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由空心的墙体砌块堆砌的墙壁和承重柱构成的承重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承重结构的房屋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房屋的墙体砌块大多为实心的砌块,如实心的长方体形。在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混凝土将多个砌块堆砌在一起,从而形成各种建筑结构,如墙体、房屋等。一般来说,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为首先,利用浇注的方式形成建筑物的承重结构, 如承重柱;然后,以承重结构为骨架堆砌墙体砌块,形成建筑物的附加结构,如墙体;最后, 完成建筑物的构建。然而,由于传统的墙体砌块多为实心结构,在利用墙体砌块堆砌附加结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堆砌大量的墙体砌块以包围承重结构(如承重柱),这就需要以承重结构为骨架堆砌很多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因此,利用传统的墙体砌块构建房屋时,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造成房屋建筑的工作效率较低。并且砖墙结构大多不用来承重,所以用实心砖建造房屋不仅浪费材料,增加劳动强度,而且建成的房屋整体重量较大,从而限制了房屋的高度。因此,如何节约墙体砌块的堆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主要包括由空心的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壁和承重柱,并且承重柱设置于空心的墙体砌块所形成的墙壁的竖直通孔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包括墙壁和承重柱,所述墙壁包括多个墙体砌块,其中,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并且所述第一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所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所述多个墙体砌块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壁内具有竖直通孔,所述承重柱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中。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的房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重结构直接嵌入墙壁内部形成的竖直通孔中,不需要传统上利用多个砌块包围承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因此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还可以节约烧砖原料,减少建筑成本,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承重结构的整体重量从而提高承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由空心的墙体砌块形成的墙壁的竖直通孔中,还可以填充保温材料或管路等非承重结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墙体砌块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墙体砌块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墙体砌块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承重柱与下层承重柱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具有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的房屋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壁2承重柱3墙体砌块31第一壁32第二壁33第一肋;34第二肋;35第二开口部36第一开口部 37中空部38 凹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中所说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X方向,宽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Y方向,高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Z方向,上表面和下表面是指在图1中的墙体砌块上的与Z方向垂直的两个相反的表面。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承重柱2设置于墙壁1的竖直通孔中,因此本发明的承重结构通常形成为一个平面,主要用作房屋结构中墙体部分(房屋结构的墙体包括墙壁和墙角)的墙壁、围墙或其他墙面的承重结构。另外,本发明还可以用作墙体结构中的墙角,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想到将该墙体砌块截掉相应的部分从而堆砌成相应的墙角,下文中会对优选方法进行介绍。当然,本发明的承重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应用,任何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承重结构。本发明所提供的承重结构包括墙壁1和承重柱2,所述墙壁1包括多个墙体砌块 3,其中,该墙体砌块3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 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33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5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 所述第二肋3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36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多个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壁1内具有竖直通孔,所述承重柱2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中。本发明的承重结构主要为墙壁的形式,也就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墙壁的承重结构。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的墙壁1中形成有竖直通孔,因此该承重结构的自重较轻,抗震性能较好,并且由于承重柱2设置于墙壁1的内部,因此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的施工方便,并且相对于普通的承重结构更能增大房屋的使用面积。而且,承重柱直接嵌入墙体结构内部,不需要传统上利用多个砌块包围承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因此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如图1至图3所示为用于堆砌本发明承重结构的墙体砌块3,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使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可以直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周围大量堆砌,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所述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互相平行,使承重结构容易堆砌成平面,这样便于装修等后续工作的进行。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可以形成空心结构,同时,固定连接又可以提高墙体砌块的强度,使所述墙体砌块具有较高的耐用度。所述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粘合剂等进行粘合。当然,为了制造方便,降低成本,优选地, 所述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形成于一体。下面,详细地介绍如何利用上述墙体砌块3堆砌本发明的承重结构。在下文的描述中为了简便起见,将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统称为开口部。优选地,所述墙壁1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堆砌的多个所述墙体砌块3,在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砌块3中的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另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二开口部36相对地连接形成空腔部,并且所述多个墙体砌块层中对应的所述中空部37和 /或所述空腔部形成所述竖直通孔。首先,多个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依次堆砌而成一个墙体砌块层,沿长度方向相连接的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依次连接形成空腔部。这样,在一个墙体砌块层中,依次交替地形成有空腔部和中空部37。墙壁1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为了提高承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优选地将相邻的两层墙体砌块层在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墙体砌块3的长度的一半堆砌。由于墙体砌块3的开口部的长度为中空部37的长度的一半,因此当多个墙体砌块层按照上述方式沿高度方向堆砌时,中空部37和/或空腔部就能沿高度方向上对齐而在墙壁1中形成竖直通孔。这样,就可以基本堆砌成本发明的承重结构。在用砌块堆砌墙壁的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将相邻两个墙体砌块层在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墙体砌块的长度的一半堆砌, 这样既整齐又能增加墙壁的连接强度,本发明也优选采用这种方式堆砌墙壁1,所以在堆砌而成的承重结构的边缘,相邻的两个墙体砌块层就会相差半个墙体砌块3的长度。因此,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异型砌块3’,该异型砌块3’为所述墙体砌块3 在长度方向上截成两半的其中之一。对于承重结构的边缘需要补齐的地方,可以利用该异型砌块3’将该墙体砌块层补齐。优选地,所述承重柱2为金属管。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管包括多节,该多节金属管沿高度方向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管内部浇注有混凝土。另外,优选地, 所述承重柱2为钢筋混凝土浇注形成。
此处,本发明例举了两种承重柱2的形成方法。一种是将中间浇注有混凝土的中空金属管作为承重柱2,另一种是将钢筋浇注在混凝土中从而形成承重柱2。上述两种承重柱2的形成方法将在下文进行详细地介绍。另外,优选地,至少部分的所述竖直通孔中设置有保温材料。更优选地,本发明中所指的保温材料的材料组合物含有泡沫颗粒、硅砂、粉煤灰和水玻璃。泡沫颗粒、硅砂和水玻璃的含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但优选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砂,所述泡沫颗粒的含量可以为1-10重量份,粉煤灰的含量可以为5-50重量份,水玻璃的含量可以为 0. 5-20重量份;更优选的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砂,所述泡沫颗粒的含量可以为 2-8重量份,粉煤灰的含量可以为15-30重量份,水玻璃的含量可以为2-10重量份。所述泡沫颗粒的尺寸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优选情况下,所述泡沫颗粒的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0.5-5微米,更优选为1.5-3. 5微米。所述泡沫颗粒可以为本领域中各种用于保温的颗粒,例如,聚苯乙烯泡沫颗粒,符合上述要求的泡沫颗粒可以通过商购得到, 例如,富阳东洲再生颗粒加工厂生产的EPS-25的泡沫颗粒。所述硅砂的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包覆在泡沫颗粒上即可,优选情况下, 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10-500微米;更优选为30-100微米。所述粉煤灰的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以为F类粉煤灰,所述煤灰粉末的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0. 1-10微米,其要求按照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标准执行。所述水玻璃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钠基水玻璃和/或钾基水玻璃, 上述水玻璃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迁安市兴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三型的钠基水玻璃,以及邢台县大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DY-K钾基水玻璃。在使用时,可以将上述材料组合物与水混合均勻之后并固化,从而制得保温材料。在上述保温材料的材料组合物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材料组合物还可以含有水,水的含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优选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砂,水的含量可以为2-20重量份。在这种情况下,可直接将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组合物混合均勻并固化,从而得到保温材料。由上述材料组合物制成一种保温材料,其中,该保温材料是通过将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组合物(不含水)与水混合均勻并固化成型得到的,或者是通过将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材料组合物(含有水)混合均勻并固化成型得到的。所述固化的方法和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环境下, 将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组合物与水混合均勻并引入到模具中固化7天以上,或者将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组合物(含有水)混合均勻引入到模具中固化7天以上。由上述制备保温材料的材料组合物制得的保温材料,由于在泡沫颗粒的表面包覆了硅砂,从而提高了泡沫颗粒的强度,并且提高了泡沫颗粒的耐火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地,承重柱2并不需要过多地设置,只需要在适当的地方,例如承重墙和/或隔断墙所形成的墙角处等,因此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墙壁1的竖直通孔中可以只有一部分中设置有承重柱2,因此在其余的至少部分竖直通孔中即可填充保温材料。下面对本发明中用于堆砌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的墙体砌块3的优选结构和材料进行详细地介绍。优选地,所述第一肋33、第二肋34、第一壁31以及第二壁32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上表面齐平。 这样墙体砌块既便于制造和运输,又便于墙体砌块的堆砌。同时,利用这种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平齐墙体砌块堆砌成的承重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肋3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并且所述第二肋 34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设置这样的结构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轻所述墙体砌块的重量。另外,优选地,相邻所述竖直通孔通过所述凹部38连通。因此,必要时还可以在所述凹部38处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即X方向)布置承重柱,以提高由所述墙体砌块堆砌成的承重结构的强度。所述凹部38的横截面可以为各种形状,如矩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图形。优选地,所述凹部38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如图3所示。同时,为了防止所述凹部38降低墙体砌块的强度,应将所述凹部38的深度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凹部38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的1/10 1/5。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墙体砌块的强度,简化制造工艺流程,提高所述墙体砌块可用性,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肋33的朝向所述中空部 37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34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31的长度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中空部37、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开口部35和所述第二开口部36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33的长度的1/3 2/3。在堆砌过程中,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用于设置承重柱的竖直通孔的空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承重结构的强度,增加承重结构的耐用度。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部35和所述第二开口部 36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33的长度的1/2。通过这样的设计,在堆砌施工时由每两块相邻的墙体砌块所形成的所述空腔部的形状和尺寸都与所述中空部35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从而使竖直通孔在整个高度方向上均勻。同时,这样的设计使得承重结构受力分布均勻,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墙体的强度。另外,本发明中的墙体砌块3也可以用来堆砌墙体结构中的墙角。例如,将第一开口部35或第二开口部36所对应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截掉,再将经过处理的墙体砌块 3的中空部37堆砌形成墙角处的竖直通孔,而且剩余的第一开口部35或第二开口部36可以根据与墙角相连的墙壁而朝向不同的方向;另外,当墙体砌块3的中空部37为正方形时, 还可以沿着中空部37的对角线将墙体砌块3截成两半,再用两个这样的半个砌块拼成直角形状的墙角。所述墙体砌块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材料制成,也可由其它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固化得到,该材料组合物中含有硅砂、水泥、减水剂、可再分散性胶粉、纤维和水,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所述硅砂的含量为250-2000重量份,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0. 5-3. 0重量份,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含量为 0. 1-10重量份,所述纤维的含量为0. 1-10重量份,水的含量为15-50重量份。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以硅砂为主体材料的墙体砌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意外地发现,当加入可再分散性胶粉和纤维时,使制得的砖块的强度能够达到或高于混凝土砖块的强度,使该墙体砌块能够满足建筑要求。并且,当所述纤维与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量比为0.5-1. 5 1时,制得的墙体砌块的强度更高;更优选地,所述纤维与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量比为0.8-1. 2 1,从而提供了一种非常适合于在沙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的用于制备墙体砌块的材料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组合物还含有水,水的含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优选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水的含量可以为15-50重量份,在这种情况下,可直接将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组合物引入到模具中固化,即可制得墙体砌块。本发明中,所述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是合成纤维、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矿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的尺寸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使用长度为1-30毫米、直径为0. 1-100微米的纤维时,能够使制得的墙体砌块的强度更高;更优选地,所述纤维的长度为5-15毫米、直径为5-50。根据本发明,“可再分散性胶粉”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胶粉、乙烯与氯乙烯及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500-20000,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1-300微米。符合上述要求的可再分散性胶粉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石家庄市隆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LR-80 和LR-100型可再分散性胶粉。在本发明中,对所述硅砂的来源没有任何限制,可以使用选自海砂、潮砂、河砂、风积砂、人工砂和再生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风积沙;在本发明中,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平均粒子直径为10-500微米的硅砂,更优选使用平均粒子直径为50-200微米的风积沙。根据本发明,所述减水剂的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以为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多环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减水剂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可以购自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责任公司。在使用时,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组合物与水混合均勻之后引入到模具中固化,以制得墙体砌块。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采用新型材料制成,显著地提高了制得的砌块的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砌块的强度能够达到或高于混凝土砌块的强度,并且具有防水的特性,并解决了在碎石资源和粘土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如新疆地区)的建筑用砖的需求。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墙体砌块上的细小气孔还能起到净化房屋内空气的作用。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的建造方法,该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竖直设置承重柱2 ;(b)将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依次堆砌形成墙壁1,并在所述墙壁1中形成竖直通孔,所述承重柱2穿过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通过上述承重结构的建造方法的描述,在本发明的承重结构中,首先设置承重柱 2,再使墙体砌块3的中空部37或者墙体砌块3的开口部形成的空腔部穿过承重柱2,从而形成本发明的承重结构。优选地,所述承重柱2为金属管。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管包括多节,该多节金属管沿高度方向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管内部浇注有混凝土。优选地,所述承重柱2为钢筋混凝土浇注形成。此处,本发明例举了两种承重柱2的形成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任何适宜的承重柱2的结构和形成方式都可以应用到本发明中。对于中空金属管中浇注混凝土所形成的承重柱2,通常在将承重柱2设置于地基之上或者于下层的承重柱2相连之前就浇注完成;对于钢筋混凝土浇注形成的承重柱2,通常在模具中插入钢筋,再在模具中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拆掉模具,从而形成承重柱2。并且,对于设置有承重柱2的竖直通孔,也可以将承重柱2浇注并固定在该竖直通孔中,从而使承重柱2能够固定在竖直通孔中。优选地,所述承重柱2可以竖直设置在地基结构上。由于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的应用场合较为广泛,可以在用本发明的方法或者其他方法堆砌的墙壁上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建造本发明的承重结构,也可以直接在地基结构上开始建造本发明的承重结构。因此,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的承重柱2需要与地基结构或者下层的承重柱连接,这里可以使用任何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连接件,例如将上端带有插槽的底座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到地基结构上, 再将本发明的承重柱2插入到该插槽中并固定。对于两个承重柱2在高度方向上上下连接的情况,可以利用例如连接套筒,如图5所示,或法兰,两个承重柱相互连接的末端位于套筒或法兰之中并固定。总而言之,任何适宜的连接方式都可以应用到本发明的承重柱2的连接中,而并不限于上述所举之例,此处不再继续举例说明。优选地,在步骤(b)中,多个所述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依次堆砌形成墙体砌块层,多个所述墙体砌块层沿高度方向依次堆砌形成所述墙壁1,一个所述墙体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依次连接形成空腔部,相邻两个墙体砌块层在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墙体砌块3的长度的一半堆砌,并且中空部37和/ 或所述空腔部沿高度方向上对齐而在所述墙壁1中形成所述竖直通孔。本发明并不对墙体砌块3的堆砌顺序加以限制,但是优选地,应当从承重柱2处开始堆砌,使墙体砌块3的中空部37套过承重柱2,或者使墙体砌块3的开口部所围成的空腔部包围承重柱2,然后在从承重柱2开始,沿着长度方向依次堆砌墙体砌块3,直至完成整个墙壁1的堆砌,墙壁1和设置于墙壁1中的承重柱2共同构成本发明的承重结构。上文已经介绍了墙体砌块还包括异型砌块3’,该异型砌块3’为所述墙体砌块3在长度方向上截成两半的其中之一,此处不再赘述。下面介绍该异型砌块3’的作用和堆砌方法。优选地,异型砌块3’沿长度方向连接于墙体砌块层边缘的墙体砌块3,以补齐相邻的墙体砌块层。也就是说,由于按照之前所描述的方法堆砌的墙壁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会形成有半个墙体砌块3大小的缺口,因此,本发明的异型砌块3’的作用就是使具有缺口的墙体砌块层补齐。优选地,将保温材料设置于至少部分的所述竖直通孔中。本发明已经给出了保温材料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由于墙壁中形成有多个竖直通孔,但是只有一部分的竖直通孔中设置有承重柱2。因此,可以向剩余的至少部分竖直通孔中填充保温材料,从而起到保温效果。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房屋结构,其中,该房屋结构包括本发明的承重结构。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承重结构可以用于房屋结构中,既可以与地基结构直接相连,也可以与下层承重结构相连,具体连接方法和连接件已经在上文例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想到和实现的,此处不再赘述。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包括墙壁(1)和承重柱O),所述墙壁(1)包括多个墙体砌块(3),其特征在于,该墙体砌块C3)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 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 之间的第一肋(3 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 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 (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33) 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5)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第二肋(3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 (36)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多个墙体砌块C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壁(1)内具有竖直通孔,所述承重柱( 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1)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堆砌的多个所述墙体砌块(3), 在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砌块(3)中的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另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二开口部(36)相对地连接形成空腔部,并且所述多个墙体砌块层中对应的所述中空部(37)和/或所述空腔部形成所述竖直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设置于所述墙壁(1) 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处的竖直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为金属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包括多节金属管,该多节金属管沿高度方向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中浇筑有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通孔中除设置有所述承重柱O)的竖直通孔外的至少部分竖直通孔中设置有保温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33)、第二肋(34)、第一壁(31)以及第二壁(3 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肋(3 和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 的上表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3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并且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
1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竖直通孔通过所述凹部 (38)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承重结构,其中,所述凹部(38)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凹部(38)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的1/10-1/5。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3)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肋(33)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34)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31)的长度方向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37)、第一开口部(35) 和第二开口部(36)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开口部(35)和所述第二开口部(36)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33)的长度的1/3 2/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3)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固化得到,该材料组合物中含有硅砂、水泥、减水剂、可再分散性胶粉、纤维和水,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所述硅砂的含量为250-2000重量份,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 0. 5-3. 0重量份,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含量为0. 1-10重量份,所述纤维的含量为0. 1-10 重量份,水的含量为15-50重量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合成纤维、无机纤维、 矿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的长度为1-30毫米,平均直径为0. 1-100 微米;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胶粉、乙烯与氯乙烯及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平均粒子直径为1-300微米; 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为10-500微米;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多环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16.一种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房屋结构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承重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承重结构包括墙壁和承重柱,墙壁包括多个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和第二肋,并形成有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和中空部,多个墙体砌块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墙壁内具有竖直通孔,承重柱位于至少部分竖直通孔中。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本发明的承重结构的房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传统上利用多个砌块包围承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因此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还可以节约原料,减少成本,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了承重结构的整体重量从而提高承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墙壁的竖直通孔中,还可以填充保温材料或管路等非承重结构。
文档编号C04B28/00GK102409754SQ20101057423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
发明者王欢, 秦升益, 秦申二, 贾屹海, 马金奎 申请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