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车装置及立体车库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718300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车装置及立体车库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车装置,包括:安装本体;所述安装本体上设置有感测装置、微控制器、四组支撑机构和行走机构;每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左右调节装置和高低调节装置。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车库本体、升降横移装置和主控制器;所述车库本体包括多排并行设置的车仓架,在相邻两个车仓架之间的地面上设置有临时泊车位;所述升降横移装置包括载车板,在所述载车板上停放所述移车装置。本发明所有停车仓共用一个升降横移装置和一个控制系统,多个车库可以共用云端系统,且每个停车位无需再铺设移车轨道,同时,由于本发明采用专用的移车装置停车入库,停车精度高,所以停车位无需设计过宽,由此降低了车库的建造成本和运维成本。
【专利说明】
_种移车装置及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停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车装置及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0002]在城市住宅区中,因为原先的规划,没考虑到会有大量私家车,普遍规划不足;部分小区甚至没有规划停车位,导致大量车辆路边停车。停车难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弓丨起的纠纷也非常多。停车场通常为地面或地下停车场,占地面积大,其中地下车库建设成本尤为高昂,立体停车库由此应运而生。
[0003]现有立体车库常用的移车装置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梳架式,一种为托盘式。梳架式每个车位需布置梳架,而托盘式每个车位都需有托盘,存在立体车库造价昂贵、维护复杂等缺点;而且现有立体车库为了降低成本,普遍较窄,因为入库时没有自动调整车辆方向,导致停车难度高,容易出现刮蹭。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移车装置及立体车库,以提高停车精度,降低车库建造成本。
[0005]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车装置,包括:安装本体;所述安装本体上设置有感测装置、微控制器、四组支撑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感测装置用于检测待移车辆的轮胎位置;每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左右调节装置和高低调节装置,所述左右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机构的伸缩位置,所述高低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机构的上下位置;所述行走机构用于调节安装本体的位置;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测装置、支撑机构以及行走机构连接,该微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感测装置检测的轮胎位置信息,控制所述支撑机构的伸缩位置和高低位置,同时控制所述行走机构实现所述安装本体的位置调节。
[0006]本发明中,移车装置的感测装置首先检测待移车辆的轮胎位置,并将轮胎位置信息发送给微控制器,其次微控制器控制四组支撑机构的左右调节装置,使得每组支撑机构伸缩至相应轮胎的位置,然后微控制器控制高低调节装置调整支撑机构的高低位置,以抬起待移车辆的轮胎,最后微控制器控制行走机构调节移车装置的位置,以将待移车辆移动到预设位置,由此即完成了移车过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支撑机构具有左右调节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轮距的待移车辆的移车需求,且使用本发明的立体车库无需在地面预先布置梳架或托盘,降低了车库的建造成本;同时,本发明采用微控制器控制,可以控制移车装置精确地移动待移车辆到预设位置;而且,由于本发明的使用不依赖于地面预设的有关装置,因此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运用在其他需要移车的场合。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前后调节装置,所述前后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同侧两组支撑机构之间的间距。
[0008]由于同侧两组支撑机构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因此本发明可以满足不同轴距的待移车辆的移车需求。
[0009]优选地,每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前后两根支撑臂,在前后两根支撑臂之间设置有臂间间距调节装置,所述臂间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前后两根支撑臂之间的间距。
[0010]由于每组支撑机构的前后两根支撑臂的间距可以调节,因此本发明可以满足不同轮胎直径大小的待移车辆的移车需求。
[0011]优选地,所述感测装置为红外测距仪。
[0012]采用红外测距仪,可以保证感测的轮胎位置信息精度高。
[0013]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立体车库,包括:车库本体、升降横移装置和主控制器;其中,所述车库本体包括多排并行设置的车仓架,每一排车仓架为多层结构,每一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停车仓,在相邻两个车仓架之间的地面上设置有临时泊车位;所述升降横移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待移车辆的载车板,在所述载车板上停放所述移车装置;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横移装置以及移车装置运动,具体为:入库时,主控制器控制所述升降横移装置将待移车辆从临时泊车位运输到停车仓入口,并通过所述移车装置从载车板上移动至停车仓中;出库时,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移车装置将待移车辆从停车仓中移动至载车板上,并通过所述升降横移装置移动到临时泊车位上。
[0014]本发明中,当主控制器接收到用户要停车的指令后,即控制升降横移装置移动到临时泊车位上,此时,用户将车停到载车板上,随后即可离开;当主控制器接收到用户已离开的指令后,即通过移车装置将车辆调整到载车板的中间位置,然后控制升降横移装置将车移动到停车仓的入口处,并通过移车装置将其从载车板上移动至停车仓中,然后控制移车装置移动回载车板上,由此即完成了用户的停车过程。与此类似,当主控制器接收到用户要取车的指令后,即控制升降横移装置移动到对应停车仓入口,并由移车装置进入停车仓将车移动至载车板上,随后主控制器控制升降横移装置移动到车库临时泊车位上,由此即完成了用户的取车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有停车仓无需再铺设移车轨道、梳架或托盘,同时,由于本发明采用专用的移车装置停车入库,停车精度高,所以停车位无需设计过宽,由此降低了车库的建造成本。
[0015]优选地,所述升降横移装置设置在相邻的两排车仓架之间,该升降横移装置中的载车板通过吊绳与吊机连接,所述吊机安装在吊机轨道上,该吊机轨道架设在相邻两排车仓架的顶部。
[0016]升降横移装置设置于相邻的两排车仓架之间,可同时兼顾两排车仓架上的停车仓的车辆出入,节省了建造成本。
[0017]优选地,每一个停车仓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停车位的使用状态。
[0018]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可监测停车位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并反馈给主控制器,实现了车库运行的实时监控,节省了专人职守的运维成本。
[0019]优选地,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云端控制系统,该云端控制系统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获取立体车库的车位使用信息,该云端控制系统还与智能终端连接,通过智能终端实现车位使用信息的查询、出入库远程预定以及费用支付。
[0020]一个云端控制系统可以与多个车库的主控制器连接,入库时,车主访问云端发出入库申请,云端通知主控制器将车存入指定车位;入库后,云端记录车辆所在车位;出库时,云端知道车辆所在车位,通知主控制器到指定位置移车,主控制器控制升降横移装置和移车装置执行云端的指令,然后云端将相应车位置空。因此云端控制系统与用户智能终端的连接,可以实现用户出行预约车位,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同时停车入库的所有流程均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操作,使得用户停车过程更加方便。因为使用智能终端与云端控制系统连接,所以可以使用移动支付,方便用户支付车库使用费用。
[0021]优选地,所述车仓架底层的停车仓前后开放形成临时出入通道。
[0022]由于高峰时间的用户停车或取车比较密集,因此设置临时出入通道,在收到车主预约出库时,提前将车辆放入临时出入通道;入库时如果无空闲的临时出入通道,预先将临时出入通道的车辆调出,然后将待出库车辆放入临时出入通道,可以减少用户高峰时期的出入库等待时间。
[0023]优选地,所述车仓架底层的一个停车仓中设置有自动洗车装置。
[0024]为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将位于底层的其中一个停车仓设置为洗车位,其中配备自动洗车装置,当用户预约洗车时,主控制器即控制移车装置和升降横移装置将其车辆移动到洗车位上,并控制自动洗车装置为其洗车,之后再将其车辆移动回停车仓中。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6]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的移车装置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所示的移车装置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1所示的移车装置的支撑臂示意图;
[0030]图5为图1所示的移车装置的移车入库示意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安装本体;2_红外测距仪;3_支撑机构;4_行走机构;5_轮胎;6_车库本体;7_吊机
[0035]31-左右调节装置;32-高低调节装置;33-前后调节装置;34-支撑臂;35-臂间间距调节装置;61-车仓架;62-停车仓;63-临时泊车位;64-临时出入通道;65-洗车位;71-载车板;72-吊绳;73-吊机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7]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高低”、“前后”、“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9]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0]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004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移车装置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移车装置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移车装置的支撑臂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移车装置的移车入库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包括:安装本体I;所述安装本体I上设置有红外测距仪2、微控制器、四组支撑机构3和行走机构4;所述红外测距仪2用于检测待移车辆的轮胎5的位置;每组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左右调节装置31、高低调节装置32和前后调节装置33,所述左右调节装置31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机构3的伸缩位置,所述高低调节装置32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机构3的上下位置,所述前后调节装置33用于调节同侧两组支撑机构3之间的间距;并且,每组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前后两根支撑臂34,在前后两根支撑臂34之间设置有臂间间距调节装置35,所述臂间间距调节装置35用于调节前后两根支撑臂34之间的间距;所述行走机构4用于调节安装本体I的位置;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红外测距仪2、支撑机构3以及行走机构4连接,该微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测距仪2检测的轮胎5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支撑机构3的伸缩位置和高低位置,同时控制所述行走机构4实现所述安装本体I的位置调节。
[0042]本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可以通过红外测距仪检测移车装置与待移车辆轮胎之间的距离,并由微控制器控制左右调节装置、前后调节装置和臂间间距调节装置以使支撑臂伸缩到待移车辆的轮胎位置,可以适用于各种轮距、轴距和轮胎直径的车辆;支撑机构具有高低调节装置,可以将车辆抬起或放下,并通过行走机构将车辆移动到预设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在使用时无需在地面预先设置轨道、梳架或托盘,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004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左右调节装置31、高低调节装置32、前后调节装置33和臂间间距调节装置35可以为丝杆、导轨滑块、蜗轮蜗杆、齿条、液压、气压等机械结构;行走机构4可以为电机驱动等机械结构。
[0044]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包括:车库本体6、吊机7、主控制器和云端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车库本体6包括三排并行设置的车仓架61,每一排车仓架61为四层结构,每一层设置有三个停车仓62,其中靠右侧的一排车仓架的停车仓的宽度大于其它两排车仓架,每一个停车仓62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停车位的使用状态;在相邻两个车仓架61之间的地面上设置有临时泊车位63,靠右侧的车仓架61的底层两个宽停车仓62设置为临时出入通道,底层第三个宽停车仓62设置为洗车位65,其中设置有自动洗车装置;所述吊机设置在相邻的两排车仓架61之间,所述吊机7安装在吊机轨道73上,该吊机轨道73架设在相邻两排车仓架61的顶部,载车板71通过吊绳72与吊机73连接,在所述载车板71上停放所述移车装置;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吊机7以及移车装置运动,具体为:入库时,主控制器控制所述吊机7将待移车辆从临时泊车位63运输到停车仓62入口,并通过所述移车装置从载车板71上移动至停车仓62中;出库时,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移车装置将待移车辆从停车仓62中移动至载车板71上,并通过所述吊机7移动到临时泊车位63上;所述云端控制系统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获取立体车库的车位使用信息,该云端控制系统还与智能终端连接,通过智能终端实现车位使用信息的查询、车位的远程预定以及费用的支付。用户用手机注册登录后,可以查看剩余车位,进行入库、出库、预约和付费等操作。
[0045]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相邻两排车仓架共用一个吊机,且每个停车仓无需再铺设移车轨道、梳架或托盘,同时,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专用的移车装置停车入库,停车精度高,所以停车位无需设计过宽,由此降低了车库的建造成本。此外,本实施例中每个停车位中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主控制器可对车库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不需专人职守,降低了运维成本。
[0046]本实施例中的车库本体设置有一排较宽的车仓架,可满足较宽车型的停车需求,同时为节省用户高峰时期的出入库等待时间,将位于底层的较宽停车仓作为临时出入通道。而且为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将位于底层的其中一个较宽停车仓设置为洗车位,可以为预约洗车的用户提供洗车服务。
[0047]本实施例采用云端控制系统,具有用户注册功能,可以记录车辆出入库的习惯,用于优化车辆停放的位置,比如经常出入的停至底层;记录用户预约出入库的情况,提前调度车辆到临时泊车位或者将吊机停在临时泊车位处,减少出入库等待;记录用户的缴费情况,判断用户是否可以进入车库;采用传感器上传车库的运行状态,比如温度和压力数据,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监控车库状态,提供管理依据。
[0048]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是对上一实施例提供的停车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点在于将车库底层的一宽停车仓作为临时泊车位,如此则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从车库本体凸出的临时泊车位,同时吊机轨道也无需多凸出一截,不但提高了吊机轨道的强度和刚度,整个车库的外观看起来也更整齐,而且相同占地面积可以提供更多停车位,但是不能并列超过3排停车仓。
[004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车仓架和停车仓可根据需要增设,只要满足相邻两排车仓架之间设置有一台吊机即可;此外,本发明的洗车位可以根据需要增设。
[00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本体; 所述安装本体上设置有感测装置、微控制器、四组支撑机构和行走机构; 所述感测装置用于检测待移车辆的轮胎位置; 每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左右调节装置和高低调节装置,所述左右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机构的伸缩位置,所述高低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机构的上下位置; 所述行走机构用于调节安装本体的位置; 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测装置、支撑机构以及行走机构连接,该微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感测装置检测的轮胎位置信息,控制所述支撑机构的伸缩位置和高低位置,同时控制所述行走机构实现所述安装本体的位置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前后调节装置,所述前后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同侧两组支撑机构之间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前后两根支撑臂,在前后两根支撑臂之间设置有臂间间距调节装置,所述臂间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前后两根支撑臂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测装置为红外测距仪。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车装置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库本体、升降横移装置和主控制器;其中, 所述车库本体包括多排并行设置的车仓架,每一排车仓架为多层结构,每一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停车仓,在相邻两个车仓架之间的地面上设置有临时泊车位; 所述升降横移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待移车辆的载车板,在所述载车板上停放所述移车装置;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横移装置以及移车装置运动,具体为: 入库时,主控制器控制所述升降横移装置将待移车辆从临时泊车位运输到停车仓入口,并通过所述移车装置从载车板上移动至停车仓中; 出库时,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移车装置将待移车辆从停车仓中移动至载车板上,并通过所述升降横移装置移动到临时泊车位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横移装置设置在相邻的两排车仓架之间,该升降横移装置中的载车板通过吊绳与吊机连接,所述吊机安装在吊机轨道上,该吊机轨道架设在相邻两排车仓架的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停车仓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停车位的使用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云端控制系统,该云端控制系统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获取立体车库的车位使用信息,该云端控制系统还与智能终端连接,通过智能终端实现车位使用信息的查询、出入库远程预定以及费用支付。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仓架底层的停车仓前后开放形成临时出入通道。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仓架底层的一个停车仓中设置有自动洗车装置。
【文档编号】E04H6/22GK106088738SQ20161062331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9日 公开号201610623310.8, CN 106088738 A, CN 106088738A, CN 201610623310, CN-A-106088738, CN106088738 A, CN106088738A, CN201610623310, CN201610623310.8
【发明人】李国勇
【申请人】李国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