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历史建筑的结构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历史建筑物的可逆加 固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历史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由于历史建筑建造年代久远,混 凝土结构存在低强度混凝土 (强度低于C15)、碳化和钢筋锈蚀等问题。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 梁端部腐朽或开裂,上述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能。
国际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应遵循"可逆性原则"。《雅典宪章》中规定"拟进行 的修复项目要经过严格的考评以避免导致结构丧失其特性和历史价值的错误;现代的技术和 材料可以应用于修复工作中,修复的过程应该是可逆的。"并指出"彻底放弃修复以避免修 复工作所造成的危害,而代之以用经常持久的维护来保护文物建筑。专家赞成谨慎地运用所 有己掌握的现代技术资源,尤其是钢筋混凝土。"
目前对历史建筑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粘碳纤维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粘碳纤维加固法和粘 钢加固法不显著增大构件尺寸,基本不影响建筑物外观,但这两种加固方法需将加固材料牢 固地粘贴于原结构才能发挥作用。加固材料难以撕下,强行撕下容易造成原结构损伤,可恢 复性差。因此上述加固方法难以满足历史建筑的"可逆性"加固原则。同时,加固所采用的 粘结胶为有机材料,加固效果取决于粘结胶的耐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修复历史建筑的可逆加固结构,该结构具 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同时具有可拆卸功能,能满足历史建筑的"可逆性"原则。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包括设于待加固结构底部的支撑板件,所述支撑板件的两 侧分别与两根加固梁相连接,每根加固梁的两端分别与竖向承载构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件承 载待加固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固梁通过螺栓与竖向承载构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件通过螺栓与两根加固梁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件与待加固结构之间设置承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件上设有顶紧螺栓,顶紧螺栓的端部顶在承压板的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螺栓为高强螺栓。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件为U形槽状,包在待加固结构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螺栓为花篮螺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件、加固梁及竖向承载构件相互连接构成加固结构,支撑板件置于待 加固的建筑结构底部,承载起待加固结构,对其施加预紧力,从而对原结构产生向上的支 撑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用一种主动的加固方法来对建筑结构进行修复及保护。
2、 通过对支撑板件施加预紧力,可以控制反顶的位移,能提高加固梁的利用率,进而节省加 固材料。
3、 采用螺栓的连接方式,实现加固结构可拆卸,减少了对历史建筑结构的破坏,满足历史建 筑的"可逆性加固"原则,从而使得历史建筑的结构得到保护。
4、 对被加固建筑结构的基面强度要求低,可应用于低强度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5、 由于施工过程中不需动用明火,避免了因动用明火对历史建筑产生损伤。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固梁、钢柱均采用双槽钢组合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图。
图4为图2中沿B-B方向的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图。
图5为承压板的示意图。,
图6支撑板件采用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采用图6实施例,螺栓采用花篮螺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逆加固结构包括设于待加固结构8底部的支撑板件1, 所述支撑板件1的两侧分别与两根加固梁5相连接,每根加固梁5的两端分别与原有或新增 的竖向承载构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件1承载待加固结构8。200920066481.0 图2-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主要由支撑板件l,直立(纵向)的四根钢 柱6 (附图只示出部分钢柱),及横向的两根加固梁5等组成。
支撑板件1设于待加固结构8底部,所述支撑板件1的两侧分别与两根加固梁5相连接, 每根加固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钢柱6上,所述支撑板件1依靠加固梁5及钢柱6承载 待加固结构8。所述支撑板件1通过螺栓4与两根加固梁5可拆卸连接;所述加固梁5通过螺 栓4与钢柱6可拆卸连接。
所述加固梁5为型钢组合结构。结合图3、图4,加固梁5主要由双槽钢3围成矩形截面 结构,两两之间通过连接板2、螺栓4连接组成。螺栓4可采用高强螺栓,加固梁5还可采用 单槽钢、H型钢、工字钢、箱形等结构形式。加固梁5应具有较强承载能力及一定的刚度。
所述钢柱6同样为型钢组合结构。钢柱6主要由双槽钢3围成矩形截面结构,两两之间 通过连接板2、螺栓4连接组成。螺栓4可采用高强螺栓,钢柱6还可采用单槽钢、圆管、H 型钢、工字钢、箱形等结构形式。
整个可逆加固结构中,支撑板件1主要起承载及托举作用。为了达到较好效果,支撑板 件1应与待加固结构8的底部紧密接触。优选地,可以在支撑板件1与待加固结构8之间加 一承压板7,在支撑板件1及承压板7的中央预留支撑板件孔洞9、承压板孔洞IO,顶紧螺栓 U穿过孔洞压至承压板7,通过旋转产生向上的支撑力,防止待加固结构8掉落,见图4。该 承压板7在A-A截面上的长度与待加固结构8长度相同,见图3,宽度为长度的0.8-1.2倍。 承压板孔洞10为盲孔,其大小跟螺栓4的冒端大小相同,其深度为承压板7厚度的1/4-1/2。
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立的钢框架结构,支撑板件置于被加固的建筑结构底部,承载起待加 固结构,对其施加预紧力,从而对原结构产生向上的支撑力。另外,采用高强螺栓,可以控 制反顶的位移,能提高梁抗弯承载能力,进而节省加固材料。而且,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实 现加固结构可拆卸,减少了对历史建筑结构的破坏,满足历史建筑的"可逆性加固"原则, 从而使得历史建筑的结构得到傳护。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件为直板。支撑板件1、承压板7应尽量与待加固结构8紧密接触。 设于支撑板件l上的顶紧螺栓ll,是为了对待加固结构8施加预紧力,从而对原结构产生向 上的支撑力。加固施工前先采用临时支撑对原结构卸载,安装好本钢加固框架后再撤去临时 支撑,即可使新加可逆加固结构顺利承载。为了避免在支撑板件1上车螺纹,可将螺帽直接 焊于支撑板件1上。
当然,也能通过以下实施例同样达到对待加固结构施加预紧力,产生支撑力的有益效果。见图6、图7,支撑板件1呈U形槽状,包在待加固结构8的底部。图6中支撑板件1的边缘 与两根加固梁5连接处可以预留间隙,通过螺栓4拧紧连接。这种形式的钢板对待加固结构 底部而言,除了底部还有两个侧面与其接触,受力比较均匀。该结构是通过两端的螺栓4产 生向上的支撑力。图7中螺栓4采用花篮螺栓,所述花篮螺栓为由两头具有左和右旋螺纹的 调节杆、螺母等组成,移动调节杆,调节花篮螺栓的总长度,从而调节两边所连接物体的距 离,产生向上的支撑力。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包括设于待加固结构(8)底部的支撑板件(1),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件(1)的两侧分别与两根加固梁(5)相连接,每根加固梁(5)的两端分别与竖向承载构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件(1)承载待加固结构(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件(1)通过螺栓(4)与两根加固梁(5)可拆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固梁(5)通过螺栓(4) 与竖向承载构件可拆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件(1)与待加固 结构(8)之间设置承压板(7)。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件(1)上设有顶 紧螺栓(11),顶紧螺栓(11)的端部顶在承压板(7)的底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螺栓(4)为高强螺栓。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件(O为U形槽 状,包在待加固结构(8)的底部。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螺栓(4)为花篮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的可逆加固结构,包括设于待加固结构底部的支撑板件,所述支撑板件的两侧分别与两根加固梁相连接,每根加固梁的两端分别与竖向承载构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件承载待加固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件、加固梁及原有或新增的竖向承载构件相互连接构成加固结构,支撑板件置于待加固的建筑结构底部,承载起待加固结构,对其施加预紧力,从而对原结构产生向上的支撑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用一种主动的加固方法来对建筑结构进行修复及保护。由于采用螺栓的连接方式,实现加固结构可拆卸,减少了对历史建筑结构的破坏,满足历史建筑的“可逆性加固”原则,从而使得历史建筑的结构得到保护。另外,通过对支撑板件施加预紧力,可以控制反顶的位移,能提高加固梁的利用率,进而节省加固材料。
文档编号E04G23/04GK201377186SQ20092006648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5日
发明者卓 刘, 陈明中, 黄坤耀 申请人:上海维固工程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