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肋陶粒混凝土叠合板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型材,具体涉及为密肋陶粒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000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早在2007年即提出,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和材料利用效率,增加材料的回收利用等,尽可能减少场地干扰和环境污染,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014年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也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目前现浇楼盖施工,虽然整体性,抗震性好的特点,但存在着施工中支模难,模板用量大,材料损耗量大,施工垃圾多,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施工进度慢,且收缩裂缝的质量问题不易控制,也不能实现工厂化制作,不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密肋陶粒混凝土叠合板,该叠合板可以作为模具直接参与混凝土楼板的浇筑成型,与之浇筑成为一体,省去了混凝土模板支设、拆除工程。能够实现工厂化生产,且施工简便,以缩短施工周期和降低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密肋陶粒混凝土叠合板,它的下表面为平面,其特征是距离下表面15mm处铺设50mm间距的工艺网,工艺网上面铺设纵向受力钢筋;上表面设有十字凸肋,十字凸肋的高度是30~35mm,所述十字凸肋由横向凸肋和纵向凸肋呈十字交叉形成间距为200mm的网格;横向凸肋和纵向凸肋均预留有20*20mm预留槽。
[0005]密肋陶粒混凝土叠合板通过采用50间距的工艺网,用30~35mm的肋高纵横交错形成十字交叉肋,虽增加了板厚,但减轻了板重、增强了板的刚度,保证了叠合板的整体性,以满足运输及吊装的需要。
[0006]本实用新型在预制的带肋薄板的肋中预留槽,以满足垂直于预制受力纵筋的串连钢筋二次铺设的需要,预留槽为20*20mm,在预留槽中穿钢筋和管线,形成双向配筋楼板。同时二次浇注砼时极易流入,能保证钢筋与砼有足够的握裹力。从而形成的一种装配整体式结构,较传统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在安全性能、经济效果、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上均有明显的效果。在施工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08]I本实用新型能够工厂产业化制作。
[0009]2、本实用新型兼做模板使用,减少材料消耗,减少拆模作业。
[0010]3、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立的支模系统,可减少钢管的使用量。
[0011]4、本实用新型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又符合绿色施工要求,便于产业化生产,同时可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经济效益可观,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3]图2为图1沿A-A向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预留槽位置)。
[0015]图中:1、纵向凸肋,2、横向凸肋,3、钢筋;4、工艺网,5、预留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密力陶粒混凝土叠合板,其厚度是40mm,它的下表面为平面,距离下表面15mm处预制铺设50mm间距的工艺网4,工艺网4上面铺设纵向受力钢筋3 ;上表面设有凸肋,凸肋的高度是30~35mm (不影响表层弯矩负钢筋的铺放),凸肋包括横向凸肋2和纵横向凸肋1,横向凸肋2和纵横向凸肋I成十字交叉形成网格,网格为边长是200mm的正方形,横向凸肋2和纵横向凸肋3均预留有20*20mm的预留槽5,预留槽5设置在横向凸肋和纵横向凸肋的一个侧面。
[0017]所述工艺网4采用铁丝网或镀锌电焊网。
[0018]本实用新型采用陶粒混凝土浇筑而成,陶粒混凝土配料以C25混凝土一立方为例,胶凝材料(300KG),外加剂(1%)、细掺料(15%粉煤灰)、陶粒(680KG)、普通砂(680KG)。
【主权项】
1.一种密肋陶粒混凝土叠合板,它的下表面为平面,其特征是距离下表面15mm处铺设50mm间距的工艺网,工艺网上面铺设纵向受力钢筋;上表面设有十字凸肋,十字凸肋的高度是30~35mm,所述十字凸肋由横向凸肋和纵向凸肋呈十字交叉形成间距为200mm的网格;横向凸肋和纵向凸肋均预留有20*20mm预留槽。
【专利摘要】一种密肋陶粒混凝土叠合板,属于建筑型材,它的下表面为平面,其特征是距离下表面15mm处铺设50mm间距的工艺网,工艺网上面铺设纵向受力钢筋;上表面设有十字凸肋,十字凸肋的高度是30~35mm,所述十字凸肋由横向凸肋和纵向凸肋呈十字交叉形成间距为200mm的网格;横向凸肋和纵向凸肋均预留有20*20mm预留槽。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在安全性能、经济效果、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上均有明显的效果。
【IPC分类】E04B5/23
【公开号】CN204826351
【申请号】CN201520478826
【发明人】越淼, 程俊鑫, 李渊, 程红玫, 校婧, 张波
【申请人】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