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节点,尤其涉及一种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
点ο
背景技术:
现浇剪力墙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现浇剪力墙结构的特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剪力墙结构由于承受竖向力、水平力的能力均较大,侧向刚度大,因此可以建造比框架结构更高、更多层数的建筑,并广泛地应用在以小房间为主的房屋,如住宅、宾馆、宿
全绝古寸。目前,剪力墙L型连接节点有很多种,如专利号200910028252. 4的申请公开了一种L型剪力墙垂直连接节点,其包括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在第一预置剪力墙设置U型外伸钢筋,第二预置剪力墙在第一预置剪力墙相联处设置U型外伸钢筋,通过现浇砼将两片剪力墙连接为整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 这种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整体性更好,抗震性能更强。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包括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呈L型,包括第一竖向筋组,所述第一竖向筋组包括多条排列成L型的竖向筋;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所述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浇筑在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所述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面连接;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浇筑在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面连接;L型节点区域,所述L型节点区域包括横向部分和与所述横向部分垂直的纵向部分;所述L型节点区域与所述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和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一起浇筑;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和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构成现浇层;所述现浇层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构成所述叠合外墙; 所述L型节点区域包括第二竖向筋组,所述现浇层包括第三竖向筋组,所述第二竖向筋组位于所述现浇层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三竖向筋组之间;所述第二竖向筋组和所述第三竖向筋组均包括多条排列成L型的竖向筋;第一箍筋组,所述第一箍筋组位于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横向部分中,所述第一箍筋组包括多道竖向排列的箍筋;第二箍筋组,所述第二箍筋组位于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纵向部分中,所述第二箍筋组包括多道竖向排列的箍筋。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可用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并达到基本等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要求。所述第一箍筋组和所述第二箍筋组的设置,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整体性,同时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抗震性。施工建造时,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可以作为现浇层的模板,使施工更加简便。进一步,所述第一箍筋组的箍筋和所述第二箍筋组的箍筋在竖向交替排列。这样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整体性,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抗震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箍筋组的箍筋是封闭矩形箍筋,所述第二箍筋组的箍筋也是封闭矩形箍筋。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还包括第一竖向桁架筋和第二竖向桁架筋;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分别设置在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转角处;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横向部分中的竖向筋,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的下弦筋是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竖向筋;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纵向部分中的竖向筋,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的下弦筋是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竖向筋。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能使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和所述L型节点区域可靠连接并形成整体共同受力。施工建造时,还可通过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吊装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 使施工更加简便。进一步,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第三竖向筋组的竖向筋;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第三竖向筋组的竖向筋。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和所述现浇层的连接更加可靠。在前段所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包括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呈L型,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墙板的转角处;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所述第二预制墙板拼接,并且拼接竖缝位于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所述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还包括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包括多条竖向排列的水平筋, 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位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内侧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之间,并且跨越所述拼接竖缝;所述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还包括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所述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包括多条竖向排列的水平筋;所述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的水平筋穿过所述L型节点区域。所述拼接竖缝的设置,有利于预制墙板的热胀冷缩,也使得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可以通过小块的预制墙板拼接而成。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的设置,有利于补强拼接竖缝。进一步,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的配筋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所述第二预制墙板对应范围内与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平行的水平分布筋的面积。进一步,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的每条水平筋,在所述拼接竖缝的两侧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 2LaE(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面是粗糙面。将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面设置成粗糙面,可以使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和所述现浇层的连接更加紧密。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预制墙板包括第三竖向桁架筋,所述第三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第三竖向筋组的竖向筋,所述第三竖向桁架筋的下弦筋是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竖向筋。所述第三竖向桁架筋能使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和所述现浇层可靠连接并形成整体共同受力。施工建造时,还可通过所述第三竖向桁架筋吊装所述预制墙板,使施工更加简便。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包括现浇层内侧横向水平分布筋组和现浇层内侧纵向水平分布筋组;所述现浇层内侧横向水平分布筋组设置在所述现浇层的横向部分,并且一端弯曲,弯曲的一端位于所述现浇层的纵向部分;所述现浇层内侧纵向水平分布筋组设置在所述现浇层的纵向部分,并且一端弯曲,弯曲的一端位于所述现浇层的横向部分。这样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整体性,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抗震性。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包括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 11、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25、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26、第一箍筋组3、第二箍筋组4、L型节点区域5 (图1中竖直虚线线阴影部分)。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25浇筑在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的内侧,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25的外侧面与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的内侧面连接。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 浇筑在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的内侧,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 的外侧面与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的内侧面连接。L型节点区域5包括横向部分和与横向部分垂直的纵向部分,L型节点区域5与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25和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 一起浇筑,如此L型节点区域5 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25和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26。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25、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 和L型节点区域5组成现浇层12。现浇层12和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组成叠合外墙1。L型节点区域5的横向部分还包括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121,现浇层12还包括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122、第二竖向筋组123和第三竖向筋组124。第二竖向筋组123位于现浇层12的外侧面和第三竖向筋组1 之间。第二竖向筋组123和第三竖向筋组IM 均包括多条排列成L型的竖向筋。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121设置在第二竖向筋组123的外侧;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121包括多条竖向排列的水平筋,每条水平筋均用细铁丝捆扎在第二竖向筋组123上。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121位于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内侧和第二竖向桁架筋115的上弦筋之间,并且跨越拼接竖缝110。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121的水平筋作为拼接竖缝110处的补强筋,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121的每条水平筋,在拼接竖缝110 的两侧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 2LaE。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122设置在第三竖向筋组IM 的外侧。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122包括现浇层内侧横向水平分布筋组和现浇层内侧纵向水平分布筋组。现浇层内侧横向水平分布筋组设置在现浇层12的横向部分,并且一端弯曲,弯曲的一端位于现浇层12的纵向部分。现浇层内侧横向水平分布筋组包括多条竖向排列的水平筋,每条水平筋均用细铁丝捆扎在第三竖向筋组IM上,弯曲的一端用细铁丝捆扎在第二竖向筋组123上。现浇层内侧纵向水平分布筋组设置在现浇层12的纵向部分,并且一端弯曲,弯曲的一端位于现浇层12的横向部分。现浇层内侧纵向水平分布筋组包括多条竖向排列的水平筋,每条水平筋均用细铁丝捆扎在第三竖向筋组1 上,弯曲的一端用细铁丝捆扎在第二竖向筋组123上。如此便实现了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122的水平筋穿过L型节点区域5。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121的配筋面积大于等于第一预制墙板111和第二预制墙板112对应范围内与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121平行的水平分布筋的面积。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的内侧面是粗糙面。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呈L型,包括第一竖向筋组113,第一竖向筋组113包括多条排列成L型的竖向筋;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包括第一预制墙板111和第二预制墙板112 ;第一预制墙板111呈L型。第一预制墙板111和第二预制墙板112拼接,并且拼接竖缝110位于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126。第一预制墙板111和第二预制墙板112内均预设有竖向筋。第一预制墙板111和第二预制墙板112内的竖向筋,构成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的第一竖向筋组113。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还包括第一竖向桁架筋114、第二竖向桁架筋115和第三竖向桁架筋116, 第一竖向桁架筋114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115分别设置在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的转角处;具体而言是第一预制墙板111包括第一竖向桁架筋114和第二竖向桁架筋115,第一竖向桁架筋114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115分别设置在第一预制墙板111的转角处;第二预制墙板112包括第三竖向桁架筋116。第一竖向桁架筋114的上弦筋是L型节点区域5 的横向部分中的竖向筋,具体而言是L型节点区域5的横向部分中的第三竖向筋组124的竖向筋;第一竖向桁架筋114的下弦筋是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11的第一竖向筋组113的横向部分的竖向筋,具体来说是第一预制墙板111的横向部分的竖向筋。第二竖向桁架筋115 的上弦筋是L型节点区域5的纵向部分中的竖向筋,具体而言是L型节点区域5的纵向部分中的第三竖向筋组IM的竖向筋。第二竖向桁架筋115的下弦筋是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 11的纵向部分的竖向筋,具体而言是第一预制墙板112的纵向部分的竖向筋。第三竖向桁架筋116的上弦筋是第三竖向筋组124的竖向筋,第三竖向桁架筋116的下弦筋是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纵向部分的竖向筋,具体而言是第二预制墙板112的竖向筋。第一箍筋组3位于L型节点区域5的横向部分中。第一箍筋组3包括多道竖向排列的箍筋。第一箍筋组3的箍筋是封闭矩形箍筋。第二箍筋组4位于L型节点区域5的纵向部分中。第二箍筋组4包括多道竖向排列的箍筋,每道箍筋均箍在纵向部分的竖向筋上,并且均箍在L型节点区域5纵向部分与L型节点区域5横向部分交汇处的竖向筋1231、 1232、1233、1241上。第二箍筋组4的箍筋也是封闭矩形箍筋。第二箍筋组4的箍筋和第一箍筋组3的箍筋在竖向交替排列。[0030]第一箍筋组3和第二箍筋组4配筋满足构造边缘构件箍筋直径和间距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如下1)、准备原材料事先准备好预制墙板、钢筋、箍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预制墙板上设竖向桁架筋,预制墙板的内侧面制造成粗糙面。2)、布置预制墙板(预制墙板同时作为现浇层外侧的模板,预制墙板的桁架筋的上弦筋同时作为现浇层的竖向筋)。3)、布置竖向筋、水平筋、箍筋布置好现浇层的竖向筋和纵向部分的竖向筋,将箍筋箍在相关的竖向筋上,并用细铁丝捆扎好。将水平筋用细铁丝扎在相关竖向筋上。4)、布置现浇层的模板。5)、浇筑成型。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呈L型,包括第一竖向筋组,所述第一竖向筋组包括多条排列成L型的竖向筋;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所述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浇筑在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所述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面连接;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浇筑在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面连接;L型节点区域,所述L型节点区域包括横向部分和与所述横向部分垂直的纵向部分;所述L型节点区域与所述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和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一起浇筑;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和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构成现浇层;所述现浇层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构成所述叠合外墙;所述 L型节点区域包括第二竖向筋组,所述现浇层包括第三竖向筋组,所述第二竖向筋组位于所述现浇层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三竖向筋组之间;所述第二竖向筋组和所述第三竖向筋组均包括多条排列成L型的竖向筋;第一箍筋组,所述第一箍筋组位于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横向部分中,所述第一箍筋组包括多道竖向排列的箍筋;第二箍筋组,所述第二箍筋组位于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纵向部分中,所述第二箍筋组包括多道竖向排列的箍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还包括第一竖向桁架筋和第二竖向桁架筋;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分别设置在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转角处;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横向部分中的竖向筋,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的下弦筋是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竖向筋;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纵向部分中的竖向筋,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的下弦筋是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竖向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包括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呈L 型,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墙板的转角处; 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所述第二预制墙板拼接,并且拼接竖缝位于所述第二叠合剪力墙现浇部分;所述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还包括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包括多条竖向排列的水平筋,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位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内侧和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之间,并且跨越所述拼接竖缝;所述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还包括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所述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包括多条竖向排列的水平筋;所述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的水平筋穿过所述L型节点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第三竖向筋组的竖向筋;所述第二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第三竖向筋组的竖向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的配筋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制墙板和所述第二预制墙板对应范围内与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平行的水平分布筋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竖缝补强钢筋组的每条水平筋,在所述拼接竖缝的两侧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 2LaE。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二预制墙板包括第三竖向桁架筋,所述第三竖向桁架筋的上弦筋是所述第三竖向筋组的竖向筋,所述第三竖向桁架筋的下弦筋是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竖向筋。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内侧水平分布筋组包括现浇层内侧横向水平分布筋组和现浇层内侧纵向水平分布筋组;所述现浇层内侧横向水平分布筋组设置在所述现浇层的横向部分,并且一端弯曲,弯曲的一端位于所述现浇层的纵向部分;所述现浇层内侧纵向水平分布筋组设置在所述现浇层的纵向部分,并且一端弯曲,弯曲的一端位于所述现浇层的横向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筋组的箍筋是封闭矩形箍筋,所述第二箍筋组的箍筋也是封闭矩形箍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的内侧面是粗糙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节点,尤其涉及一种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一种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包括叠合剪力墙预制部分、L型节点区域、第一箍筋组和第二箍筋组;所述第一箍筋组箍在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横向部分;所述第二箍筋组箍在所述L型节点区域的纵向部分。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技术中的剪力墙结构叠合外墙L型连接节点的整体性、抗震性。
文档编号E04B1/41GK202000485SQ20112001862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周成功, 周良, 徐壮涛, 郑仁光, 郑振鹏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