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99138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太阳能发电与建筑材料一体化屋面产品较少,原因在于难以克服太阳能面板的平整与屋面防水之间的矛盾。多数采用了借助于屋面空间,在原屋面上再铺设太阳能面板的做法。此做法增加了二次施工,不利于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太阳能发电系统本身不够稳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按需生产、模块化安装、防火保温的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由太阳能面板(H)、双面增强层(D)、夹芯层(E)、粘固防火层(C)、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屋面外侧收边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F)、隔热断桥充填发泡腔(G)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夹芯层(E)的外层粘固有增强层(D),在增强层(D)的四周,用粘固防火层(C)将夹芯层(E)封闭在双面增强层(D)内,通过将屋面太阳能单元(A)侧截面制作成梯形结构,结合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保证屋面的安装的稳定性,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屋面太阳能单元(A)之间形成的腔隙(G)作为隔热断桥,太阳能面板所产生电能通过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内的导线集中到太阳能电能收集装置。所述的新型太阳能一体屋面是由自身构建成一个个独立防火分区的屋面太阳能单元构成的完整的具有隔热保温的太阳能一体化的屋面系统。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增强层(D)使用硬质耐久防火板材料;所述的夹芯层(E)使用发泡隔热材料;所述的粘固防火层(C)使用防火涂料;所述的屋面支撑结构(Tl)结构为T型结构,材质用耐久坚固防火材料;所述的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结构为T型结构,内置金属导线,收集太阳能面板产生的电能,集中到太阳能收集装置,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材质用耐久坚固防火防腐材料;所述的隔热断桥充填发泡腔(G)结构要点为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之间不能接触,使用的充填材为阻燃发泡材料;所述的外侧收边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F)内置金属导线,外侧收边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F)材质使用耐久坚固防火防腐材料;所述的太阳能面板(H)为太阳能电池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是通过对不同建材的防火进行预处理,有效地形成防火区间,增加了建筑物的安全。通过梯形结构处理及隔热断桥结构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屋面瓦依靠瓦面叠加起到防水作用的工艺,通过此工艺的改进,为太阳能面板的安装创造了条件。其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可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物屋面。由于使用的发泡的夹芯层,大大减轻了建筑物的总体质量,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物的负荷,或者在同样的基础上增加建筑物的高度,或同等高度的条件下,减少建筑物的基础桩基,可有效地节约建筑成本;通过工厂化生产及模块化安装,有效地提高建筑安装效率,减少工程造价;通过使用夹芯层,还为建筑物的节能保温提供了保障,从而解决了保温与防火之间的矛盾。此外,该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可广泛快速用于临时性建筑的搭建。且在临时性建筑拆除后,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可重复使用。最为重要的是,既解决了太阳能面板与屋面无缝粘接,真正实现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问题,又解决了建筑物整体节能保温的配套问题,能使新型墙体的保温作用不至于因为屋面系统不配套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边远、零散不便架设电线的地区的用电提供了保障。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图I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屋面太阳能单元(A)架设于屋面支撑结构(Tl)上,在屋面的上方,二个屋面太阳能单元(A)之间的腔隙中间,由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保护。在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屋面太阳能单元(A)之间形成的腔隙,由隔热发泡材料充填,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不接触,通过此结构,阻断了热能的直接传导和利用空气的对流传导,结合夹芯保温材料的应用,可有效地起到保温作用;图3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侧剖面结构示意图。用防火材料“C”将屋面太阳能单元(A)裸露在侧面的隔热保温材料进行封闭,形成有效的具有防火分区的建筑材料单元。通过梯形结构设计,一是保证屋面太阳能单元之间的稳定性,二是保证有足够的倾斜角度,防止雨水回流及回渗,实现屋面的防水功能。将太阳能面板(H)粘连于(D)上,实现太阳能面板与屋面材料的一体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粘合⑶与(E),由(C)将(E)与外界接触面予以密封,形成具有防火分区的建筑材料单元,实现节能保温与防火的有机结合后,将(H)与(D)粘连,实现太阳能发电与建筑安装的一体化。实施例I采用附图3所示的结构,用具有防火防水及抗冲击功能的“D”板二张,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E”材料一张,根据图纸或客户要求尺寸和形状,对D和E板进行加工,使得D和E板正面的平面几何为全等形。由二张D板从正反二面用胶将E粘合,起到保护隔热保温夹芯层的作用;将E板根据所建屋面的倾斜角度,确定E板倾斜角,与上下二块D板形成梯形结构,保证安装后,二个屋面太阳能单元不自然下滑,保证屋面横向缝隙间不漏雨,不渗水;在实施完上述工艺后,经过保养,D和E的粘合已处于稳定状态后,用防火材料对“C”将裸露在侧面的隔热保温材料进行封闭。此时,六面体建筑屋面材料单元,虽然其夹芯层所用的保温材料不是阻燃或难燃防火材料,但因其正反二面使用了不燃的增强板,四个侧面又被防火材料进行了封闭,从而,六面均具有防火功能,形成有效的具有防火分区的屋面建筑材料单元。之后,将相同平面几何形状的太阳能面板与上层的D进行粘连,形成屋面太阳能单元(A)。实施例2采用附图2所示的结构,将屋面支撑结构(Tl)与屋梁连接固定,将屋面太阳能单元(A)叠加,在叠加完成后,将屋面太阳能单元(A)输出的电能通过导线连接到内置于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内的传输导线。对出现沿屋面支撑结构(Tl)上方的沟槽,将发泡剂充填于该沟槽内,在发泡剂凝固之前,将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嵌入,封闭屋面太阳能单元之间的纵向沟槽,将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固定,保证屋面纵向不漏雨、不渗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由太阳能面板(H)、双面增强层(D)、夹芯层(E)、粘固防火层(C)、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屋面外侧收边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F)、隔热断桥充填发泡腔(G)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夹芯层(E)的外层粘固有增强层(D),在增强层(D)的四周,用粘固防火层(C)将夹芯层(E)封闭在双面增强层(D)内,通过将屋面太阳能单元(A)侧截面制作成梯形结构,结合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保证屋面的安装的稳定性,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屋面太阳能单元㈧之间形成的腔隙(G)作为隔热断桥,太阳能面板所产生电能通过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内的导线集中到太阳能电能收集装置,所述的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是由自身构建成一个个独立防火分区的屋面太阳能单元构成的完整的具有隔热保温的太阳能一体化的屋面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层(D)使用硬质耐久防火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芯层(E)使用发泡隔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固防火层(C)使用防火涂料。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Tl)结构为T型结构,材质使用耐久坚固防火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结构为T型结构,内置金属导线,收集太阳能面板产生的电能,集中到太阳能收集装置,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材质使用耐久坚固防火防腐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断桥充填发泡腔(G)结构要点为屋面支撑结构(Tl)、屋面防水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T2)之间不能接触,使用的充填材质为阻燃发泡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外侧收边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F)内置金属导线,屋面外侧收边太阳能电力传输结构(F)材质使用耐久坚固防火防腐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一体化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面板(H)为太阳能电池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新型太阳能保温防火屋面,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主解决保温与防火难以兼顾及与新型墙体配套的问题,重点解决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问题。主要的技术特征是由双面增强层、夹芯层、粘固防火层通过结构设计,形成梯形屋面单元,通过单元间T型支撑结构及防水结构,形成隔热断桥构造,太阳能面板与屋面无缝粘连,保证太阳能面板的稳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新型屋面,可广泛用于建筑物、临时性建筑的屋面。
文档编号E04D13/16GK202767403SQ20122001848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姜若安 申请人:姜若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