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顶升系统以及顶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物调坡顶升技术,具体涉及建筑物调坡顶升过程中支撑体系横向位移的消除技术。
【背景技术】
[0002]在一般的建筑物调坡顶升过程中,千斤顶直接与支撑体系连接,在顶升过程中由于投影长度的变化导致支撑体系随着投影长度变化方向产生偏移,如果支撑体系刚度太大,其偏移量可能导致支撑体系间的连系产生不可逆变形。从而对整个支撑体系产生破坏并失稳,因此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0003]由此可见,如何有效消除建筑物调坡顶升过程中产生的横向位移,是本领域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建筑物调坡顶升过程中产生横向位移,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建筑物调坡顶升过程中的消除支撑体系横向位移的装置,消除建筑物调坡顶升过程中的偏移量所产生的影响,有效保证顶升过程的安全可靠。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顶升系统。
[0006]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上述顶升系统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顶升方法。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目的1: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所述横向位移消除装置包括上钢板、橡胶支座、下钢板,所述橡胶支座设置在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并通过横向变形,来吸收掉建筑物的偏移量。
[0009]在该消除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橡胶支座为板式结构。
[0010]目的2:—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顶升系统,所述顶升系统包括千斤顶以及支撑体系,该顶升系统还包括上述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所述千斤顶布置于建筑物底部,且活塞朝下设置;所述支撑体系垫设于千斤顶中线下部,所述千斤顶与支撑体系之间安装横向位移消除装置。
[0011]在该顶升系统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体系由钢支撑层叠垫设构成,且层叠的钢支撑之间采用栓接,水平方向上相邻的钢支撑之间通过连接杆件加固层钢桁架形式。
[0012]目的3:—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顶升方法,在变坡顶升过程中,建筑物随坡度变化产生水平方向偏移时,千斤顶会随着建筑物的偏移而偏移,横向位移消除装置通过其内的橡胶支座的横向变形来吸收掉建筑物的偏移量,防止将偏移量传递到支撑体系。
[0013]本发明提供的方案简单易行,在不改变原有顶升系统主体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吸收建筑物在变坡顶升过程中产生的偏移量,消除偏移量所产生的影响,有效保证顶升过程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位移消除装置配置图;
[0016]图2是本发明的建筑物顶升系统中位移消除装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8]在建筑物的调坡顶升过程中,其沿变坡方向的投影面长度会随着坡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由于顶升长度的变化,进而导致支撑体系不再竖直,有可能影响到支撑体的稳定。
[0019]针对该情况,本实例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参见图1,其所示为本横向位移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横向位移消除装置100主要由上钢板101,板式橡胶支座102以及下钢板103三部分组成。
[0020]其中,上钢板101与下钢板103配合形成横向位移消除装置100的上下连接端,用于该装置与其他部件(如千斤顶、支撑系统)之间的连接。
[0021]板式橡胶支座102安置在上钢板101与下钢板103之间,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钢板101和下钢板103固定相接,该板式橡胶支座102可根据建筑物水平偏移的方向和偏移量,产生对应的横向变形,来吸收掉建筑物的偏移量,从而消除建筑物的偏移量并消除对支撑系统的影响。
[0022]在具体实现时,本方案中的上钢板101和下钢板103在选用时,尺寸与变接头204顶部法兰(参见图2)相同,确保顶升力通过钢板传递给支撑钢桶,防止边缘法兰受力。其中,下钢板103的厚度必须根据上部荷载进行确定,一般大于40mm。
[0023]另外板式橡胶支座102根据上部荷载进行选用,可采用常规桥梁橡胶支座,但不并限于此。
[0024]针对上述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本实例提供相应的建筑物顶升系统,以实现对建筑物的顶升。
[0025]如图2所示,其所示为本建筑物顶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顶升系统200包括千斤顶201、支撑体系202以及横向位移消除装置203三部分组成。
[0026]其中,千斤顶201布置于建筑物底部,且活塞朝下设置,其上的顶帽201a朝下设置。
[0027]支撑体系202,其垫设于千斤顶201中线下部。
[0028]横向位移消除装置203,为图1所示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其安置在千斤顶201和支撑体系202之间,横向位移消除装置203的上钢板的上表面与千斤顶201上顶帽201a相接;横向位移消除装置203的下钢板与支撑体系202相接。
[0029]为了保证支撑体系202的稳固性,该支撑体系202由若干的钢支撑202a通过层叠垫设至合适高度构成,且上下层叠的钢支撑202a之间采用栓接,水平方向上相邻的钢支撑202a之间通过连接杆件加固层钢桁架形式。
[0030]由此构成的支撑体系202在与千斤顶201和横向位移消除装置203配合设置时,位于顶部的钢支撑202a垫设于千斤顶中线下部,并与横向位移消除装置203的下钢板相接。若该钢支撑202a与对应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203的下钢板之间无法可靠直接相接时,可通过一变接头204与横向位移消除装置203的下钢板相接,这样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固性。
[0031]由此构成的建筑物顶升系统在应用时,系统中的千斤顶201、支撑体系202以及横向位移消除装置203三者在施工安装时,必须保证中心对齐,这样可防止受力时产生偏心受压。其中千斤顶201、支撑体系202可根据建筑物荷载、千斤顶布置数量、支撑体系受力大小进行尺寸型号调整及优化。
[0032]基于上述方案的建筑物顶升系统来进行建筑物调坡顶升时,将横向位移消除装置安装于千斤顶与支撑体系之间,同时将千斤顶连接于建筑物底部,支撑体系与地面相连。
[0033]当顶升过程中建筑物随坡度变化产生水平向偏移时,千斤顶会随着建筑物的水平偏移而水平偏移,千斤顶将通过其上的顶帽带动与其相接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的上钢板进行水平偏移,上钢板在进行水平偏移时将带动板式橡胶支座,此时板式橡胶支座将根据建筑物水平偏移的方向和偏移量,产生对应的横向变形,来吸收掉建筑物的偏移量,从而防止将偏移量传递到支撑体系,对支撑体系产生破坏,消除偏移量所产生的影响,有效保证顶升过程的安全可靠。
[0034]由上可知,本方案在变坡顶升过程中,通过钢板间的板式橡胶支座变形对建筑物的偏移量进行吸收,从而消除其偏移量并消除对支撑系统的变形,有效保证顶升过程的安全可靠。
[0035]通过上述的顶升过程,其能够有效的解决一个千斤顶行程内建筑物调坡顶升产生的位移消除。当完成一个行程顶升进行托换后,由于支撑体系的弹性会使支撑恢复原位,但千斤顶产生的偏位无法复原,由此利用本方案进行顶升时,在顶升过程中还包括对千斤顶的偏位进行校核的步骤,这样能够及时恢复中心对齐,防止产生偏心受压。
[00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位移消除装置包括上钢板、橡胶支座、下钢板,所述橡胶支座设置在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并通过横向变形,来吸收掉建筑物的偏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支座为板式结构。
3.—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顶升系统,所述顶升系统包括千斤顶以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系统还包括上述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所述千斤顶布置于建筑物底部,且活塞朝下设置;所述支撑体系垫设于千斤顶中线下部,所述千斤顶与支撑体系之间安装横向位移消除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系由钢支撑层叠垫设构成,且层叠的钢支撑之间采用栓接,水平方向上相邻的钢支撑之间通过连接杆件加固层钢桁架形式。
5.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变坡顶升过程中,建筑物随坡度变化产生水平方向偏移时,千斤顶会随着建筑物的偏移而偏移,横向位移消除装置通过其内的橡胶支座的横向变形来吸收掉建筑物的偏移量,防止将偏移量传递到支撑体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调坡顶升的横向位移消除装置、顶升系统以及顶升方法,本方案在变坡顶升过程中,建筑物随坡度变化产生水平方向偏移时,千斤顶会随着建筑物的偏移而偏移,横向位移消除装置通过其内的橡胶支座的横向变形来吸收掉建筑物的偏移量,防止将偏移量传递到支撑体系。本发明提供的方案简单易行,在不改变原有顶升系统主体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吸收建筑物在变坡顶升过程中产生的偏移量,消除偏移量所产生的影响,有效保证顶升过程的安全可靠。
【IPC分类】E04B1-35
【公开号】CN104631625
【申请号】CN201410849189
【发明人】林四新, 章柏林, 廖玉珍, 束学智, 宋俊杰
【申请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