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构造物设置支架及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将太阳能电池模块等平板状的构造物设置到地面或平屋顶上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及使用了该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太阳能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这种以往的支架中,为了将太阳能电池模块朝向太阳进行支承,将载置用框架相对地面或平屋顶等基础面倾斜地固定,并在该倾斜的载置用框架上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例如,如图41所示,将两个基础块201、202分离地固定,将载置用框架203的前端部 203a连接固定于前方基础块201上,将纵框204的上端部20 连接于自载置用框架203的上端起四分之一左右的位置,并且将纵框204的下端部204b连接于后方基础块202,在载置用框架203与后方基础块202之间夹持设置纵框204,由此将载置用框架203倾斜地进行固定。然后,并排设置多根这样的载置用框架203,从而在这样的载置用框架203上载置并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205。或者,将四个脚部树立设置于地面或平屋顶上,使前侧的两个脚部短于后侧的两个脚部,在这些脚部上倾斜地固定支承矩形形状的框体,在该框体上载置太阳能电池模块, 从而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受光面大致朝向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101123号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177115号然而,在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等平板状构造物的情况下,由于构造物所受的风压较大,因此不仅要承受构造物自身的载荷,还必须能充分地承受来自风压的载荷。例如,如专利文献1、2所示,在树立设置四个脚部并在这些脚部上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构造中,当作用由构造物的重量或风压产生的载荷时,由于对各个脚部作用了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力,因此为了防止这些脚部倒塌必须牢固地支承上述各脚部,为了固定支承脚部而需要增加螺栓或加强金属件的个数。然而,因此造成零件件数或组装工时数的增大,现场中的组装作业变得困难,成本上升。对此,如图41所示地将载置用框架203、纵框204以及基础面组装成三角的三角构造,即使不特别地增加零件件数,也能够充分承受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任一方向的力。为了充分地维持这样的三角构造的本来的强度,除必须保证载置用框架203以及纵框204的强度之外,还需要充分提高载置用框架203、纵框204以及各基础块201、202的连接部位的强度。尤其,由于对载置用框架203的前端部作用有较大的力,所以有必要提高该前端部的连接强度。例如,在将载置用框架203的前端部紧固于被固定在基础块201侧的托架(未图示)这样的连接构造中,有必要增大载置用框架203的前端部与托架之间的强度。然而,如果为了提高强度而增加螺栓或加强金属件的个数,则像专利文献1、2那样造成零件件数或组装工时数的增大,现场中的组装作业变得困难,成本上升。此外,为了使太阳能电池模块205朝向太阳,有时要加大载置用框架203的倾斜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将太阳能电池模块205载置到载置用框架203,则太阳能电池模块205会在载置用框架203上滑落,因此太阳能电池模块205的定位比较困难。因此,优选在载置用框架203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205的阻挡器等,但即使设置这样的阻挡器,零件件数或组装工时数也增加,组装作业困难,或者成本上升。进一步,当雨水浸入太阳能电池模块205与载置用框架203之间时,该雨水流过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底面或载置用框架203的顶板并渐渐流出至载置用框架203的前端,从而使载置用框架203的前端的托架或托架周边的金属件潮湿,该潮湿的状态持续长时间时, 存在托架或托架周边的金属件被腐蚀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物设置支架以及使用了该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以三角构造的支架为前提,即便不特别地增加零件件数,也能提高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和托架之间的强度,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定位容易,还能防止托架或托架周边的金属件的腐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具备被固定于基础面的前方托架和载置构造物的载置用框架,使载置用框架相对于基础面倾斜,利用前方托架来固定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上述前方托架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与在上述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上所载置的上述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抵接。此外,通过上述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与前方托架的抵接部抵接,来阻止载置用框架及构造物的移动。进一步,上述前方托架具有与上述基础面抵接的底部和自该底部树立设置的侧壁部,该侧壁部被紧固于上述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该侧壁部的前端侧与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相比向上侧突出从而形成上述抵接部,该抵接部与被载置于载置用框架上的上述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抵接。此外,利用上述前方托架的抵接部使上述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定位于比前方托架的底部还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将截面形状为帽型的基轨作为基础使用,该基轨的帽型开口侧朝向上方, 从而使该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成为上述基础面,使上述前方托架在上述基轨的帽型开口侧与该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进行固定。此外,具备后方托架,其从上述前方托架分离并被固定于基础面;以及纵框,其连结于上述载置用框架与上述后方托架之间。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系统并排设置多台上述本发明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在这些构造物设置支架上载置太阳能电池模块。例如,将截面形状为帽型的两根基轨固定成相互平行且使上述各基轨的帽型开口侧朝向上方,从而使这些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成为上述基础面,使上述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前方托架与一方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固定,使上述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后方托架与另一方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固定,使该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倾斜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紧固于各自的前方托架,并且在上述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倾斜的载置用框架与各后方托架间插入并固定各自的纵框。
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倾斜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被固定于前方托架。 另外,载置于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上的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与前方托架的抵接部抵接。从而,不仅用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和前方托架的固定部来承受作用到载置用框架的载荷,还用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所抵接的前方托架的抵接部来承受作用到载置用框架的载荷,从而分散到上述固定部以及上述抵接部的多个部位来进行承受。因此,与只用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与前方托架的固定部的一个部位来承受作用到载置用框架的所有载荷的情况相比,提高了载置用框架与前方托架间的连接部位的耐载荷性。并且,零件件数或组装工时数也不会增大。此外,前方托架的抵接部由于还具有作为阻止载置用框架及构造物的移动这样的阻挡器的功能,因此无需设置另外的阻挡器,由此也阻止了零件件数或组装工时数的增大。例如,前方托架具有与基础面抵接的底部和从该底部树立设置的侧壁部,该侧壁部被紧固于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该侧壁部的前端侧与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相比还向上侧突出,从而形成抵接部,该抵接部与载置到载置用框架上的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抵接。由此,能够将抵接部与前方托架设为一体,能够防止零件件数或组装工时数的增大。此外,利用前方托架的抵接部使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定位于比前方托架的底部突出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雨水渗透到构造物的底面而从该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滴落,该雨水也不会下落到前方托架的底部,前方托架的底部很难被腐蚀。进一步,将截面形状为帽型的基轨作为基础使用,使该基轨的帽型开口侧朝向上方,从而使该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成为基础面,使前方托架在基轨的帽型开口侧与该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进行固定。截面形状为帽型的基轨,相对弯曲而言强度本来就高,很难变形,因此适合作为基础使用。进一步,当使前方托架在基轨的帽型开口侧与该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进行固定时,由于前方托架而帽型开口部位被关闭,因此相对于基轨的弯曲而言强度较高,得到更优选的基础构造。此外,由于具备与前方托架分离地固定于基础面的后方托架和连接载置用框架与后方托架间的纵框,因此能够构筑由载置用框架、纵框以及基础面构成的三角构造的支架。 在这样的三角构造的支架中,即使载荷从任意方向作用于载置用框架,也能分散承受该载荷。因此,在载置用框架的上载置并固定太阳能电池模块等平板状的构造物的状态下,即使作用构造物自身的载荷或基于风压的载荷,也能够承受这些载荷。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系统并排设置多台上述本发明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并且在这些构造物设置支架上载置太阳能电池模块而成,因此能够起到与上述本发明的构造物设置支架相同的作用效果。例如,将截面形状为帽型的两根基轨固定成相互平行且使该各基轨的帽型开口侧朝向上方,从而将这些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设为基础面,使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前方托架与一方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进行固定,使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后方托架与另一方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进行固定,将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紧固于各自的前方托架,并且在该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与各后方托架间插入并固定各自的纵框。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由前方托架关闭帽型开口部位,因此相对于基轨的弯曲而言强度较高,获得了更优选的基础构造。此外,构筑由载置用框架、纵框以及基础面构成的三角构造的支架,提高了支架的耐载荷性。
图1为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前方托架相对于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的连接构造的侧视图。图4A为表示前方托架的立体图。图4B为表示前方托架的侧视图。图4C为表示前方托架的主视图。图5A为表示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载置用框架的倾斜角度设定为30°时的前方托架周边的侧视图。图5B为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载置用框架的倾斜角度设定为10° 周边的侧视图。图5C为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载置用框架的倾斜角度设定为45° 周边的侧视图。图6A为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载置用框架的倾斜角度设定为30° 周边的立体图。图6B为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载置用框架的倾斜角度设定为10° 周边的立体图。图6C为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载置用框架的倾斜角度设定为45° 周边的立体图。图7为表示后方托架相对于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纵框的下端部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图7的连接构造的侧视图。图9为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前方托架以及后方托架的设置工序的图。图10为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纵框的安装工序的图。图11为表示支柱向图10的纵框的安装工序的图。图12为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载置用框架的安装工序的图。图13为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载置用框架与纵框的定位情形的图。图14为表示并排设置多个构造物设置支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为表示在两个基轨上并排设置3台构造物设置支架的立体图。图16为表示在两个基轨上并排设置3台构造物设置支架的主视图。图17为对图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框部件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18A为表示在图1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的载置用框架上载置左右2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部并进行安装的状态的、从上方向看到的立体图。
时的前方托架时的前方托架时的前方托架时的前方托架时的前方托架
图18B为表示图18A的状态的从下方看到的立体图。图19为表示图18A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0为表示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载置用框架的立体图。图21为表示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上部固定金属件的立体图。图22为表示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下部固定金属件的立体图。图23为表示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下部固定金属件的折曲状态的俯视图。图M为表示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下部固定金属件的折曲状态的、从表面侧看到的立体图。图25为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下部固定金属件的折曲状态的、从背面侧看到的立体图。图沈为表示将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下部固定金属件以及上部固定金属件安装到载置用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7为表示用于将图2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的下部固定金属件安装到载置用框架的顺序的立体图。图28为表示图27的后续顺序的立体图。图四为表示图28的后续顺序的立体图。图30为表示图四的后续顺序的立体图。图31为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部相对于图1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左侧以及右侧支架单元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图32为表示在图31的安装构造中使用的上部固定金属件的立体图。图33A为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其他例子进行简要表示的俯视图。图3 为图33A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主视图。图33C为图33A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侧视图。图34A为表示图33A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桩子的俯视图。图34B为表示图33A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桩子的侧视图。图35A为表示为了形成图33A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较长的基轨而排列连接的较短的基轨的俯视图。图35B为图35A的较短的基轨的侧视图。图35C为表示图35A的较短的基轨的剖视图。图36A为表示用于连接图35A的较短的基轨的基轨连结部件的俯视图。图36B为图36A的基轨连结部件的剖视图。图37A为表示图35A的较短的基轨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图37B为表示图35A的较短的基轨的连接状态的侧视图。图38为对图37A中的较短的基轨的连接部位周边进行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39为对图37A中的较短的基轨的连接部位周边进行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图40A为用于构筑图33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施工顺序的说明图。图40B为图40A的后续施工顺序的说明图。图40C为图40B的后续施工顺序的说明图。
图40D为图40C的后续施工顺序的说明图。图40E为图40D的后续施工顺序的说明图。图40F为图40E的后续施工顺序的说明图。图41为表示以往的支架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立体图。此外,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在太阳能电池系统1中,将两根基轨71、72固定于平屋顶等,在各基轨71、72上并排设置3台构造物设置支架10,并在各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上载置并固定4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各基轨71、72具有帽型的截面形状,帽型开口侧朝向上方,各基轨71、72隔开一定间隔并相互平行地固定于平屋顶等,各基轨71、72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71a、7h定位于同一个二维平面上,由各基轨71、72的突边状平板部71a、7h形成平坦的基础面。构造物设置支架10载置并固定于各基轨71、72的突边状平板部71a、7h上、也就是平坦的基础面上。太阳能电池模块2具备太阳能电池面板20和保持该太阳能电池面板20的框部件 21。构造物设置支架10具有载置用框架11以及纵框16,自倾斜的载置用框架11的上端起四分之一左右的部位,固定了向与载置用框架11相反的朝向倾斜的纵框16的前端。3台构造物设置支架10以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间隔并排设置, 在左侧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与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之间并列设置上下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在右侧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与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之间并列设置上下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共有4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被载置安装于各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上。从而,在左侧以及右侧的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的顶板12上,分别配置有上下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并且在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 的顶板12上,左右分别配置有上下2枚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接着,对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中,将前方托架73以及后方托架74固定于各自的基轨71、72的突边状平板部71a、72a,将载置用框架11的前端部Ila连接固定于前方托架73,将纵框16的下端部连接于后方托架74,从而将纵框16夹持设置并固定于后方托架74与自载置用框架11的上端起四分之一左右的位置间。载置用框架11只有其前端部Ila具有大致U字型截面形状,从前端部Ila附近到后端的范围则具有帽型的截面形状。此外,纵框16只有其上端部具有大致U字型截面形状, 从上端部附近到下端的范围则具有帽型的截面形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大致U字型包含具有角的U字型。前方托架73、后方托架74、载置用框架11、纵框16均是对镀敷钢板等金属板进行切断以及折曲加工而成。图3为前方托架73相对表示载置用框架11的前端部Ila的连接构造的侧视图。 此外,图4A、图4B以及图4C为表示前方托架73的立体图、侧视图以及主视图。前方托架73具有底板73a、在底板73a的两侧折曲后树立设置的各侧板73b、在底板73a的前后折曲后立起来的各加强部73d、73e。在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形成有两个孔 73f,在各侧板7 形成有各自的螺纹孔73g。此外,各侧板73b的上侧边缘呈曲线,在该上侧边缘形成顶部73i、肩部73j以及凹部73k,最为前端侧还形成有向上方突出且弯曲的抵接部73m。各侧板73b的抵接部7 ! 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的倾斜下侧的端部抵接,从而承受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载荷。因此,各侧板73b的抵接部73m的宽度形成为较宽以具有足够的强度,并且具有平滑的曲线的外边缘以不产生局部性强度不足。这样的前方托架73以横跨基轨71的各突边状平板部71a的方式载置于各突边状平板部71a上,两根螺栓75通过各自的垫圈76,进一步通过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的各自的孔73f而被拧入基轨71的各突边状平板部71a的螺纹孔,从而将前方托架73固定于基础面。该基轨71由于其截面形状为帽型,所以相对于弯曲而言强度较高,很难变形。加之,由于将前方托架73在基轨71的帽型的开口侧与该帽型的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71a重叠地进行固定,从而利用前方托架73关闭帽型的开口部位,因此相对于基轨71的弯曲而言强度较高,基础面的强度变得极高,获得更优选的基础构造。载置用框架11的前端部Ila具有大致U字型截面形状,前端部Ila的各侧板lib 的内宽被设定为与前方托架73的各侧板7 的外宽相同、或者比该外宽稍宽,在前端部Ila 的各侧板lib的内侧夹入前方托架73的各侧板73b,从而使前端部Ila的各侧板lib与前方托架73的各侧板7 重叠。另外,两根螺栓77通过各自的垫圈78,进一步通过前端部Ila的各侧板lib的孔 (未图示)而被拧入前方托架73的各侧板73b的螺纹孔73g而被紧固。由此,将载置用框架11的前端部Ila连接固定于前方托架73。在此,载置用框架11为了能够朝向太阳地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2,相对于基础面倾斜地被支承。因此,如果将太阳能电池模块2只是载置到载置用框架11,则太阳能电池模块2将在载置用框架11上滑落,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定位变得困难。然而,由于前方托架73的各侧板73b的抵接部7 !!抵接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所以太阳能电池模块2不会在载置用框架11上滑落,太阳能电池模块2被各侧板 73b的抵接部73m阻挡而被定位。此外,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载荷,不仅用对载置用框架11的前端部Ila与前方托架73进行紧固的螺栓77来承受,还用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所抵接的前方托架73 的抵接部7 !!来承受,从而分散到螺栓77以及抵接部7 !!这两个部位来承受。因此,与只用螺栓77这一个部位来承受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所有载荷的情况相比,提高了载置用框架 11与前方托架73间的连接部位的耐载荷性。太阳能电池模块2,由于被设置于室外,并且受来自多个方向的风压,所以在载置用框架11的前端部1 Ia作用多个方向的力。由于前方托架73的抵接部73m,尤其承受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倾斜下侧方向(水流动方向)的力,因此提高了载置用框架11与前方托架 73间的水流动方向的耐载荷性。进一步,如图5A以及图6A所示,前方托架73的抵接部7 !将太阳能电池模块2 的端部定位于比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还靠该抵接部7 !侧的位置。因此,即便雨水浸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2与载置用框架11之间,并且该雨水渗透到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底面, 并渐渐流动,从而该雨水成为水滴W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滴落,该水滴W也不会下落到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或基轨71。在图5A以及图6A中,太阳能电池模块2以及载置用框架11的倾斜角度为30°,但从图5B、图5C、图6B以及图6C可知,只要倾斜角度处于 10° 45°的范围,前方托架73的抵接部7 !就能与底板73a以及基轨71分离地被定位, 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滴落的水滴W不会下落到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或基轨71。 因此,很难腐蚀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或基轨71。从而,前方托架73的抵接部73m同时具有作为定位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阻挡器的功能、提高载置用框架11与前方托架73之间的连接部位的耐载荷性的功能以及防止水滴下落到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或基轨71这三种功能。另外,由于抵接部7 !与前方托架 73设为一体,所以零件件数、组装工时数不会增加。图7以及图8为表示后方托架74相对于纵框16的下端部16a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以及侧视图。此外,图9为表示后方托架74等的立体图。后方托架74具有底板74a、在底板7 的两侧折曲并树立设置的各侧板74b、在底板74a的前后折曲并树立设置的各加强部74d、74e。在后方托架74的底板74a,形成有两个孔74f。此外,在各侧板74b,形成有各自的螺纹孔74g。进一步,前侧的加强部74d在其途中倾斜地折曲,其倾斜的前端侧形成承受部74i。为了将该后方托架74固定于基础面,将后方托架74以横跨基轨72的各突边状平板部7 方式载置于各突边状平板部7 上,将两根螺栓81通过各自的垫圈82,进一步通过后方托架74的底板7 的孔74f而拧入基轨72的各突边状平板部72a的螺纹孔。由于后方托架74与前方托架73 —样地关闭基轨72的帽型的开口部位,因此相对基轨72弯曲而言强度较高,基础构造的强度变高。纵框16只有其上端部具有大致U字型截面形状,从上端部附近到下端的范围则具有帽型的截面形状,如图7以及图8所示,纵框16的各侧板16b的内宽被设定成与后方托架74的各侧板74b的外宽相同、或者比该外宽稍宽。在纵框16的下端部16a中,在各侧板 16b的内侧夹入后方托架74的各侧板74b,从而使各侧板16b与后方托架74的各侧板74b 重叠。此外,各侧板16b的下边与后方托架74的加强部74d的承受部74i抵接。在该状态下,两根螺栓83通过各自的垫圈84,进一步通过纵框16的各侧板16b的孔(未图示)而被拧入后方托架74的各侧板74b的螺纹孔74g而被紧固。由此,将纵框16 的下端部16a连接固定于后方托架74。此时,在纵框16的下端部16a中,由于各侧板16b的下边与后方托架74的加强部 74d的承受部74i抵接而被支承,因此纵框16以相对基础面倾斜的状态被支承。如图2所示,纵框16的上端部16d插入于帽型载置用框架11的自上端起四分之一左右的部位的内侧,两根螺栓85通过载置用框架11的各侧壁的孔后被拧入纵框16的各侧壁的螺纹孔而被紧固,由此将纵框16的上端部16d连接固定于载置用框架11。
在此,当从载置用框架11向纵框16作用载荷时,不仅用对纵框16的下端部16a 与后方托架74进行紧固的两根螺栓83来承受基于该载荷的力,还用纵框16的各侧壁16b 的下边所抵接的后方托架74的承受部74i来承受基于该载荷的力,从而分散到两根螺栓83 以及后方托架74的承受部74i这样的多个部位来承受。因此,与只用螺栓来承受向后方托架74作用的力的情况相比,提高了纵框16与后方托架74间的连接部位的耐载荷性。并且, 增加零件件数或组装工时数也不会增加。此外,由于后方托架74的承受部74i从下方承受纵框16的各侧板16b的下边,因此阻止了绕各螺栓83而向纵框16的下方的旋转移动。因此,只通过将纵框16的下端部16a 连接固定于后方托架74,能够以倾斜状态支承纵框16,构筑由载置用框架11、纵框16以及基础面构成的三角构造的构造物设置支架10时,其组装作业变的容易。在这样的结构的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中,从其整体观察时,载置用框架11、纵框16 以及基础面被安装成三角形状。由于构成该三角形状的支架10,能够将作用到载置用框架 11的力分散到该载置用框架11、纵框16以及基础面来承受,因此该支架10的强度变高。例如,能够将载置到载置用框架11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载荷和施加到太阳能电池模块2 的风压等,分散到载置用框架11、纵框16以及基础面来承受。此外,通过将载置用框架11、纵框16以及形成基础面的基轨71的截面形状设为帽型,使这些部件自身也提高各自的强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由于载置用框架11与前方托架73间的连接部位的耐载荷性高,纵框16与后方托架74间的连接部位的耐载荷性也高,因此即便作用到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荷集中于它们的连接部位,也能够承受该载荷。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9所示,将截面形状为帽型的两根基轨71、72隔开一定间隔并相互平行地固定于平屋顶等,在由两根基轨71、72的各突边状平板部71a、7h形成平坦的基础面的各基轨71、72间倾斜地架设两根支柱91、92,将各支柱91、92的两端用螺栓以及螺母固定于各基轨71、72。然后,在前方的基轨71的各突边状平板部71a上以横跨各突边状平板部71a的方式配置前方托架73,并且在后方的基轨72的突边状平板部7 以横跨突边状平板部7 的方式配置后方托架74,在与各基轨71、72正交的直线上排列一组前方托架73以及后方托架74,利用两根螺栓75固定前方托架73,利用两根螺栓81固定后方托架74 (详细部分参照图3、图8)。此外,将三组前方托架73以及后方托架74沿着各基轨71、72以一定间隔配设。然后,如图10所示(详细部分参照图7、图8),按每个后方托架74,在纵框16的下端部16a将后方托架74的各侧板74b夹入各侧板16b的内侧,将两根螺栓83通过纵框16 的各侧板16b的孔而拧入后方托架74的各侧板74b的螺纹孔74g来进行紧固,从而将纵框 16的下端部16a连接固定于后方托架74。此时,由于纵框16的各侧板16b的下边抵接于后方托架74的承受部74i而被支承,因此纵框16以相对基础面倾斜的状态被支承。如图11所示,在相邻的两根纵框16之间倾斜地架设两根支柱93,用螺栓以及螺母将各支柱93的两端固定于各纵框16。接着,如图12所示(详细部分参照图2、图3),将前方托架73的各侧板7 夹入载置用框架11的前端部Ila的各侧板lib的内侧,将两根螺栓77通过前端部Ila的各侧板lib的孔而拧入前方托架73的各侧板73b的螺纹孔73g来进行紧固,从而将载置用框架 11的前端部Ila连接固定于前方托架73。此外,如图13所示,将纵框16的上端部16d插入自载置用框架11的上端起四分之一左右的部位的内侧,将两根螺栓85通过载置用框架11的各侧壁的孔而拧入纵框16的各侧壁的螺纹孔来进行紧固,从而将纵框16的上端部16d连结固定于载置用框架11。此时, 由于纵框16维持倾斜状态,所以能够便于进行载置用框架11与纵框16的上端部16d的定位。如图14所示,按每个前方托架73,将载置用框架11的前端部Ila连接固定于前方托架73。由此,按每个前方托架73以及后方托架74,均将载置用框架11以及纵框16组装成三角形状,从而完成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各基轨71上并排设置的3台构造物设置支架10。在这样的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组装方法中,将纵框16连接固定到后方托架74 时,由于以倾斜状态支承纵框16,因此将纵框16的上端部16d插入自载置用框架11的上端起四分之一左右的部位的内侧并连结固定的作业工序变得容易,能够由一人之力完成该作业工序。此外,对于其他的作业工序,也不特别困难,能够由一人之力完成。并且,按每个构造物设置支架10均具有三角形状的构造,并且相邻的构造物设置支架10间倾斜地架设有多个支柱,因此全体的强度非常高。接着,简要说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相对于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 11的安装构造。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左侧以及右侧的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的顶板12上,载置有上下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并且在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的顶板12上,左右分别载置并安装有上下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从而,左侧以及右侧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与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的安装构造不同,存在两种安装构造。因此,分别说明各个安装构造。首先,说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相对于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安装构造。如图17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包括保持部22、从保持部22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壁部23、与太阳能电池面板20平行且与壁部23的下端连结的底部片24。另外,保持部22具有树立设置的保持壁22a、从保持壁2 的上端以及下端向相同的横方向延伸设置的保持上片22b以及保持下片22c,截面呈大致U字型。在该大致U字形的内侧,夹持太阳能电池面板20的端部。图18A为表示在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上载置左右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并进行安装的状态的、从上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图18B为表示该状态的从下方看到的立体图。此外,图19为该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8A、图18B以及图19所示,左右太阳能电池模块2是使用上部固定金属件 3a、下部固定金属件4以及作为紧固部件的螺栓8被安装于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的顶板12上,其中,上部固定金属件3a在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受光面侧与框部件21抵接,下部固定金属件4在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受光面相反的一侧与框部件21抵接。图20为表示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的立体图。如图20所示,在载置用框架11的顶板12上,形成有供螺栓8插入的顶板孔13、用于安装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 T字形的安装辅助孔15以及定位狭缝14。顶板孔13为用于插入螺栓8的孔,为了微调该螺栓8的插入位置而形成为在左右方向细长的长孔。并且,定位狭缝14是用于插入后述的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定位片43的狭缝,为了微调该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定位片43的插入位置而形成为在左右方向细长的长孔。图21为表示上部固定金属件3a的立体图。如图21所示,上部固定金属件3a形成有在平板状的按压板31的前后两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突起片32,并在按压板31的中央部以贯通方式形成有按压板孔33。按压板31为了将相邻配置于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的顶板12上的 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从上方进行按压而使用。并且,按压板孔33为供螺栓8 插入的孔。上部固定金属件3a的突起片32被插入于左右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间隙。图22为表示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立体图。如图22所示,下部固定金属件4具有上板40、下板50以及结合上板40与下板50的接头部60。为了便于折曲,在接头部60的途中形成有缩窄部61。在下板50上形成有从其后端边缘垂直弯曲的下板后壁50b,还形成有从其前端边缘垂直弯曲的下板前壁50a。进一步,形成有从下板前壁50a的端缘垂直弯曲的卡合片50c。在上板40的左右两端边缘形成有向上方弯曲的爪片41、41。此外,在上板40的后端边缘,形成有向下方弯曲的定位片43。进一步,在定位片43上形成有卡合槽43a。此外,在上板40的中央部以贯通方式形成有上板孔42,在下板50上形成有下板紧固孔51。上板40的上板孔42为供螺栓8插入的孔,下板50的下板紧固孔51为供作为紧固部件的螺栓8拧入的螺纹孔。如图23至图25所示,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接头部60在缩窄部61被折曲,从而上板40与下板50相互隔开间隙被相向配置,上板40的定位片43嵌入下板50的卡合片50c 的长孔50d,卡合片50c的凸部50e嵌入定位片43的长孔43a,从而上板40与下板50相互卡定。此外,如图沈所示,在接头部60的缩窄部61折曲的状态下,下部固定金属件4卡定到载置用框架11的顶板12的T字形的安装辅助孔15以及定位狭缝14。然后,在图沈的状态下,螺栓8插入到上部固定金属件3a的按压板孔33以及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上板40的上板孔42中,螺栓8通过顶板12的顶板孔13而被拧入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下板50的下板紧固孔51。左右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搭载到位于螺栓8两侧的下板50的左右空间,这些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被加入下板50与上部固定金属件3a间。图27至图30表示将下部固定金属件4安装到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 11的顶板12的顺序。首先,如图27所示,在使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下板50的各爪片41与安装台11的顶板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状态下,如图观所示向安装辅助孔15插入至下部固定金属件4 的接头部60。然后,如图四所示,将下部固定金属件4全体绕着接头部60旋转为直角,将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定位片43插入载置用框架11的顶板12的定位狭缝14,从而进行下部固定金属件4在前后方向的定位。进一步,如图30所示,将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接头部60的缩窄部61折曲90度,使下板50与上板40隔着顶板12相向配置,在下板50与上板40间夹持载置用框架11的顶板12,从而将下部固定金属件4安装于顶板12。此时,在下板50的卡合片50c的长孔50d 嵌入上板40的定位片43,并在定位片43的长孔43a嵌入卡合片50c的凸部50e,从而使上板40与下板50相互卡定。这样在将下部固定金属件4安装到顶板12的状态下,如图18A、图18B以及图19 所示,在从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中央附近到左侧爪片41的空间中插入并配置左侧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的底部片对,此外,在从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中央附近到右侧爪片41 的空间中插入并配置右侧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的底部片M,在各太阳能电池模块 2的框部件21的保持部22上搭载上部固定金属件3a,将上部固定金属件3a的突起片32 插入到左右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间隙,将螺栓8插入上部固定金属件3a的按压板孔33以及上板40的上板孔42,将螺栓8通过顶板12的顶板孔13拧入下板50的下板紧固孔51, 并紧固螺栓8。由此,左右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被夹入下部固定金属件4与上部固定金属件3a之间而被固定支承。接着,说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相对于左侧以及右侧的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安装构造。其中,安装于左侧以及右侧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与安装于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端部一样,如图17所示地构成。图31为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2端部的相对于左侧以及右侧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此外,图32为表示在图31的安装构造中使用的上部固定金属件北的立体图。如图32所示,上部固定金属件北在平板状的按压板31的前后两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起片32,在按压板31的中央部以贯通方式形成有按压板孔33,形成有从按压板 31的一端缘垂直弯曲的立壁34,形成有从立壁34的下端缘横向弯曲的底部片35。在左侧以及右侧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顶板12上,与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顶板12 —样地,形成有供螺栓8插入的顶板孔13、用于安装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T字形的安装辅助孔15以及定位狭缝14,下部固定金属件4卡定于T字形的安装辅助孔15以及定位狭缝14。如图31所示,在从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中央附近到内侧爪片41的空间插入并配置有左侧或右侧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的底部片24,此外,在从下部固定金属件4 的中央附近到外侧爪片41的空间配置有上部固定金属件北的底部片35,在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的保持部22上搭载上部固定金属件北的按压板31,使上部固定金属件 3b的突起片32推靠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保持部22,从而定位太阳能电池模块2,将螺栓8 插入上部固定金属件北的按压板孔33以及下部固定金属件4的上板40的上板孔42,将螺栓8通过顶板12的顶板孔13拧入下板50的下板紧固孔51,并紧固螺栓8。由此,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被夹入下部固定金属件4与上部固定金属件北间而被固定支承。这样,在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与左侧以及右侧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中,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的安装构造不同。然而,在将下侧左右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搭载于3台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上时,使下侧左右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倾斜下侧的端部与各载置用框架11的前方托架73的抵接部7 !抵接之后,按每个载置用框架11,在下部固定金属件与上部固定金属件之间夹入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并进行固定。由此, 如前所述,前方托架73的抵接部7 !可同时具有作为定位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阻挡器的功能、提高载置用框架11与前方托架73之间的连接部位的耐载荷性的功能以及防止水滴下落到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或基轨71的功能这样的三种功能。接着,对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图33A、图33B以及图33C为简要表示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全体结构的俯视图、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在该太阳能电池系统中,如图33A 图33C所示,在地面GL沿着χ方向相互平行地等间隔排成两排地打设多个桩子101,在上述两排的各桩子101上分别固定较长的基轨 111、112,在这些基轨111、112上并排设置多个构造物设置支架10,并在这些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上搭载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未图示)。各桩子101被定位于其顶部高出地面GL30cm左右的上方位置,在这些桩子101的顶部分别搭载有基轨111、112。从而,各构造物设置支架10以及各太阳能电池模块,远离地面GL30cm以上。这是为了防止太阳能电池模块进入地面GL的杂草或邻近的围栏等的影子中,或者防止太阳能电池模块因大雨等而被浸水。各基轨111、112具有帽型截面形状,帽型开口侧朝向上方,由各基轨111、112的突边状平板部形成平坦的基础面,各构造物设置支架10搭载并固定于各基轨111、112的突边状平板部上。各基轨111、112的长度达数十米。由于以单个构造实现这么长的基轨111、 112较为困难,所以如后文所述那样排列连接多根较短的基轨来形成较长的基轨。各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为与图1、图2所示的支架一样,将前方托架73以及后方托架74固定于各自的基轨111、112的突边状平板部,将载置用框架11的前端部Ila连接固定于前方托架73,将纵框16的下端部连接于后方托架74,从而将纵框16夹持设置在后方托架74与自载置用框架11的上端起四分之一左右的部位间而进行固定。然后,在相邻的2 台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之间,排列配置上下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图33A 以及图3 中,最左端及最右端的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与图1中的左侧及右侧构造物设置支架10 —样,上下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载置于它们的载置用框架11上。此外,在图 33A以及图3 中,除最左端及最右端的其他各构造物设置支架10,与图1中的中央构造物设置支架10 —样,上下2枚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分别载置于其载置用框架11的左右侧。图34A以及图34B为表示桩子101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该桩子101具有下端尖锐的轴部101a、设置于轴部IOla的上端的凸缘部101b,并且在凸缘部IOlb的外缘附近形成有共计6个孔101c、101d。此外,在桩子101的轴部IOla的外周刻有外螺纹状的螺旋沟, 只通过向地面打入桩子101的轴部101a,使轴部IOla的外周螺旋沟咬住地面的土壤或石子儿,从而牢固地固定桩子101。由此,能够简化施工工程。其中,替代桩子101,还可使用轴部的外周光滑的桩子,此时,在地面挖坑,并在该坑中立起桩子后流入混凝土来固定桩子。图35A、图35B以及图35C为表示为了形成较长的各基轨111、112而排列连接的较短的各基轨71、72的俯视图、侧视图以及剖视图。这些基轨71、72相当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各基轨71、72,其截面形状为帽型,并且在该帽型两侧形成有突边状平板部71a、72a。此外,在各基轨71、72的底板71b、72b的两端部,沿着基轨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有两个长孔 71c、72c。图36A以及图36B为表示为了连接各基轨71、72而使用的基轨连结部件113的俯视图以及剖视图。基轨连结部件113与各基轨71、72—样,其截面形状为帽型,并且在该帽型两侧形成有突边状平板部113a。此外,在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113a,形成有两个螺纹孔 11北。进一步,在基轨连结部件113的底板113c上,沿着两侧突边状平板部113a相互平行地形成有两个长孔113d。图37A以及图37B为表示将两根基轨71以及两根基轨72分别相连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此外,图38以及图39为对两根基轨的相连部位周边进行放大表示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桩子101的凸缘部IOlb的上表面为平坦面,在该平坦面搭载基轨连结部件 113的底板113c,使基轨连结部件113的底板113c的两根长孔113d与凸缘部IOlb的外缘附近的四个螺纹孔IOlc重叠,将四个螺栓121通过基轨连结部件113的底板113c的两根长孔113d而拧入凸缘部IOlb的四个螺纹孔101c。由于各螺栓121插通基轨连结部件113 的底板113c的两个长孔113d,所以在各螺栓121放松的临时固定的状态下,能够使基轨连结部件113向各长孔113d的长度方向、也就是y方向滑动。在决定基轨连结部件113的y 方向的位置后,紧固各螺栓121,固定基轨连结部件113。进一步,在该基轨连结部件113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113a,分别搭载两根基轨 71 (或72)的底板71b (或72b)的端部。然后,对于两根基轨71 (或72)的任意一个,均使底板71b (或72b)的各长孔71c (或72c)与突边状平板部113a的各螺纹孔11 重叠,将两根螺栓122通过底板71b (或72b)的各长孔71c (或72c)而拧入突边状平板部113a的各螺纹孔11北。在各螺栓122放松的临时固定的状态下,能够使两根基轨71 (或72)向各长孔71c(或72c)的长度方向、也就是χ方向滑动。在决定两根基轨71 (或72)的χ方向的位置后,紧固各螺栓122,固定两根基轨71 (或72)。此外,如图37Α以及图37Β所示,为了搭载4台构造物设置支架10,在基轨71的各突边状平板部71a形成四组用于固定前方托架73的两个螺纹孔71d,从而能够固定四个前方托架73。同样地,在基轨72的各突边状平板部7 上,形成四组用于固定后方托架74 的两个螺纹孔72d,从而能够固定四个后方托架74。进一步,在相互平行的一对基轨71、72的中央,连接固定有支承杆123,该支承杆 123沿与该各基轨71、72正交的方向配置。接着,参照图40A 图40F,对用于构筑图33A 图33C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施工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0A所示,利用基于激光的测量设备等,来在地表上求出沿着χ方向的两排直线131、132,在这些直线131、132上求出各桩子101的位置并进行标记。各桩子101 的位置是在各个直线131、132上隔开与各基轨71、72的长度相同的间隔设定的。然后,将各桩子101打设于各个位置。此外,各桩子101的凸缘部IOlb被定位于高出地面30cm左右的高度位置,且大致水平。如图40B (详细部分参照图37A 图39)所示,在各桩子101的凸缘部10Ib上搭载各个基轨连结部件113,按每个凸缘部101b,将四个螺栓121通过基轨连结部件113的底板 113c的各长孔113d而拧入缘部IOlb的四个螺纹孔101c。由此,在两排直线131、132上, 各基轨连结部件113隔开与各基轨71、72的长度相同的间隔被定位。此时,将各螺栓121放松使其处于临时固定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基轨连结部件113 向各长孔113d的长度方向、也就是y方向滑动。该y方向的移动范围取决于基轨连结部件 113的各长孔113d的长度,例如为士50mm左右。如图40C(详细部分参照图37 图39)所示,在一方排131上的各基轨连结部件 113间分别架设基轨71,按每个基轨71,将基轨71的底板71b的两端部搭载于各个基轨连结部件113的突边状平板部113a。然后,针对底板71b的两端部的任一端部,使底板71b的各长孔71c与突边状平板部113a的各螺纹孔11 重叠,将两根螺栓122通过底板71b的各长孔71c而拧入突边状平板部113a的各螺纹孔11北。同样地,在另一方排132上的各基轨连结部件113间分别架设基轨72,按每个基轨 72,将基轨72的底板72b的两端部搭载于各个基轨连结部件113的突边状平板部113a。然后,针对底板72b的两端部的任一端部,使底板72b的各长孔72c与突边状平板部113a的各螺纹孔11 重叠,将两根螺栓122通过底板72b的各长孔72c而拧入突边状平板部113a 的各螺纹孔11北。此时,将各螺栓122放松使其处于临时固定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各基轨71、72的端部向各长孔71c、72c的长度方向、也就是χ方向滑动。该χ方向的移动范围取决于各基轨 71,72的各长孔71c、72c的长度,例如为士50mm左右。在该状态下,由于能够使搭载各基轨71、72的端部的基轨连结部件113向y方向滑动,并且能够使各基轨71、72的端部向χ方向滑动,因此能够使各基轨71、72的端部向xy 方向移动。各基轨71、72的端部的移动范围在xy方向均为士50mm左右,成为用虚线表示的圆形的范围Q(图40E所示)。如图40D所示,针对彼此对置的每一对基轨71、72,在该各基轨71、72间配置支承杆123,并在该各基轨71、72的中央连接固定支承杆123的两端。此时,将支承杆123配置于与各基轨71、72正交的方向。由此,所有的各基轨71、72的分离距离变为恒定,如图33A 图33C所示的连接各基轨71而成的基轨111及连接各基轨72而成的基轨112的分离距离也变为恒定。如图40E所示,将支柱IM架设在第一个基轨71与第二个基轨72之间,并且架设在第二个基轨71与第一个基轨72之间进行固定。同样地,将支柱1 架设在第二个基轨 71与第三个基轨72之间,并且架设在第三个基轨71与第二个基轨72之间进行固定。支柱IM是使两根杆倾斜地交叉后进行相互固定的。由于将该支柱1 的各端部固定于第一个及第二个基轨71 (或72),因此按照第一个及第二个基轨71 (或7 的端部相互对接的方式定位。同样地,第二个与第三个基轨71 (或72)的端部相互对接地被定位。此外,支柱124使各基轨71、72的分离距离恒定不变。基于该支柱124的分离距离,与基于支承杆123的分离距离相同。因此,第一个彼此对置的各基轨71、72平行,第二个彼此对置的各基轨71、72也平行。这样在定位第一个与第二个各基轨71、72之后,在这些基轨71、72的两端部侧,紧固各螺栓121,将基轨连结部件113固定于桩子101的凸缘部101b,并紧固各螺栓122,将各基轨71、72的两端部固定于基轨连结部件113的突边状平板部113a。由此,固定第一个及第二个各基轨71、72的两端部。接着,如图40F所示,取下架设在第一个基轨与第二个基轨之间的支柱124,将该支柱1 架设到第三个基轨71与第四个基轨72之间,并且架设到第三个基轨71与第四个基轨72之间进行固定。即,使支柱IM移动。由此,第三个与第四个基轨71 (或72)的端部相互对接地被定位。此外,第三个彼此对置的各基轨71、72平行,第四个彼此对置的各基轨71、72也平行。这样,在定位第三个与第四个各基轨71、72后,紧固这些基轨71、72的两端部侧的各螺栓121、122,从固定这些基轨71、72的两端部。之后,取下两个支柱124中位于左侧的支柱124,将该支柱IM架设并固定到下一顺序的各基轨71、72,固定利用该支柱IM首次定位的各基轨71、72的两端部,依次固定各基轨71、72。然后,如果固定到最后顺序的各基轨71、72的两端部,则取下各支柱124。此外,各支承杆123为了加强如图33A 图33C所示的较长的各基轨111,112而保留,不被取下。按照这样的图40A 图40F的顺序,能够将图33A 图33C所示的较长的各基轨 111、112隔开一定的分离距离并相互平行地配置,能够将各基轨111、112的突边状平板部设为平坦的基础面。之后,按照图9 图16所示的顺序,将多个构造物设置支架10并排设置并固定于各基轨111、112上,进一步如图19以及图31所示,将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固定于构造物设置支架10的载置用框架11上,从而设置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2。其中,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虽然将载置用框架、纵框的截面形状设为帽型或大致U字型,但也可以设为C型等。此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前提下,还可以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 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观点上只是单纯的例示,不应限定地进行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决定,不限于说明书本文。并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均等范围内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本申请基于2008年12月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311260请求优先权。 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于本申请。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本发明能够应用到为了在地面或平屋顶等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等平板状的构造物而使用的构造物设置支架中
标号说明1太阳能电池系统2太阳能电池模块3a、3b上部固定金属件4下部固定金属件10构造物设置支架11载置用框架12 顶板
16纵框
20太阳能电池面板
21框部件
71、72、111、112 基轨
73前方托架
74后方托架
75、77、83、85、121、122 螺栓
91、92、93 支柱
101桩子
113基轨连结部件
123支承杆
1 支柱
权利要求
1.一种构造物设置支架,其具备被固定于基础面的前方托架和载置构造物的载置用框架,使载置用框架相对于基础面倾斜地利用前方托架来固定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方托架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与在上述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上所载置的上述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与前方托架的抵接部抵接,来阻止载置用框架及构造物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方托架具有与上述基础面抵接的底部和自该底部树立设置的侧壁部,该侧壁部被紧固于上述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该侧壁部的前端侧与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相比向上侧突出从而形成上述抵接部,该抵接部与被载置于载置用框架上的上述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前方托架的抵接部使上述构造物的倾斜下侧的端部定位于比前方托架的底部突出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将截面形状为帽型的基轨作为基础使用,该基轨的帽型开口侧朝向上方,该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成为上述基础面,使上述前方托架在上述基轨的帽型开口侧与该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具备后方托架,其与上述前方托架分离地固定于基础面;以及纵框,其连结于上述载置用框架与上述后方托架之间。
7.一种太阳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并排设置多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物设置支架,在这些构造物设置支架上载置太阳能电池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截面形状为帽型的两根基轨固定成相互平行且使上述各基轨的帽型开口侧朝向上方,使这些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成为基础面,使上述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前方托架与一方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进行固定,使该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后方托架与另一方基轨的帽型两侧的突边状平板部重叠地进行固定,使该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紧固于各自的前方托架,并且在上述各构造物设置支架的倾斜后的载置用框架与各后方托架间插入并固定各自的纵框。
全文摘要
以三角构造的支架为前提,即使不特别地增加零件件数,也能提高载置用框架的前端部和托架间的强度,容易定位太阳能电池模块,还能防止托架或托架周边的金属件的腐蚀。前方托架(73)的抵接部(73m)使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框部件(21)定位于比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向该抵接部(73m)侧突出的位置。因此,即便雨水浸入到太阳能电池模块(2)与载置用框架(11)之间,并且该雨水传递到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底面,渐渐流动,从而使该雨水成为水滴(W)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端部滴落,该水滴(W)也不会下落到前方托架(73)的底板(73a)或基轨(71)上。
文档编号E04D13/00GK102239300SQ20098014805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5日
发明者大越泰, 嵯峨山健一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