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壳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6046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壳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建筑材料成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模壳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模壳,也称之为模盒,通常在建筑过程中用作于填充式内模。目前的模壳 的成型方法, 一般是由内模具外抹水泥砂浆或外模具内抹水泥砂浆成型,或者 同时将内模具和外模具围成模壳外轮廓,直接浇注成型,待水泥砂浆硬化后拆 模,模壳即制作完成。在抹水泥砂浆或浇注过程中还通常需要箍加强筋,以增
加模壳的强度。然而,这些传统的模壳成型方法在大量生产时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需要投入大量模具,由此带来较高的制造成本;二、模壳加强箍筋难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容易固定加强筋的模壳制造方 法,以解决传统模壳制造方法中需要钢材或木材成型模具,导致成本过高,并 且难以设置加强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模壳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用浆料制成多块料板,使料板硬化;
将所述硬化后的多块料板拼成模壳半成品形状,在模壳半成品表面箍固加 强筋;
在模壳半成品表面涂抹浆料,待浆料硬化,模壳半成品与外抹的浆料粘结 形成模壳。
其中,所述多块料板包括多个侧板和一盖板,所述模壳半成品为由多个侧 板和一盖板围成的一端开口的壳体。
4每块料板的制造过程包括如下步骤用板框围成对应料板的外轮廓;将浆 料铺设于板框围成空间内;浆料硬化后形成料板。
也可以直接形成多块料板,所述多块料板的利记博彩app包括如下步骤用板 框围成多个料板的外轮廓;将浆料铺设于板框围成空间内,铺设的浆料被分隔 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于一料板形状;浆料硬化后形成多块料板。
另外,在所述浆料铺设后,进一步在浆料表面压放钢丝网、铁丝网或纤维 网,使得每块料板表面设有网格增强材料。
每块料板的厚度为模壳厚度的一半以上且小于模壳的厚度。
在多块料板拼成模壳半成品形状后,用钢筋或铁丝箍固所述模壳半成品形状。
在多块料板拼成模壳半成品形状后,然后再填塞浆料于相邻料板之间的接 缝处,进一步在料板之间的接缝处搭接铁网、钢网或纤维网等网格增强材料。 本方法进一步在硬化后的模壳各料板交接缝内侧,压塞浆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模壳制造方法的效果在于 一、无需投入大量钢模 或木模,从而极大降低生产成本;二、可以在硬化的模壳半成品上箍固加强筋, 容易固定,由此解决了传统的制作过程中模壳加强筋设置难点。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壳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 一 中半成品模壳的侧板制作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 一 中半成品模壳的盖板制作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线的剖^L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组合后的模壳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沿C一C线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成品模壳制作完成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图8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IO是实施例二中模壳成品的俯视示意图。
图ll是图IO中沿E—E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模壳制造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本实施例一 模壳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用浆料制成多块料板,使料板硬化;
S02:将所述硬化后的多块料板拼成模壳半成品形状,在模壳半成品表面 箍固力口强筋;
S03:在模壳半成品表面涂抹浆料,待浆料硬化,模壳半成品与外抹的浆 料粘结形成纟莫壳。
下面结合图1至图9,详细描述上述方法。
步骤S01中,多块料板可以是分块制作,也可以是多块一起制作,本实施 例中的多块料板包括多个侧板和一盖板,相应地,才莫壳半成品为由多个侧板和 一盖板围成的一端开口的壳体(如图6和7所示)。
分块制作时,参见图2和图3,每块料板的制造过程包括如下步骤用板 框3围成对应料板(如侧板或盖板)的外轮廓;将浆料铺设于板框3围成空间 内;浆料硬化后形成料板。每块料板(如侧板或盖板)的厚度为成品模壳厚度 的一半以上,但小于成品模壳的厚度,本实施例采用成品模壳一半厚度的料板。 本实施例制作的模壳为薄壁模壳(也称为模盒),壁厚约为8^0毫米。图2和 图3中的料板为側板i。具体地,用板框3在地台13上围成侧板1的外轮廓, 再铺设浆料于板框3围成的空间内,制作1/2成品模壳左右厚的侧板1,进一步在浆料表面压放钢丝网,也可以用铁丝网或纤维网或其他类似的网格增强材库+
2,使得每块侧板l表面设有钢丝网或铁丝网或纤维网等网格状增强材料,图示 中只显示一角的网,实际上可以在整个侧板1的表面都设有这些网。制作完成 后,拆除板框3,待侧板1硬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侧板l的结构为弯折形 状,对应地,地台13具有相应的凹凸形状,以便铺设浆料形成对应形状的侧板。
参见图4和图5,料板为盖板4,该盖板4的制作步骤如下用板框6在地 台14围成盖板5的外轮廓,再铺设浆料于板框6围成的空间内,制作1/2成品 模壳左右厚的盖板4,在盖板4表面压放钢丝网,也可以用铁丝网或纤维网或 其他类似的网格增强材料5,制作完成后,拆除制作盖板5的板框6,待盖板5 硬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盖板5的结构为中间外凸的拱形,当然,也可根据 实际需要采用其他的形状,并不限于此。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直4妄形成多块剩-板,多块料板的利记博彩app包 括如下步骤用板框围成多个料板的外轮廓;将浆料铺设于板框围成空间内, 铺设的浆料被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于一料板形状;浆料硬化后形成 多块料板。例如,由于侧板形状可以是相同的,如图2和3所示,此时,具有 相同形状结构的多个侧板可以按照上述步骤同时制作出来。具体地,参考图2, 在地台13上用板框3并排围成多个侧板1的外4仑廓,可以是一排或多排,每排 都包括多个如图1所示的板框3围绕形状,这样即可同时制作出多个侧板1。 同理,也可按照同样的方法同时制作多个盖板5,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6和图7,将硬化后的四块相同侧板1和一块盖板5组合成半成 品模壳7,在模壳半成品表面箍固加强筋8,加强筋为钢筋或铁丝,即实现步骤 S02。再用浆料填塞于各板接缝处9,并在各板接缝处9放置钢丝网,也可以是 铁丝网或纤维网或其他类似的网格增强材料10,在箍固好的半成品模壳7外围 抹浆料,待其硬化,模壳半成品7与外抹的浆料相互粘结形成一整体,形成模 壳12,即为步骤S03。
此外,参见图8和图9,进一步在形成模壳12的各料板接缝处内侧压塞浆
7料,以加固成品模壳12的结构。图示的模壳12为罐形或ti瓶形状,当然也可 通过变更侧板和盖板的形状,来形成其他形状的模壳。此实施例中的浆料可以 是但不限于水泥浆料,也可以是其他建筑材料的浆料。
请参阅图IO和图11,为本发明的模壳制造方法实施例二中制作的模壳22 结构示意图。该模壳22制造方法基本上等同于实施例 一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侧板为直角板,盖板为平板,,人而形成大致上呈方形的才莫壳22。
上述实施例中的模壳制造方法通过先用浆料形成多个硬化的料板,再拼成 半成品的模壳7,此时半成品模壳7较硬,易于箍设4失丝或钢筋8。因而,本发 明实施例的方法从而具有以下效果 一、无需投入大量钢模或木模,从而极大 降低生产成本;二、可以在硬化的模壳半成品上箍固加强筋,由此解决了传统 的制作过程中模壳加强筋设置难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壳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用浆料制成多块料板,使料板硬化;将所述硬化后的多块料板拼成模壳半成品形状,在模壳半成品表面箍固加强筋;在模壳半成品表面涂抹浆料,待浆料硬化,模壳半成品与外抹的浆料粘结形成模壳。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料板包括多 个侧板和一盖板,所述^^莫壳半成品为由多个侧板和一盖板围成的一端开口的壳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块料板的制造过程 包括如下步骤用板框围成对应料板的外轮廓;将浆料铺设于板框围成空间内; 浆料硬化后形成料板。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料板的制作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板框围成多个料板的外轮廓;将浆料铺设于板框围成空 间内,铺设的浆料被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于一料板形状;浆料硬化 后形成多块料板。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浆料铺设 后,进一步在浆料表面压放钢丝网、铁丝网或纤维网,使得每块料板表面设有 网格增强材料。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块料板的厚度为模 壳厚度的 一半以上且小于模壳的厚度。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块料板拼成模壳 半成品形状后,用钢筋或铁丝箍固所述模壳半成品形状。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块料板拼成模壳 半成品形状后,然后再填塞浆料于相邻料板之间的接缝处,进一步在料板之间的接缝处搭接网格增强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壳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硬化后模壳的各料板交接缝内侧,压塞浆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壳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用浆料制成多块料板,使料板硬化;将所述硬化后的多块料板拼成模壳半成品形状,在模壳半成品表面箍固加强筋;在模壳半成品表面涂抹浆料,待浆料硬化,模壳半成品与外抹的浆料粘结形成模壳。本发明节约了大量模壳成型模具,而且解决了模壳加强筋不易设置的难点。
文档编号B28B7/28GK101486226SQ20091010545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7日
发明者琦 张 申请人:琦 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