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及平台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一施工底盘,该施工底盘各支脚处分别设有一垂直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2)设置一具有转向功能并设有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前轮机构;3)设置一后轮机构,该后轮机构位于施工底盘的后部;4)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移动状态;5)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施工状态。本发明还公开了实施上述方法的移动式施工平台,其包括施工底盘、前轮机构、后轮机构及支撑杆;所述前轮机构设有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及具有转向功能的转向装置。本发明通过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的升降条件,实现在非负载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平台的支撑调节,整体方便移动、调节快速,结构合理。
【专利说明】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及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涉及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及平台。
【背景技术】
[0002]建筑工程、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维修养护工程都需要用到高空作业平台。特别是建筑的室内施工,如天花板的施工,更需要方便移动、拆装快速、调节速度快、移动灵活性好的作业平台。
[0003]目前,适用于高空施工的可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有很多。但是,既具备有较高安全可靠性能,又便于移动的高空作业平台,均为较为笨重且不价格昂贵的重型设备,而最为经济的做法通常是以施工脚手架搭设成高空施工作业平台,再于搭架支管套装上转动轮。虽然,这样做投入成本低,且易于取材。但是,其无论在机动性能还是安全性能方面都难以保障。
[0004]此外,当下较为经济的移动式高空作业施工平台,其施工平台主要以手工操作方式来支撑在地面上,使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每次移动的支撑劳动强度较大,并往往影响到施工工效。这主要是较为经济的传统移动式高空施工平台,其调节或挪动位置的时候,均是在负载的情况下,以人力对支撑杆进行调节,由于支撑杆承受着整个施工平台的重量,所以调节起来非常的麻烦、并费时费力。
[0005]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在非负载情况下对支撑杆进行调节高空作业施工平台的支撑方法,并开发实施该方法的施工平台。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行建筑工程、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维修养护工程领域高空作业平台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非负载状态下调节支撑杆高度的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移动式施工平台。
[0007]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9]I)设置一施工底盘,该施工底盘各支脚处分别设有一垂直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其中设置在前部的为前支撑杆,设置在后部的为后支撑杆;
[0010]2)设置一具有转向功能并设有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前轮机构,该前轮机构位于施工底盘的前部,其至少设有一前轮;
[0011]3)设置一与前轮机构相对应,且设置包括一组后轮的后轮机构,该后轮机构位于施工底盘的后部;
[0012]4)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移动状态:
[0013]分别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上或向下,调节施工底盘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使各支撑杆处于非承重状态后,再依次调节各支撑杆的高度使施工底盘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分别离地,由前轮及后轮机构承重、各支撑杆均离地不承重,施工平台处于可移动状态;
[0014]5)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施工状态:
[0015]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上或向下,通过调节施工底盘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在非承重状态下使施工底盘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落地,恢复水平位置后由各支撑杆承重、前轮及后轮机构不承重,施工平台处于稳固的可施工状态。
[0016]所述的步骤4)、5)无先后顺序;
[0017]6)在所述步骤5)可施工状态的施工底盘上,再设置便于工人登高施工的以支架搭成的作业平台,或液压高空作业平台。
[0018]7)施工完毕后,重复步骤4),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移动状态,并转移到新的施工地点后,再重复步骤5),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施工状态;然后在重复步骤6),在所述底盘上搭建高空作业平台。
[0019]在所述步骤6)中,其还包括如下步骤:在作业平台上设置若干扩展框架,该些扩展框架可拆卸式安装在施工底盘上,用于扩展施工底盘的有效范围,搭建出更大面积的施工支架。
[0020]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1]41)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上,使施工底盘前部调至高于后轮机构的垂直高度、施工底盘的前部翘起,使前轮承重、前部支撑杆不承重,再调节前支撑杆的高度、使其离地;
[0022]42)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下,使施工底盘前部调至低于后轮机构的高度、施工底盘的后部翘起,使后轮承重、后部支撑杆不承重,再调节后支撑杆的高度、使其离地;
[0023]通过调节施工底盘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依次调节各支撑杆的高度使施工底盘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分别离地,由前轮及后轮机构承重、各支撑杆均离地不承重,施工平台处于可移动状态;
[0024]43)然后根据施工需要,将平台移动到所需位置。
[0025]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6]51)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下,使施工底盘的后部翘起,使后轮承重、后部支撑杆不承重,再调节后支撑杆的高度、使其落地;
[0027]52)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上,使施工底盘的前部翘起,使前轮承重、前部支撑杆不承重、后轮不承重,再调节前支撑杆的高度、使其落地;
[0028]53)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下,使前轮及后轮机构离地、不承重、前部及后部各支撑杆承重,通过调节个别支撑杆垂直高度,使施工底盘前、后、左、右恢复水平状态,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工作状态;
[0029]通过调节施工底盘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在非承重状态下使施工底盘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落地,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恢复水平位置后由支撑杆承重、前轮及后轮机构不承重,使施工平台底盘完全依靠支撑杆支撑在地面上,处于稳固的可施工状态。
[0030]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移动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施工底盘、一前轮机构及一后轮机构,所述施工底盘各支脚处均设有一垂直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所述前轮机构位于施工底盘的前部,包括前轮支架及一组前轮,设有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及具有转向功能的转向装置,所述前轮通过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及具有转向功能的转向装置设于前轮支架上;所述后轮机构包括后轮支架及一组后轮,设置于施工底盘的后部;所述前轮机构及后轮机构均为可拆卸式设于施工底盘的下方。
[0031]所述前轮机构上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包括拉杆及千斤顶结构。
[0032]所述施工底盘上设有高空作业平台,该高空作业平台是以钢管或钢架搭成的高空作业平台,或剪叉式液压高空作业平台,或单桅、或双桅高空作业平台之一。
[0033]所述的支撑杆包括三根或以上,分别设于施工底盘前、后部下方的支脚处,且通过伸缩或回折结构设置;所述支撑杆通过拆臂或横向伸缩的臂杆设置在施工底盘的前部与后部。
[0034]所述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将施工底盘前部调至低于后轮机构的高度时,所述施工底盘前部的离地高度低于所述施工底盘后部的离地高度不少于20_。
[0035]在该高空作业平台还可以设置若干扩展框架,该些扩展框架可拆卸式安装在施工底盘上,用于扩展施工底盘的有效范围,从而搭建更大的施工支架。
[0036]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37]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前轮机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升降,实现对各支撑杆在非负载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平台的移动或支撑高度调节,可以轻松、快速、准确的调节各支撑杆高度,能耗低,避免损坏支撑杆调节机构(如螺纹等),克服了目前在各支撑杆承重的状态下调节高度时费时费力、能耗大、速度慢、易损坏支撑杆高度调节机构等缺陷;
[0038]2.可以方便的将平台进行状态转换,在前后轮承重状态下,非常方便移动,具有宽阔施工作业面又便于现场移动挪位施工;
[0039]3.可快速装拆、固定和便于运输;
[0040]4.安全稳固,灵活性强,拆卸后可以轻易进入室内,进入室内后重新安装,方便室内高空作业。
[004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1.前轮机构;2.前轮;3.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4.后轮机构;5.后轮;6.施工底盘;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45]I)设置一施工底盘6,该施工底盘6各支脚处分别设有一垂直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7,其中设置在前部的为前支撑杆,设置在后部的为后支撑杆;
[0046]2)设置一具有转向功能并设有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的前轮机构1,该前轮机构I位于施工底盘6的前部,其设有一前轮2 ;
[0047]3)设置一与前轮机构I相对应,且包括一组后轮5的后轮机构4,该后轮机构4位于施工底盘6的后部;
[0048]4)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移动状态:
[0049]分别调整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的高度向上或向下,调节施工底盘6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使各支撑杆7处于非承重状态后,再依次调节各支撑杆7的高度使施工底盘6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7分别离地,由前轮2及后轮机构4的后轮5承重、各支撑杆7均离地不承重,施工平台处于可移动状态;
[0050]5)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施工状态:
[0051]调整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的高度向上或向下,通过调节施工底盘6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在非承重状态下使施工底盘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7落地,恢复水平位置后由各支撑杆7承重、前轮I及后轮机构4的后轮5均不承重,使施工平台底盘6完全依靠支撑杆7支撑在地面上,施工平台处于稳固的可施工状态;
[0052]所述的步骤4)、5)无先后顺序;
[0053]6)在所述步骤5)可施工状态的施工底盘6上,再设置便于工人登高施工的以支架搭成的作业平台,或液压高空作业平台,进行施工,使用时的人、物、工具均可以放置在该平台上,可加快施工速度;
[0054]7)施工完毕后,重复步骤4),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移动状态,并转移到新的施工地点后,再重复步骤5),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施工状态;然后在重复步骤6),在所述底盘上搭建高空作业平台,进行施工。
[0055]8)施工完毕后,还可以将本施工平台全部拆解,运出原施工地点、运进新的施工地点;在运到新的施工地点后,再重复步骤I)?3)进行装配,重复步骤4)?5)进行状态调整,重复步骤6)?7)进行施工作业。
[0056]在所述步骤6)中,其还包括如下步骤:在作业平台上设置若干扩展框架,该些扩展框架可拆卸式安装在施工底盘上,用于扩展施工底盘的有效范围,搭建出更大面积的施工支架,用于放置物料、工具等。
[0057]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58]41)调整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的离地高度向上,使施工底盘6前部调至高于后轮机构4的垂直高度、施工底盘6的前部翘起,使前轮2承重、前部支撑杆不承重,再调节前支撑杆7的高度、使其离地;
[0059]42)调整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的离地高度向下,使施工底盘6前部离地高度调至低于后轮机构4的离地高度、施工底盘6的后部翅起,使后轮5承重、后部支撑杆7不承重,再调节后支撑杆7的高度、使其离地;
[0060]通过调节施工底盘6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依次调节各支撑杆7的离地高度使施工底盘7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7分别离地,由前轮2及后轮机构4承重、各支撑杆7均离地不承重,施工平台完全由前轮2及后轮5支撑,使其处于可移动状态,以便转移施工场地或者移动施工位置;
[0061]43)然后根据施工需要,将平台移动到所需位置。
[0062]如果是进入室内施工时,可以进一步将整体的施工平台,拆解为施工底盘6、前轮机构1、后轮机构4,分别移动到室内,再进行装配,以克服施工平台整体安装后,宽度、高度收到入口(门框)的限制的问题。
[0063]因为本施工平台采用整体可拆卸式结构,本施工平台及其组件的宽度、高度,都可以远远大于门框等的高度,以利于室内天花板等的施工;而且施工时,无需额外在墙体上搭设脚手架、无需破坏墙体,也不会影响地板,无需再地板上打固定螺栓等装置。
[0064]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65]51)调整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的离地高度向下,使施工底盘6的后部翘起,使后轮5承重、后部支撑杆7不承重,再调节后支撑杆7的离地高度、使其落地;
[0066]52)调整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上,使施工底盘的前部翘起,使前轮2承重、前部支撑杆7不承重、后轮不承重,再调节前支撑杆7的高度、使其落地;
[0067]53)调整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的高度向下,使前轮及后轮机构离地、不承重、前部及后部各支撑杆承重,通过调节个别支撑杆垂直高度,使施工底盘前、后、左、右恢复水平状态,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工作状态;
[0068]通过调节施工底盘6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在非承重状态下使施工底盘6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7落地,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恢复水平位置后由支撑杆7承重、前轮机构I及后轮机构4不承重,使施工平台底盘完全依靠支撑杆7支撑在地面上,处于稳固的可施工状态。
[0069]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为以钢管或钢架搭成的高空作业平台,或者为剪叉式液压高空作业平台,又或者为单桅、或双桅高空作业平台。
[0070]上述步骤中,是以所述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将施工底盘6前部离地高度调至低于施工底盘处在后轮机构4区域的离地高度时,所述施工底盘6前部的离地高度低于所述施工底盘6后部的离地高度不少于20_ ;反之,进行反向调整时,施工底盘6前部的离地高度高于所述施工底盘6后部的离地高度不少于20mm,一般为25?30mm或以上。
[0071]所述步骤4)及5),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72]调节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将施工底盘6前部调至低于后轮机构的高度20mm以上,进而使施工底盘6后部翘起;
[0073]调整施工底盘6后部的支撑杆7长度,使之超过后轮机构的高度;
[0074]调节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将施工底盘6前部的离地高度升至高于后轮机构的高度20mm以上,进而使施工底盘6后部的支撑杆7支撑;此刻,使处在施工底盘6后部的后轮机构脱离地面;
[0075]调整处在施工底盘6前部的支撑杆7长度,使之与施工底盘6后部的支撑杆7长度相适配;
[0076]调节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使施工平台底盘完全依靠支撑杆7支撑在地面上;
[0077]在所述的施工底盘6上,设置以支架搭成的便于工人登高施工的作业平台,或设置有液压高空作业平台,方便工人施工。
[0078]施工完毕后,将移动式施工平台从工作状态调整到可移动状态,可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0079]调节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使施工底盘6前部升至离地高位(离地30mm以上),将处在施工底盘6前部处于非承重状况下的支撑杆7调至脱离地平面位置,再调节前轮机构I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使施工平台底盘6前部降至合适高度,使处在施工底盘6后部的后轮机构4着地;此刻,施工底盘6后部翘起,处在施工底盘6后部的支撑杆7脱离地平面位置,完全由前轮机构I和后轮机构4支撑起整个施工底盘6 ;
[0080]调整前轮机构I的离地高度的升降,使前轮机构I的离地高度高于施工底盘6的支撑杆7的高度,进而使施工底盘6前部翘起;此刻,施工底盘6前部的支撑杆7及后轮机构处于离地松开状态,施工底盘6后部的支撑杆7及前轮机构处于着地支撑状态。
[0081]调整施工底盘6前部的支撑杆7长度,使之小于后轮机构的高度约30mm ;
[0082]调整前轮机构I的离地高度的升降,使前轮机构I的高度低于后轮机构4的高度20mm,进而使施工底盘6后部翘起;此刻,施工底盘6前、后部的支撑杆7皆处于离地松开状态,而前、后轮机构1、4皆处于着地支撑状态,使施工平台可以在前轮机构的牵引下灵活移动,包括转向、前进、后退等。
[0083]在一个施工位置施工完毕后,可以通过将移动式施工平台从工作状态调整到可移动状态,移动或运送到新的地点,然后再搭建高空作业平台。
[0084]在将施工底盘6移动到新的施工位置后,进行新的施工,可采用如下步骤:
[0085]I)拉动或推动前、后轮机构1、4,带动施工底盘6及该施工底盘6上的施工支架,移动到目标位置;
[0086]2)调整施工底盘6后部的支撑杆7长度,使之超过后轮机构4的高度;
[0087]3)调节前轮机构垂直高度的升降,使前轮机构的高度高于后轮机构的高度,进而使施工底盘6前部翘起,此刻,施工底盘6前部的支撑杆7及后轮机构处于离地松开状态,施工底盘6后部的支撑杆7及前轮机构处于着地支撑状态;
[0088]4)调整施工底盘6前部的支撑杆7长度,使之与施工底盘6后部的支撑杆7长度相适配;
[0089]5)调节前轮机构I垂直离地高度的升降,使前轮机构I的离地高度低于支撑杆7的高度,进而使施工底盘6整体水平,此刻,施工底盘6前、后部的支撑杆7皆处于着地支撑状态,而前、后轮机构皆处于离地松开状态;至此,在目标位置支撑好移动式施工平台;
[0090]所述的步骤(4)、(5)、(6)无先后顺序。
[0091]以所述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将施工底盘6前部调至低于后轮机构的高度时,所述施工底盘6前部的离地高度低于所述施工底盘6后部的离地高度不少于20mmo
[0092]所述步骤5)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施工底盘6上设置高空作业平台;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为以钢管或钢架搭成的高空作业平台,或者为剪叉式液压高空作业平台,又或者为单桅、或双桅高空作业平台。
[0093]还可以在施工平台底盘6上,或高空作业平台上,设置若干扩展框架,该些扩展框架可拆卸式安装在施工底盘6上,用于扩展施工底盘6的有效范围,从而搭建更大的施工支架。
[0094]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建筑施工用移动式施工平台,其包括一施工底盘6、一前轮机构I及一后轮机构4,所述施工底盘6各支脚处均设有一垂直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7 ;所述前轮机构I位于施工底盘的前部,包括前轮支架及一组前轮1,设有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及具有转向功能的转向装置,所述前轮通过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及具有转向功能的转向装置设于前轮支架上;所述后轮机构4包括后轮支架及一组后轮5,设置于施工底盘6的后部;所述前轮机构I及后轮机构4均为可拆卸式设于施工底盘的下方。
[0095]所述前轮机构I上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包括拉杆及千斤顶结构。
[0096]所述施工底盘6上设有高空作业平台,该高空作业平台是以钢管或钢架搭成的高空作业平台,或剪叉式液压高空作业平台,或单桅、或双桅高空作业平台之一。
[0097]所述的支撑杆7为三根或以上,分别设于施工底盘6前、后部下方的支脚处,且通过伸缩或回折结构设置;所述支撑杆7通过拆臂或横向伸缩的臂杆设置在施工底盘的前部与后部。
[0098]在该高空作业平台还可以设置若干扩展框架,该些扩展框架可拆卸式安装在施工底盘上,用于扩展施工底盘的有效范围,从而搭建更大的施工支架。
[0099]所述的移动式施工平台,所述前轮机构I位于施工底盘6的前部、下部;所述后轮机构4位于施工底盘6的后部、下部。
[0100]所述前轮机构I包括前轮支架及一组前轮2,所述前轮2通过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3及具有转向功能的转向装置设于前轮支架上;所述后轮机构包括后轮支架4及一组后轮5 ;所述前轮机构及后轮机构可拆卸式设于施工底盘6下方。
[0101]所述前轮机构I上的升降装置3包括拉杆及千斤顶结构;该拉杆与千斤顶结构相配合,实现前轮机构I垂直离地高度的上升下降,同时实现施工平台的拉动及推动,而且拉杆上还设有一刹车机构,可以及时刹住前轮机构I的轮子,防止施工平台移动时惯性过大,靠人力刹不住车。
[0102]所述前轮机构I的前轮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轮子,本实施例中是三个成三角形分布的轮子,前轮2与升降装置3相连接,后部的两个轮子为可收折式设置;当搬运该前轮机构I时,放下后部两个轮子,使之成为可随意移动的前轮三轮车结构;所述后轮机构4,其后轮5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轮子,本实施例中是三个成三角形分布的轮子,前部的一个轮子为可收折式设置;当搬运该后轮机构4时,放下前部的一个轮子,使之成为可随意移动的后轮三轮车结构。通过将前轮机构I及后轮机构4都设计成三轮车结构,可以放下辅助轮,使其单独移动,方便搬运。搭建施工平台时,将辅助轮收起即可。
[0103]所述施工底盘6由两根主框架杆件及若干根副框架杆件组装而成,其中,所述支撑杆7包括四根,分别设于两根主框架杆件两端,所述若干根副框架杆件均匀架设于两根主框架杆件之间,形成方形的施工底盘6。施工底盘6的组装可通过卡件与卡槽配合以及锁扣锁紧的方式。
[0104]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7包括四根,分别设于施工底盘6的前、后部四个角落处的下方,且通过伸缩或回折结构设置。支撑杆7的伸缩设置,可通过如下结构和方式,螺旋式伸缩以及销孔配合式伸缩。
[0105]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式施工平台还包括若干扩展框架,该些扩展框架可拆卸式安装施工底盘6上,用于扩展施工底盘6的有效范围,从而搭建更大的施工支架。在施工底盘6相应位置设置若干槽位,将扩展框架安装入该些槽位中,再进行锁紧。通过该些扩展框架,其可以扩展施工底盘6的有效面积,进而用棚架搭建杆搭建更宽更高的施工平台。
[0106]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式施工平台还包括多根棚架搭建杆,该棚架搭建杆之间设有可拆卸式的搭接结构,并通过该搭接结构在所述施工底盘6上搭建进一步的施工平台。当需要更高的施工平台时,可通过棚架搭建杆在施工底盘6上做进一步搭建,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高空作业。在所述施工底盘6上铺设有板件,形成可放置物品的空间。
[0107]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施工平台,可以自由组装、拆卸,灵活移动、定位,适合室内外建筑工程施工,无需在底面或墙体上打洞或打钉,不破坏墙体及地板,高效、安全,克服了现有施工脚手架或非移动式施工平台的诸多缺点。
[0108]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步骤及结构,而得到的其他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平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一施工底盘,该施工底盘各支脚处分别设有一垂直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其中设置在前部的为前支撑杆,设置在后部的为后支撑杆; 2)设置一具有转向功能并设有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前轮机构,该前轮机构位于施工底盘的前部,其至少设有一前轮; 3)设置一与前轮机构相对应,且设置包括一组后轮的后轮机构,该后轮机构位于施工底盘的后部; 4)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移动状态: 分别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上或向下,调节施工底盘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使各支撑杆处于非承重状态后,再依次调节各支撑杆的高度使施工底盘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分别离地,由前轮及后轮机构承重、各支撑杆均离地不承重,施工平台处于可移动状态; 5)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施工状态: 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上或向下,通过调节施工底盘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在非承重状态下使施工底盘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落地,恢复水平位置后由各支撑杆承重、前轮及后轮机构不承重,施工平台处于稳固的可施工状态。 所述的步骤4)、5)无先后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如下步骤: 6)在所述步骤5)可施工状态的施工底盘上,再设置便于工人登高施工的以支架搭成的作业平台,或液压高空作业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其还包括如下步骤:在作业平台上设置若干扩展框架,该些扩展框架可拆卸式安装在施工底盘上,用于扩展施工底盘的有效范围,搭建出更大面积的施工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如下步骤: 7)施工完毕后,重复步骤4),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移动状态,并转移到新的施工地点后,再重复步骤5),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可施工状态;然后在重复步骤6),在所述底盘上搭建高空作业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1)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上,使施工底盘前部调至高于后轮机构的垂直高度、施工底盘的前部翘起,使前轮承重、前部支撑杆不承重,再调节前支撑杆的高度、使其离地; 42)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下,使施工底盘前部调至低于后轮机构的高度、施工底盘的后部翘起,使后轮承重、后部支撑杆不承重,再调节后支撑杆的高度、使其离地; 通过调节施工底盘前部离地垂直高度的升或降,依次调节各支撑杆的高度使施工底盘的前部或后部的支撑杆分别离地,由前轮及后轮机构承重、各支撑杆均离地不承重,施工平台处于可移动状态; 43)然后根据施工需要,将平台移动到所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施工平台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1)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下,使施工底盘的后部翘起,使后轮承重、后部支撑杆不承重,再调节后支撑杆的高度、使其落地; 52)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上,使施工底盘的前部翘起,使前轮承重、前部支撑杆不承重、后轮不承重,再调节前支撑杆的高度、使其落地; 53)调整前轮机构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的高度向下,使前轮及后轮机构离地、不承重、前部及后部各支撑杆承重,通过调节个别支撑杆垂直高度,使施工底盘前、后、左、右恢复水平状态,将移动式施工平台调整到工作状态。
7.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方法的移动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施工底盘、一前轮机构及一后轮机构,所述施工底盘各支脚处均设有一垂直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所述前轮机构位于施工底盘的前部,包括前轮支架及一组前轮,设有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及具有转向功能的转向装置,所述前轮通过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及具有转向功能的转向装置设于前轮支架上;所述后轮机构包括后轮支架及一组后轮,设置于施工底盘的后部;所述前轮机构及后轮机构均为可拆卸式设于施工底盘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机构上的垂直高度升降调节装置包括拉杆及千斤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底盘上设有高空作业平台,该高空作业平台是以钢管或钢架搭成的高空作业平台,或剪叉式液压高空作业平台,或单桅、或双桅高空作业平台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包括三根或以上,分别设于施工底盘前、后部下方的支脚处,且通过伸缩或回折结构设置;所述支撑杆通过拆臂或横向伸缩的臂杆设置在施工底盘的前部与后部。
【文档编号】E04G1/24GK104264956SQ20141048729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何玉成 申请人:东莞市彩丽建筑维护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