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板-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该节点包括由混凝土预制而成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和叠合梁。所述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上设有模壳、桁架筋、楼板肋梁箍筋、楼板伸出弯折钢筋和楼板伸出翼缘。所述的叠合梁上设有叠合梁横向预留筋和叠合梁纵向预留筋。当梁左右侧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摆放就位、支撑完毕后,绑扎节点区域的纵横向钢筋,最后浇筑后浇混凝土,完成板-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本发明的新型节点可广泛应用于大空间的装配整体式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本发明的优点是外立面平整美观、节点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工艺简单、施工方便、造价提高不明显。
【专利说明】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大跨、高承载力的,应用新型密肋箱型复合楼板的大空间的装配整体式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大空间的装配整体式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建设部[1995] 188号文件《建筑工业化发展刚要》)。目前能够促建筑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较为理想的体系有预制混凝土(PrecastConcrete)体系和SI体系(SI体系,即结构部分Skeleton和配套装修部分Infill分离的建造体系)。
[0003]PC (Precast Concrete)体系,即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作为一种符合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噪音污染与湿作业少和产品质量易控制等优点。采用预制装配的建筑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材料在实现建筑节能和结构性能方面的利用率,克服施工场地和环境条件对现场施工对的限制,减少现场施工劳动力数量,减少建筑垃圾和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功能和结构性能。推广PC结构有利于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发展要求,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过程,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实现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0004]SI体系,即结构部分S(Skeleton)和配套装修部分I (Infill)分离的建造体系。日本于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SI住宅建筑体系,兼备低能耗、高品质、长寿命、适应使用者生活变化的特点,并体现出资源循环型绿色建筑理念。传统的SI体系的结构部分常采用现浇混凝土的形式,其外在表现为大开间、大进深的结构形式,楼盖的跨度一般较大,常见的楼盖形式为现浇预应力无梁楼盖、现浇密肋箱型复合楼盖等。
[0005]鉴于PC体系、SI体系各自的优点,我们创造性地将PC、SI两种体系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即对SI体系的结构部分(S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PC)技术进行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我们将这种采用了预制混凝土技术的SI体系称之为“大空间PCSI”体系。“大空间PCSI”体系的楼盖一般具有大跨度的特征。
[0006]目前尚无现成的可应用于大空间PCSI体系的楼板部件和产品。一方面,我国各地出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规范、规程中的楼板多采用叠合楼板,叠合楼板具有省模板、整体性好、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但叠合楼板的缺点也很明显,如楼板的跨度一般有严格的限制,不适用于大开间、大进深的楼层结构,所以显然不能应用于新型大空间PCSI体系O
[0007]另一方面,普通预制预应力楼板制作简单,施工速度快,但存在承载力差、跨度小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采用普通预制预应力楼板的楼盖具有整体性差的缺点,地震作用下,楼板易发生落板、塌落等现象,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这点已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中得到了充分证实。
[0008]再一方面,在传统梁板体系无法满足跨度和楼层净空要求的情况下,现浇式密肋箱型复合空心楼盖体系虽然能满足大跨度、大开间的结构要求,但因其施工采用现浇的方式,所以仍存在现场混凝土浇筑量较大,施工速度慢,工人劳动强度高等弊病,而且高空施工时混凝土的振捣质量难以保证,致使楼板上经常产生裂缝,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因此这种空心楼盖的工业化水平低,不符合当前建筑工业化的趋势。
[0009]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研发了一种能适用于大空间PCSI结构的新型装配式楼板,也是对所研发的新型装配式楼板具体实施时的技术方案的有益补充。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填补现有技术空白,解决大跨度、高厚度密肋符合楼板与扁平梁或普通梁的连接难题,提供适用于大跨、高承载力,应用新型密肋箱型复合楼板的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0011]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包括:密肋箱型复合楼板、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与叠合梁在横向通过楼板肋梁箍筋、楼板伸出弯折钢筋、叠合梁纵向预留筋、桁架筋横向联系筋、肋梁横向联系筋、板梁接触区箍筋、U形搭接钢筋依次连接,在纵向通过叠合梁横向预留筋、梁上区域纵向穿筋、板上区域纵向穿筋依次连接。
[0012]所述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上设有模壳、桁架筋、楼板肋梁箍筋和楼板伸出弯折钢筋。
[0013]所述的叠合梁上设有叠合梁横向预留筋和叠合梁纵向预留筋。
[0014]作为优选,为了满足大空间PCSI结构的要求,所述的密肋复合楼板若采用一般混凝土,其跨度可达13米,若为了获得更大的跨度,可在密肋符合楼板中加入预应力钢筋,这时其跨度最大可达到18米。
[0015]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楼层的净空,所述的叠合梁其截面形式为扁平状。若有更大的跨度要求,可采用预应力叠合梁。
[0016]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密肋箱型复合楼板吊装摆放至叠合梁相应的位置,支撑完毕后,在节点区域横向绑扎楼板肋梁箍筋、楼板伸出弯折钢筋、叠合梁纵向预留筋、桁架筋横向联系筋、肋梁横向联系筋、板梁接触区箍筋、U形搭接钢筋;
2)在节点区域纵向绑扎叠合梁横向预留筋、梁上区域纵向穿筋、板上区域纵向穿筋;
3)待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板梁接触区立模板,然后用后浇混凝土浇筑板-梁连接区域,再浇筑密肋箱型复合楼板上的叠合层部分,使梁-板连成一体,从而完成板-梁连接节点的施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与传统的焊接连接节点相比,只需在节点处绑扎相应钢筋,然后用后浇混凝土进行浇筑即可,所以具有施工速度快、节约人力的显著优点。与传统的螺栓连接节点相比,具有造价低、外立面平整美观、节点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密肋箱型复合楼板上的叠合层与梁上叠合层形成一整体,大大增强了楼盖的整体性能,克服了全装配干式楼盖整体性能差的弊病。扁平梁上部加厚的后浇带,其作用相当于“圈梁”,地震作用下,其能将楼板紧紧地“箍”起来,使楼盖整体的抗震性能得到大大提升。因仅需在楼板与梁的结合部位立模板,相比传统的现浇板梁节点,真正做到了节约模 板、快速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方便、造价提高不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板-梁连接节点平面图。
[0019]图2:图1的A-A剖视图。
[0020]图3:图1的B-B剖视图。
[0021]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剖面图。
[0022]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叠合梁平面图。
[0023]图6:图5的C-C剖视图。
[0024]图7:图5的D-D剖视图。
[0025]图中:1、密肋箱型复合楼板2、叠合梁3、模壳4、桁架筋5、楼板肋梁箍筋6、楼板伸出弯折钢筋7、叠合梁横向预留筋8、叠合梁纵向预留筋9、梁上区域纵向穿筋10、板上区域纵向穿筋11、桁架筋横向联系筋12、肋梁横向联系筋13、板梁接触区箍筋14、U形搭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7]如图1?7所示,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包括:密肋箱型复合楼板1、叠合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I与叠合梁2在横向通过楼板肋梁箍筋5、楼板伸出弯折钢筋6、叠合梁纵向预留筋7、桁架筋横向联系筋11、肋梁横向联系筋12、板梁接触区箍筋13、U形搭接钢筋14依次连接,在纵向通过叠合梁横向预留筋7、梁上区域纵向穿筋9、板上区域纵向穿筋10依次连接。
[0028]所述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I上设有模壳3、桁架筋4、楼板肋梁箍筋5和楼板伸出弯折钢筋6。
[0029]所述的叠合梁2上设有叠合梁横向预留筋7和叠合梁纵向预留筋8。
[0030]如图1?3所示,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密肋箱型复合楼板I吊装摆放至叠合梁2相应的位置,支撑完毕后,在节点区域横向绑扎楼板肋梁箍筋5、楼板伸出弯折钢筋6、叠合梁纵向预留筋8、桁架筋横向联系筋11、肋梁横向联系筋12、板梁接触区箍筋13、U形搭接钢筋14 ;
2)在节点区域纵向绑扎叠合梁横向预留筋7、梁上区域纵向穿筋9、板上区域纵向穿筋
10 ;
3)待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板梁接触区立模板,然后用后浇混凝土浇筑板-梁连接区域,再浇筑密肋箱型复合楼板I上的叠合层部分,使梁-板连成一体,从而完成板-梁连接节点的施工。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包括:密肋箱型复合楼板(I)、叠合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I)与叠合梁(2)在横向通过楼板肋梁箍筋(5)、楼板伸出弯折钢筋(6)、叠合梁纵向预留筋(7)、桁架筋横向联系筋(11)、肋梁横向联系筋(12)、板梁接触区箍筋(13)、U形搭接钢筋(14)依次连接,在纵向通过叠合梁横向预留筋(7)、梁上区域纵向穿筋(9)、板上区域纵向穿筋(10)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肋箱型复合楼板(I)上设有模壳(3 )、桁架筋(4 )、楼板肋梁箍筋(5 )和楼板伸出弯折钢筋(6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梁(2)上设有叠合梁横向预留筋(7)和叠合梁纵向预留筋(8)。
4.一种装配式板-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密肋箱型复合楼板(I)吊装摆放至叠合梁(2)相应的位置,支撑完毕后,在节点区域横向绑扎楼板肋梁箍筋(5)、楼板伸出弯折钢筋(6)、叠合梁纵向预留筋(8)、桁架筋横向联系筋(11)、肋梁横向联系筋(12)、板梁接触区箍筋(13)、U形搭接钢筋(14); 2)在节点区域纵向绑扎叠合梁横向预留筋(7)、梁上区域纵向穿筋(9)、板上区域纵向穿筋(10); 3)待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板梁接触区立模板,然后用后浇混凝土浇筑板-梁连接区域,再浇筑密肋箱型复合楼板(I)上的叠合层部分,使梁-板连成一体,从而完成板-梁连接节点的施工。
【文档编号】E04B5/04GK103883051SQ201410089969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潘金龙, 马军卫, 尹万云 申请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