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端模助力开合式砼 管片模具。
背景技术:
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首次应用盾构工法建造河底隧道横穿英国泰晤士河成功,至 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后续的岁月里由于盾构工法在隧道建设领域中的广泛盛行,与 盾构工法施工配套的各种管片模具也被大量生产应用。一般砼管片模具,端模式普遍采用铰链翻转方式开合模,即端模用铰链固定在底 模上,端模与底模之间用一根分离丝杠连接,模具开合时靠旋转分离丝杠带动端模绕铰链 轴翻转来实现与底模分离和闭合。这种形式的模具的不足之处是开模时丝杠经常落灰,不 易清理;分离丝杠承受端模的重力矩,合模时阻力很大;开合模具丝杠往往要旋转数圈,效 率不高;端模紧固螺栓与端模垂直指向地面,旋紧和松开时操作空间小,扳手旋转不便,费 力费时。目前,盾构施工直径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砼管片模具的尺寸和重量也不断增加, 由于端模的重量增大,开合模时旋转分离丝杠的劳动强度也相应的增大,于是靠旋转分离 丝杠来开合端模的模具操作起来就变的越来越笨重,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分离丝杠上承 受的载荷也随端模重量增大而增加,对分离丝杠的安全性和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一些模具厂家对分离丝杠的结构参数做了一些改进,但始终不能克服其固有结构带来 的弊端,无论是改变丝杠的导程、牙型,还是优化润滑,都不能使分离丝杠在开合端模时更 省力、更快速。
发明内容为了使现有砼管片模具在开合端模时操作能更简便省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 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该实用新型避免了使分离丝杠开合端模时的笨重操作,使砼管 片模具端模开合简单轻松。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包 括左、右侧模、左、右盖板、左、右端模和底模,在左、右端模上分别安装左右对称结构相同的 弹簧助力机构和四连杆翻转机构。其中,右端模与底模端板上的铰座A铰接,弹簧压杆有螺 纹的一端从底模端板上的预留孔伸入底模内部,另一端与端模铰接。调整螺母安装在弹簧 压杆螺纹端的最外端与螺纹旋合。弹簧压片套在弹簧压杆的螺纹端,与调整螺母相接触。 助力弹簧从底模内部套在弹簧压杆上,一端顶在底模端板上,另一端顶在弹簧压片上。将 调整螺母旋入适当长度预压缩助力弹簧,使之产生与端模重力矩平衡的力矩实现端模助力 开合。紧固螺栓穿过右端模上的调平垫块与底模端板上的紧固螺母配合,调平垫块为楔形 块,斜面倾角与右端模的倾角相同,竖直面开水平孔,紧固螺栓穿过水平孔与紧固螺母在水 平方向上锁紧。端模、底模框架、连杆和带有扳手的连接板组成四连杆翻转机构。连杆一端 铰接在端模的筋板上,另一端与连接板铰接,连接板又与底模框架上的角座B铰接。连接板上的扳手插接一活动扳手以延长力臂,进一步减小开模力。搬动活动扳手使连接板旋转并 带动连杆旋转,连杆带动端模旋转完成端模开合模。开模时,连接板下部旋转到与底模框架 接触位置,四连杆机构不能继续旋转,即实现开模限位。调整四连杆翻转机构的各杆长度a =100 400mm、b = 50 300mm、c = 300 1000mm、d = 300 1000mm 可实现端模的最 大开模尺寸在50 500mm范围变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弹簧助力机构平衡端模的重力矩,开合模具只要用很 小的力搬动一下四连杆翻转机构的扳手即可实现,紧固螺栓水平操作更人性化,与采用分 离丝杠开合端模的模具相比,开合模具的时间大大减少,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可有效的提
高生产效率。
图1是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图2是砼管片成型后脱模之前,模具右端模和砼管片成型面间贴合示意图;图3是产品成型后脱模时,模具右端模和砼管片成型面间分离脱开的示意图。在上述附图中,1.左端模,2.左侧模,3.左盖板,4.底模,5.右侧模,6.弹簧压片, 7.调整螺母,8.右端模,9.右盖板,10.活动扳手,11.连杆,12.紧固螺栓,13.调平垫块, 14.连接板,15.铰座B,16.弹簧压杆,17.助力弹簧,18.紧固螺母,19.底模框架,20.铰座 A,21.底模端板,22.成型砼管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图2是本发明公开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所述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 模具包括左侧模2、右侧模5、左盖板3、右盖板9、左端模1、右端模8和底模4,在左、右端模 上分别安装左右对称结构相同的弹簧助力机构和四连杆翻转机构。其中,右端模8与底模 端板21上的铰座A20铰接。弹簧压杆16有螺纹的一端从底模端板21上的预留孔伸入底 模4内部,另一端与右端模8铰接。调整螺母7安装在弹簧压杆16螺纹端的最外端。弹簧 压片6套在弹簧压杆16的螺纹端,与调整螺母7相接触。助力弹簧17从底模4内部套在 弹簧压杆16上,一端顶在底模端板21上,另一端顶在弹簧压片6上。将调整螺母7旋入适 当位置,压缩助力弹簧17,产生与右端模8重力矩平衡的力。紧固螺栓12穿过右端模8上 的调平垫块13与底模端板21上的紧固螺母18配合,调平垫块13为楔形块,其斜面倾角与 右端模8的倾角相同,竖直面开水平孔,紧固螺栓12穿过水平孔与紧固螺母18在水平方向 上锁紧。连杆11 一端铰接在右端模8的筋板上,另一端与连接板14铰接,连接板14与底 模框架19上的铰座B15铰接。右端模8、底模框架19、连杆11和连接板14组成四连杆翻 转机构。活动扳手10插接在连接板14上的扳手上。搬动活动扳手10使连接板14旋转并 带动连杆11、右端模8旋转。开合模过程如下所述本模具用于地铁砼管片的铸造,考虑到左、右端模的开模距离应大于砼管片阶梯 型型面的总跨度,此外开模后还要清理方便,本模具设定的端模最大开模尺寸为200mm,据 此选定四连杆翻转机构的的各杆长度a = 200、b = 140、c = 500、d = 400和活动扳手10的相关参数,将调整螺母旋置适当位置,使得弹簧力矩接近右端模8的重力矩。所示在模具 开模之前右端模8和成型砼管片22型面间紧密贴合(见图2)。开模时首先应松开紧固螺 栓12,插接活动扳手10并向外侧搬动,连接板14旋转并带动连杆11旋转,将右端模8从砼 管片22型面拉开,此时,右端模8旋转拉动弹簧压杆16从底模4内伸出压缩助力弹簧17, 使助力弹簧17产生力矩随右端模8的重力矩增大而增大。继续转动活动扳手10使连接板 14底部与底模框架19相接处达到极限位置,右端模8达到最大开模尺寸(见图3)。合模 为开模逆过程,向内旋转活动扳手10,连接板14旋转并带动连杆11旋转,此时,助力弹簧 17伸长将弹簧压杆16向底模4拉动,与连杆11共同推动右端模8向底模4贴近,助力弹簧 17的弹簧力随右端模8的重力矩减小而减小,两者始终基本平衡。继续转动活动扳手10, 最终使右端模8与底模相贴合,旋紧紧固螺栓12。整个开模、合模过程中,助力弹簧17始终 抵消了右端模8大部分重力矩,因此动活动扳手10上只需施加很小的力,操作轻便。
权利要求一种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包括左端模(1)、左侧模(2)左盖板(3)、底模(4)、右侧模(5)、右盖板(9)和右端模(8),其特征是右端模(8)与底模端板(21)上的铰座A(20)铰接;弹簧压杆(16)有螺纹端从底模端板(21)上的预留孔伸入底模(4)内部,另一端与右端模(8)铰接;调整螺母(7)安装在弹簧压杆(16)螺纹端的最外端;弹簧压片(6)套在弹簧压杆(16)的螺纹端,与调整螺母(7)相接触;助力弹簧(17)从底模(4)内部套在弹簧压杆(16)上,一端顶在底模端板(21)上,另一端顶在弹簧压片(6)上;连杆(11)一端铰接在右端模(8)的筋板上,另一端与连接板(14)铰接,连接板(14)与底模框架(19)上的铰座B(15)铰接,连接板(14)上装有活动扳手(10);右端模(8)、底模框架(19)、连杆(11)和连接板(14)组成四连杆翻转机构;紧固螺栓(12)穿过右端模(8)上的调平垫块(13)与底模端板(21)上的紧固螺母(18)配合;当砼管片成型脱模时,搬动活动扳手(10)使连接板(14)带动连杆(11)旋转,连杆(11)带动右端模(8)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调平垫块(13)为 楔形块,斜面倾角与右端模(8)的倾角相同,竖直面开水平孔,紧固螺栓(12)穿过水平孔与 紧固螺母(18)在水平方向上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四连杆翻转机构 的各铰接点的距离为a = 100 400mm,b = 50 300mm,c = 300 1000mm,d = 300 1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调整螺母(7)预 压缩助力弹簧(17)产生与端模重力矩平衡的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所述右端模(8)与底模(4)通过铰座A(20)铰接;弹簧压杆(16)有螺纹端从底模端板(21)上的预留孔伸入底模(4)内部,另一端与右端模(8)铰接;调整螺母(7)、弹簧压片(6)安装在弹簧压杆(16)螺纹端的外端;助力弹簧(17)套在弹簧压杆(16)上一端顶在底模端板(21),另一端顶在弹簧压片(6)上;连杆(11)一端铰接在右端模(8)的筋板上,另一端与连接板(14)铰接,连接板(14)与底模框架(19)上的铰座B(15)铰接,连接板(14)上装有活动扳手(10);右端模(8)、底模框架(19)、连杆(11)和连接板(14)组成四连杆翻转机构;紧固螺栓(12)穿过右端模(8)上的调平垫块(13)与底模端板(21)上的紧固螺母(18)配合;开合模时,搬动活动扳手(10)使连接板(14)带动连杆(11)旋转,连杆(11)带动右端模(8)旋转开启和闭合。这种端模助力开合式砼管片模具,开合模具的时间短,劳动强度低,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8B21/82GK201760963SQ20102029724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6日
发明者张振文, 田永春, 谭天宇 申请人: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