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保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建筑和墙体保温技术普遍采用建筑外墙上粘贴聚苯板等薄抹灰的方式进行保温,也有采取将聚苯板或钢丝网架聚苯板置于外模板内侧进行现浇混凝土的做法,简称大模内置现浇混凝土保温墙体。比如建设部发布的JGJ 144— 2004行业标准,公开了一种外模内置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将双面经界面砂浆处理的带竖向凹槽的聚苯板置于外模板内侧,并安装锚栓作为辅助固定件。浇注混凝土,锚栓将聚苯板与现浇混凝土墙体浇注在一起,养护拆模后,聚苯板表面做抹抗裂砂浆薄抹面层,外表面以涂料为饰面层。其缺陷是:因为聚苯板受力有限,带有玻纤网的砂浆增强层位于锚栓以外,其聚苯板外表面只能进行薄抹灰(小于I厘米)而无法进行厚抹灰(大于I厘米),无法进行厚抹灰则意味着不能有效的实现外层的找平,且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JG/T 228— 2007行业标准公开的技术方案,双面经界面砂浆处理的聚苯板置于外模板内侧,浇注混凝土后,再进行锚栓锚固,无法实现聚苯板与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的牢固连接及墙体一体化。这也是以上技术方案始终未能大范围推广的原因。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结构体系,公开了一种以强度较高的挤塑板(XPS板)作为保温板体,双面覆以水泥基的复合保温板为永久性外模板。该种保温模板的缺陷在于:一方面,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施工成本也很高,施工时,受保温模板规格所限,需要对保温模板切割使用,保温模板切割后,剩余边角因不能达到外模板使用要求,难以使用,造成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建筑墙体保温与结构一体化且降低综合成本,并利于外表面找平,提升防火安全性,实现墙体结构真正一体化的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混凝土墙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它包括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复合保温板和抹灰层,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包括保温板基体,保温板基体内侧为界面层,外侧为增强层,保温板上设置有贯穿增强层、保温板基体、界面层的连接件,连接件从界面层伸出,将增强层、保温板基体、界面层构成的复合保温板与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保温板外为厚抹灰层。因连接件将增强层、保温板基体、界面层同时与基层墙体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实现了墙体一体化的同时,墙体外表面有能力进行厚抹灰以实现找平,厚抹灰同时还提升了防火安全性。所述的保温板外抹厚度大于I厘米的灰层形成厚抹灰层。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板外抹厚度为1.5-2厘米的灰层形成厚抹灰层。厚抹灰层选择该厚度范围,可以使整个一体化墙体承重达到最优化,并最便于找平。所述的连接件为预制在复合保温板上,贯穿增强层、保温板基体和界面层,并从界面层伸出;也可以为不预制在复合保温板上,而是在浇注混凝土前,使用独立的连接件将增强层、保温板基体和界面层贯穿连接,并从界面层伸出。所述的连接件为羊角形锚栓或混凝土制件。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其保温板基体为聚苯板、改性酚醛板、聚氨酯板或岩棉板。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其界面层为界面剂、界面砂浆或粘结砂浆;界面层厚度大于1-3_。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其界面层也可以为为含有增强材料的界面砂浆层、抗裂砂浆层或粘结砂浆层。在进行墙体现浇混凝土浇注的时候,本实用新型项下的界面层,可以避免现有技术界面层容易被现浇混凝土中砂石击穿进入保温板基体,降低保温板保温效果的缺陷。所述的保温板,其增强层为含有增强材料的砂浆层;所述的增强材料为带孔的无纺布、玻纤网格布、钢丝网或玻璃纤维丝;增强层也可以为预制在保温板基体上的水泥压力板或硅酸钙板等预制板。本实用新的有益效果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可知:复合保温板生产成本低,以其制作的墙体造价降低;复合保温板不能作外模板使用,无需考虑浇注混凝土时其强度等模板所需的系列性能要求,因此施工时,复合保温板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切割,并且切割后余下的边角料仍然可以使用,降低了施工损耗,提高了可利用程度。通过连接件将增强层、保温板基体、界面层与现浇混凝土连接为一整体,再辅以界面层和增强层砂浆粘结,增加了结构安全性,一体化程度提高;建筑墙体保温与结构同寿命,解决了传统外墙外保温系统维修、维护费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2、连接件,3、界面层,4、保温板基体,5、增强层,6、厚抹灰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它包括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I和复合保温板,复合保温板包括保温板基体4,保温板基体4内侧为界面层3,外侧为增强层5,复合保温板上设置有贯穿增强层5、保温板基体4、界面层3的连接件2,连接件2从界面层伸出,伸入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I,将增强层5、保温板基体4、界面层3构成的保温板与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I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复合保温板外为大于I厘米的厚抹灰层6,厚抹灰层6厚度优选1.5— 2厘米。连接件2为羊角形锚栓或混凝土制件。保温板基体4为聚苯板、改性酚醛板、聚氨酯板或岩棉板等保温板材。界面层3为厚度大于I一3mm的界面剂、界面砂浆或粘结砂浆;也可以为含有增强材料的界面砂浆层、抗裂砂浆层或粘结砂浆层。增强层5为含有增强材料的砂浆层;所述的增强材料为带孔的无纺布、玻纤网格布、钢丝网或玻璃纤维丝;增强层5也可以为预制在保温板基体上的水泥压力板、硅酸钙板等预制板材。[0017]连接件2为预制在复合保温板上,贯穿增强层5、保温板基体4和界面层3,并从界面层3伸出;也可以为不预制在复合保温板上,而是在浇注混凝土前,使用独立的连接件将增强层、保温板基体和界面层贯穿连接,并从界面层伸出。将本实用新型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与大模内置、FS外模板优劣对比如下:本实用新型:(一)保温材料:各类常规保温板材;(二)产品形式:保温板内侧涂覆界面剂或界面砂浆;外侧为界面剂或界面砂浆、力口强层;(三)产品特点:适用于各类保温板材,内侧界面剂或界面砂浆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性能,设置的锚栓通过外侧加强层及网格布等贯穿至内侧与混凝土浇筑到一起,外侧厚抹灰;(四)对比优势:单位生产成本低;锚栓位于外侧加强层内网格布外,内侧浇筑、夕卜侧厚抹灰后使复合板与墙体形成一个整体,切实达到一体化要求。大模内置(竖向凹槽板):(一)保温材料:EPS板(二)产品形式:竖向凹槽EPS板两侧界面砂浆处理;(三)产品特点:竖向凹槽及内侧界面砂浆与混凝土粘结为主要连接方式,锚栓为辅助固定件,界面砂浆外侧需要抹IOmm胶粉聚苯颗粒层,外侧只能是薄抹灰做法;(四)对比优势:保温材料限制大,因设置竖向凹槽EPS板厚度较大,与混凝土连接性一般,外侧只能薄抹灰做法。FS复合外模板:(一)保温材料:XPS板;(二)产品形式:XPS板内侧为3mm粘结加强层,板外侧增设加强肋,板外侧做法:Imm粘结层,8mm保温过渡层,3mm粘结加强层;(H)产品特点:替代施工外模板使用,连接件贯穿整块FS复合模板;(四)对比优势:工厂生产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作为模板使用性能要求极高,工程使用损耗高,因要达到模板强度等要求外侧较厚且连接件在外层外侧,增加后期抹灰难度及厚度。将本实用新型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与大模内置、FS外模板成本对比,每平方米成本见表1:
权利要求1.一种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它包括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复合保温板和抹灰层,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包括保温板基体,保温板基体内侧为界面层,外侧为增强层,保温板上设置有贯穿增强层、保温板基体、界面层的连接件,连接件从界面层伸出,将增强层、保温板基体、界面层构成的复合保温板与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保温板外为厚抹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板外抹厚度大于I厘米的灰层形成厚抹灰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板外抹厚度为1.5-2厘米的灰层形成厚抹灰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羊角形锚栓或混凝土制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板,其保温板基体为聚苯板、改性酚醛板、聚氨酯板或岩棉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其界面层为界面剂、界面砂浆或粘结砂浆;界面层厚度大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其界面层为含有增强材料的界面砂浆层、抗裂砂浆层或粘结砂浆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板,其增强层为含有增强材料的砂浆层;所述的增强材料为带孔的无纺布、玻纤网格布、钢丝网或玻璃纤维丝;增强层也可以为预制在保温板基体上的水泥压力板或硅酸钙板等预制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建筑墙体保温与结构一体化且降低综合成本,并利于外表面找平的墙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墙体结构,它包括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复合保温板和抹灰层,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包括保温板基体,保温板基体内侧为界面层,外侧为增强层,保温板上设置有贯穿增强层、保温板基体、界面层的连接件,连接件将复合保温板与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外侧为厚抹灰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成本低,以其制作的墙体造价降低,可实现建筑墙体保温与结构一体化。
文档编号E04B2/84GK203066305SQ20132018927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6日
发明者于洪涛, 史增霞, 魏秀珍, 冉德焕 申请人:于洪涛, 史增霞, 魏秀珍, 冉德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