部23及位二辊卷部23、23’中央处的连接片体24、24’焊固成一体的效果。使得因整个中空辊卷部23、23’及系以较薄的金属板片所辊卷而成,再加上其整个提供二中空辊卷部23、23’间连接的连接片体24、24’,亦须以搭接方式接合后再对该等以厚度较薄的金属片体采用点焊方式焊结,使得最初在制造组装上显得相当繁杂;而且,当中空辊卷部23、23’内的弹性元件,因两边的扭力不平均时或往复使用一段时间时,再加上门体4的重量,导致因连接片体24、24’容易自其搭接部产生严重裂开。
参阅
图1、图3、图4所示另外,为改善连接片体24、24’焊结后的结构强度,也有人改良了连接片体24、24’,即将二连接片体24、24’在同样以厚度较薄的金属板体制成下,改自其中央直接辊卷成中空状的辊卷部23,令该连接片体24自辊卷部23两侧片体形成等长的片体243、243’、244、244’,进将该二连接片体24、24’呈相对搭接状(亦即形成四片连接片体24、24’的厚度),该整个呈搭接状的长边片体以点焊方式而将其焊接形成一连接片体,最后形成可将二内置弹性元件231、231’的中空辊卷部23、23’及位二辊卷部23、23’中央处的连接片体24、24’焊固成一体的效果。因其整个中空辊卷部23、23’以较薄的金属板片辊卷而成,再加上其整个提供二中空辊卷部23、23’间连接的连接片体24、24’,亦仍须以采搭接方式接合后,再对该等以厚度较薄的金属片体采用点焊方式而焊结在一起情况下,使得最初在制造组装上同样相当繁杂外,当中空辊卷部23、23’内的弹性元件,因两边的扭力不平均时或往复使用一段时间时,再加上门体4的重量,导致同样仍将因连接片体24、24’采以点焊结合方式下,而自其搭接部产生严重的缺裂,仍有待改进。
另一已有技术用于作90°开启的铰链片体2结构,参阅图5所示,其由一可固定于门体4上的外固定片体25、一以单一厚度较薄的金属板体所制成的连接片体26、即一直接以连接片体26自中央辊卷成中空状,供弹性元件271套置的中空辊卷部27所组成,进而提供当连接片体26中央辊卷成中空的辊卷部27后,两侧片体可形成等长片体261、261’,进将该二等长片体261、261’并合而点焊方式将其焊成完整的连接片体26,供其可直接作为习式用于作180°开启的内固定片体使用、而固定于门框3上,使同样藉由中空辊卷部27内的弹性元件271而使铰链片体可作90°的开启操作。
因其整个中空辊卷部27仍以较薄的金属板片所辊卷而成,再加上作为已有技术的内固定片体使用的连接片体26,仍采用点焊方式而焊结在一起,使得最初在制造组装上同样相当繁杂外,当中空辊卷部27内的弹性元件271,因两边的扭力不平均时或往复使用一段时间时,再加上门体4重量,导致仍将因连接片体26采点焊结合方式下,而自其搭接部产生严重的裂开,仍有待改进。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铰链片体的改良结构,包括固定于门框上的内固定片体、固定于门体上的外固定片体、两个内部置有弹性元件的中空辊卷部、及连接片体所组成,该内、外固定片体可藉由中空辊卷部内的弹性元件而向连接片体侧转动,使铰链片体可作180°的开启操作,其特征在于将连接片体以一定厚度的金属片体制成,该连接片体的左、右两侧直接以反向辊制成可供弹性元件套置定位的中空辊卷部,该左、右两侧中空辊卷部分别与弹性元件、内、外固定片体组合而成一完整的铰链结构。
本实用新型铰链片体的中空辊卷部可轻易地与弹件元件、内、外固定片体组合成一完整的铰链结构,达到组装简便、且结构更为坚固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使铰链在最初制作组装上更为容易,且所组成铰链内、外固定片体在分别与门框及门体组合后,当整个门体即使经由多次的往复使用、而藉铰链中空辊卷部内的弹性元件作弹性回复过程中,连接片体可有效保持整个铰链组构的完整性,不致发生铰链自连接片体处裂开的缺陷。
附图2是已有技术作90°开启的铰链结构组合剖面示意图。
附图3是已有技术作180°开启的铰链结构操作示意图。
附图4是另一已有技术作180°开启的铰链结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5是已有技术作90°开启的铰链结构组合剖面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作180°开启的铰链结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作180°开启的铰链结构组合剖面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作180°开启的铰链结构操作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作90°开启的铰链结构组合剖面示意图。
首先,参阅图6、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片体5结构,主要由内、外固定片体51、52、两个其内部置有弹性元件531的中空辊卷部53、以及连接片体54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利用中空辊卷部53内的弹性元件531,配合将内固定片体51固定于门框3上,而外固定片体52系固定于门体4上,使铰链片体5在藉由中空辊卷部53内的弹性元件531而使内、外固定片体51、52向连接片体54侧,即外、内侧对应边自动收合、而使铰链片体5可作180°的开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最主要特征乃在于将连接片体54以一定厚度的金属片体制成,在连接片体54的左、右两侧直接以反向辊制成可提供弹性元件531套置定位的中空辊卷部53,所述的中空辊卷部53即可分别与弹性元件531以及内、外固定片体51、52组合而成一完整的铰链结构,从而达到一整个连接片体54,而不再须经搭接、点焊等程序,即使当整个门体4经由多次的往覆使用,而藉铰链中空辊卷部53内的弹性元件531作弹性回复过程中,整个连接片体54可有效保持整个铰链组构的完整性,不致发生铰链自连接片体处裂开的现象。
再参阅图6、图7、图8所示在整个位二中空辊卷部53间的连接片体54上,前、后呈水平横列设置数条突出状的补强肋541,并使该补强肋541的突出高度恰使内、外固定片体51、52并合于连接片体54可保持平行,使其突出高度可顶掣于内、外固定片体51、52的内侧壁缘上,当铰链片体5藉由中空辊卷部53内置的弹性元件531及连接片体54上所突设的补强肋作用下,使内、外固定片体51、52能平行顶掣于连接片体54上,而不会因中空辊卷部53内置弹性元件53因扭力的不同而产生内、外固定片体51、52不平行对齐的情形。所以由突出状的补强肋541作用,使整个连接片体54结构强度可更佳外,同时更可使铰链片体5能够平行对齐与易组装的效果。
当本实用新型的铰链亦用于作90°开启使用,参阅图9所示一可固定于门体4上的外固定片体52、一以一定厚度的金属片制成的连接片体55、即一直接自连接片体55一侧辊卷成可提供弹性元件561套置定位的中空辊卷部56所组成,而连接片体55一侧未受辊卷段551则亦设以数条突出状的补强肋552,并直接用于作180°开启的内固定片体51使用,而固定于门框3上,进而组成一完整的铰链结构。从而达到整个连接片体55同样不须经搭接、点焊等程序下,即使当门体4经由多次的往复使用、而藉铰链中空辊卷部56内的弹性元件561作弹性回复过程中,整个连接片体55可有效保持整个铰链组构的完整性,而不致发生铰链自连接片体处裂开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铰链片体的中空辊卷部可轻易地与弹件元件、内、外固定片体组合成一完整的铰链结构,达到组装简便、且结构更为坚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除提供整个铰链在最初制作组装上更为容易外,且所组成铰链内、外固定片体在分别与门框及门体组合后,当整个门体即使经由多次的往复使用,在铰链中空辊卷部内的弹性元件作弹性回复过程中,连接片体可有效保持整个铰链组构的完整性,不致发生铰链自连接片体裂开的缺陷。
权利要求1.一种铰链片体的改良结构,包括固定于门框上的内固定片体、固定于门体上的外固定片体、两个内部置有弹性元件的中空辊卷部、及连接片体所组成,该内、外固定片体可藉由中空辊卷部内的弹性元件而向连接片体侧转动,使铰链片体可作180°的开启操作,其特征在于将连接片体以一定厚度的金属片体制成,该连接片体的左、右两侧直接以反向辊制成可供弹性元件套置定位的中空辊卷部,该左、右两侧中空辊卷部分别与弹性元件、内、外固定片体组合而成一完整的铰链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片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在位于两中空辊卷部之间的连接片体上,前、后呈水平横列设置数条突出状的补强肋,并使该补强肋的突出高度恰使内、外固定片体并合于连接片体时保持平行。
专利摘要一种铰链片体的改良结构,包括内、外固定片体、两个内部置有弹性元件的中空辊卷部、以及连接片体,该内、外固定片体可向连接片体侧转动,使铰链片体可作180°的开启操作。该连接片体以一定厚度的金属片体制成,其左、右两侧直接以反向辊制成可供弹性元件套置定位的中空辊卷部,并分别与弹性元件、内、外固定片体组合而成一完整的铰链结构。本实用新型组装简便、结构更为坚固,且所组成铰链内、外固定片体在分别与门框及门体组合后,当整个门体即使经由多次的往复使用,而藉铰链中空辊卷部内的弹性元件作弹性回复过程中,连接片体可有效保持整个铰链组构的完整性,不致发生铰链自连接片体处裂开的缺陷。
文档编号E05C5/02GK2584747SQ0226081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1日
发明者吴建成 申请人: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